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浅谈《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主义思想

雨果在小说《悲惨世界》的序言中曾经提出了当代社会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贫穷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儿童软弱"。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作为一个讲坛和诗人,他(雨果)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心灵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他教导每个人热爱生活、美、真理和法兰西。——高尔基

浅谈《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主义思想

雨果

简析书中人物:穷人踏错了一小步,就被制度打入了万丈深渊

浅谈《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人物关系图

冉·阿让

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个出身贫农、安分守己的工人,因为收入不够养家糊口,铤而走险去偷面包,但被捕入狱,在监狱和苦役中度过了19年。刑期结束后的他吃饭住宿被人嫌弃,晚上钻进狗窝被狗追,牢狱生活已彻底改变了他的善良本性,他变得粗鲁,对世界充满仇恨。走投无路的他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但他却偷走了主教的银器,选择潜逃,却又被警察抓住了,主教声称银器是赠予他的,受仁慈的米里哀主教言语的感化,冉·阿让开始转变成了一个舍己为人的人,他化名马德琳,当过企业家,后被推为市长。

但不久后就因为暴露了过去的身份而在此入狱。逃走后,从一个恶棍手中救出已故工人芳汀的独生女珂赛特,前往巴黎。后来,他们不断被警察追捕。冉阿让的一生充满了囚禁、奴役和流离失所的痛苦,这是小说的主要线索。同时,在第四、五部小说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1832年巴黎的共和革命。这部小说内容丰富。但作家关注的中心是那些不幸的人的"悲惨世界"。

浅谈《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电影剧照

芳汀

芳汀,一位女工人,本是一个贫穷而诚实的女孩。被人引诱后沦落到社会的底层,虚伪残酷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剥夺了她工作和生存的权利,最后迫使她出卖了自己的身体。雨果怒斥资本主义社会逼良为娼。他写道"据说奴隶制从欧洲文明中消失了,这是错误的想法。它仍然存在,不过现在落在女人身上,它的名字是prostitution。

"他写道芳汀遭受了各种侮辱,当她反抗一个无缘无故捉弄她的过路绅士时,警方却把她逮捕了,并以她竟敢侮辱一位绅士为由判处她六个月监禁。而这个绅士,照警察的说法,"他是选民,并且是公园角上那所3层楼、有阳台、石条砌的漂亮公馆的主人"。可怜的芳汀,在长期的贫穷和饥饿之后,在这次逮捕和恐吓之后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女儿珂赛特落入了德纳第夫妇的手中。她被迫从事力不从心的繁重劳动,完全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浅谈《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剧照

简析《悲惨世界》中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的主要价值在于揭示了穷人注定要在那个社会上过悲惨的生活,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是反对穷人的。

然而,雨果在揭露穷人所遭受的巨大痛苦的同时,却没有做出正确的结论。他认为尖锐的阶级矛盾是一个道德问题。在他看来,世界上有两种法律,一种是高层次的,另一种是低层次的。前者由米里哀主教为代表,后者由沙威警察为代表。米里哀认为,罪不能通过惩罚来解决,而是通过宽恕来解决。这样,人们才能从灵魂深处得到深刻的认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弊病问题。这是最完美的法律。现行法律只对犯罪进行刑罚处罚,不能消灭犯罪,只能加深犯罪。雨果以冉·阿让为例,试图解释世俗法的无用性。当统治者惩罚他时,他变得更加恶毒,更容易犯罪。但当米里哀主教以仁慈之心影响他时,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充满博爱精神的人。雨果试图通过冉·阿让的转变来解释米里哀主教精神方法的伟大之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事小说的思想基础,是雨果揭露社会丑恶的出发点。但由于作者从人文主义的说教开始塑造冉·阿让的性格,冉·阿让的形象有一些虚幻的地方,他的转变不符合生活的逻辑。

浅谈《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主义思想

简析《悲惨世界》雨果为何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主教的宽容和宽恕使冉·阿让成为一个慈善企业家,这是由作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的。

