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重庆合川:心理健康服务助力民警辅警“轻装”上阵抗疫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唐 杰 景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民警、辅警全员上岗,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到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从关心关爱民警、辅警心理健康入手,通过组建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开通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制作心理健康服务微视频、点对点推送情绪调节小技巧等心理健康“资源包”,帮助他们卸下紧张、焦虑、担忧、愧疚等心理“包袱”,重塑健康心态,让他们“轻装”上阵抗疫。

重庆合川:心理健康服务助力民警辅警“轻装”上阵抗疫

线下疏导,鼓足民警辅警抗疫冲锋“干劲”

“‘新型冠状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注意防护,均衡饮食、调整心态,就一定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合川区公安局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治安支队民警黄艳胸前佩戴黄色微笑圆形徽章,在区人民医院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面对面向值守民警、辅警宣讲防疫安全知识,并为他们抗击疫情打气加油!

合川区公安局党委时刻牵挂着抗疫一线民警、辅警,在落实做细各项暖警惠警措施的基础上,从全局抽调10名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资质的党员民警,组建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为一线抗疫民警、辅警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据了解,战时心理健康服务队以“关爱警心共抗疫情”为主题,兵分三路,奔赴全区4个重点防控区域,15个防疫检查站,31个基层派出所,帮助一线抗疫情民警、辅警正确认识疫情、客观对待疫情,减少或消除恐慌心理和厌战情绪。

工作队在抗疫一线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服务的同时,还通过发放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民警、辅警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压力情况。“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岗位、心理压力等级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等多方面梳理压力源,针对性提出防疫心理疏导方案。”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负责人说。

重庆合川:心理健康服务助力民警辅警“轻装”上阵抗疫

线上服务,帮助民警辅警卸下心理“包袱”

夜深人静时,积压在民警、辅警心里的紧张、焦虑、恐惧、愧疚等情绪都会喷涌而出,最需要找人倾诉。每晚10点以后,合川区公安局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队员焦永刚都会接到来自抗疫一线民警、辅警的心理咨询电话。

“心理健康服务并非一次性工作,需要长期的联系、跟踪和关注。”合川区公安局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开通了24小时疫情心理咨询及服务热线,并制作了联系卡,向全局民警、辅警公布服务队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微信二维码等信息,多渠道接受民警、辅警心理咨询,点对点开展疏导。

根据咨询民警、辅警的语言速度、思维逻辑、倾诉内容等信息,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成员能够迅速掌握他们的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点对点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卸下心理“包袱”。

据合川区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何健介绍,心理咨询首先要让大家打开心扉,尽情说出想说的话和真实的心里话,电话咨询、微信求助、视频连线等方式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还很好地保护了个人私密性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点对点转发“疫情心理防护知识”及时调控情绪技巧等常识,不断增强民警、辅警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免疫力”,提高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一线抗疫情民警、辅警纷纷表示,“线上咨询,既保护了我们个人隐私,又避免了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尴尬,倾诉起来,也没有心理压力!”

掌上讲解,让抗疫民警辅警“轻装”上阵

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通过线上线下咨询频次和发放的1200份调查问卷中分析得出:男警咨询量显著上升,而且数量成倍于女警,达到3:1的比例;心理压力表现中,紧张占25%、恐惧占13%、愧疚占42%、焦虑占15%。

“女性相比男性,更愿意倾诉畅谈,而男性则有其它的压力宣泄渠道。疫情来临,这些宣泄渠道不通畅了,因此咨询量也就上升了。”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合川区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大队民警蔡厚沁说,面对疫情,广大民警连续奋战在一线,长时间回不了家,无法照顾家庭和子女,内心也深感愧疚。

为了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抗疫一线民警、辅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合川区公安局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将蝴蝶拍、腹式呼吸法等8种减压放松和情绪宣泄技巧,5种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方法,汇总整理出疫情防控心理健康“资源包”,制作成“关爱警心共抗疫情”减压放松微视频,通过微信和QQ工作群,向广大民警、辅警推送。

“心理健康‘资源包’,不但管用,还很便捷,随时可以学习,随时可以放松!”一线抗疫民警、辅警表示,“压在心里的‘包袱’卸掉了,干起工作来轻松愉快多了。”

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启动以来,工作队共开展心理健康服务57场次,累计服务一线民警、辅警2100余人次,线上服务民警、辅警126次。

(合川台 唐杰 景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