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獨孤信一家為何能出三個皇后?

鳶飛九天2018


獨孤信是西魏、北周時期名震一時的大將,史書上稱他"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不僅能征善戰,軍功卓絕,給獨孤氏一族帶來了無限風光和榮耀。他的三個女兒也都貴為皇后,即歷史上的明敬後、唐貞元后和隋文獻後。

一門三後,身為三朝國丈,可謂是絕無僅有,盛極一時了。

獨孤氏家族是從南北朝到隋唐之際一個聲名顯赫的大族,興衰沉浮,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獨孤氏一族原本出自匈奴,屬於鮮卑屠各部,"屠各"的漢譯即為"獨孤",獨孤氏家族的興起最早可追溯到其先祖伏留屯時期。

據《周書·獨孤信傳》記載,"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落大人,與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雲中鎮武川,因家焉。父庫者,為領民酋長,少雄豪有節義,北州鹹敬服之。"獨孤信的祖父俟尼曾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鎮守武川,後來便在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獨孤信的本名為獨孤如願,他出生於北魏末期,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縣)人,祖籍雲中(今山西大同),獨孤信長相俊美,風度翩翩,《北史》上稱他"美容儀,善騎射",又有"獨孤郎"的美譽,可算是集容貌和才能為一身的風流人物。

然而他出生時卻沒趕上好時候,不僅家道中落,還碰上北方的六鎮之亂,他先是參與了對起義軍的鎮壓,聯合武川軍官賀拔度等人斬殺了起義軍將領衛可孤,以此成名。在中山躲避戰亂時,成為了大將軍葛榮的部下,葛榮兵敗後,又投入爾朱榮部下,跟隨其征戰四方,屢建軍功,地位也不斷提升,為日後獨孤氏家族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後來,北魏孝武帝不甘權臣高歡的擺佈,決定西遷時,獨孤信的家人雖然都還在高歡領地,他卻毅然跟隨孝武帝西行,孝武帝由此感嘆道:"能辭父母,損妻子,遠來從我。世亂識貞良……"並且賜給他御馬,晉爵為浮陽郡公,食邑一千戶。後來又晉升他為驃騎大將軍、大司馬。宇文氏篡魏立周後,他又因公被封為柱國大將軍,成為朝廷的"八大柱國"之一。

獨孤信不僅能征善戰,還是治世能臣,他在建明初時,任新野和南鄉郡守時,就有不錯的政績和聲望,由此受到賀拔勝的賞識,上奏提名他任大都督,後來他在任秦州刺史時,採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提升了官員的辦事效率,使得公事無積壓,又勸民耕田養蠶,"數年之中,公私皆富貴",甚至附近的流民都慕名來歸附,宇文泰以其"信名遐邇",賜名為信,這就是獨孤信名字的由來。

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治理社會的能力,獨孤信的地位和名望不斷提升,獨孤氏家族也一躍成為名門望族,為鞏固家族的政治地位,獨孤氏家族開始了和皇室以及其它名門望族之間的政治聯姻。

獨孤信的妻子崔氏,即出自北朝大族崔氏。獨孤信的子女們也大多聯姻顯貴之家或是北周皇室。

獨孤信的第六子獨孤陀娶了弘農楊氏女,長女嫁給了宇文泰的長子周明帝宇文毓。當時的宇文毓還沒當上皇帝,只是個地方官,頗有執政能力。後來傀儡皇帝被廢后,宇文毓被迎立為"天王",但是隻當了三年皇帝便被宇文護毒死。獨孤信的女兒也只當了兩個月的王后便死了,也就是後來的明敬皇后。

