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社會掃描·村莊」洙河岸畔安裡村


「社會掃描·村莊」洙河岸畔安裡村


「社會掃描·村莊」洙河岸畔安裡村


二十多年前,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攜家帶口搬出了我生活了近四十年的村莊,來到了鎮政府駐地——我工作的地方。二十多年來,雖經風雨滄桑,而家鄉的記憶猶在,家鄉的變化與發展成為了我無法割捨的牽掛。

我的家鄉就是坐落在萊陽大西 北的譚格莊鎮火山耩以南、洙河岸北的安裡村。那是一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可謂風水寶地、紫氣繞樑。有詩聯為證:耩前風水寶地福星照康安河畔人傑地靈紫氣繞梓里

不難看出,詩聯中既道出了村落位置、嵌進了村名,又表達了人們的廣泛認知與良好祝願!

詩聯中的“耩”,即是“火山耩”。顧名思義,它曾是一座“火山”。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講關於這座山的故事。然而,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年代“火山”爆發過。當我們這些聽故事的人提出疑問時,大人們就會理屈詞窮地大聲嚷嚷著、並指著不遠處的牆體道:咳!不信你們看,這就是用火山耩上的石頭蓋的房子,看看像不像被火燒過的樣子?!啊嗯!我不騙你們吧?對不對?

也真別說,看著大人們那信誓旦旦的樣子和壘在牆上的石頭,覺得那就是用火燒過的。腦子裡在想:用這樣的石頭蓋起來的房子,夏天一定烤人,而冬天一定不會冷!想象著刺骨的寒風呼呼地颳著,躺在炕頭上,彷彿能夠看到那石頭在嗤嗤地燃燒著,省卻了多少柴火與周折!心裡當然也有所惋惜。在想,為什麼自己的父親沒能夠弄到這火山石蓋房子?看看那家用火山石蓋房子的老翁,在那兒吧嗒吧嗒抽菸的得意樣子,實在讓人有些羨慕嫉妒恨。

記憶更深的是,火山耩是個靈氣十足、讓人敬畏的地方。

「社會掃描·村莊」洙河岸畔安裡村


由於203省道就在火山耩東坡腳下縱貫南北。南向遠連煙青一級路,與瀋海高速交叉並行,近通萊西河頭店;向北直達招遠、棲霞、龍口、蓬萊等縣市。可謂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

過往多,事必多,神奇傳說也自然少不了。

周邊七里八鄉的人都在說,火山耩的南坡,閻王爺不收外來人。

原來,耩的南坡是安裡村的墳地。自從墳地遷到這裡以後,一些開山鑿石破壞山脈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村裡人待墳如家、視山如寶。家家日子過得十分安穩、和諧、富足。

當初,203省道在路經火山耩東山腳下的時候,不是像現在這樣筆直般地隨山腳通過,而是鬼使神差地向山腰深處剜了進去一大塊。到了耩頂又朝東北向與現在的省道接茬。就是這樣一段不可思議的路,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傳說。

那時的南坡路,可謂九曲十八彎。又窄又陡又是泥路,而且光通向路西的岔路就有四條。條條或近或遠又都是通往或路過塋地的。不熟悉路的人在這裡很容易迷路。在我的記憶中,有好幾出關於行人晚上圍著墳地轉圈而轉不出來、騎自行車在墳地邊的田埂上轉悠、開著拖拉機在塋地裡如履平地,就是開不出來。等等的許多傳說。好在,不管是那種情況,都有驚無險,無一傷亡。據悉,這段路也從來沒有發生過重大車禍。現在這段路通過東移取直修整以後,變得寬敞通暢,再也沒有怪事發生。不同的是,耩的北坡卻是個事故多發地段,發生過多起事故與惡性事件。

