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認為按職稱加工資好還是按工齡加工資好?

宅心13


工齡工資是企業按照員工的工作年數,給予的勞動報酬。隨著工作時間越長,工齡工資會越高。

職稱工資是專業技術職稱應該享受的待遇,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等級越高,待遇越高。

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並沒有明確規定工齡工資是否執行和執行標準,由用人單位自行決定,在勞動合同和公司規章制度裡面自行約定。

從從業者角度來講,當然是同時執行最好,大部分企業也是同時執行工齡工資和職稱工資的,兩者並不衝突。

從企業角度來講,一般也會在薪酬制度裡面同時設定工齡工資和職稱工資,激勵的對象和目的不一樣。工齡工資主要是對老員工的認可,增強員工的穩定性的一種手段,但是工齡工資通常金額不大,平均每月50元至100元,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一項福利待遇。職稱工資主要是針對一些特定崗位,如財務、建築、水利、法律等,職稱等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專業水平,發放職稱工資也是提升員工專業技能的一種激勵方式,金額相對工齡工資較高,一般幾百到幾千不等。

不管是工齡工資還是職稱工資,有都比沒有好。如果企業非要擇其一,推薦職稱工資,在薪酬福利上會更加有吸引力,對企業人員素質的整體提升會起到促進作用,但是付出的成本也會相對更高一些。


我是小彬同學


拿我自己所在單位為例,我們單位共有25人,80%的員工平均年齡40歲,青年員工很少,所以當你以青年員工的身份身處這個大環境,你會覺得沒有奔頭,工作就那麼回事,每天按時上下班,完成好該完成的工作就是萬事大吉,只有在每年年底寫工作總結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一年又一年,你依舊是一個模樣。相比較在企業的同學朋友來說,我缺少了一種憧憬,一股拼勁,一種學習力。我們單位就是按照工齡調整工資級數,你到歲數了,會按照規定給你增加幾十塊錢,也影響你的年終獎勵。年輕員工坐在一起經常會感慨:熬到年紀了,就什麼都有了。單位大部分青年員工基本沒有什麼學習能力,不會因為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發現了問題而去想辦法通過學習來增進能力。這種情況對於我們本身來說,會帶來什麼弊端?當你想辭職的時候,你發現你除了現有的這些本事,其他什麼都不會,還不如繼續混日子。這種情況對於領導者來說,會帶來什麼弊端?當你想用人的時候,發現無人可用。所以,我覺得未來,對於工資的調整方法,可以更人性化一點:

1.針對老員工,著重工齡方面的考量增長工資,鼓勵職稱學習設置獎勵。

2.針對青年員工,著重職稱學習方面的考量增長工資,鼓勵學習,也能夠為企業儲備更多的人才。

不同年齡層、不同崗位,按實際情況,通過職稱和工齡二者更好的相結合,來激發員工知道學習,落實行動,一個單位的學習氣氛濃厚,將會帶動無數個家庭,從而影響整個社會。


柳湧


按照在職的人員來說,兩種都有片面性,有的人雖然職稱比較高,其實也是論資排輩婚“混”上去的,不代表有什麼高水平,真實能力和職稱完全不對等。而工齡本身就是論資排輩,我剛進廠一年多的時候,廠裡經常搞技術比武,我連續幾年都是本崗位的技術冠軍,那些老師傅也比不過我,但是,人家工齡長,那時候漲工資的時候就是按照年限。退休後倒是應該統一,什麼職稱在退休後沒有任何貢獻,工齡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可以對工齡給予適當的考慮,但是不必太厚重,每多一年增加30、50的就可以了。


謹言慎行否則封號



磨盤石500


退休人員加工資應該按照工齡來加最合理,退休了還有什麼職稱,你什麼都不是了,就是一個退休人員,在職時你有職稱比沒職稱的多拿很多了,退休的人應該按工齡,工資相差不會太大,如果按職稱會相差很大,希望國家不管是企業事業單位都應該按工齡來拿退休費,這樣大家都拿的差不多,貧富不會懸殊很大。


我快樂67097459


說實話,我們現在的工資制度脫離了現實,有些人得職稱,來得五花八門,有沒有能力,有關係就行!也沒有按照可以高職低聘!有些人有職稱沒本事!沒人品,沒貢獻,但,工資卻高得離譜,這樣的制度只會製造矛盾。讓人一點都不想再好好工作!所以,在本來就不公平的現實中,再更加不公平,請問,這樣的工資改革換位思考一下,你願意嗎?你不國罵?這是不是就違背了改革的初衷?


用戶9816816435580


職稱、工資這兩種形式一般在國企、事業單位、醫療科研機構比較常見,這都是工資收入的補充形式,私營企業裡較少,看了有些回答說了這不合理那不合適,一直在強調效益為主的理念,以貢獻力確定收入的方向並沒有錯,但是通過職稱、工齡方式對工資進行補貼也沒什麼問題,因為他們有存在的合理性,到底是通過哪個加工資,我個人認為通過職稱、績效收入更合理:

1、職稱是評價個人能力的重要標準,你能說高級工程師水平不如技術員嗎?按照所取得的職稱等級發放職稱工資實屬必要,這個一般也比工齡工資高得多,不也是能力為準則標準嗎?