四女嫁給了"八大柱國"之一的太尉李虎的兒子李昞,後來生了李淵。但李淵稱帝后母親已死,於是追封她為元貞皇后。

七女獨孤伽羅嫁給了隋文帝楊堅,值得一提的是,獨孤伽羅很有政治能力,他和隋文帝在宮中並稱二聖。

可見獨孤家族一門三後,跟其政治聯姻是分不開的。這樣的聯姻手段,使得獨孤家族的名望和勢力日益增長,也就威脅到了宇文護的統治。

當時同為"八大柱國"之一的趙貴受到排擠,便和獨孤信密謀除掉宇文護,結果謀反的事情敗露,被賜毒酒,逼令其自盡,終年55歲。

此後獨孤家族開始走向衰弱,直到隋朝後,因獨孤伽羅的影響,獨孤氏才以外戚的身份,重新興盛起來,但是唐朝以後就和其它大部分世家大族一樣,慢慢走向衰弱直至消失。


煮酒君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題主多看看歷史,不要人云亦云。獨孤信的女兒中,真正當上皇后的只有兩個人,而真正算得是有權力的也只有一個而已。


世人都說,獨孤信是歷史上“最牛的老丈人”,可我不怎麼認同。雖然三個女兒嫁了了不起的人,但獨孤信這個最牛的外戚,卻沒沾到一絲光。

怎麼說呢?

首先他的大女兒,雖然嫁給了當時的北周皇帝——明帝宇文毓,但是宇文毓登基之前,獨孤信就被宇文護給殺害了,壓根就沒見到自家女兒成為皇后。

再則說,他這個大女兒的丈夫就是個傀儡皇帝。其國家大權全都掌握在其堂哥宇文護手上,這說明什麼,宇文毓就是個傀儡。想想這個皇后,丈夫又沒實權,掌權的人又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你說這個皇后當得有多窩囊!到最後,丈夫也被這個權臣給毒死了……你說這日子得過得多麼提心吊膽!

再來說說他的四女兒。歷史上他這個女兒並沒有當上皇后,準確說來是被他兒子給追封為元貞皇后,說白了,是沾了她兒子的光。

那她兒子是誰呢?

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獨孤信的四女兒就是嫁給李淵的父親李昞。李昞這個人歷史上並怎麼出名,之所以能娶上獨孤信的女兒,很大部分原因和他老爸有關,他老爸就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和獨孤信是同輩,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了。


其實這麼算起來,獨孤信還是李淵的外公,這關係槓槓的。

最後一位是他的七女兒。在歷史上,他的這個女兒竟然留下了名字,這是很少見的,叫獨孤伽羅。她的丈夫就是大隋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北周時期的隨國公。這皇后可不是她大姐那樣,那才是真正算是一國皇后。

說起來,楊堅一家和北周宇文氏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獨孤伽羅與楊堅的大女兒就嫁給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兒子、後來的皇帝宇文贇。不過這個宇文贇縱慾過度,年紀輕輕就死掉了。之後楊堅就奪了自己外孫的皇位,自己當了皇帝,而獨孤伽羅自然也就成了大隋的皇后。


以上就是獨孤信三個女兒的經歷,所謂獨孤家的三位皇后,說得有些偏頗,但還有幾分道理。


青史回聲


獨孤信一門三後這在歷史上確實是極其罕見的,在加上熱播劇《獨孤天下》,的確引起很多的人興趣。


獨孤信,八柱國之一,是北周最高等級貴族,可以說僅次於皇家。他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其中長女,四女,七女分別是北周,唐,隋三朝的皇后,而且獨孤信的外孫女楊麗華也是北周的皇后。所以獨孤信家盛產皇后倒也是不虛之言。

獨孤信墓中出土的獨孤信印章

《獨孤天下》中獨孤信劇照


首先,獨孤家因為是北周頂級貴族,在北周這個以關隴貴族尤其是武川軍事集團為核心的統治階層來看,獨孤家自然是其他同等級貴族通婚的良好目標。這也是這些家族維持影響力的必然需要。同時也是皇族為了籠絡其他權勢家族的必要手段。至於在歷史記載中,獨孤信與同時代的其他名人不同的是,對他的容貌著重進行了強調和描寫。應該說獨孤信本人肯定長得不錯,自然他的女兒長得也不錯。估計他的女婿們也都還是滿意的。但是我想說的是,在當時的時代,門閥之間為了互相拉攏,別說獨孤信的家族基因不錯,就是他的女兒長得很醜,估計依然能加入這些頂級貴族家庭,只是嫁的的是不是家族中最優秀的子弟就難說了。

