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幼兒園首先是孩子們生活的場所,其次才是實現教育的目的所在,這句話怎麼理解?

陳韻嬌媚


自然規律是要循序漸進的:

家庭生活→群體生活→社會生活

孩子們進幼兒園之前一直處在家庭生活的環境中。幼兒園是群體生活的開始,在幼兒園裡可以學到更多:尊師重道、竹馬之交、有福同享、齊心協力…等,有了優良的道德品質奠定基礎。




小林奶爸


這句話看似在理,實則是對幼兒教育的誤讀!

1.讓我先來猜測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幼兒園首先是孩子們生活的場所”——大概是說幼兒園就是讓孩子去玩的,而且玩的開心最重要;“其次才是實現教育的目的所在”——孩子們在幼兒園,接不接受教育,跟他們玩得開不開心相比,不重要!我以為持這種觀點的人,首先是把幼兒園當做了一個“託兒所”,只要管飽飯不出安全問題就算及格!這樣的理解,也太低估了幼兒園的作用。

幼兒園確實是一個場所,但是建立這個場所的初衷和意義是“幼兒教育”

2.不要割裂生活和教育的關係

很多人覺得生活和教育(學習)是兩回事,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生活和教育,兩者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它們是互相交叉、融合的。我們一直在生活中教育和受教育,在教育中學會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學校,生活自然會教育我們很多東西。

聽說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很多人過得不好,不是生活要與你過不去,而是你不懂得在生活中去學習和反省。教育的意義,就是要讓人擁抱幸福生活。

3.我來修正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幼兒教育的最重要目標,不是要傳授給孩子們科學文化知識,而是讓他(她)們在一個集體中養成規則意識、懂得基本的禮貌禮儀、鍛鍊動手和創造的能力。這些,就是人之初最應有、最基礎的教育,它對一個人以後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你給幼兒講授知識,他們的智力水平也接受不了,但孩子們去讀幼兒園,絕不是去“玩”的。


曉禾老師


這是一句幾乎完美的表述,既反映了幼兒教育的基礎和目標,又回應了幼兒家長的基本訴求,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話,也可以再斟酌一下。

1. 幼兒在幼兒園裡健康生活,快樂成長是家長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一個環境設計沒有美感,裝修材料低劣的幼兒園,會給幼兒的美育薰陶和身心發展帶來怎樣的惡劣影響,也是讓人細思極恐。一個嚴肅冷漠,不苟言笑,甚至暴躁的幼兒教師群體,會留下多大的童年陰影呢?網爆對幼兒扇耳光,針刺,站小黑屋的事件,總能群起激憤,因為它碰觸、突破了人們對幼兒園最基本的要求。

2. 細心關注幼兒生活是幼兒園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和底線。對“幼兒園首先是幼兒的生活場所”沒有深刻理解和真正落實的幼兒園,要麼人丁稀少,門可羅雀,淪落到在死亡線上掙扎,要麼就永久打烊,與幼兒教育永訣。幼兒要入廁,特別是超低齡幼兒,需要保育老師的幫助;幼兒做遊戲,做運動,需要老師做好安全保護工作;幼兒午睡,需要有老師全程陪伴,以防幼兒因踢被子受涼感冒,翻身滾下床,尿床,做噩夢等;幼兒吃飯通常也需要老師教,甚至餵食。凡此種種,都屬於生活照料,也都會在幼兒放學的路上,被細心的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所瞭解,所洞察。

3. 生活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從幼兒時期就要注意。勇氣,自信,樂觀等品質,都跟幼兒,少年時期的經歷有莫大關係。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健康治療有時要追溯到幼時的人生經歷,就是此道理。被關小黑屋,被恐嚇的幼兒,可能就會缺乏勇氣;被呵斥,體罰,批評過多的幼兒,可能就會有暴力傾向或者缺乏安全感,而顯得怯懦,等等。

4. 生活教育為下一階段的教育,打下堅實基礎。首先,幼兒學會吃飯、穿衣、入廁等基本生活技能;幼兒在群裡生活中,學會理解、堅持、妥協等基本的社交技能;幼兒在遊戲、課堂教學等組織性很強的活動中,初步擁有自律、尊重、禮貌等意識。沒有這些看似基本的東西,後期的教育無法或很難開展。

5.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們對教育的理解不要狹隘,走向純粹的智力教育。想了解此方面的內容,可以讀一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文章。

綜上所述,可以把原句改成:幼兒園是幼兒的生活場所和教育場所,在生活中實現教育,把教育融入生活。

淺見陋識,惟願有用!




