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学书法,懂书法,《乙瑛碑》、《史晨碑》、《曹全》、《张迁》四大名碑单字各有什么特点?

瀚墨無極


汉隶的用笔都是中锋用笔,逆入平出,横平竖直,突出主笔。但汉碑的结字特点及风格则是多样的。

上图为汉《乙瑛碑》局部

汉《乙瑛碑》的结字特点是:中收中放。都是中锋用笔,逆入平出,横平竖直,主笔突出。《乙瑛碑》是初学隶书者的首选碑帖。

上图为汉《史晨碑》局部

汉《史晨碑》的结字特点是:中收中放,且点画精道,有神采,有雅味。

上图为汉《曹全碑》局部

汉《曹全碑》的结字特点是:体势开张,内收外放,飘逸灵秀,正大气象。

上图为汉《张迁碑》局部

汉《张迁碑》的结字特别是:中收中放,拙朴厚重,雄浑大气。其用笔特点如题中所述。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汉碑、魏碑和唐碑是书法史上三座碑刻高峰。汉碑是碑刻之发端,其中又以东汉碑刻居多,西汉碑刻较少,其原因在于东汉统治者崇扬儒学,提倡名节孝道,厚葬盛行。

隶书成熟于汉代,在汉武帝时已成为日常手写体,故汉碑以隶书为主。

汉碑数量众多,风格各异:

《乙瑛碑》

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辛史碑》。其用笔规范而多有变化,结字方整,字势舒展,向背分明。

整体来看,《乙瑛碑》书风严谨,古朴浑厚,是汉隶中少有的逸品。

《史晨碑》

又称《史晨前后碑》,此碑两面刻,前碑称《鲁相史晨孔庙碑》,后碑称《鲁相史晨飨孔庙碑》。

此碑用笔严谨,结体方正,字体圆润,中宫紧密,波折分明,温文尔雅。它与《乙瑛碑》《礼器碑》合称“庙堂三巨制”。

《曹全碑》

全称《汉邰阳令曹全碑》。其用笔平稳,体势舒展,秀丽多姿。圆笔为主,方圆兼备,柔中有刚,精气内含。波磔分明,蚕头燕尾尤其突出。

《张迁碑》

全称《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称《张迁表颂》。

其用笔凝练,以方为主,棱角分明。结构谨严,字形方正但不失灵活变化,寓错综于端正之中。波折提按不明显,看似稚拙但精巧有致。

学习者可在了解四碑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范本。

处事严谨者可选择《乙瑛碑》《史晨碑》,追求完美者可选择《曹全碑》,个性张扬者可选择《张迁碑》。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是典型的汉隶代表作,皆为学汉隶首选字帖之一,深受大众喜爱。

四碑风格体势各异,结构及运笔各尽其妙。清代学者王澍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从总体风格而言:

《乙瑛碑》、《史晨碑》和《曹全碑》属于秀逸健劲类;而《张迁碑》属于方整古朴类。

从笔法而言:

《乙瑛碑》笔法方圆并用,笔力韧劲圆润,笔法变化丰富。起笔、收笔讲究运笔气势;

《史晨碑》笔法严谨、精准,标准的蚕头燕尾, 起笔、收笔到位 ,被誉为“八分正宗”笔法。

《曹全碑》笔法平稳,以圆居多,秀丽中含骨力。

《张迁碑》的笔法比较特别,为典型的方笔,即逆锋、落笔取势极快,甚至是切锋起笔,但行笔气势万钧,笔笔落实。收笔短、平、快。

从结体而言:

《乙瑛碑》字体方正,端庄中有跌宕起伏,雄浑古朴,凝练俊逸,清翁方纲誉为:“骨肉匀速,情文流畅”;

《史晨碑》字体更为舒展端庄,左右顾盼生辉,上下启承得法。

《曹全碑》的结体开张而秀丽,静气内敛,柔中有刚。清万经评此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张迁碑》的结体古朴而不失典雅,既传承了古文字的奇趣,其中不乏章草之意,也具有方块字的特征,为楷书先河。

四碑虽风格迥异,但一脉相承。我们在明白了笔法和结体特点的同时,练习时也要把握好度。例如学 《乙瑛碑》时,要避免因笔势的起伏跌宕而过于放纵,导致笔力软弱、结体松散;在练习《史晨碑》时,要注意汲取《乙瑛碑》的优点,防止刻板;在练习《曹全碑》的,要注意防止笔力漂浮之病;在练习《张迁碑》时,要注意奇趣的过度夸张,尤其要防止笔力、笔势不足而过于忸怩和变形,失去古雅之意。