其次,細論獨孤信的三個皇后女兒的話,我個人覺得到時上述必然因素中所蘊藏的偶然因素比較大。

《獨孤天下》中獨孤信長女劇照

第一,獨孤信長女,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諡號明敬。這個明帝宇文毓是北周實際開創者宇文泰的庶長子。獨孤信長女嫁個他時,宇文毓不是皇帝,也不是皇位繼承人,只是一名地方官員。而且宇文泰並不想立他為繼承人。所以獨孤信嫁女兒給他時,應該也不一定就指望這個女婿能當上皇帝。只是後來宇文泰的繼承人宇文覺被他的侄子宇文護廢黜殺害,宇文毓才被迎立為北周天王(當時北周的統治者稱天王,不稱皇帝),後來改稱皇帝。獨孤信的長女生前也是王后,死後追封為明敬皇后。

《獨孤天下》中李淵母親的劇照

第二,獨孤信的四女,嫁給太尉李虎的三子李昞,這個就是典型的門閥之間的通婚了,李虎和獨孤信同為八柱國,都是北周重臣。相互通婚,互相扶持。只是李昞的兒子李淵利用隋末的混亂,建立大唐。獨孤信的四女才被追封為元貞皇后。她生前恐怕想都沒想過當皇后。

《獨孤天下》中獨孤伽羅劇照

第三,獨孤信的七女,獨孤伽羅,這是獨孤信的皇后女兒中唯一知道名字的。這是貨真價實的皇后,但是獨孤信將她嫁給楊堅時,楊堅還只是北周十二大將軍楊忠的兒子。當時獨孤信已進入人生的最後階段,但是的北周的實際掌權人宇文護對獨孤信十分忌憚,同時也準備剷除獨孤信,而楊忠一直是獨孤信的部將,當時也是北周軍隊中的重要將領。獨孤信應該出於籠絡這個老部下,繼續鞏固和壯大自身家族影響力的目的才將女兒嫁給楊堅的吧。後來宇文護逼死獨孤信後,楊堅家族也備受影響,獨孤伽羅協助楊家低調隱忍才渡過了政治上的危機。在宇文護倒臺後,北周武帝宇文邕上臺,楊家才憑藉軍功又走上前臺。後來獨孤伽羅的女兒楊麗華嫁給宇文邕的兒子宇文贇為太子妃,宇文贇登基後,楊麗華比她媽媽還先當上皇后。估計本來獨孤伽羅自己也只想想噹噹皇帝的丈母孃就好了,沒想到3年時間宇文贇就作死了自己,幼子登基,楊堅已外戚身份控制朝政,再打壓各路反對勢力後,篡周建隋。獨孤伽羅終於貨真價實的當上了皇后,即隋文獻皇后。

所以,總的來看,從結果上,獨孤信確實是一門三後,甚至是四後,但是其實三個女兒的皇后之位都有偶然的因素。而且這種偶然的因素實質上是關隴軍事集團內部互相通婚和權利鬥爭所形成的。當然這些都是個人觀點,歡迎各位朋友評論討論。

文中人物圖片轉自電視劇《獨孤天下》不喜勿噴


圍爐品茗人


歷史上最牛老丈人——獨孤信。

獨孤信南北朝時期鮮卑人士,出生在貴族家庭。是西魏、北周時期的重要將領,獨孤家族在那個時代是舉足輕重的門閥大家庭。


獨孤信除了貴族的身份,他還是那個時代文武雙全的美男子,別人常稱其為“獨孤郎”來讚譽他的美貌,典型的高、富、帥。正是因為孤獨信幾乎完美的基因,生下的孩子各個容顏姣好,才智過人。

