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肥料下田,大雨后再把田里多余的水放流掉,肥料会流失掉吗,在水稻种植过程中?

用户5813293213023


水稻施肥如果有阴雨天气,应该先将水稻田积水放干,保留3cm左右水位,底洼田可以将积水全部放干。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趋势,阴雨天气最好不要施肥,要在下雨前3——7天施肥为宜。雨后,如果没有淹没水稻,没必要放水稻田里水,水稻本来需要抽水灌溉的,没有淹没水稻,为什么要排去水稻田积水呢?@悟空问答

水稻施肥,应该选择阴到多云天,气温30°C左右,阳光不强烈的天气进行,化肥下田后有挥发性、有阳光蒸发、有跑冒滴漏现象,化肥在24小时流失1%——8%左右,如果下雨后,放稻田里水,流失现象更严重,因此,如果水稻没有被淹没,可以不用放水稻田里水,或少量降低一下水位,让水稻叶片露出水面。@悟空问答三农频道

南方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已经全面进入“梅雨”季节,大雨、暴雨频繁,而此时又是中晚稻施第一遍肥的时候,农民要注意天气变化,要错开阴雨天气施肥,避免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头条三农

水稻施肥如果遭遇大暴雨,需要排涝,应该等积水放干后,再补施一下,水稻第一遍追肥每亩5公斤——7.5公斤尿素,如果补施,可再追施5公斤尿素。第二遍施肥每亩10公斤尿素,此时是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水稻一般不会被淹没的,可以不用排涝,但如果水稻田里水有外溢,可以每亩补施尿素7.5公斤。第三遍施肥在水稻封行前,南方已经“出梅”了,水稻被淹没的可能性不大,南方只有极端天气了,只有短时强降雨。@头条农友会

对于化肥流失,是无法完全杜绝和控制,在水稻种植上,施肥都是撒施,无法穴施,化肥流失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只能做到少流失,利用晴天施肥,天气要下大暴雨了,你还施肥,这不是把钱往水里扔么?做为水稻种植户,有水稻种植经验技术,不会选择下雨施肥的。化肥肥效来得快,3天以后下雨基本上没有流失现象,但在“梅雨”季节、极端天气来临时,还是要做好预防工作,排干水稻田积水再施肥。@豫东小农 @清江鹤 @城乡彩虹桥 @黄晓红果果 @村里的男青年 @李子说农 @吕家姐夫 @响水大米 @皖宝无处不在 @旭日东升付先 @沐浴祥光689 @长江老农 @昕瑞生态 @字节跳动扶贫








长江三农


你好!我是楚乡农,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虽然我家已经有十几年没有种田了,那时候也主要是父母辈的是主力军,我们也跟着一起种了几年,虽然种田时间不长但是对于这种问题还是见过多次。

如果是刚施肥过就下大雨,稻田放水肥料肯定是会更流失的!记得那时候都是稻田施肥都是父亲去的,有时候就是刚一施过肥就立马下大雨了,等水体温度后还得又去施一次,为这个他们还生天空的气。因为那时候家里穷啊,好不容易买的肥料,被大雨冲走后又得重新施一次,既费时间还费肥料。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一般我们农村的人都会在下肥料之前都会先看看天气,而且他们经常多年的经验看天气还比较准确。不过在夏季高温的季节,闷热多雨,而且阵雨比较多,所以这个季节就看不准了。因为它现在这个季节每天都在变,有时候一天也会下几场阵雨,所以这个这个季节就很难把控啦。要是遇到刚下完肥就下大雨,那就只好过几天重新再去下肥了。

以上文中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还请留言评论指出改正。我是楚乡农,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楚乡农


农业生产的所有活动都与天气密切相关,像水稻施肥,最好的是时间是选择在晴天的下午四五点之后再进行,一方面是因为下午这个时候气温已经降下来了,这个时候施肥人也比较舒服一些,另一方面主要是施肥后肥料溶解在水中,如果是在早上或者是上午的时候施肥,肥料容易粘在叶子上面而导致叶片被肥料烧伤。到了下午施肥,肥料溶解在水中,晚上的时候水稻就能够很好的进行吸收。

如果是在施肥后下起了雨,因为水位过高而放水,肥料肯定会有所流失的。这个道理是非常的简单的,我们想想就知道:

肥料撒入田中后,肥料要被作物吸收必须得先溶解在水中才可以。而肥料溶解在水中,它们是以离子状态而存在的。所以,如果施肥后马上就下雨,而且水位比较高,这时候溶解在水中的肥料就会随着水而流动。如果放水,肥料自然也会跟着流失了。

所以,在施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天气情况,如果感觉要下雨就要推迟给稻田施肥。特别是天气预报有暴雨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不要施肥,否则雨水过多导致要放水的话,刚施的肥肯定会有大量的流失的,这是很不划算的。

