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大道至簡,武學求真錄——談談硃砂掌和鬆緊轉換(戴湧波)

楊永先生的硃砂掌,我是在《武術健身》雜誌上看到的。我相信很多人都在該功法上得益非淺吧!!!估計練過的人從80年代到今天不下百萬。

熊氏易筋經是在緊張上求筋骨功夫。。。。如果求的是武術和戰鬥力,建議大家一輩子別丟熊氏易筋經。這真是一個好功法

楊永先生的硃砂掌練的是甚麼功夫呢?

練的也是筋骨功夫。精華就在於它的“虎部功法”。它可以完全取代熊氏易筋經第一級功法的前面七個動作。

它和熊氏易筋經的不同之處:就是它有鬆緊轉換。這是它養生有奇效的地方

我的練習方法是:先練熊氏易筋經,在緊張中求得筋骨功夫。將身體的筋骨極力的抻拔開後。接著就練習楊勇先生的硃砂掌“虎部功法”。

須知:一陰一陽謂之道。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在人體,筋骨也是如此,筋長力大是對的,但也要有個度。筋不能是絕對拉長,絕對拉長會讓你的筋失去彈性的。失去彈性的筋是發不出電閃雷鳴,力達千鈞的勁道來的。

而中國拳學的發力不過就是“彈抖”二字罷了,只有在這二個字上下功夫,你才能走進武學的門檻。山西宋家的“抖絕勁”,戴家的“抖擻勁”,福建鶴拳的“宗勁”,河北形意的“爆發勁”。說來說去,說的就是一個“鬆緊轉換”和一個“彈抖”罷了。

所以我在練習硃砂掌時,是這樣練習的:

一吸氣時,外形不變,十腳趾放鬆,身體肌肉和根節極度的放鬆,從頭松到腳。牙齒放鬆。

一呼氣時,外形不變,十腳趾抓地,身體肌肉和根節及四梢節極度的緊張,一身俱緊,咬牙切齒用以固腎。

這樣在一鬆一緊中抻筋拔骨,筋不但不會失去彈性,相反讓我感到筋的彈性越來越強大有力。

個人覺得:抻筋拔骨的筋骨功夫是一輩子的功夫,要日日練,年年練,一輩子練。每練一次,就有一次新的體會。關鍵是“煉”字訣。舍此功夫不能求洗髓。武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它的成功必須得身體力行。秘訣無它就是一個字“煉”。


大道至簡,武學求真錄——談談硃砂掌和鬆緊轉換(戴湧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