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啟功說洛陽《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是刀刻的不是毛筆寫的,到底對不對?

千千千里馬


啟功說洛陽《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是刀刻的不是毛筆寫的,到底對不對?

啟功

啟功說洛陽《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是刀刻刻的,這個對的。優秀造像題記肯定是先有高手書法家用毛筆書寫出來,然後才通過平民工匠刀刻刻上去,普通的造像題記有可能肯定直接用刀刻刻上的。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鑿石窟,修寺廟,建佛龕,興造像,刻題記等活動也相繼展開。逐漸形成了中國古代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為後人提供了珍貴的研習資料。

《始平公造像記》

平民工匠是指出身平民,以一技之長從業謀生,他們所操之業又是直接為平民百姓或者朝廷服務的。眾多的龍門石刻造像記,大部分由工匠在刻鑿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用刀刻刻上,有些就會顯得極為普通,文字筆畫的線條基本上沒有毛筆的趣味,呈現的是用刀直接鑿刻的硬線條效果以及樸素率意的結構。而造像是工匠的主要工作而造像記的鑿刻則是他們附帶所作,與北魏那些皇室貴族成員的墓誌和其他碑刻相比較,更顯得隨意與自由。

當然,也有非常優秀的作品,如“龍門二十品”便是其中的上乘之作,“龍門四品”則更是龍門造像記書法中的精華,“龍門四品”分別是《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的書法,結體開張奇逸,用筆誇張,體現刀刻的剛健與方正,表現出一種雄強、樸拙的審美趣味。所以說,啟功就會說洛陽《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是刀刻的不是毛筆寫的。

《楊大眼造像記》拓本(局部)

客觀上講《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給當時書法和現在書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受到碑派書家的追捧,如清代包世臣、楊守敬、康有為等,他們都給予高度評價。而王羲之等一系列的“二王”書風也受到嚴峻的挑戰。

啟功作品

所以說。很多書法家都會思考另外一個問題,究竟《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是毛筆書寫還是刀刻,二者是什麼關係,各說各有理。


大盛書法


啟功先生說的很有道理,因原書經過鑿刻,第一是要走形,第二是有刀痕,再就是原作又加上刻工的理解發揮,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碑刻就跟原書有了出入。故啟功先生還說:透過刀鋒悟筆鋒,確是至理。

就以靈飛經為例,傳下來的手寫本跟刻本大相徑庭,跟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初學書法,個人薦議還是先從前人墨跡入手。等有一定功夫,眼力提高,再學刻本。否則稂莠不辯,優劣不分。進度會大大降低。

返回來再說魏碑,近年來吐魯番出土的高昌墨跡,點畫清晰,用筆結字,非常精妙。跟碑刻相較,差異甚遠。

前者更加靈動自然,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希望朋友們多多留意琢磨,!




楊志勇68


啟功先生的話,特別是對於書法的理解往往有其獨到的見解,不能簡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對於“洛陽《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是刀刻的,而不是毛筆寫的”的理解,啟功先生的話其實有三層涵義——

其一,毛筆寫字和用刀刻字是不一樣的

毛筆寫字,是一揮而就,線條是圓潤的,這是“筆法”。魏碑一類刻石的字,線條是方的,一個筆畫(例如橫畫),至少要上下左右四下而刻成,這是“刀法”。實際上用毛筆寫上去的時候,並不是上下左右四下寫成的,如果那樣的話,書寫速度就大打折扣,也不自然了。所以說“《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是刀刻的不是毛筆寫的”。

其二,刻在碑上的字可能與毛筆寫出了的時候發生了變樣

當然也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一種由於時間久遠,石刻經過風吹雨淋,字跡斑駁,已經與原帖不同;第二種是很多作品由於刻手技術不好造成的,刀法不能盡顯、抑或歪曲筆意;第三種,也有可能刻工加入民間質樸的刀法,融合了自己的想法,把一些原本毛筆寫出的圓潤筆法,增添了刀劈斧琢的“雄強、樸拙”味道,總之發生了變樣。

其三,“透過刀鋒看筆鋒”“師筆不師刀”

啟功先生說:書法是毛筆書寫的藝術,刀刻是不得已的變通手法。所以說啟功先生曾寫詩說:“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也就是說正確的毛筆筆法,應該在筆寫的書跡中找;通過碑刻、拓本看出作者的筆法,體味作者用毛筆是怎麼寫出來的。當然,有一些學魏碑的,特意要強調那種“刀味”又另當別論了。



從以上三方面來看,啟功說洛陽《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是刀刻的,不是毛筆寫的,當然是有他的道理的。歡迎交流,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蘭亭論辯,郭沫若就是以南京出土的王興之墓碑來否定蘭亭序帖的。啟功先生曾受命寫了支持郭氏的文章,此事後來啟功先生將來龍去脈又寫了文章予以澄清。當時沙孟海先生並未表態,只是說曾見過魏晉時未刻的朱墨墓碑,其筆劃結體與後來看到的墨帖其本一致。啟功先生書畫俱工,其山水畫功力在北派山水畫家中可卓然成家,然後來棄畫入書,應是他當時已覺察到美術界紛爭複雜,尤其是他和許多北派畫家,在57年受難。他以為書法界應是清淨之地,仍難逃受命表態之窘境也!


陳永海47


龍門二十品從北魏到現在已經千年歷史。書法領域一直被後人推崇和臨摹。

啟功先生以他的書法功力和對毛筆 筆性的理解和感知。肯定是有他的道理。這個不可否認。

我想,字跡既然刻在堅硬石頭上,所以肯定帶有刀刻痕跡。當初是臨摹手寫體的話。也必然帶有刀痕。但即使這樣也絲毫不影響它在魏碑中乃至整個書法史中的不可撼動的至高地位。

我想啟功先生如果這樣說,肯定是想幫助那些書法初學者深刻認識到臨摹時候,要區分那些是刀刻的印跡。那些是毛筆筆意的顯現。從而更深刻的理解龍門二十品。才能既臨帖,又知貼。 從而才能避免死搬硬套。這才是啟功大師的本意。


老李大明明


對於石刻我還沒有發言權,請原涼。


追毛123


今人不論古人書。因為你比不了!


71董先生


寫不出來的都說是刀鋒,能寫出來的都說是筆鋒!


正義的侍者


感覺還是有一些是手寫的,不能一概而論


愛耀519


親自去看,眼見為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