教育人徐海燕


讓孩子學會做人,做好做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



石世祥校長


幼兒園是孩子們接受正規教育的起點,對於孩子們的生活和教育不應該分開而論。生活的點點滴滴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這就需要接受教育,幼兒教育的內容又包括著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一點都需要幼師的耐心引導,特別是如何讓孩子玩得更開心則是一門大學問。所以生活與教育相互交融,不分主次。

孩子們在幼兒園,應該是以玩為主。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玩,讓孩子們快樂的度過幼兒時期,這應該是幼兒園時期的重要內容。我不建議讓孩子們在幼兒時期,過早的接觸學齡期教育。還給孩子們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的真正幼兒期。



大明美食


  二是實際生活與家政教育。就是通過設計有意義的情境,給孩子以體會,形成集體生活中必須具備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種玩具,認識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務勞動技能(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等),熟悉交通規則,學習一些儀器使用(收錄機、煎烤箱),對緊急情況作出反應。給孩子機會,進行模擬練習。

我家小朋友今年兩歲,我更重視情感教育,不會讓她過多的學術教育。











AA張濤1


幼兒園首先是孩子們生活的場所,其次才是實現教育的目的所在,這句話的核心就是家庭教育。

首先,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二而為一的。換句話說,學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核心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核心是孩子的媽媽。在孩子的學前教育問題上,媽媽有絕對的特權。

其次,學前的幼兒園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有益補充。即,從家庭教育的以個體為中心轉向以群體為中心。因為在家裡,孩子是絕對的中心,家長的所做的事情都是圍著孩子轉的。而到了幼兒園,情況就有了變化,老師要面對所有的孩子,不可能以某個孩子為中心。因此,幼兒園是孩子適應未來社會集體生活的一種場景教育,即,如何保持孩子本身的個性,同時又能融入集體生活。

第三,家長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同時,家庭是孩子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最重要的地方。孩子會把家長的一言一行做為模仿的標準,因此,幼兒園首先是孩子們生活的場所,其次才是實現教育的目的所在,其根本意思就是指家庭教育才是學前教育的核心。

總而言之,再好的幼兒園,也無法代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礎,媽媽是核心。


爸爸很忙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後什麼都不懂,因為他們連幼兒園都沒有“畢業”!

現在有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順利的找到了工作,但是他們卻根本就不懂一些禮節禮貌,就業後也不懂得如何和上司、同事之間的相處,導致了很多大學生就業後處處碰壁,被公司裡的上司、同事欺負,他們缺乏了很多基本的禮貌,也不懂人情世故,這其實都是因為現在的教育問題而導致的。

為什麼說是教育問題呢?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小孩子家裡條件都是不錯的,父母都是寵著的,很多也都是獨生子女,家裡面就一個孩子,不寵你寵誰呢?

父母就對孩子特別寬容,這就導致了他們的性格乖張,父母覺得等送進了幼兒園,老師就會好好教育這些乖張的小孩子,但是現在的幼兒園並不是這樣。

現在不是以前的幼兒園,孩子不乖,老師就算打打孩子的手掌也是沒事的,現在的父母都把孩子當成寶,自己都捨不得打的孩子怎麼可能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打呢?

所以導致這些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到了大學畢業後,還是這樣的性格,怎麼可能受到公司同事的喜歡呢?