在《周書·卷十六·列傳》中記載:


信長女,周明敬後;第四女,元貞皇后;第七女,隋文獻後。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

獨孤信共生下十幾個孩子,其中三個女兒成為三個不同朝代的皇后。


大女兒獨孤氏嫁給北周明帝宇文毓,則就是後來的的明敬皇后;四女兒獨孤曼陀嫁給了唐國公,她生下的兒子就是後來唐高祖李淵,李淵繼位後追封其母親獨孤氏為元貞皇后;七女兒獨孤伽羅更厲害,她嫁給了後來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可以說隋朝的建立獨孤伽羅功不可沒,她也順理成章成為楊堅的皇后——文獻皇后。



正是因為獨孤家一代人出現三位皇后,這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少見。很多人認為獨孤家族的女兒有神秘感,甚至有傳言說到“得獨孤者得天下”的傳言。


其實獨孤家族一門出三位皇后也是天時、地利、人和湊到一起了,剛好而已。


一,門第觀念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人們門第觀念很重,以前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出自那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設九品中正制,等級制度涇渭分明清晰又嚴格。高門第望族是不允許與寒門子弟通婚的,而且尊卑有別。那個時期嚴格的門第觀念讓上品人士高傲又尊貴,只要投胎到貴族家庭,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都是隨手可得。但要是生在普通人家,無論怎樣努力學習、工作都是枉然,因為你的出身已經決定了一生的命運。不要想著努力高攀嫁入豪門做女婿(媳婦)改變命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門第觀念+優良基因


熟悉那段歷史的都知道獨孤信被譽為古代“十大美男”之一。獨孤信的祖上是鮮卑族部落首領,在這樣政治色彩濃郁的環境下長大的獨孤信文韜武略樣樣精通,驍勇善戰談吐不凡。最主要的是獨孤信不但有才,人還長得氣宇軒昂帥氣十足,本身還特別注重儀容儀表,傳說獨孤信的言行舉止是那個時代人的風向標(偶像)。


老話說:龍生龍鳳生鳳,獨孤信這麼好的基因,兒女們自然是相貌出眾美如天仙。


三,亂世投資


生在好的家庭,又遺傳祖上優良基因,處在那個兵荒馬亂,朝代朝立夕變的時代。獨孤信是個非常聰明的投資家、政治家,他把自己的兒子女兒與不同的將相王族聯姻,來擴大鞏固自己家族的勢力、影響力。



在那個時勢造英雄,誰都可能成為下個皇帝的亂世,孤獨心通過聯姻的方式拉攏關係,無論那方得勢他都可以毫髮無傷,因為他老丈人的身份是萬無一失的。


所以綜合以上來看,獨孤信三個女兒能成為皇后是時局不斷變化,機會自然也就多了。



微風之語



獨孤信有3個女兒,而她們做了皇后,或者被追封皇后,歷史上就此一家,別無分號。獨孤信的大女兒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兒嫁給了唐國公李昞(也就是李淵的父親)四女兒後來被追封為元貞皇后,七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真是一門三後,空前絕後。

一個人有三個女兒不奇怪,但是三個女兒都先後被封為皇后,真是世間少有,那是什麼原因呢? 我來一一敘述。

1.首先,你家的女兒足夠多。各位看官,這不是廢話。這是真理,獨孤家七個女兒,一條藤上七朵花,這一條藤說的就是獨孤信。講得直白點,獨孤信顏值爆表。

2. 因為獨孤家有權有勢,想讓自己家的閨女嫁入皇室,這個不是什麼新鮮事,一般尋常家庭的女子嫁入皇室,級別不過就是妃,最高不過就是貴妃,跟皇后的地位雖說只有一步之遙,但也天差地別。皇室的婚姻本來就跟政治上有莫大牽連,而獨孤信,他很早就做了官,品級不低,後來更升為八國柱之一,皇室自然就很重視獨孤一家,通婚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注:獨孤閥在隋朝的勢力有多大,各位可以自己查,這裡就不說了