精通世故的人士言道:安裡村的祖輩們厚道有愛,冥冥之中在保護著無辜的人們,使其免受亡命之災。

「社會掃描·村莊」洙河岸畔安裡村

而這詩聯中的“河”即指洙河(亦稱瀦河),人稱萊陽大西北的“母親河”。她綿延百里,從不幹涸。北起與棲霞市接壤的大小劉家一帶,向南偏西流經約計二十幾個村莊,一路彎彎曲曲,穿村繞樑。最神奇的是,就在將要流出萊陽地界之前的那段河套,筆直平坦而寬敞,像是人為地開鑿的運河似的由西向東橫亙在村莊的面前。而這個村莊就是我的家鄉安裡村。隨後,洙河水又跌跌撞撞地轉向南下,流經數里後,進入萊西地界,直達河頭店高格莊水庫,最終匯入萊西大沽河。

就是這樣的一條河,不說沿河兩岸的百姓多少年來所受到的恩惠有多少,就單單在我們的童年記憶中,洙河給我們所帶來的快樂,也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表達出來的。

記得那個時候,我們最喜歡過的就是冬天。天寒地凍,河面結冰,這河套內就成了夥伴們的娛樂場——賽陀螺、短道速滑、長途接力、冰上跳繩、冰上跳房、冰上抗膀子等

最經典的就數滑冰趕場看電影、看大戲了。

過去看場電影或看戲,那幾乎是數年一遇或至多一年幾遇的事情了。為了不漏場,夥伴們在得知了消息之後,就自發地聚集到村前的河套內開諸葛會,議定之後就各自準備自己的行頭,加固自制滑冰鞋、滑冰棍兒,看鞋的木板與鐵絲是否穿得結實,看滑冰棍的釘子與木棍的接合處是否堅固。一旦停當,未等日落西山,飯也顧不得吃,浩浩蕩蕩的溜冰隊伍就開始出征了。正常情況下,只要沿河兩岸的村莊有“影”有“戲”,一般在十里八里的範圍內都會滑冰而去。月圓的日子裡,散場以後還會原路劃回來,哪怕已是深夜,也從無畏懼之感。

而對於大人們來說,最有物質收穫感的還是發大水的時候了。

河套漲水時,聽著那轟轟隆隆的波浪撞擊聲,看著那黃河水似的滾滾氣勢,點數著從上游衝卷下來的樹木、乾材、農作物,甚而大大小小的豬牛羊等,深感大自然的狂暴無情!

不過,讓我倍感驚訝的是,一些個膽大的人們竟然敢跳進水裡去撈獲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多少讓我有些懷疑人生,雖然看著那滴溜骨碌的大西瓜有些饞人。

而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在河水逐漸消退之後,學著大人的樣子,拿著各種網具進行捕魚。常常是滿載而歸,好不愜意!

發過大水之後,洙河水歸清如初。此時,每每到了晚上,這裡便成了露天自然浴場。三三兩兩的母親帶著孩子,在旋出來的水灣中相互搓著背,侃著近些日子耳聞目睹的稀奇事,打著情罵著俏,嘻嘻哈哈,好不熱鬧!男人們則大都自覺遠離這些婆姨們一段距離,獨自一人在淺水裡泡上一陣,草草了事穿著褲衩、光著膀子、吸著煙,匆匆而歸。

當河水對於我們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威脅時,河的南岸便成了我們的樂園。


「社會掃描·村莊」洙河岸畔安裡村

河的南岸是大片大片的樹林。在這裡捉迷藏、鋏雀兒、挖鳥蛋、捕蟬、拾知了猴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裡幾乎是陪伴了我們的整個童年。

談到我們這個村, 最有傳奇色彩的事情,莫過於建村的初始階段所發生的人與事了。

其實,我的家鄉安裡,她原來的名字是叫“庵裡”的。

“庵”者,草屋也。而偏偏後來住上了出家修行的女人,便也就成了“尼姑庵”。

傳說元朝時期,一大家閨秀因情所困,離家出走,削髮為尼,借化緣遊蕩四方。一日來此,便被這裡青山綠水所吸引。成天迷戀於觀聽洙河水滔滔,享受著“火山”腳下的美味佳餚。恰巧又見偏東方向一座不大的小松山上,有幾間茅草披房已久無人住,便頓生留意,寄宿在此,以便靜心休養、專心修道。

