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漢字簡化工作本是普及文化知識,利國利民的一件大事,但其實有些漢字的繁體字反而更能體現出該字原有的含義。

漢字的精髓在於象形,離開了象形。至少正(繁)體漢字的字形與讀音,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使得教與學都相對簡單,而所謂的簡化字,彼此孤立,掌握它們的難度已經大大增加。另外,簡化之後,伴隨象形而來的文字之美感與喻意,消失殆盡,使得漢字虛有其表了。想那印歐語系諸語種,為表音文字,如果圖省事,將法語德語中的小舌顫音都簡化掉,說是降低其難度,那麼,法將不法,德將不德,最終只會增加它們的難度。

一些簡化字的韻味遠不及繁體字來的更有文化氣息,現舉出幾例,希望能拋磚引玉,與大家夥兒共同討論中國的漢字。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一、愛無心。

愛在繁體字中寫成“愛”,中間有個“心”字。因此,古人談到愛時,用心去愛,而現代人不僅愛得膚淺,還只愛錢……足見,愛無心後,人的靈魂開始墮落了。儘管還有個友字,但多為生意上的朋友吧。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二、龜無腳。

繁體的“龜”字,是我極為欣賞的一幅畫,這個字不經過千錘百煉,不可能提煉得這麼美。龜與龍,在中國的文化與精神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古人對這字的寫法一定殫精竭慮,反覆推敲後才確定為這種形態的,不象簡化癖們隨隨便便就砍手斷腳,陰險兇狠。龜、龍等字,實乃漢字之精華,絕對不能圖省事簡化。一經過簡化,龜,由一幅水墨山水畫,淪為一個難看的斑點——龜。不僅腳沒了,而且,龜背上的花紋也消失了,龜上下兩層的結構更是看不出來,總之,整個成一空空洞洞的死龜殼。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三、龍匕首。

繁體的龍字,怎麼看都美,而簡體的龍字,怎麼看都跟“死”字只隔了一層皮。作為中國人的圖騰,龍字難道不該複雜點嗎?否則真是對不起自己了,圖騰簡單,總意味著比較原始。龍的傳人,卻連掌握“龍”字都有難度?好笑不好笑!而且,你從“龍”的哪一點能看出其蜿蜒曲折的形態,倒能看到一把匕首,充滿了戾氣,不再復煌煌中華之氣派。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四、門開裂。

繁體門總比簡體的門多了點什麼。現在房價日漲,建材稀缺,但國人裝修起來照樣不含糊,捨得花錢。那麼,從文字或者思想層面而言,門比門不也多了那麼一點裝飾嗎?為什麼人們寧願給鋼筋水泥加上各種雕飾,而不願讓自己的腦袋也裝修得美觀一些呢?門字有了上面那玩意兒,才象一扇門嗎。而“門”,不僅很難看出它象一扇門,而且,即使是門,也年久失修,早已經開裂了。

總之,看見門比看見門,心情要好得多,除非你賣防盜門。

將貝簡成貝,也是有失偏頗,因為貝殼上確實有橫紋,你幹嗎讓其消失呢?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五、體無骨。

繁體的體字,以骨為偏旁,從豊(li三聲)得音。妙的是,體與禮有神秘的聯繫,說明身體不講禮儀,便成了行屍走肉。簡化後,體與禮之間看不到任何相關性,更無法覺察其讀音上的近似。從這一點看,簡化加重了掌握這兩個常用字的負擔,可謂得不償失。而體也從有骨變成了無骨,試想一下,身體無骨,那不成了軟骨症患者嗎!這樣的簡化未免削足適履了。

注:吳越方言中,“禮體”這個詞是存在的,如:做事禮體,表示做事情恰到好處。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六、廠倒閉。

繁體的廠字,無論如何,都寄託了中國人民的美好願望嗎,誰不希望自己國家的工廠,既廣大,又寬敞呢。這樣,效益才有吧。但改成簡體後的廠,唉,它既不廣也不敞,看上去還象省筆的“屍”字。就算不往那方面想,至少,廠這種形狀,也未免不太穩固,彷彿隨時便會倒塌,畢竟,一根歪斜的獨木怎麼能撐起一個平頂呢?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七、燈白丁。

廠如此,燈亦然。繁體燈字,不僅讀音上與登完全相同,而且,還有燈下苦讀,五子登科的美好祝願在裡面。改成簡體燈後,首先讀音變得莫名其妙,丁與登還是有明顯區別得嗎。而且,其涵義也成了,燈下出一些白丁,未免寓意不佳。

廠與丁給合成廳字,與原先的廣聽成廳,亦不可同日而語。至於有些老總將工廠看成自家的客廳,則當然會支持簡體化了。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八、羆怪胎。

羆是熊一類的動物,古人總熊羆連用。羆原來的寫法是羆,能讓人一眼看清兩者的關係。漢字簡化後,不知為何將其搞成“羆”,這樣一來,就再也瞧不出它與熊的關係啦。久而久之,人們將問:羆是哪來的怪胎。

笑談簡體字:愛無心、體無骨、廠倒閉、門開裂、龜無腳

九、學頭輕。

學本作“學”,撇開詞源上的意義分析,光這兩個字給人的直觀感受,學遠遠優於學。因為學習從來都不是簡單輕易的事,可以毛毛糙糙一蹴而就。古人頭懸樑、錐刺股,方學有所成。如果把“子”字看成一個人,則這個人學習時,頭上應該頂著巨大的壓力才行,這種壓力感,只有學字才能體現出來,改成學後,壓力頓失,輕鬆自在隨風倒,蜻蜓點水學不好。目前世風日下,人心浮躁,我看,把學重新繁體化為學,有當頭棒喝作用。

五十年漢字簡化,給中國的文化與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傷害。這不僅表現在割裂了傳統、分劙了華人上,也體現在中國人思維的弱化上。所以我們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普及繁體字,建立漢字文化圈來弘揚傳統文化。其實,慢慢普及繁體字後,成人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小孩子從頭學起就更容易了。而把書寫當成畫畫,習慣於簡體字的同時也能瞭解繁體字的知識,何樂而不為!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您對本文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見解!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收藏轉發!關注趙大明白,每天分享人生哲理,生活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