3. 時局動盪,獨孤信那時同時存在或更替的朝廷有西魏、東魏、北周、北齊、南梁、南陳、西梁、隋朝以及後來的唐朝。在短時間內存在那麼多朝廷,也為一門三後提供了客觀條件。

4. 獨孤信本人,長得帥,基因好,女兒的顏值自然不低,獨孤信年輕時很愛打扮自己,在軍中跟別人穿著不一樣,所以有“獨孤郎”這個稱號,直白點說就是帥哥。 他帥氣時尚,引領潮流,簡直就是那個時代的 人氣偶像。


神話靚靚


從古到今,這都是個看臉,看出身的世界。獨孤信一家出三個皇后不是第一例(其實是四個皇后),也不是最後一例,但同一代,姐妹幾個出多個皇后皇太后,的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於原因,鄙人覺得主要還是有兩個方面起著決定作用。

一、出身

俗話說,學的好不如長的好,長的好不如生的好。獨孤信一家子生的那是相當好,獨孤信原名獨孤如願,就衝獨孤信這幾個女兒,這一生也的確如願了。獨孤信是北周八柱國之一,北周上柱國是什麼身份?那是北周最尊貴的八大貴族之一,相當於滿清時代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八旗的八位組長的地位。這可不是一般的高,封建時代平民皇后是非常稀少的物種,講究門當戶對和政治利益交換,滿清的皇后同樣基本出自八旗家族,也就是八大鐵帽子王的家族啊。北周當年要選皇后,基本也是這八大上柱國家族,這就是生的好,沒跑了。何況獨孤信與北周皇帝還是鐵哥們兒,從小一起長大的主兒。幾個女兒的聯姻基本就是皇族與其他八柱國家族,這起點就無與倫比。大女兒嫁給了皇室,四女兒嫁給了八柱國之一的李家成了李淵他媽,小女兒嫁給了八柱國之一楊忠的兒子楊堅,五女兒嫁給了宇文家族,也成了後來許國皇后。

二、長的好

都生的這麼好了,還長的好,你說氣人不氣人,兼職不讓人活啊。獨孤信就是當時出了名的大帥哥,引領北周時尚界多年。傳說有次獨孤信外出狩獵,傍晚回城時間有些緊了,於是快馬加鞭往回趕,當年是有關城門的傳統的,晚了就回不去了。這一路狂奔,帽子歪了也沒注意到,夕陽西下,一個偏偏玉公子,迎著夕陽策馬奔騰,路上的行人都看痴了,這簡直就是天上下凡的童子啊。於是引發了一波模仿潮流,第二天京師滿大街都是斜帽郎,大街小巷爭相模仿。這樣一個“小鮮肉”,生在貴族家庭,取個如花似玉的美嬌娘自然不在話下,生一窩嬌羞可人的漂亮女兒那也是沒跑了,畢竟當年可沒韓式整形。

人比人氣死人,生的好還長的好,在這樣的條件下,出幾個皇后似乎也真的無可厚非了。你說氣人不氣人!


布穀鳥講歷史


星火辰可以為朋友們簡單說說:

北魏末年,六鎮兵亂,中國北方再次陷入大混戰中,於是一批六鎮豪族或職業軍人家庭出身的人崛起於亂世中。

北齊的實際開創者高歡和北周的實際開創者宇文泰都屬於這種人,而他們手下的將領也大多是這種身份。(按照傳統史書的描寫是這樣,但其實有些人是不是原本生活在六鎮是可疑的,但他們顯然都是具有軍事經驗的,即便實際上不是六鎮出身。)

