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從大夫到國君:田氏代齊

春秋後期最重要的兩個事件就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先說說“田氏代齊”。田氏就是陳國公族陳完的後代,當年陳完逃到齊國後,改為田氏,所以叫田完。到田完的曾孫田文子時,田文子的兒子田無宇力氣很大,很受齊莊公的寵愛。後來慶封和崔杼幹掉了齊莊公,慶封當政。田氏、鮑氏(鮑叔牙的後代)、欒氏、高氏聯合起來攻打慶氏,把慶氏趕出了齊國。經過這次政變,田氏的勢力強大起來了。這個事情晏嬰看得清楚,有一次晏嬰到晉國去,叔向(晉國公族羊舌氏)陪他吃飯。叔向問:“齊國怎麼樣?”晏嬰說:“齊國的政權大概要屬於田氏了。齊國有四種量器:豆、區、釜、鍾。一種比一種的容量大。老百姓向田氏借糧食,他們用大量器借出,而用小量器收回。百姓有困難,田氏就幫助他們,愛護他們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而我們的國君卻很貪心,百姓有三份力量,他要其中的兩份,只留一份讓他們維持生計。”

從大夫到國君:田氏代齊

​叔向說:“我們的公族也不行了。百姓聽到國君的命令,好像躲避仇人一樣馬上跑開。欒氏、郤氏等八家公族都沒落了,只擔任些小吏雜役這樣的職務,政事都歸於私家了。”這兩個人的對話幾乎預見了一兩百年後國家的局面,厲害得不得了。

這是一次,還有一次。齊景公和晏嬰坐在宮殿裡。齊景公對晏嬰說:“多漂亮的房子啊,以後誰會住在這裡呢?”晏嬰說:“您這是什麼意思呢?”齊景公說:“我認為是有德行的人吧。”晏嬰說:“您這樣說的話,我想就是田氏了。田氏雖然沒有大的德行,但很會收買人心,您向百姓徵稅,而田氏施捨給百姓。您的後代如果不爭氣,那國家就可能變成田氏的了。”齊景公說:“這可怎麼辦啊?”晏嬰說:“你要用禮來治國了。”然後晏嬰又解釋為什麼要用禮來治國,核心意思就是臣子知道禮了就不會有非分之想了。齊景公說你說得很有道理啊,以後我要用禮來治國了。想來這個辦法不怎麼好,人家不表現出來,放在心裡,你也知道不了。所以以禮治國很多時候只是理想而已。

高氏和欒氏是齊國的公族(齊惠公的後代,齊惠公是齊桓公的兒子),他們自然不喜歡田氏和鮑氏,所以想要除掉他們。田氏知道後,就和鮑氏商量先發制人,攻打高氏和欒氏。結果高氏和欒氏戰敗,田氏和鮑氏分了他們的家產。

從大夫到國君:田氏代齊

​公元前490年,齊景公去世。齊景公有個兒子叫荼,景公生病時,讓相國將來立荼為國君。等景公一去世,他們就立荼為國君。但田乞(田無宇的兒子)不高興,因為他和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關係很好。荼繼位後,陽生逃往魯國。田乞挑撥相國和大夫們的關係,然後帶領鮑牧和大夫們攻打相國,打敗了相國和國君的軍隊。

田乞派人接回陽生,藏在家裡,然後請大夫們來家裡吃飯。吃到一半,把陽生請出來,說:“這才是齊國的國君啊!”於是就立陽生為國君,就是齊悼公。田乞擔任國相,獨攬大權。

鮑牧和齊悼公不和,幹掉了悼公。齊國人立悼公的兒子為國君,就是齊簡公。田乞死後,他的兒子田常接替他的職位。齊簡公有個寵信的人叫闞(kan四聲)止,就讓他執政。有人對齊簡公說:“田氏、闞氏不能並列,您得選擇其中一個。”但齊簡公不聽。

田氏有個人叫田豹,想做闞止的家臣,讓公孫推薦自己。公孫對闞止說:“有個叫田豹的人,身高背駝,眼睛仰視,想當您的家臣,我怕他人品不好。”闞止說:“這有什麼好怕的。”就讓他做了家臣。闞止和田豹談論政事,覺得他很有見識,就對他說:“我把田氏的人都趕走,讓你做繼承人,怎麼樣?”田豹說:“我田氏中是遠支,而且不服從您的就那麼幾個人,為什麼要把他們都趕走呢?”田豹把這件事告訴了田常。有人就對田常說:“闞止得到國君的信任,不先下手要遭殃的。”

過了不久,田常帶兄弟四人到齊簡公那裡去。闞止出來迎接,但被關在門外。齊簡公正和美女坐著喝酒,田常要齊簡公到寢室裡。簡公大怒,拿起戈要打他們。田常害怕,想開溜,有人對他說:“事已至此,你一跑我們不是都完了。”田常這才不跑了。

這時,闞止攻打宮門,但沒有成功,就跑了。田常派人追,最後追上殺死了闞止。不久之後,田常又幹掉了齊簡公,立他的弟弟為國君,就是齊平公。齊國的大權自然歸到田常手裡。田常這個人有個特殊的喜好,喜歡高個子的女人,他挑選七尺(大概是一米七左右,七尺是說男人的)以上的女人做老婆,達到一百多個,而且隨便讓人進出後宮。這些女人一共生了七十多個兒子。

從大夫到國君:田氏代齊

孔子

孔子知道這個消息氣得渾身發抖,對魯哀公說我們得出兵管這事啊!魯哀公說:“齊國強大,我們經常被他們欺負,你想怎麼管呢?”孔子說:“齊國有一半的人都不服氣田常,我們魯國加上一半的齊國人是可以戰勝的。”魯哀公說:“你去問問季氏吧。”季氏是三桓之一,三桓是誰?就是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為什麼叫三桓呢?因為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代。魯桓公有四個兒子,嫡長子繼位,是魯莊公(前693年——前662年)。庶長子叫慶父(庶長子又叫“孟”,所以後代叫孟孫氏),庶次子叫叔牙(後代叫叔孫氏),嫡次子叫季友(後代叫季孫氏)。魯莊公把他們封為卿大夫,後來發展成為大家族。這裡說說慶父,有個說法叫“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意思就是慶父這個人給魯國帶來非常大的災難。魯莊公的妻子叫哀姜,慶父和她有私情,所以當魯莊公得重病,快不行了時,他就想立哀姜的兒子。但季友立了莊公的另一個兒子般,慶父就找人幹掉了般,改立哀姜的兒子,就是魯閔公。過了一段時候,慶父想自己當國君,又找人幹掉了魯閔公。到孔子的時候,三桓的問題依然很嚴重,《論語》中有一篇叫《季氏將伐顓臾》講到的就是季氏,當時是季氏當政。

從大夫到國君:田氏代齊

當然討伐齊國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了。孔子也很無奈,說:“我是魯國的大夫,這是我的職責啊,不能不問。”

田常死後,他的兒子田盤繼續執政,這時的國君是齊宣公。齊宣公壽命比較長,當了五十一年(前455-前405年)國君,熬死了田盤和他的兒子田白,可以還是沒有把權力收回來。齊宣公去世後,他的兒子齊康公繼位。這個人不成器,整天沉溺酒色,不理政事,被田白的兒子田和流放到海邊。公元前386年,周王室承認田氏為諸侯,從陳完來到齊國,到田和取代呂氏,大約經過了兩百八十多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