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傳統文化 古代稱謂之姓氏、名、字、號

1、姓氏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秦朝以後,姓與氏合而為一,從漢代起就統稱為姓了。上古時,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無姓無氏;貴族中婦人稱姓,男子稱氏;姓是用來“別婚姻”的,氏是用來“明貴賤”的。

2、 人與人之間相區別的符號。在古代社會,嬰兒出生幾個月後一般由父親命名。名一般用作自稱、謙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直呼其名,常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3、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取字。字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對名有表述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一步闡述,如:東漢張衡字平子、宋代詩人秦觀字少遊、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就是同一個意義。唐朝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有的名和字的意思相反,如宋代理學家朱熹字元晦他“名”、“字”中的“熹”與“晦”、是反義。

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後人對前人,可以尊稱其“字“,以表示敬重;平輩之間也可以彼此稱字,表示禮貌。古代名和字連起來稱呼,也是為了表示尊敬。

4、 又叫別號、表號。號有自取的,也有別人給取的。

  自號就是自己為自己所取的號。古人的自號,一般都有寓意在內。

  1)、以居住地環境自號:如陶潛,自號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蓮鄉,故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自號東坡居士。陸游,號龜堂。辛棄疾號稱稼軒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號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號天池釣叟,明神宗朱翊自號禹齋。乾隆晚年自號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豐(奕)自號且樂道人。

  2)以旨趣抱負自號:杜甫,自號少陵野老,“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歐陽修晚年的自號。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金心農自號出家庵粥飯僧,都體現了個人的旨趣。

  3)有些人還以生辰年齡、文學意境、形貌特徵,甚至驚人之語自號。

  辛棄疾自號六十一上人,趙孟頫甲寅年生,自號甲寅人;元鄭元右,自號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號祝枝指生,後在民間演變成祝支山。朱 尊,自號夕陽芳草村落,唐寅自號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樹丕,自號活埋庵道人。

  贈號

  以其軼事特徵為號。如李白,人稱謫仙人。宋代賀鑄因寫了“一川煙柳、梅子黃時雨”的好詞句,人稱賀梅子。張先因寫了“雲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隔牆送過鞦韆影”三句帶“影”字的好詩,人稱“張三影”。類似例子再如:

  山抹微雲秦學士——秦觀“滿庭芳”詞“山抹微雲,天連衰草” 。

  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陣子》詞中有“露花倒影”句。

  張孤雁——張炎《解連環·孤雁》。

  紅杏尚書——宋祁(工部尚書)《木蘭花》“綠楊煙外曉春寒,紅杏枝頭春意鬧”。

  現當代作家的筆名、藝名也可算入號的範疇,有的是自號,有的是贈號。

  郭沫若(筆名)原名開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筆名(自號),而非原名。

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