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我在武漢戰“疫”——甘肅首位馳援武漢醫療專家張浩軍的戰“疫”故 ……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秦娜

“今天出太陽了,心情不錯。”1月29日,到達武漢的第六天,一掃多日的陰霾,天終於放晴了,張浩軍的心情也明媚了許多。

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 ……

1月29日,武漢的天氣放晴,張浩軍特地在醫院外拍下了照片。

1月24日,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派,甘肅省感染防控專家、甘肅省人民醫院公共衛生與感染管理處處長張浩軍緊急奔赴武漢,支援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也是甘肅首位派往武漢的援助專家。

在過往20多年裡,戰SARS,鬥甲流,防布病……張浩軍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感染防控考驗。而這一次,考驗前所未有。

在武漢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戰,每一天都有新的感動。

出題的是病毒,我們必須去答題

“剛剛接到國家衛健委的函,需要你今天趕往武漢,支援武漢抗擊疫情。”1月24日,除夕中午,一通急促的電話攔下了張浩軍回家過年的腳步。此時,他剛剛從咸陽市涇陽縣趕到西安高鐵站,準備乘高鐵回蘭州。

時間倒回到1月22日,當天,張浩軍被國家衛生健康委抽調,赴陝西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督導工作。兩天時間,他和督導組的同事們先後到西安、咸陽,進車站、下社區,訪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認真檢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

結束了陝西緊張的工作,張浩軍總算鬆了一口氣,能在除夕夜趕回蘭州和家人團聚是他最期待的事情。

其實,幾天來隨著疫情的迅速發展,張浩軍隱隱有預感,有一天他需要去武漢。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

接到電話,張浩軍便明白這次疫情的兇猛:“這種時刻肯定需要我們這些專業人員挺身而出,義不容辭。”

說不怕是假的,但相對於對疾病本身的害怕來說,張浩軍更多的擔心來自“覺得沒把握”。“就像馬上通知你去考試,但是你毫無準備,不知道能不能考好。”張浩軍打比方說,“這次疫情來得非常突然,發展得也很快,一切都是未知數。出題的是病毒,我們必須去答題,結果就看你平時的累積。”

只是,武漢已封城,怎麼去?正是年三十,怎麼告訴家人?

張浩軍決定先給錢耀文院長打個電話。“一定做好個人防護,注意安全,缺什麼趕緊在西安採購,醫院全力保障,去武漢後保持聯繫,全院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十幾分鐘的通話,院長的鼓勁讓張浩軍充滿力量。

猶豫了一下,張浩軍又撥通了妻子的電話。“活兒結束了,但人還回不來。” “不會是要去武漢吧?”“答對了”……夫妻倆似乎早有默契。

“不怕不怕,咱們都是搞公共衛生的,你又在醫院做感染防控這麼多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保護好自己,我和姑娘等你回來,到時咱們再補著過年!”從事公共衛生教育工作的愛人一番話,讓張浩軍一下子心安了。

兩通電話下來打消了張浩軍的擔心,給他吃下了定心丸。

緊接著,張浩軍與國家衛健委取得聯繫,得到的回覆是:一切都在安排,請原地待命。

逆行,奔赴武漢

事實上,1月22日,張浩軍一直忙著部署科室裡的防控工作。接到去陝西的任務,他連家都沒來得及回,晚上妻子收拾了一個雙肩包送到醫院,張浩軍背起簡單的行李就直奔西安。

眼下,最要緊的是搶時間補給。出了高鐵站,附近的大商場早已關門歇業,張浩軍走進唯一一家開著的服裝店裡“掃”了一些換洗衣服,又在一家小店隨便“拎”了只行李箱,就又急匆匆返回高鐵站待命。

不一會兒,妻子打來電話,詢問張浩軍東西買得怎麼樣了……“爸爸,我想你,你什麼時候回來?”還沒和妻子說完,電話那頭女兒搶過電話,只說了這一句,就已經泣不成聲。張浩軍說不出話,只能默默地聽著,越聽越難受,最後,他“狠心”掛斷了電話。