獨孤信原名獨孤如願,與北周的開創者宇文泰是少年時代的好友,獨孤信儀容俊美,又驍勇善戰,被人們稱為獨孤郎。按照史書中記載,他與宇文泰不但是老鄉,還和宇文家族、賀拔家族一起平定了衛可孤的叛亂(這點也很可疑)。後來,宇文泰跟隨賀拔嶽去了關中平亂,而獨孤信到荊州打仗去了(結果在賀拔勝手下,賀拔勝是賀拔嶽的哥哥)。荊州被高歡派侯景等人攻陷後,獨孤信向關中歸附了宇文泰(此時賀拔嶽已被侯莫陳悅害死,宇文泰成為了關中的最強勢力)。因為,獨孤信和宇文泰的好朋友關係,更因為獨孤信自身本領突出,他成為了宇文泰最倚重的將領之一。後來,西魏(從北魏分裂而來,宇文泰實際掌控)任命八柱國(西魏最高權勢者),獨孤信為其中之一。

獨孤信一家能出三位皇后,總體原因大概有這幾點:其一、時逢亂世,英雄紛紛崛起,宇文泰、楊忠、李虎等職業軍人的社會地位迅速提升,造就了北周、隋朝、唐朝三家皇族;其二、獨孤信在西魏、北周的極高地位正與這三家相當;其三、當然也有偶然巧合的成分在裡面,這就叫機緣;其四、獨孤信儀容俊美,三個女兒自然不會差。

分析三位皇后的具體原因:

1、北周明帝皇后,獨孤信長女:這應該很好理解,獨孤信是宇文泰最好的朋友,北周明帝宇文毓是宇文泰的長子,另一方是獨孤信的長女,兩人定婚就很正常了。畢竟兩家地位相當,關係又最好,指腹為婚都有可能。後來獨孤信被北周權臣宇文護逼迫自殺,明帝卻仍立獨孤氏為皇后,可見明帝和其皇后的關係也很融洽,居然冒著宇文護的不滿,強行立了獨孤。獨孤不久後就死去,死因不明,明帝在四年後被宇文護毒死。這一對很悲劇。

2、李昺(李虎之子,李淵之父),獨孤信四女:獨孤信和李虎均為八柱國之一,兩者地位相當,定親是門當戶對。而且,李虎與宇文泰的關係有點微妙(李虎曾反對宇文泰掌控賀拔嶽留下的軍隊),卻和賀拔勝、北魏皇家的關係比較好,獨孤信則是與賀拔勝、北魏皇族、宇文泰的關係都很好。很可能這個獨孤嫁給李昺,有聯絡融洽八柱國之間關係的作用,以更好的對抗高歡掌控的東魏。說不定西魏皇家在之間做媒,而宇文泰也表示贊同。這二人生下了大唐高祖皇帝李淵,李淵繼位後追封其母為元貞皇后。所以這個獨孤生前是沒有當到皇后的,據說他脾氣很壞,考慮到李淵之後的經歷,他完全沒有遺傳到他母親的壞脾氣。

3、隋文帝楊堅、獨孤信七女:這個也很好理解。楊堅之父楊忠曾經長期跟隨獨孤信,是獨孤信手下最重要的將領,西魏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中,楊忠為十二大將軍之一。到後來,楊忠因為戰功顯赫,其實際能量幾乎不低於獨孤信,到獨孤信死後,楊家的地位還反超了獨孤家。考慮到兩人長期的合作關係及地位,獨孤伽羅嫁給楊堅也很正常。據說,獨孤信看到楊堅身具異相,因此把女兒嫁給了他,這也是一種可能。楊堅和獨孤伽羅的關係顯然很好,楊堅稱帝后,兩人並稱“二聖。

種種特殊的機緣造就了獨孤家三朝三皇后,瞭解其中的細節後就明白了。


星火辰


在我國古代史上,有著許多的“政治婚姻”,舉例來說,皇帝會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大臣或外族的首領,來表達皇室的善意。另一方面,皇帝也會迎娶朝中大臣或外族領袖的女兒,以此換取她所在家族和勢力的支持。歷史上,很多大將重臣的女兒都在後宮佔據了顯赫的地位,或是皇后,或是貴妃,這也幫助他們和皇家更加緊密地結合了起來。

當然,也有一些大臣是託後宮嬪妃的福才得以身居高位,如衛子夫得到漢武帝的寵愛後,其弟衛青才由此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正因為楊貴妃在唐玄宗處得寵,其族兄楊國忠才能官居宰相。在南北朝末期,北周大將獨孤信一共有七個女兒,其中三個都當了皇后,而且還是在北周、隋、唐三朝分別當了皇后,這是為什麼呢?