由于天气预报它并非绝对的准确,或者是施肥后天气突变而出现下雨的问题,这时候我们还是要看稻田里面的水位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放水。如果水位过高,比如没掉了稻心,这时候需要放掉一些水,避免水稻长时间的被水淹。这时候肯定会流失一部分肥料的,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水位不是很高,没有淹没稻心,这时候可以暂时不用放水,等过一天左右的时候再放水就可以了。


洞庭清水塘


水稻刚刚施肥却又下起了大雨,这样的事情对于种田的人来说,还真就不奇怪,总是会碰到那么一两次。那碰上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处理呢?难道看到肥料白白流失?我们来看看老庄稼把式是怎么做的。

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精确到一天的几时几分,所以这样的情况基本也可以避免,可是在以前还是屡见不鲜。有经验的老农只要不是碰到特大暴雨,还是有办法可以避免损失的,我们就接着往下说。

一般来说有经验的人碰到了这情况,第一时间就是把稻田里的排水口位置加高,最高的位置只要不完全淹没了水稻都可以。这样的目的就是加深水位,增加肥料在稻田的沉淀时间,如果下雨量足够大,也只能从最上面慢慢的已经漫出去,避免直接冲刷。

第二步就是挡住过田水,让水沟或者其他水田的水不再经过刚刚施肥的田,对水田进行对冲。这样可以避免了水田的水有很大程度流动,导致肥料全部流失。

其实只要做到了这简单的两步,只要不是长时间大雨量的降雨,基本还是没问题,等到雨停了,水静了就可以慢慢降低排水口位置,进行排水。这样的做法,我是从小就看着父亲一直这样操作,而且每次也没有再补充追肥,效果不错。

题主的问题是刚刚施肥马上排水,这样的话可能肥料也是所剩无几了,后期肯定得重新补充追肥。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可以按大家的做法来试试的,毕竟省一点也是是一点,成本节约了利润也就大了。

不值一提的小方法,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图片来自网络)


农民也优雅


肥料下田,大雨再把田里多余的水放掉,肥料会流失吗!(在水稻种植中)肯定会流失,因为肥料和水分解较快,如果一下雨,立即放水流失是更多,时间长相对流失少点,在放水里也分,人如果赶时间放大出水量,也流失多,不赶时间小放出水口,相对流失少,按常理放了肥料田,不让水进来,也不让水出走,让它自然慢慢收,等干田了,再放小水缓缓灌进,才会达到理想后果。


yangzonghua66


图1:追施分蘖肥

在夏季双抢时,天气多变,忽然骤雨,刚耕好种晚稻的田块在一两个小时内就满水了,耕地前都会将复合肥、钙镁磷肥等基施,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有利于土壤胶体吸附肥料,可减少肥料丢失,但施肥耕田是有水的,部分肥料会溶于水中,放掉多余的水肯定会流失一部分肥料!

若肥料下田遇大雨,又将多余的水放掉了,建议根据禾苗长势、土壤肥力条件,看天补施一些肥料,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加入1%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水稻铁杆大鼓粒等叶面肥,提高水稻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图2:侧深施肥示意图

当前有一种比较好施肥技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该技术正在推广中。测深施肥是将肥料呈条状集中施于耕层中,既有利于水稻根系吸收养分,又提高了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减少表层氮、磷等元素,能有效减少肥料的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若水稻刚施肥就下起了大雨,稻田进行放水,肥料会跟着流失吗?

水稻田里施完肥料就下大雨,是农民种植中常见的问题。肥料分很多种,我们最常见的有液体肥料,固体肥料和其它肥料。

1.液体肥料:是肥料兑一定比例的水通过喷雾器像水稻叶面喷洒的一种施肥过程。这种肥料是直接向水稻叶喷洒通过茎叶来完成吸收 发挥肥料作用的一种施肥方式。这样的肥料施完以后如果下大雨,肯定影响肥料吸收导致流失,而且是大部分流失,必须重新喷洒来完成肥料效果的。

解决方法与技巧:

施肥前注意稻田水位,不要太多,浸没根部为宜。肥料可以相应多兑一些水,喷撒过程中不要漏撒,多喷几遍来达到相应的效果。避让早露和晚露。最好时间选择在上午9的以后,下午4点之前《太阳高照时,注意防止中暑的情况。》增加吸收效果。尽量避让阴雨天。

2.固体肥料:是肥料本身根据一定比例直接 进行的一种施肥方式。这种施肥方式施完肥下大雨不会太影响肥料效果,因为固体肥料是通过对土壤直接进行养分给与,在通过水稻根部吸收来完成作用的一种施肥方式。固体肥料沉淀于土壤里,刚刚施过肥的稻田肥料才沉淀,还没有溶解,肥料溶解需要一个过程,大约2-5天。所以用这种施肥方式进行水稻施肥后下大雨,对肥料吸收没太大的影响。

解决方法与技巧:

同样注意水稻稻田水位。固体肥料如果兑农药要搅拌均匀,施肥时扬撒均匀,不要漏撒也不要多撒,避让有风天气,容易‘欺堆’。施完肥尽量不要让水流动,不放水保持稻田温度。井水应该提前一到两天把水位掌握好,太冷水不容易溶解。





3.有机肥料:也是固体肥料的一种, 这种肥料溶解慢,下大雨以后对肥料效果没 有任何影响。

总结:

水稻施肥也是一个技术性工作,以上观点小语个人经验。

亲爱的广大种植户们,你们有什么不同观点与见解欢迎评论研讨哦!当然小语也希望得到你们的小赞赞哦!