2、通過評定職稱增加收入可以引導職工建設學習型企業,通過努力得到企業社會認可,增加企業人才資源。

3、工齡工資僅是對職工忠誠企業的認可,表更是一種象徵性補貼,一般從大學入學開始計算,不超過100元/月。通過工齡增加工資是不現實的。

4、有的企業還對建造師、造價師、結構工程師等一系列註冊人員進行專項補助,也是增加收入途徑。

5、還有關鍵一種形式是效益,這也是大眾覺得所有人都要按照這個模式來計算工資,什麼職稱、工齡都不需要,可你想過沒有有些央企、國企有些項目本身就是虧損項目,盈利的可能性很小,需不需要人去做,難道不盈利大家就拿基本工資?

所以說通過何種模式增加工資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滿足職工內心需求,是決策者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難度較大的工作,必須充分考慮單位性質、人員結構、工作環境、社會行業薪資結構等一系列要素結合起來才能完成。


寂寞達叔


當然是按工齡加工資好。君不見,職稱評定充斥了大量的違規操作,再給他們漲工資,就是錯上加錯。而工齡相對公正的多,只要在崗一天,畢竟就是為國家服務。工齡長說明為國家付出的多,為國家付出的多就應該獲得國家的更多的工資。特別是那些曾經下過鄉的老人(1976年前下鄉知青),在下鄉期間一些人得了各種疾病,至今還病患纏身,更應該給他們重點的加工資。


dzsdzsdzs


工資的增加應該是一個綜合因素,無論從職稱和工齡,都是單一評判標準。需要從員工的綜合素質著手進行考慮。如果一定要從職稱和工齡中選一個,我個人認為按職稱來更合理些。


首先,職稱的評定是需要依靠個人能力的,一個有意願提升自己的人,才會想辦法獲得職稱。能夠有職稱,說明他是一個懂得上進的人,按職稱評定,能夠激發員工的動力。


其次,如果按工齡來增加,容易按資排輩,讓年青員工沒有動力,覺得只要混日子,工齡越長工資越高。工作10年,你是將一年的工作重複做10年還是每年都有進展呢?


加薪是對員工的積極性的鼓勵,要避免中高層越來越富,基層越來越窮,多勞多得,是永恆的邏輯。


破繭之路


你好,我是小軍師一枚,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職稱與工齡是薪酬結構的必要組成部分,有一些人想拉開差距有一些人想縮小差距。很多BOSS在面臨薪酬調整時都會因為以上兩者犯同樣的錯誤,以下為小軍師的淺薄:

一、職稱在職場的作用:

眾所周知,所謂職稱是某一領域的專業性,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誌。

如果用價值等式換算的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入門

所以作為公司來講,如果是對專業能力要求很高的崗位按職稱確定薪資標準也沒有錯,職稱越高的人代表其領域性越強,就值得獲得比其他人更多的薪酬。

其次,中國的很多職稱都有嚴格的工作經驗要求,大部分高級職稱都需要具備5-8年的工作經驗才可以參加相關的職業技能考試。

這樣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模擬小公式來理解:職業經理人與職稱的關係員工(1-2年)

二、工齡在日常工作應用的表現:

工齡,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員工進入公司的時間,通常以年為計算單位。拋開職稱不說,廣義上來講,工齡決定勞動者的技能熟練程度。

但在具體的崗位管理過程中,由於工種的不同,沒辦法用工齡來衡量一個人的勞動價值,例如:裝卸工、流水線員工、快餐館服務員等基礎崗位(無崗位歧視意思),這些崗位專業技能要求低,工作內容單一,員工輪換性強,人員招聘較快,(但是今年的新冠疫情會改變部分地區的用工結構,以後再談)。工齡可以作為該員工在崗位勞動時間及做出貢獻的長短,越穩定的員工越值得公司培養,但不是衡量薪酬標準的全部甚至是很小一部分。

例:阿里巴巴每年裁員1000名工作十年以上員工,馬雲回應稱:“這兩天跟我講的最多的是:別人裁員都是直接裁,阿里巴巴裁員是每年向社會輸送1000人。如果你沒有獨特的思考能力,你會認為這是對的”;騰訊馬化騰表明:裁掉部分35歲以上中層;

所以,以上所述,大部分行業規則依然是職稱=薪酬,但沒有任何一個公司可以說明工齡=薪酬,如果坐以待斃,那麼工齡只能說明你離被淘汰的時間又近了一步。

在此,提醒所有的BOSS,社會及行業的迭代速度在不斷的加快,如果沒有好的管理方法,那麼不可能留得住人才。按職稱增加薪水與按工齡增加薪水只是留住人才的手段,如何均衡兩者產生的效應,只能是各個BOSS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總之,企業的根本是發展不是手段。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