據《周書》記載:“信長女,周明敬後;第四女,元貞皇后;第七女,隋文獻後。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獨孤信的長女明敬皇后嫁給北周明帝、四女元貞皇后嫁給唐世祖李昞、七女獨孤伽羅最為著名,她嫁給隋文帝楊堅,被追諡為文獻皇后。而獨孤信也憑藉三個皇后女兒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傳奇”岳父。

獨孤信出身不凡,又屢立戰功,於是在西魏朝中地位很高。當時,出身陝西關中、甘肅隴山一代的官員把持朝政,他們被統稱為“關隴集團”,而出身雲中郡的獨孤信也因位列西魏“八柱國”而勉強被算入其中。出於政治訴求,關隴集團許多大臣都互相聯姻,獨孤信和宇文泰就是如此——獨孤信將長女嫁給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以鞏固權力。

不過後來,宇文泰臨終時指定了三子宇文覺為接班人,並把權力交給了其侄宇文護。宇文護接過權力後迫使西魏恭帝禪讓給了宇文覺,讓他當了“天王”,建立北魏政權。但宇文覺長大後為了親政惹怒宇文護,於是他被幽禁,其兄宇文毓被扶正為王,後來又改稱皇帝。

宇文毓當上皇帝后,他的正妻,也就是獨孤信的長女,當然是被尊為皇后。不過,宇文毓在武成元年(559)才改稱為皇帝,而獨孤氏早在一年前便去世了,所以她的皇后位分應當是追封的。

獨孤信的四女嫁給了唐國公李昞,李昞出身隴西李氏,其父李虎同獨孤信一樣位列西魏八柱國,所以這場婚姻應當也是關隴集團內部的婚姻。李昞與獨孤氏生下李淵,而李淵當上了唐高祖後,便追封其父為唐世祖,獨孤氏作為正妻,也就被尊為了元貞皇后。

獨孤信的七女獨孤伽羅十四歲時,便被嫁給了大將軍楊忠的嫡長子楊堅。後來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建立隋朝,獨孤伽羅也就成為了皇后。

這場婚姻雖然主要是出於政治原因,但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卻十分恩愛,二人共同執政,被宮中尊為“二聖”。

綜上所述,獨孤信三個女兒當上皇后,既有政治聯姻的因素,也不得不感嘆他的運氣實在是好:即使三個女兒剛剛出嫁時三個夫婿都並非帝王,但他們最終都成為了皇帝,三個女兒也就都成為了皇后。此外,《周書》稱“信美容儀”,獨孤信俊美的外貌或許也遺傳給了諸女,讓她們成為了優秀貴族子弟所追求的對象,從而增加了成為不凡人物妻子的概率。


鄧海春


獨孤信一家能出三後,我認為主要有幾下4點。

一、時逢亂世,英雄紛紛崛起,宇文泰、楊忠、李虎等職業軍人的社會地位迅速提升,造就了北周、隋朝、唐朝三家皇族;

其二、獨孤信在西魏、北周的極高地位正與這三家相當;

其三、獨孤信儀容俊美,三個女兒自然不會差。

我們再來說下三個女兒是誰

大女兒獨孤般若一直是一個有野心,有抱負的人。她也一直認為獨孤天下的預言肯定會應驗在她的身上,所以她為了能當上皇后不惜放棄自己的愛情,甚至把自己十月懷胎的孩子作為了要挾宇文護的條件。她是當上了皇后,也實現了獨孤天下的預言,只是她的丈夫宇文毓的性格太軟弱,一看就不是適合當皇帝的料。所以獨孤般若一個人撐著的時候真的很累,再加上她最後因為懷孕,身體一度很是虛弱,最終因為難產而死。