按常規,尼姑出家修道,是要經過一定程序的。最基本的是要受持“三歸”,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寶者,須身體健康、篤信宗教、堅守戒律、一心學經,方可入寺。然而,這尼姑獨自一人在此修行,卻與外無甚瓜葛,幾年下來,也不見修成正果。自感無聊之至,難脫凡俗。不久,這裡便成了“不知尼姑人何去?只留空庵伴荒山”的空寂之地。

話說元末明初,從東南過來的李氏兄弟來此建村落戶,隨後有戴姓及楊、田、沙、朱等諸姓來此漸成聚落。因地處“尼姑庵”以西低窪處,故取村名為“庵裡”。

後來,為凸顯紅色革命精神,當地村莊有不少都改了個帶有政治色彩的時髦名字。諸如:辛莊改為“旭日莊”,染房改為“太陽紅”等,而安裡則被改成了“紅光”。這一叫就是十餘年,直到後來藉故才又改回了原來的名字。後因與本縣市姜疃鎮的“庵裡”重名,故經市府統一協調處置,正式改名為“安裡”。

說到初始建村那陣子,據說李家兄弟功不可沒。

李氏李文,排行老二,他藝高膽大,謀略過人。於元末明初獨自一人從萊西李家泊村到此另闢蹊徑,開荒拓土“佔山戶”,一舉下轄方圓數里。東到鐵頭嵐,西至大埠頂,南達萊西丈兒山,北過火山耩。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大戶”。後其三弟李華聽聞二哥發福得勢,便也攜眷搬來與兄合力開拓,打造新居。其後代人丁興旺,延續至今,成為村裡的第一大姓,也出過不少奇人奇事。

李華的後代李玉德就是其中有故事的一個。

故事得從乾隆下江南說起。

那日,乾隆皇帝一干人馬招搖南下,恰巧路過正在南方經商的李玉德等人的買賣攤面,眾人見狀連忙跪拜迎駕,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照常理,這種情況大都是個過場,待皇上一聲“平身”,眾人雙拳一抱喊著“謝主隆恩”也就作罷。然而,今日皇上非但沒讓平身,反而大怒,指著後面的李玉德吼斥道:“大膽刁民,見朕為何不跪?!”遂命手下將其拿下責問究竟。

原來,這完全是個誤會。

只因李玉德人高馬大,長得異常魁梧,比一般人要高出一大截兒。跪拜後,猶似站立。加上有身穿經商旗袍的遮擋,外觀上根本看不出是跪是立。而當隨從們驗明正身之後,乾隆皇帝立馬轉怒為喜,並通過一番攀談,對李十分欣賞。當即欲予以拔擢。然而,卻見他空有一身氣質、滿腹經綸而無濃腮鬍鬚,便慨嘆天不作美,難遂人意作罷。因為據傳當時做官沒有鬍鬚是不行的。無奈,乾隆皇帝只好賜予“金鉤掛胡”,封李玉德為“名譽二品官”,以示聖德重才。此事過後,在當地與家鄉廣為傳揚,成為歷史佳話。

「社會掃描·村莊」洙河岸畔安裡村

其實,在安裡村像這樣的故事傳說還有很多。什麼“白屎通(百事通)”李海,“大秀才”戴洪典,威震四鄰的“楊府差”,占卜問卦的“楊先生”,“老八路”戴洪星、戴洪珍,有功之臣“張半腳”朱氏,……

讓人感覺更稀奇的是村裡的醫生扎堆。軍醫李希儉、李茂相、戴洪璽、戴仁舉,老中醫李文祥等,都是八十年代前有名的“華佗再世”“活體菩薩”救人無數、厚德無量。而今年輕的一代也快速成長起來了。諸如鄉醫李茂傑,自學成才,成為市區電視臺“走基層”報道的先進人物,“優秀的社區衛生站站長”。等等。

