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通過一份民國時期的史料,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全國各大學的財政狀況和實力排名。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1、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排名第一在當時是無可爭議的,當時擁有6院26系,規模僅次於北平大學。和北平大學側重於文史不同,中央大學理工文史管經齊頭並進。解放後院系大調整主要拆為以下幾個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等,還有很多院系被調整到其它大學,比如北京電影學院前身,西北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2、國立北平大學

和現在的北京大學不一樣,而是一個曾經差點改名為中華大學的學校。下轄7院33系的巨無霸高校,財政預算全國第二。組成北平大學的學校今天主要留存的有:北京大學文學院,北京大學理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後內遷西北後解散,主要血脈殘留為今天的西北大學。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3、國立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當時下轄5院18系,院系數量少於中山大學與暨南大學,實力卻非常強悍。唐山部分被成為東方康奈爾,上海部分被成為東方MIT。交通大學畢業生到康奈爾讀研可以免試入學,是中國工業教育與應用的鼻祖。拿下了諸多中國、亞洲、世界第一。解放後被拆分,主要被劃分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新竹交大5校,直系血脈東北大學,石家莊鐵道學院,蘭州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大學,中國鐵道研究院,其它西北工業大學,電子科大,清華,同濟,中國地質,復旦,天津大學,河海大學,華東師範,中科院等皆有老交大的留存,十三大國立高校裡,交大也是校史最長的,唐山與上海部分皆創立於1896年。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4、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是當時十三所國立大學中財政預算支出與收入綜合最高的學校,下轄5院22系的巨無霸高校。院系調整主要被拆分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醫學院,華南農業大學,北大哲學系,中南大學礦冶學院,南大天文系皆有該校血脈留存。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5、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在民國時期地位雖然不低,但是比今天的地位低不少。北洋政府20年代舉行過官方的各高校工科比賽,獲得第一的並不是清華,而是交通大學的唐山部分。比起交通大學赫赫有名的校長們(蔡元培,孫科,盛宣懷,茅以升),清華大學可謂是梅貽琦一手帶出來的學校。後來和北大南開組成西南聯大,名聲大噪,在院系調整中有得有失,總體略有增強,又加上浙江,中央,交大,中山的分崩離析,清華和北大一起在50年代院系大調整後,成為中國大學屆的執牛耳者。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6、國立浙江大學

民國時期浙江大學還沒有攀上頂峰,僅僅3院17系的設置,財政預算也僅僅排名十三所裡的中游,但是能排名第六,超越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因為他們的院系設置非常不錯,求是精神也讓校風非常出眾,真正的輝煌,是在竺可楨校長的帶領下,才走上李約瑟所稱的“東方劍橋”的輝煌。院系調整時候被拆為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後來都合併回來了)。另外,北大的文法,南大的地質氣象,廈大的物理,西工大的航空,華東師範的教育,山大的物理,南京農業的畜牧,東北林業的森林,江南大學的食品皆有國立浙江大學的血脈留存。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7、國立北京大學

這個不多做介紹,北大和清華,復旦一樣都是院系大調整的受益者,從一流高校變為頂級高校。在1931年的時候,北大僅僅3院15系,財政預算還不如北平師範大學,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北大的文史研究以及引領的革命獨立民主思潮,國內大學在當時無出其右者。當時的北京大學並不在現在的北京大學校址,現在的北京大學校址是原燕京大學校址。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8、國立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當時下轄4院13系,規模中游,但是財政預算排名第5,武漢大學排名僅僅第8。並不是武漢大學的實力不強,相反,武大的哲學,教育,外國,數學,社科都非常強悍,吃虧在於理科的設置並不好,理化生物地質就是武大僅僅的和理科沾邊的了,武大在院系調整中有得有失,總體吃虧,接收了湖南大學,河南大學,南昌大學的水利,也損失了醫學院,農學院,哲學系更是整體遷往北京大學,礦冶也被中南大學拿去。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9、國立暨南大學

當時下轄5院19系的設置甚至多於交通大學,可惜排名第十的財政預算慘不忍睹,主要是暨南大學帶有濃重的華僑辦學風格。一直路子比較獨立,不過畢竟當時地理位置處於上海還是吸引了不少人才,以僑校風格特點延續辦學。因為內戰,暨南大學被完全拆分到復旦,南大,浙大,北大,交大等學校,直到58年才在廣州覆校,早已不復往日特點與輝煌了。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10、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北平師範大學院系設置3院12系,其實比當時的北大少不了多少,財政預算甚至高於北大,當時合併了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後實力大增。由於主要培養目標是中等學校醫生、教育、行政人員等,涉及面太窄,所以一直不溫不火。院系大調整接收輔仁大學大部,燕京大學教育系,實力繼續增強,院系調整中得利僅次於復旦、北大、清華。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11、國立四川大學

國立四川大學下轄3校11系的設置,財政預算也僅僅排名第11,西部地區的唯一代表。但由於地理位置原因不受重視,內戰時期由於西遷,實力增強不少,院系調整受害嚴重。航空系給了北航,土建鐵道去了中南,化工成立了四川化工(今天的四川理工),農業系成立了四川農業大學,工學院成立為了成都工學院(全國八大工學院,後來的成都科技大學,2000年左右又併入川大),政法為主體,東入重慶,成立西南政法,師範學院成立四川師範大學,地質系調整到重大,地理系調整到南京大學,經濟系為主體成立四川財經學院(今西南財經大學),僅接收了重大的文學院,理學院,可以說整個四川的大學,除了外來的西南交通和成都電子科大,基本上都有川大的血脈存在。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12、國立山東大學

國立山東大學下轄2院7系,僅高於同濟,財政預算也是十三校裡最低的,但是並不能掩蓋山大的輝煌。山大主要是省立山東大學與私立青島大學合併的,私立青島大學當時可是私立大學中的一流,校董黃炎培、蔡元培、顧維鈞等赫赫有名,吳佩孚更是對青島大學關懷備至。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舍、聞一多、童第周等都是國立山東大學的老師,山大的中文也名噪一時。院系調整時有得有失,也是總體吃虧,藝術系遷往上海戲劇學院,機械和電機遷往山東工業大學,農學院的部分給了山東農業,採礦部分去了成都長春地質學院,接收了廈門大學的海洋系。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13、國立同濟大學

國立同濟大學是十三校裡最小的,僅僅2院3系,財政預算卻排名第十一,強於山東大學和四川大學。院系調整中醫學院去了武漢(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文學院法學院去了復旦,測量系併入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工學院部分併入交通大學,水利系部分併入河海大學,生物系部分併入華東師範,但是同時併入交大,復旦,聖約翰等11所高校的土木與建築,所以就又了現在同濟在建築和土木在中國大學的地位。院系調整中整體持平,不吃虧也不賺,只是角色從綜合性大學變為了工科為主的大學。

聊聊民國時期的中國13大國立大學,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