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现实版“毒液”被切成两半后还能再生,科学家拒绝将其带上空间站

科学家将一个粘液霉菌引导通过一个洒满盐水的桥,结果另外一个粘液霉菌没有经过训练也学过过桥了,这说明单个粘液霉菌可将一些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

出品:太空伊卡洛斯

2018年11月在我国上映的《毒液》堪称科幻惊悚大片,展示了一个来自彗星上的物种,它没有行动,就像一团软绵绵的液态生命,如果找到宿主就可以与宿主合为一体,可不断变化自己的外形。那么现实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物种?答案当然是有,它的名字叫做“斑点”。这是一种霉菌,并非植物,但又有着动物的行为,因为它会学习,通过环境的变化可以自我学习、变化,同时这种学习能力会转移到其他个体上。

现实版“毒液”被切成两半后还能再生,科学家拒绝将其带上空间站

现实版“毒液”被切成两半后还能再生,科学家拒绝将其带上空间站

“斑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如果将其身躯切成一半,还能再生,没有明显的脑部结构,令人恐怖的是它有720种性别,完全超出科学家的想象。在“斑点”各个有机体之间,它们有特殊的沟通途径,可进行简单的信息传递,从这个角度看,又有点像动物的行为。

在科学家的眼中,“斑点”是一种粘液霉菌,有许多奇特的功能,没有明显的消化器官、视觉器官,但是却可以移动、识别环境,能够通过一些生物传感器探测到事物,然后将食物包裹起来消化掉。通体呈现出淡黄色的粘液,它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进化的单细胞生物。

现实版“毒液”被切成两半后还能再生,科学家拒绝将其带上空间站

现实版“毒液”被切成两半后还能再生,科学家拒绝将其带上空间站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粘液霉菌来自地球,并非科幻片中的彗星,值得研究的是它没有大脑,却可以学习、传递信息,这是非常令人疑惑的地方。举个案例,科学家将一个粘液霉菌引导通过一个洒满盐水的桥,结果另外一个粘液霉菌没有经过训练也学过过桥了,这说明单个粘液霉菌可将一些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

现实版“毒液”被切成两半后还能再生,科学家拒绝将其带上空间站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粘液霉菌“斑点”的出现让人类扮演上帝的机会又出现了,如果通过基因技术将其与其他物种结合,可能会创造出毒液这样的生物,“斑点”就像是人类扮演上帝的最佳材料。法国科学家认为,目前无法将这种粘液霉菌带上空间站,在宇宙环境下,说不定会引导其突变,创造出一种不利于人类的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