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三國演義》後十回寫的如何?

評價《三國演義》後十回,怎麼說呢?《三國演義》自諸葛亮死後就不那麼精彩了,尤其是進度變得非常快,四十多年的事十幾回就講完了。想想前面,東漢末年到三國正式成立,36年的事情講了80回。這樣一看,後十回確實不如前面的。可能是作者沒有耐心了想趕快結尾,又或者後面真的沒有什麼事情能講出類似前面有波瀾的事情了。畢竟後期已經是亂世終章了,自然不會那麼精彩。

《三國演義》後十回寫的如何?


但是說後十回沒有前面精彩是相對的,是和《三國演義》前期對比的。但要是單把這十回拿出來,你會發現這十回也是很精彩的。比其他那些演義小說的任何一回都精彩的多。不然《三國演義》怎麼能成為中國古典演義小說的龍頭老大呢?

後十回是從《文鴦單騎退雄兵,姜維背水勝大敵》開始,到《薦杜預老將獻奇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止。一共十回。這十回史實比較多。

《三國演義》後十回寫的如何?


這十回第110回到112回其實是一個史實,也就是所謂的淮南三叛的後兩次。而這裡姜維鄧艾的出現只能算插曲。這一部分諸葛誕等人才是主角。這裡作者將文鴦作為頭一個人物出場,還專門給予一個回目的故事,我覺得在110這樣整數的章回還是很有深意的。一可能是作者考慮到三國後期太沉悶,於是就想塑造一個能和前期人物一樣很有一番波瀾的人物。又可能文鴦才是歷史上真正的七進七出的主人公,熟讀三國曆史的羅貫中知道這一點,既然趙雲用的是人家的故事,那麼自然不能埋沒了他。於是寫了這個故事,文鴦也是讓我們覺得在三國後期唯一一個有資格和三國前期人物比較的人物。也是三國後期公認的天下第一,呂布式的人物。貢獻了三國後期久違的最長回合單挑——五十回合。


後來隨著淮南三叛被平定,諸葛誕被殺,文鴦沒什麼表現投降,這裡面可能唯一有亮點的就是那個於詮。連作者都不忘寫詩稱讚一下“

司馬當年圍壽春,降兵無數拜車塵。東吳雖有英雄事,誰及於詮肯殺身?

《三國演義》後十回寫的如何?


之後從112回到115回,基本上就是姜維九伐中原和鄧艾鬥智鬥勇的事,偶爾也穿插魏國內部的權力鬥爭,像曹髦。也給東吳一個戲份,像後期光彩照人的老將丁奉的故事。這些也是一閃而過,只是插曲,姜鄧鬥智才是主線。

《三國演義》後十回寫的如何?


到115回,姜維被召回,沓中屯田到119回,作者用了四回的內容講了蜀國的覆滅。畢竟在原著中蜀漢是主角,蜀漢滅亡自然要給大量篇幅。

這四回姜維心再大也無力迴天,一個人對鄧艾鍾會兩個人也確實難為他。而且其中還有傅僉戰死,諸葛瞻父子為國捐軀,劉堪死孝等悲壯情節,看起來確實能起到動容的效果。同時又有武侯定軍山顯聖的神話橋段,讓讀者進一步加深對諸葛亮的敬意。還有鄧艾偷渡陰平這樣的軍事史上的奇蹟的橋段每一個都寫的很不錯,不得不說羅貫中雖然想要儘快結尾,但是態度還是端正的,沒有打馬虎眼,還是保持著前面那種高質量的創作。只是這已經是作者的極限了,換成任何一個人寫,都不會寫出什麼新花樣,或者寫的比作者更優秀。

《三國演義》後十回寫的如何?


最後兩回,也就是119回前半回,姜維孤注一擲,用了那個“一計害三賢”的計策,最後雖然成功幹掉鄧艾鍾會兩個難纏的對手,但是也把自己也搭進去了。只能說天數如此,不能全怪姜維。

119後面半回就是講魏國覆滅,司馬炎學曹丕逼曹家禪位,最後成功建立西晉,只能說因果輪迴,報應不爽。

最後120回,作者用了1回,講了東吳的覆滅。最後孫皓投降,三分歸一。《三國演義》完結。

《三國演義》後十回寫的如何?


雖然說後面進度很快,很多東西羅貫中沒講,故事的戲劇性也沒有前面的精彩,但是整體條理還是無比清晰的。可以說是快而不散,多而不亂。不得不佩服羅貫中先生,不愧是大家,《三國演義》能成為四大名著,中國古典小說的翹楚,羅貫中功不可沒。名副其實。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

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

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

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計誅逆黨, 李傕郭汜興刀槍;

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

劉焉父子據巴蜀, 劉表軍旅屯荊襄;

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

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佔一方。

曹操專權居相府, 牢籠英俊用文武;

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貔貅鎮中土。

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

東西奔走恨無家, 將寡兵微作羈旅;

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

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

嗚呼三載逝升遐, 白帝託孤堪痛楚!

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

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

姜維獨憑氣力高, 九伐中原空劬勞;

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臺前雲霧起, 石頭城下無波濤;

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 後人憑弔空牢騷。

結尾詩對於三國96年的總結非常貼切。

《三國演義》後十回寫的如何?


結尾就用那首無比經典的開篇詞來結束全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