張浩軍紅著眼圈,獨自站在寒風中的車站廣場,心裡五味雜陳。 直到有電話響起通知他行程安排,這才重新收拾心情,準備踏上西安開往武漢的高鐵。

一路上,站長噓寒問暖,一直把他送上車;乘務員提前為他準備了稀飯、泡麵,不由分說,還幫他把面泡好了……每一個見到他的人都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張浩軍就這樣被溫暖包圍著。

“武漢站就要到了,請您拿好行李準備下車。”經過近6個小時的運行,列車到達武漢站。下車前,列車長專門趕來為張浩軍送行,向他致敬,給他加油,兩個人握緊拳頭拍下了一張合影。

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 ……

列車長專門趕來給張浩軍加油。

武漢封城後,進出武漢的所有交通都停了。原本並不在武漢停靠的列車,專門為張浩軍而停車。車門打開,全車只有張浩軍一個人走下列車。那一刻,在他身後,許許多多的陌生人都目送這位逆行者走進武漢。

疫情比想象的還嚴重

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 ……

抵達武漢第一天,張浩軍開始記錄《武漢抗疫工作日記》。

“諾大的武漢站廣場空空蕩蕩,一個人都沒有,冷清得讓人不敢相信。”過去,張浩軍兩次到武漢出差。武漢在他的印象中,繁華、熱鬧。而此刻,就像換了人間。

“坐在前往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車上,路上看不見車、也沒有人,武漢城空前的寂靜。”也就是那一刻,張浩軍意識到疫情可能比他想象的還嚴重。

“所有人都戴著口罩,見面後不摘口罩,也不握手,彼此都是眼神交流。”到了指揮部,武漢市衛生健康委有關處室負責人早早等候,見面的場景更讓張浩軍感覺到疫情的嚴峻。

報到後,張浩軍得知自己被分配到這次疫情收治發熱病人的定點醫院——武漢市第五醫院。簡單的安排後,張浩軍就坐上了醫院來接他的車。

在車上,張浩軍原本想和接他的五院感染科主任馬維瑾聊聊醫院情況,但看到馬主任一臉疲憊,便沒有忍心再多問。

“街上沒有人,但是醫院患者很多,所有人都行色匆匆,每個人之間都刻意保持著一定距離。”儘管來之前,張浩軍在網上查了很多關於武漢疫情的情況,還了解到五院患者多、物資缺乏的信息。但直到在五院親眼見到後,張浩軍確定他要做更艱苦的戰鬥準備。

張浩軍被安排入住在五院旁邊的一家賓館,這是武漢市政府臨時徵用的定點賓館。特殊時期,雖然水電暖齊全,但是沒有一名服務人員。

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 ……

張浩軍在日記裡寫下:我是來戰鬥的!

“武漢,我來了!加油,我們一起努力!早日戰勝疫魔!”當天,張浩軍寫下了第一篇《武漢抗疫工作日記》。

他們真的太累了

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 ……

工作第一天,五院的新同事為張浩軍拍下了第一張照片。

“雖然都戴著口罩、帽子,但還是能感覺到院長特別疲憊,我剛一開口說話,他眼圈就紅了,太讓人心疼了。”第一天開始工作,張浩軍在醫院會議室見到了五院院長。

“沒關係,我們一起幹。”張浩軍對院長說。原本院長還要給他介紹醫院情況,但是張浩軍實在不忍心再耽誤院長的時間,直說讓院長先忙,他自己去看。

張浩軍瞭解到,五院原本是一家區屬醫院,被武漢市確定為收治發熱病人的定點醫院後,醫院轉走了所有其他病人,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由於不是傳染病專科醫院,醫院建築佈局等很多方面都不符合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醫院面臨最大的困難是所有人都沒有做好應對疫情的準備工作,醫院通道、流程等交叉感染的風險很高。

