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格

杜曉寧

隨著英語新課改的深入進行,教學工作也隨之提出了新的要求。閱讀教學作為英語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包容或接受不同意見的人格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直接影響學生此後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提高。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寫道: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能力的提高應與思維品質的發展和文化意識的形成同步。教師要在幫助學生髮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應促進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包容或接受不同意見的人格符合課程標準要求,有利於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注意從以下方面引導發展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

、 培養學生欣賞人類豐富的差異,懂得東西方文化的不同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說明對同一事物,每個人的認識和看法是可以不一樣的。我國的英語教育在每一個階段都應該貫徹語言文化觀,高中階段,學生對我國文化已有一定的認知,但往往對西方文化缺乏瞭解和情感上的接受。過去,高中英語教學只注重語法、詞彙等基礎教育,幾乎沒有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教育,以致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效果與高中生英語掌握進程。可見,閱讀理解中的不同意見有相當一部分源自對該語言文化的不瞭解,文化上的錯誤往往比語言結構方面的錯誤更為嚴重,因為文化錯誤容易造成交際不愉快,影響交流。所以將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已是大勢所趨。在實際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包容和接收不同意見的人格。

二、 施行個體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

差異化教學,培養包容人格品質。

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傳統的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主體,學生的觀點很容易被忽略。讓閱讀成為悅讀,注重開發學生的個性,為此可以採用學生授課的方式,讓學生透過不同學生的觀點了解到不同的見解。讓學生成為講授的主體這種模式能夠讓學生接收不同的學習體驗和感受,無論對於授課學生還是聽課學生,都有助於深化和拓展思維。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興趣愛好會存在差異是很正常的現象,教師在選擇授課的學生時要注意按照興趣愛好進行分組備課,這樣便於學生統一意見,也便於聽課的學生髮表意見,課堂將會變得很精彩。另外允許聽課學生提出問題。通過這種模式一方面為學生樹立了信心,授課學生滿懷著興趣完成授課內容;另一方面對於聽課學生來講,也感受到了“新鮮事”,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和生活閱歷。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進行詳細的瞭解和分析,能力較強和水平較高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自主權,對於能力一般但是積極性較高的學生要多多鼓勵和重點關注;閱讀基礎差的,在佈置任務時要相對降低難度,重點是提升他們閱讀的自信心,這樣就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事情做”。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教師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而作為英語學習中最為關鍵的因素,閱讀教學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英語水平。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寬容是教師的基本素質,也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樑。教師應做到理論與實際充分結合,並正確認識每位學生的知識結構、閱讀水平等,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確立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包容和接受不同意見的人格,這樣才可以真正提升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