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文/陈达)黑龙江省依兰县在清初因住有葛、卢、胡三姓赫哲人而称为三姓地方。满语称“三姓”为“依兰哈喇”。依兰县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是东北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建立后,依兰县油泵油嘴、煤炭、亚麻、纺织、农机等大中型工矿企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壮大,促进了依兰县域经济的繁荣。改革开放后,因种种原因县里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相继败北,当年的大厂矿风光不再,现在,只能从老照片中爬搜这些企业当年的荣光……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今天依兰县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工作,引领着县域工业企业的大发展,正打造着一个崭新的依兰。​

东北油泵油嘴厂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依兰镇通河街东段路北,东环城堤西侧。1968年4月破土动工,1972年6月投产,时为依兰县规模最大、黑龙江省唯一生产油泵、油嘴的专业厂。相继隶属于国家八机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哈尔滨市机械局等。1994年6月16日,东北油泵油嘴厂被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兼并。

依兰糖厂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依兰县城东南5公里,依勃、依桦公路交汇处。始建于1978年3月,1981年12月正式投产。初为省属企业,1983年由县接管。主产品“双江牌”优级绵糖、砂糖,远销京津地区。由于受市场冲击,原料短缺,管理不善,致使工厂陷入绝境,于1998年3月宣布破产。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依兰县亚麻原料厂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依兰镇华润路(原会社路)路东。始建于1940年,1941年投产,原名为满日亚麻有限株式会社依兰亚麻厂。1945年日本撤退时生产设备被捣毁一空。1948年合江省政府决定复建亚麻厂,同年竣工投产,名为依兰县亚麻工厂。1949年7月移交东北纺织管理局管理,改名为依兰县亚麻原料厂,1951年12月,又改称为东北第四亚麻原料分厂,1952年底恢复原名,1956年移交哈尔滨亚麻原料公司管理,1958年下放给依兰县管理。1997年工厂停产,厂房及设备租赁给兰西亚麻厂王峰等人。2005年末职工买断身份。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依兰纺织厂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依兰县城东南部东顺城路东端路北。始建于1966年9月,1970年5月投产。时为佳木斯纺织厂分厂,属战备企业,由合江地区行署经委领导。1982年5月划归依兰县人民政府领导,为副县级单位。1995年初,纺织厂改革重组成立依兰县棉麻有限公司。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产品滞销,大置积压,资金短缺,加之企业机构臃肿等诸多不利因素,企业难以维持,于1999年破产。

依兰煤矿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达连河镇政府驻地西部,松花江南岸,依兰、方正、通河三县交界处。始建于1960年,属露天开采煤矿,隶属于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管理局。1993年划归哈尔滨市管理后,将原属省辖的依兰煤矿和依兰二矿合并成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隶属哈尔滨燃气总公司,是哈尔滨气化厂原料煤供应基地。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哈尔滨气化厂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依兰县达连河镇政府驻地东北部,北临松花江。建成投产于1993年6月。采用前民主德国煤炭加压气化技术生产城市煤气,同时,还生产化工副产品。年产甲醇14万吨,产煤制油品、粗酚和液氨等副产品4万吨。生产规模在同类企业中,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公司原归属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2006年9月15日,划转中煤能源集团。

依兰飞机场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依兰有航线的历史始于伪满大同二年,日本侵略者在县城东南2.5公里处修建飞机场,于伪满康德6年(1939年)开始投入运营,为军民两用。1945年日本投降时遭到严重破坏。1958年冬季开始,开辟哈尔滨——依兰县,依兰——佳木斯航线,将机场跑道弹坑修复重新使用。1979年依兰的公路运输条件达到晴雨雪无阻,加之民航站亏损而停航,机场工作人员大部分调往他站。

晨光发电厂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依兰镇西南牡丹江上游9公里处的晨光村境内,因毗邻依兰镇晨光村而得名。晨光发电厂始建于1977年,安装5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500万度。70%电量输送黑龙江电网,30%电量输入依兰县农村电网。

依兰浸油厂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依兰县城北部古迹路东侧,东连依兰国有粮库,北接慈云寺。始建于1987年5月,1988年7月24日一次试车成功。浸油厂属中型现代化榨油企业,流水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产品供不应求,多次被质检部门评为优质产品。由于原料不足,常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1996年后,企业租赁给龙佳油厂,职工买断身份。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依兰县农业机械厂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依兰县城通江路中段路东侧,始建于1947年4月,时名为益生铁工厂。1948年改为农具厂。1949年改为铁工厂。1962年承担拖拉机修理,1966年为拖拉机大修厂一个车间。1969年改为独立核算的国营企业,改名为依兰县农业机械厂。工厂主要生产自行研制的割晒机、打稻机、2105柴油机、潜水泵和小功率电机等农具及机电产品。1992年后由于市场疲软,工艺落后,人员增多,企业生产效益下滑,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96年申请破产。

依兰县农机修造厂

追随依兰县大厂矿老照片,爬梳当年县财政支柱企业的旧日荣光

位于依兰镇通河街东段路南侧,现在县第一中学校址处。始建于1966年,设铸造,锻造,精造、热处理、机加、配件、总成等7个车间。主要生产出口精铸件,水稻深施肥机、灭茬机、苗间除草机等农机产品,和拐轴、起机缸体、机械密封件等配件,并承担全县拖拉机大修及保养业务。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受私营修理业的影响,企业生产不景气,于1997年直告破产,2000年在此建县第一中学。

图片选自依兰县文史专家廖承志老师的QQ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