知道這些情況後,張浩軍便讓馬主任帶他換上裝備直接進病區瞭解具體防控情況。

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 ……

醫護人員的防護服上寫滿了加油的話語。

“一進病區,我就被震撼了。”所有醫護人員全副武裝,分不清誰是誰,大家都把姓名寫在防護服上。“加油”“戰勝疫情”……所有人防護服的背後,都寫滿了加油、鼓勵的話。看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張浩軍笑著對馬主任說這應該算是“防護服文化”吧。

可當張浩軍和醫護人員面對面交流時,他才發現正能量的背後,是極度的疲憊。

“遇到的每一個人,沒說幾句,眼圈就紅了。一位已經50多歲的病區主任,一開口就哭了,雖然看不清他的眼睛,但可以看到他已經哭到發抖。”

“他們真的太累,太辛苦了!”連續多日的超負荷高壓工作,這裡的所有醫護人員都已是人困馬乏,身體、心理都面臨著巨大挑戰。

“物資太缺了,缺到大家都捨不得用。”為了節約防護物資,穿上防護服的張浩軍,堅持把醫院所有病區都走一遍,重點查看了醫院收治患者和防控工作的流程,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糾正,面對面給醫務人員開展培訓,給每個人加油打氣。

問題很多,從病區出來已經晚上10點多了。張浩軍又和感染科的幾位同事開會,根據白天發現的問題,商量具體解決和優化辦法。等回到賓館,已是晚上12點多了。

武漢工作第一夜,感概良多。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張浩軍來之前,五院還沒有一位援助專家,張浩軍是第一位“外援”。

“你就當科裡來了個新兵,而且還是個來就能幹的新兵,千萬不要有任何客套、形式,我們直接撈乾貨,趕緊把這些風險點都堵上。”面對這樣的困難局面,張浩軍對馬維瑾掏心窩子。

“我的職責就是確保醫院和所有醫務人員能用正確方法做好感染防控、保護自己不被感染,還要保護患者,避免患者之間、患者和陪員之間發生交叉感染並帶到社區去。”張浩軍說,這個非常時期,保護好醫護人員,控制好醫院和社區之間交叉感染,對保障整個疫情防控和儘快控制疫情意義重大。

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 ……

張浩軍(右)與病區負責人交流,進病區好幾天了,他終於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工作照。

接下來的幾天,張浩軍每天的工作就是排查醫院防控救治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和隱患。進病區,看診療過程和防控流程;出病區,和同事們一起商量解決辦法,然後拿方案找院領導協調解決。

“感染科的力量還是比較薄弱,科主任也是才轉崗過來不久,好多地方設計都不夠合理。”要做的還有很多,病區、科室、找領導,組成了張浩軍每天工作的全部。

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 ……

新一天的工作又開始了,給自己加油,給武漢加油。

1月30日,當地區政府協調來兩個工程隊,對醫院各個通道進行了優化、打了隔斷,防控措施正在加強。當天,130多名江西援鄂醫療隊正式進駐五院讓人振奮。醫院開始新增病區,張浩軍也要更忙了。

一日三餐,都是盒飯。這對張浩軍這個從來不吃米飯的西北漢子來說,無疑又是一個考驗。可特殊時期有什麼吃什麼。“來武漢我又get了新技能——吃米飯。”他打趣說。

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 ……

張浩軍身後這棵樹已經400多歲了,同事抽空為他拍下了這張照片。每天全副武裝,張浩軍的臉已經開始腫了。

得知張浩軍奔赴武漢抗擊疫情的消息,他的電話瞬間被關心他的人們打爆了、微信炸鍋了,可是張浩軍忙到根本沒時間回覆。“我一切安好!請大家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堅決完成任務,勝利歸來!”1月27日晚上10點,張浩軍終於得空發了一條朋友圈感謝大家。一時間,400多人點贊,300多條評論,致敬、關心、祝福飄然而至。

“身處異鄉,身處暴風眼,看到有那麼多人支持我,真的特別溫暖,醫院領導每天都打電話關心問候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相信這場戰鬥一定能贏。”張浩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