根本就沒人教他們如何與這些人相處,他們從小就囂張跋扈慣了。

於是現在就出現了一批幼兒園沒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嬌生慣養,受不得一點點委屈,被領導罵了,馬上衝動的頂撞,然後辭職,

幼兒園是用來培養孩子性格走向的,父母千萬不能太嬌慣自己的孩子,這樣長大了還是苦了自己,孩子在社會上永遠立不了足!

爸爸和兒子的幽默對話,佩服!值得存五十年 | 可讀

01

兒兩歲。某日,頭撞桌角,長一包,大哭。

一分鐘餘,我走向桌子,大聲問:

“桌子呀,是誰把你撞疼了?哭得這麼傷心?”

兒止哭,淚眼看我。我撫桌,衝兒問:

“誰呀?誰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還不快向桌子鞠個躬,說對不起!”

兒含淚,鞠躬,說:“對不起。”

自此,兒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02

兒三歲。無故大哭,我問:

“咋了,哪不舒服?”

“沒有不舒服。”

“那為什麼哭!”

“就是要哭!”明顯撒嬌。

“好吧,你要哭我們都沒意見,可是你在這兒哭不合適,會打擾我們說話的,爸爸給你找個地方,你一個人好好哭,哭夠了再叫我們。”

說完將兒關進了洗手間:“哭完了敲門。”

2分鐘,兒拍門:“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來吧。”

至今,兒18歲,仍未學會操縱和遷怒。

03

兒5歲。傍晚,牽兒散步經小橋,橋下碧水見底,暗流洶湧。兒仰頭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

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過我們先回家,換一下衣服。”

回家,兒換衣畢,見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兒子,下水游泳得把臉埋進水裡,這你懂吧?”兒點頭。

“那我們現在就先練習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錶。

“好!”兒把臉埋進水裡,豪氣沖天!

僅10秒:“呸呸,爸爸,嗆水了,好難受。”

“是嗎?等等跳到河裡,可能會更難受些。”

“爸爸,我們可以不去跳嗎?”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從此,兒學會了謹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後行。

04

兒6歲,好吃。某晚,放學經麥當勞,駐足:

“爸爸,麥當勞!”垂涎欲滴。

“嗯,麥當勞!想吃?”

“想吃!”

“兒子,一個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著問:“兒子,你要做英雄呢還是做狗熊?”

“爸爸,我當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麥當勞時會怎樣呢?”

“能不吃!”很堅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兒流著口水,隨我回。

從此,兒學會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經得起誘惑。

05

兒8歲,頑皮,與大同學打架。傷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兒泣答。

“憤怒?”

“憤怒!”兒嚎啕。

“你打算怎麼辦?”再問,“需要爸爸為你做點什麼?”

“爸爸,我要找塊磚頭,明天從背後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為你準備磚頭。”繼續問,“還有呢?”

“爸爸,你給我弄把刀,我明天從背後去捅他!”

“好!這個更解氣,爸爸這就去準備一下。”

我上樓。

理解支持,兒漸平靜。約20分鐘,我從樓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

“兒子,你決定了嗎?是用磚頭,還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麼多衣服被子幹嘛?”兒困惑。

“兒子,是這樣的:如果你用磚頭砸他,那麼警察就會把我們帶走,在監獄裡大概只要住一個月,我們就帶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麼我們在監獄裡至少3年回不來,我們可要多帶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帶齊。”

“所以,兒子你決定了嗎?爸爸願意支持你!”

“要這樣的?”兒驚愕。

“是這樣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我趁機普法。

“爸爸,那我們就不幹了吧?”

“兒子,你不是很憤怒嗎?”

“爸爸,我已經不憤怒了,其實我也有錯。”兒臉紅。

“好,爸爸支持你!”

自此,兒學會了選擇和代價。

06

兒9歲,四年級,數學不及格,悶悶不樂。

“怎麼了?考試不及格,還給我們臉色。”

“因為數學老師很討厭,她的課不愛聽。”理直氣壯。

“哦,怎麼個討厭法?”我很感興趣。

“……”兒說了很多,“總之她也不喜歡我。”

“哦,別人喜歡你,你就喜歡她;別人不喜歡你,你就討厭她。這說明你是個主動的人還是被動的人?”