如石书艺


《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

《史晨碑》结体方正,给人以端庄典雅的美感,较其它几碑的笔势健劲遒逸,更多古朴敦厚的气息。杨守敬《平碑记》云:“碑下一层字嵌置跌眼,向来拓本难于句读,自乾隆已酉(1789年)何梦华将跌眼凿开,从此全文遂显。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曹全碑》一、圆笔很多

曹全碑很多笔画的起笔都是圆笔起笔,也是就是转个圈然后行笔,比如横画的起笔,除了方向,长短的区别外,几乎都是圆起。

曹全碑笔画

二、中收外放

中宫的概念就是一个字,很多笔画要往中间靠拢,只把几个主要的笔画伸展出去,从而做到字型不散,积聚力量。这一点上,曹全碑,礼器碑的雅致一路的汉碑都是这个结字方法。

中收外放

三、外拓

內擫是相对于外拓的笔法来说的,这么说吧,就好比一个括号,正括号就是外拓的笔法,反括号就是內擫的笔法,大家所熟知的颜真卿的书法,用了很多外拓的笔法,而欧阳询用了很多內擫的笔法。

外拓与內擫

曹全碑的左右两竖基本上都是外拓的笔法,两竖成合抱之势,这一点和颜体又共通之处。临 的时候要多体会。

四、主笔突出

主笔突出

主笔是一个字的灵魂,曹全碑以夸张,舒展的主笔与其他隶书碑刻拉开了距离,成为了很有特色的美感。在学习中,一个字的主笔一定要写精彩。

《张迁碑》结字巧中有拙,拙中寓巧,大巧若拙。在整体上虽扁方,整饬划一,又因字立形,顺其自然,险中求正,字体端庄朴茂,笔短意长,有些字突出主笔横画和捺画,以尽其势。全碑各字稳而不呆,动感强烈,动中求稳,稳中求变。

神采奕然的体态特征在形体、笔画的避让、空间布白的处理、平正与险绝的错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似简单,实则妙趣横生,有“险绝”后“复归平正”之感。张迁碑出土较晚,保存完好。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张迁碑》对清代隶书影响极大,在近代仍占有独特的地位。与东汉其它名胜古迹相比,它是东汉桓陵时期流行的汉隶的一项创新,注重规范。它给纪念碑带来了一种活泼的态度,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石碑不仅是汉代的代表,也是魏晋的风格,对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爱芳书画


分别叙述如下:《乙瑛碑》(见图一),开张宽博,结体端庄,骨肉匀停,意态爽骏,用笔方圆并施,撇画收笔处逆出重按,捺画波磔明显,结体随势变化不拘一格。《史晨碑》(见图二),遒劲凝炼,古雅秀逸,以韵取胜,习时要领略其韵,但用笔不可过于迟涩或颤掣,应于迟重之中见爽快。《曹全碑》(见图三),飘逸秀丽,内含筋骨,有篆书中锋用笔之意。结体收放疏密对比强烈,因字变化,一任自然,纵逸中见团聚,多有情趣。《张迁碑》(见图四),厚重古朴,内含灵秀之气,方正之中揖让错落,拙中寓巧,外实中虚,线条轻重变化自然多姿,用笔以方主,方中寓圆,波磔含蓄,开北魏方峻一路书风。






欧尔闲


张迁碑比较硬朗、力度大些。

史晨前后碑和曹全碑比较柔和秀美些。

要先了解自己练习书法的目的,如果只是字好看,隶书可能意义不大。

如果你想通过书法修生养心或者通过毛笔更好的诠释自己内心,其实练什么碑帖都可以达到。

就隶书而言,建议顺序是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张猛龙碑。

有功底的可以按照书法风格抽象上的生克来练的。

如果没有基础,建议乙瑛碑、史晨碑、利器碑都可以。

先把平正做好,再去追求一些力度和技巧。


陈海良书法艺术


四大名碑怎么没有礼器碑?


德当先信为本


汉《乙瑛碑》厚重稳健。

汉《史晨碑》严整秀丽。

汉《曹全碑》奇巧俊朗。

汉《张迁碑》生动大气。


丑书学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此碑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何绍基评论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中文名

《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

年代

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

现存地点

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风格特征

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

书法价值

用笔结字规范,宜于初学。


奋斗143208320


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