五常大米王语


您好,来自田间耕耘的【留守傅姐】为您回答。

若水稻刚施完肥就下起了大雨,进行放水,肥料会跟着流失吗?这个肥料肯定会流失大部分的,肥料易溶于水,会随水流冲走。天晴了,农民得补撒肥料才能让秧苗正常生长。以前农民撒肥料都是靠经验观察是否下大雨,现在都是靠看天气预报,发生这种机会的事比较少喽。但有时也有意外,发生这种事情具体补救措施如下。


撒完就下大雨的情况

一些老农没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他们喜欢根据自已的经验观察天气变化,总感觉自已的判断比天气预报还准。另外就是夏天雷阵雨,说来就来,始料未及。所以当他们撒完肥料后,脚上的泥巴还没洗干净,天上就乌云密布,雷声大起,不一会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肥料刚撒到田里不久,有些肥料沉入泥巴上了,有些溶于水里了,溶到水里的部分肥料都会因放水而流失。



解决办法

可以先把缺口堵高点,等水位升高溢出缺口。不能堵太高,过分高了田坎会垮掉。这样可以让更多的肥料沉到泥巴上,尽量减少肥料损失,但雨停了还得要适当补撤肥料。

种植水稻,我们要科学种田,不但要掌握水稻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还要在施肥时多观察天气变化,随时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避开撒肥料后就下大雨的情况,尽量选择晴朗的天气施肥。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水稻才能让水稻高产高收。


以上就是【留守傅姐】分析你撒完肥料就下大雨放水情况,觉得我分析得对就点击右上方“关注”我点赞后在下面留言讨论。


留守傅姐


我是乡村情怀,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水稻产区,家乡是一年季水稻一季小麦,水稻和小麦轮作。有的时侯需要给水稻肥料,怕的就是刚施肥不多久,天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超过了田埂,稻田里的水会往外流,雨了之后,也需要把过大的水排出来。

那么,我们施的化肥会不会跑掉呢?会跑掉是肯定的,只不过是损失的量是和化肥的种类有关系,与适后时间也有关系。在生产队时,我们刚开始用化肥时,用的是氨水。操作方法:在泡大田时,采取用瓢漂的方式。在水稻返青后,我们的操作方法是:用铁桶或塑料桶装上氨水,下面用根塑料管连接氨水,把塑料管伸进稻田里的水底下,顺陇子把氨水溜在稻田里。

如果用的碳酸氢铵的话只要施用2一3小时后,基本没啥损失,氨水和碳酸氢铵的损失量极小,也就是农民常说的"入土为氨"。只要是这两种肥料沉入水下和泥土相连就沒啥损失。

如果是复和肥或尿素,这两种是有影响,但是损失量也不大,这两种肥料在水里也很稳定,所以不用担心被放出去的水带走肥料。

农村在麦田返青时,追施的尿素不也是先散在地里之后,在放水灌溉吗?还有就是下大雨时,随下雨随散化肥。冬天下大雪时,农民会冒着大雪散化肥,大雪把化肥盖在麦田里,等雪融化了,化肥也就起作用了。

我是乡村情怀,我对此问题的回答完毕。如有不到之处或不对的地方,请友友们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作补充和指正。

图片来自头条





乡村情怀237524873


水稻田刚施完肥就下大雨,稻田要排水,肥料会流失吗?

我回答:会。但不会损失百分之百,在特定环境下甚于只损失30%,比如用的是尿素,肥料撒入田后,脚放水层下,脚面会有凉凉的感觉,说明尿素融化后比水重,迅速沉落土层面,这时进一步与土壤合,这时水排出肥料损失就少。

有一年我大田地撒完肥料(尿素),就去秧田地,(起完秧插秧),这块地有2分,是在排水的最下游,上百户人家,都从这排水,当时排水口流量有6吋水泵之大,我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就撒了肥,过了四五天,稻苗变青绿色,还绿油油的,说明肥效有作用。

还有,耕田时很难保证撒完肥田块不决口,而决口既使水流的一干二净,也不用重施肥,以后长势甚至没区别。原因在于撒肥和耕田同步进行,肥被翻土层里了。

稻田有水施肥后下雨,需排水可采取开浅口。水从上层面流出,这样损失会更少。

根据我的理解,排水影不影响肥效,就和施用丁草氨差不多,只要能保证排水后,田地有适度水层,效果差不了多少。

当然,心疼肥流失也是没法子,夏天高温多雨,天说变就变,想找个最好的天气干最满意的活,有时极不可能。

以上是个人实检经验,与理论知识天壤之别,只作参考,不可照搬!但是你要注意,按理论你的稻子后期会倒伏减产,按我说的,投入少粮食不减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