为了体现自己的理想和理论,雨果让这位舍己为人的人成为了一名企业家。在他的企业中,存在着一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存在的劳资关系。雨果是这样描写他的工厂和劳动者的:"厂里分两个大车间,一个男车间,一个女车间,任何贫穷的人都可以在那里登记,肯定有工作和面包。"每个人都有健康的工作生活。欣欣向荣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工厂。失业和痛苦已经消除。冉·阿让成了一名企业家,心地善良,慷慨大方,惠及全境,因此深受群众爱戴。

雨果在描写的工厂组织和企业家行为准则无疑受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影响。这种让资产阶级企业家实施所谓仁爱的企图,完全是一种主观幻想,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冉·阿让生活的描述并不令人信服。在这些描写中,作者没有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而是给主人公一种道德哲学的反思。因此,这一部分的描述失去了真实性。

浅谈《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

简析《悲惨世界》中雨果的道德感化思想

在描写冉·阿让对待自己的死敌沙威时,体现了作家的道德感化思想。沙威是统治阶级忠诚的仆人和残忍的爪子。心狠手辣的鹰犬不断迫害那些贫穷、饥饿和无家可归的人。他将迫害所有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的人。他残忍地迫害冉·阿让多年,像影子一样跟踪他。他也是芳汀惨死的直接罪魁祸首。然而,这样的人也受到道德的影响。他被叛乱分子抓住了,但冉·阿让去执行死刑。这时,沙威发现那个被迫害多年的犯人是个高尚的人。他以前的思想基础动摇了,他的"人性"开始复兴。他的新认识和他忠实的法律之间有矛盾。他在内心矛盾得不到解决时跳进河里自杀。在雨果看来,他的自杀是善恶的胜利。其实,这只是作者道德思想的一次胜利。

浅谈《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主义思想

电影剧照

《悲惨世界》中巴黎人民起义

当然,小说的吸引力不在这里,而是作家对被压迫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他对共和国英雄反抗路易·菲力普王朝斗争的生动描写。《悲惨世界》最激动人心的章节是描写巴黎人民起义的章节。对街垒战的描写,充满着庄严的气氛。雨果形容安东尼区的工人是真正的英雄。在谈到人民的愤怒时,作者写道:"起义——这是真理的愤怒。小说中对人民起义的描写犹如一首庄严的颂歌。这些被资产阶级视为贱民的衣衫褴褛的人,现在像巨人一样战斗。雨果说,这场战斗堪比对特洛伊的围城战。起义者表现出高度的英雄主义精神。80岁的老翁马贝夫在枪林弹雨中爬上路障,只为升起被敌人击落的红旗。格夫罗舍,巴黎街头的小英雄,热爱革命,把死亡看作是一种回归。他在路障外为战士收集子弹时被敌人射杀,英勇牺牲。

雨果还创造了一系列共和主义英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些人真正代表了当时的人民。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忠于共和主义理想,憎恨独裁。他们为人民解放而战,在街垒战中英勇牺牲。珂赛特的男朋友马里于斯意外被冉阿让从下水道中救了出来。

在这部小说中,雨果用最感人的话语来赞美革命起义和起义的英雄行为。但是,革命斗争思想是雨果的次要思想,他在小说中所肯定和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是人道主义原则。他试图让人们相信"仁慈"和"善良"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原则。冉阿让的一生都是由人道主义思想贯穿的。雨果有时也不反对起义和斗争,但他认为革命和斗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道主义思想,这是一种必然的手段。

总之,雨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揭示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人民。但作者没有指出正确的出路。坚持他的道德说教,把"仁慈"、"博爱"当作一种医治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这些都会给读者带来负面影响。

浅谈《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不仅在法国受到高度赞扬,在国外也受到高度赞扬。托尔斯泰认为这是当时法国最好的作品。

雨果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他幻想用人道主义手段来代替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把仁慈、博爱作为改造社会的药方,明显地反映了作家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和在社会斗争面前的软弱无力尽管如此,雨果还是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对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苦难深表同情,勇敢地争取他们的权利。这是他的历史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