09.08 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

7.92毫米中正式步枪为德国1924年是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

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

中国从清末以来就开始不断地引进仿制毛瑟系列步枪,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击败各地军阀,实现了中国在分裂近20年以后的政治统一,军队开始尝试统一制式武器,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开始军事整编计划。193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年是毛瑟步枪及其所使用的弹药为原型进行仿制,选用该步枪作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

1934年,财政部向德国毛瑟厂订购了一万支1924年式毛瑟步枪装备武装税警总团,也就是著名的新编第38师的前身,并得到该厂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有巩县兵工厂负责筹备制造,1924年式步枪,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最早生产,从1935年初就开始小量试生产,因造于民国24年,原定名称为二四式。1935年八月国民政府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得名于当时的总统蒋中正。1935年十月该枪正式开始大量生产。

中正式步枪口径7.92毫米,全枪长1110毫米,枪管长600毫米,全枪质量四千克,作业原理,旋转后拉式枪机,手动表尺射程两千米,初速810米每秒,瞄准具为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他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毛瑟的中国版本。

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采用的刺刀与毛瑟是步枪不同,因中正式枪身较短,为了与枪身较长的日本三八式步枪在格斗时相抗衡,其刺刀较长,仅刀身部分就比1924年是毛瑟步枪的刺刀的全长还长,刺刀与枪管的连接也更为牢固。现存的某些早期生产的枪采用了二段式的枪托,但没有接榫,只是用胶粘住,然后再枪托底板再用螺丝锁住,这种做法是日本人发明的,据说原因是节省木料,而且增加枪托底部的强度,但是时日一久,接合处必定裂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巩县兵工厂奉命将全部机器拆卸运往湖北汉阳,1939年,军政部兵工署第11厂,巩县兵工厂将枪厂交给汉阳兵工厂,从此,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中正式步枪,其实还是巩县兵工厂的原班人马,1940年内迁重庆的第21厂金陵兵工厂开始筹备生产中正是步枪,对中正式步枪制造工艺进行了改造,于1943年开始批量生产。

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是近代中国军队武器知识化的一次成功的尝试,1937年,兵工署参照了德国工业准则,统一规定了枪件名称,材料名称,各组件的机械性能。到了1943年第一厂、第二十一厂、第四十一厂三个生产步枪的工厂,都采用同样的图纸,同样的检测标准。

中正是步枪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装备的制式武器。抗日战争期间到1949年,中国一共生产了大约60万至70万支中正式步枪,其中,第21厂共生产40余万只,由于日军进攻各地兵工厂一在搬迁,也影响了中正式步枪的产量,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开始逐渐被美式步枪所取代,直至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的大陆与台湾还装备大量中正式步枪,中国大陆主要用于民兵训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