二女兒獨孤曼陀的身份比較特殊,她是姨娘所生,是庶出的女兒。因為身份的原因,所以她從小心胸就特別狹窄,遇見事就喜歡用自己的眼淚來博取別人的同情心。本來獨孤信給她安排的親事是楊堅,可是獨孤曼陀嫌棄那個時候的楊堅沒有什麼出息,給不了她獨孤天下的未來。所以她就先是勾引宇文邕,再是隴西郡公世子李澄,最後陰差陽錯的嫁給了大她幾十歲的隴西郡公李眪。雖然她嫁的不怎麼樣,但是我們縱觀未來,她乃是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的母親,李淵登記後也追封了她皇后之位。

小妹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從小跟隨父親在軍營里長大,所以她行事光明磊落,她更是和青梅竹馬的宇文邕相互喜歡。但是由於父親的原因,她只能被迫嫁給楊堅。結婚初,他們倆的感情一點也不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卻成為了最和睦,最相敬如賓的一對。楊堅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一直堅信他有帝王之相。所以在他看到宇文贇荒淫無度不理朝政的現象後,他覺得自己能夠做一個更好的皇帝。所以他算是搶了他外孫的皇位,開創了大隋朝。而獨孤伽羅也就成為了皇后。


中華上下幾千年,也唯獨獨孤家才一家出三後,其中的時代成分和運氣和家教都是不可或缺的。


錢說免費


獨孤信(公園502~557年),西魏、北周時期屈指可數的重要將領,為八"柱國"之一。儀容俊美,善於騎射, 雲中郡盛樂城人(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 ,為鮮卑族,號為“獨孤郎”。
獨孤信的三個女兒或做了皇后或被追封為皇后,如此別具一格的岳父在歷史上絕無僅有,三個女婿都是皇帝,過生日真風光.


大女兒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兒嫁給了唐國公李正(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後被追封為唐世祖元皇帝,四女兒則被追封為元貞皇后;小女獨孤伽羅嫁給了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名副其實的皇后.
偶然嗎?我不覺得,細想有以下原因:


1.家庭有權有勢,適合政治婚姻.

當時皇室的婚姻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講究門當戶對.玉樹臨風的獨孤信歷任大都督、刺史.後來成為八柱國大將軍之一。煊赫一時的各皇室為壯大勢力與擴大影響力,爭先恐後地籠絡人才,締造婚姻是其中的方式之一.重臣之間聯姻理所當然,所以四女兒嫁給當時的隴西郡公李,七女兒嫁給隨國公的兒子楊堅在當時是順理成章的事.
2.動盪的時代造就了一門三後.

唐朝,尤其是中唐、晚唐,諸多皇帝儘管後宮佳麗三千,但卻不大張旗鼓地擁立皇后(也許是吸取高宗的皇后武則天,中宗皇后韋皇后干政的教訓吧)了.這期間大多數皇后,都是新一任皇帝繼位時,追封自己的母親而給的頭銜。獨孤信生命長度延續時代為西魏、東魏、北周、北齊等,直到後來的唐朝.這為一門三後提供了現實土壤.

3.三個女兒都漂亮也是必要條件.

基因好,獨孤信本人是帥哥一枚,而且背景硬,老婆長相肯定不差,女兒漂亮的概率就很大。獨孤信在軍中有“獨孤郞”的稱謂,穿衣戴帽引領了時尚,有一次帽子戴得斜了一點,到了第二天,屬下將士,官吏都爭先效仿,都把帽子歪著戴就可見一斑。王侯將相都喜歡構築面子工程,誰不喜歡婀娜多姿,嫵媚動人的美女呢?



4.眾女兒從小就注重禮儀的培育.

眾女兒有良好的長成環境,從小養尊處優,受到了禮儀的薰陶,培育了雍容華貴,自然而然地具備了當皇后的潛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