“是個被動的人!”兒子回答。

“是強者,還是弱者?是大人,還是小人?”繼續問。

“是弱者,是小人!”兒怯怯。

“那你要做大人,還是小人?”

“做大人!爸爸,我知道了:無論老師喜不喜歡我,我都可以去喜歡她、尊敬她、主動影響她,做一個強者。”

翌日,開心上學,數學從此優秀。並知道了何為大人,何為小人。

07

兒10歲,玩遊戲。妻屢教,子不改。

“兒子,聽說你每天玩這個?”我指著電腦。

“嗯。”承認,低頭!

“每次玩完之後,什麼感受?”

“茫然,空虛,沒勁,自責,看不起自己。”

“那為什麼還玩呢?把持不住自己,是不?”

“是的,爸爸。”兒很無助。

“好!爸爸幫助你!”我搬來電腦,給兒子一小錘,“兒子,砸了它!”

“爸爸!”兒驚愕!

“砸了它,爸爸可以沒有電腦,但不能沒了兒子!”

兒流淚,親手砸了電腦!

從此,兒懂得了什麼叫原則。





學習做人


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 ,很高興受來回答這個問題。

幼兒園“先養後教”的觀點不科學,人為地割裂了“養育一體”的觀念和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一般來說年齡在3-6歲,處於人生中最為初始的蒙學階段,孩子的語言、心智、行為都講為一生奠定基礎。我們所堅持的“養育一體”,就是在這個階段,要把“育”融入“養”之中,“養育一體”。舉個三個例子來說:

例一:孩子還在哺乳期時,母乳餵養這是實實在在的“養”,餵養的同時,媽媽就會提醒寶寶不能使勁咬疼乳頭傷害媽媽,而且,教育孩子有感恩之心。這是“養育一體”。

例二: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乾淨衛生健康成長,孩子飯前便後都要提醒洗洗小手或者進入人多的地方戴上口罩,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衛生習慣,這也是“養育一體”。幼兒園裡這樣的“育”體現在各個環節。

例三:爸爸媽媽每日接送孩子入園出園,孩子見了老師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早”,告別父母時也會說“爸媽再見”,這也是“育”,禮貌意識和行為的教育。

所以,我們堅持幼兒園“養育一體”、“寓教於樂”,不存在“養”、“育”先後順序問題,簡單割裂兩個過程也是非常不科學的。當然,幼兒園在教學內容上,不能“小學課堂化”、“小學體系化”,那樣會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和傷害。





明星學子導師


杜威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特別是幼兒。德國的小學和幼兒教育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會禁止直接教很多的知識,往往都是在一些活動中,同學的交往遊戲中用成長的。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我們看現實的身邊的孩子,成長的例子就是會玩的孩子才會更會學,在後期爆發力,如果有規律,能夠控制自己的玩性的話,提高是非常快的。所以幼兒的成長首先是生活中跟小夥伴的玩樂中形成一定的規則和探索身邊世界中建立一些語言思維行動方面的提高。

前期是不需要塞進很多具體的專業的知識給小孩,我們只需要讓他們認識到一些人類社會的基本的規則和該承擔的一些責任,懂得規則、禮貌和謙讓等一些基本的美德,也就是在孩子的心中樹立美的教育,向美向善,是幼兒成長的根基。訓練幼兒運動的天賦,開闊的心境,自信的微笑,積極地思考和行動,這都是在幼兒園活動,生活遊戲之中,在同伴和老師之間的交往之中所形成的。

一個思維敏捷、活潑有趣、自信陽光的小孩肯定是在寬鬆的氛圍之中,遊戲的氛圍之中,與家人和諧關係相處之中,成長起來的,所以我認為幼兒教育的核心就是生活教育,在生活及夥伴的玩樂、一定的活動中進行的,所以我贊成此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