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你知道阜南县城是怎么来的吗?

你知道阜南县城是怎么来的吗?

阜南县城是在薛集和刘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是有多少人还记得它们呢?今天跟大家简单聊一下薛集和刘寨。

你知道阜南县城是怎么来的吗?

薛集

薛集很小,据传形成于明代。薛集南临海家沟南支(解放前叫草河,五十年代水利治理后称为界南河),这条沟东南流三公里即入谷河。正是滨河而居,交通便利才有了歇脚小店,随着交易扩大,形成了集市,薛集因薛姓兴集而得名。清末,薛集的规模不大,比附近的公桥、王化要小,但与周边的杏集、张汉集、项集等集相当。薛集民国时期,先属阜阳县南二镇,后属阜阳县王化区,薛集镇公所设在薛集街上,镇上有警备队、商会和学校。刘经才、刘贞生、刘晓初先后任薛集镇的镇长(镇董)。从阜阳过地城去潢川的土公路穿集而过。

你知道阜南县城是怎么来的吗?

市井

薛集主要有两条南北街。一条在东,长约600米,南至老草河(今界南河)沿,北到今县总工会对面,该街今已废,成为居民区。另一条南北街长约200米,即现在的中岗路南头往南,该街南头有条东西沟,沟南北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长约300米,位置也就在今薛集路菜市场西段。解放前,薛集街上的房屋低矮破旧,居民大约200家,人口1000余人。集上居民大都逢集经商贸易,背集下地务农。

集市

薛集在解放前规模虽不大,但行业齐全。街上有几十家商户,主要有饭店十家、木器店五家、京货店三家、百杂店四家、酒坊、油坊各一家、粮坊八家。有两家铜匠铺、三家铁匠铺、一家药铺;还有四个交易行、四个鸡鱼行,一个竹木行和两个柴草行。

当时社会混乱,苛捐杂税多,集市生意并不景气。加之集上的官员和劣绅分为两派,争权夺利,横征暴敛,打架告状,连年不息,百姓生活很苦。这是见证者对解放前小薛集真实面貌的描述。

你知道阜南县城是怎么来的吗?

学校

薛集东南角曾有座火神庙,香火鼎盛。1922年,周鲁珍(女)在民国初年的废庙兴学风潮中将其改为一所一至四年级的小学堂,后来办成高级小学堂,共开6个班,有学生200余人。毕业生有许多人后来参与了社会工作。

你知道阜南县城是怎么来的吗?

刘寨

说到薛集,不能不提薛集北面的刘寨。百姓习惯上称它刘老经寨,解放后的老人委大院即其遗址,现在已改为万宇步行街。据说刘寨是清代大员刘体仁及后裔的宅第,其建筑规模庞大。整个寨子的大致在淮河东路以北,谷河路以南,焦阳璐以西,地城北路以东的范围内。沿地城北路南北走向原有一条大沟,就是刘寨的西寨沟。在沟西刘家修筑有“息园”,又叫刘家花园,今县药材公司就在其遗址范围内。该园亭台楼阁、林荫径幽,花草奇石,堪称佳园。据说完全可以与颍上尤家花园相媲美。当时许多文人学士、过往官员都游览过该园。该园还建有藏书阁,收藏了大量图书。1929年冬,豫匪李克帮率众攻破刘寨,息园及园内藏书遭毁。

清中期以来,刘寨名人辈出,刘瑸、刘凡等人相继为官,他们清廉勤政,对家乡做出不少贡献,留下了良好口碑。

1949年6月3日,中共皖北区委决定成立阜南工委,办事处就设于薛集北面刘寨(刘老经寨)。我县儒学大家邵斗春与刘寨刘家有亲戚,据他回忆,解放军先遣队进入刘寨时,刘家人很配合,不仅腾出了房子,还将粮食和图书也供出。当时他还向解放军讨了几本书,其中包括珍贵的《草字汇》。

你知道阜南县城是怎么来的吗?

今日

历经69年的岁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任领导和广大干群的艰苦奋斗,阜南在城市建设及各项事业上都取得了伟大成就。小薛集已然成为过去,她已化身为阜南县城的一个社区。目前薛集社区正在经历大规模的改造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新薛集即将呈现。而刘寨,早已融入了现代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充满着勃勃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