俗語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確,數百年來,生活在火山耩前、洙河岸邊的安裡村的人們,在這塊風水寶地上,散發出了灼熱而純樸的人性光輝,並在與時俱進的今天,仍然繼續顯現出她獨有的人傑地靈的光輝與魅力。

現在的安裡村,是當地數得著的“長壽村”。全村總計千餘人,其中70歲以上的就接近200人,耄耋老人佔近70人。

長壽來自於幸福和諧富足的生活。而幸福的生活必然源於良好的生活環境、優質的經濟發展。而這一些又恰恰離不開村裡的當家人與群眾協力同心幹出來的。

是啊!現在似乎對家鄉有些陌生的我,走在寬敞平整的水泥路上,真有如醉如痴的癲狂感覺。看看眼前的一物一景,所有的感覺已不是二十年前所能感受到的。

「社會掃描·村莊」洙河岸畔安裡村

據村民們介紹,村裡這幾年最大的變化就是街道齊整了,路面硬化寬敞了,衛生全面整潔了,百姓關係和諧了,家家戶戶富裕了,日子過得開心了。而這一些都是因為有了好領導了!

的確,從老鄉那洋溢著滿足與快活的臉上,我似乎讀懂了他們的表達,想到了這些年給百姓帶來深刻變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這是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心為公為民的好領導、好領導班子,帶領大家創造了並繼續創造著富足和樂的幸福生活!

交談中瞭解到,安裡村現任書記、村委主任李東照,是2014年走馬上任的。

那些年,李東照書記一邊埋頭自學,一邊自費外出參觀。在走出去取經的同時,及時把農業專家請到村裡講座,到田間地頭指導,將高效產業推介到千家萬戶。很快,一層層梯田果林,一片片優質農作物,一排排高效蔬菜水果大棚,鱗次櫛比、悄然興起。

據統計,全村現有各類大棚160多個,佔地300多畝。其中草莓大棚140餘個,佔地280畝,葡萄及蔬菜大棚20多個。按照每個大棚年收入8萬左右,僅此一項全村年收入就可達1300萬元,人均收入可增加10000餘元。

很顯然,數字說明一切。村民們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村裡的精神文明建設,加強了全民共商共議、上下一條心的凝聚力,提高了廣大村民的幸福指數。

雪霽天晴,我再一次站在了“火山”之巔,看到除了南坡的塋地滿是青松翠柏之外,山腰間全是有各種果樹林木構成的層層梯田,甚是震撼!眺望我的家鄉和我家鄉前面的那條河,唯見蒸汽嫋嫋、白茫茫一片。彷彿看到了春來雪融、萬物甦醒,眼前呈現的又是綠水青山,瓜果蔬菜米糧川。

想一想,二十多年前我對家鄉的記憶,看看現在的巨大變化,真是不勝感慨,無以言表。那就用一首《家鄉頌》表達一下我對家鄉的現代記憶與美好祝福吧:

火山耩前福星照,洙河岸畔紫氣繞。街衢寬敞路途坦,村容整潔環境好。滿山塑棚出黃金,遍野糧果招財寶。合力開拓致富路,攜手奔向康莊道。

惟願我的家鄉未來更美好!



「社會掃描·村莊」洙河岸畔安裡村


【作者簡介:李維華,男,1959年12月出生,山東省萊陽市人。大學文憑,中學高級教師。系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煙臺市作家協會會員、萊陽市作家協會監事長,萊陽市《梨花》雜誌執行主編。作品多見於《輝煌二十年》《華夏精英文集》等八部大型文獻叢書及《中國人口報》《遼寧青年》《煙臺日報》《齊魯晚報》《膠東文學》等10餘種報刊雜誌。專輯有《譚格莊教育志》《“小蘇區”的革命鬥爭》《夫子文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