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朱祁钰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随豫而安2020


回答:

首先明朝是没有丞相宰相的,这是被朱元璋废弃了,但是有首辅和内阁,首辅可以说是内阁老大!当时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臣“于谦”,于谦不用过多解释当年朱祁钰上位是于谦和大臣们一起扶上去的,后来朱祁镇回来后也是于谦向着朱祁钰的,可以这样说当时于谦的地位没得讲后面跟了一大批重臣,如果朱祁玉突破大臣们的重重阻挡杀死他哥哥,朱祁玉位子会坐的更稳但是朱祁钰是得病死的,当时朱祁玉把他哥哥软禁起来做为皇太极,朱祁镇此时并没有生气他在遥远的蒙古已经受尽了苦头非常怀念家乡,他只是渴望回到家乡见到那个为他哭瞎的妻子,这就够了!朱祁镇此时没有当皇帝的心,可是朱祁玉得重病又没有子嗣,大臣们知道他时日不多,但是还没到朱祁钰驾崩,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秘密帮助朱祁镇重登皇位,是希望以后飞黄腾达,史称多门之变!当第二天上朝时朱祁钰听到上朝钟声明了了!说出了历史上有名的一句话:是哥哥吧, 然后就转头回到寝宫 后来朱祁镇上位!于谦被作为谋逆之臣之名!被赐死!

呵呵!可悲!可悲!

朱祁钰从刚开始不愿意当皇帝,到后来一些大臣要求下位让朱祁镇复位,当时只有于谦跟身后的重臣护着,此时的朱祁钰享受到了皇权不愿意放手了,是否杀死哥哥是改变不了他的命运,我认为他就没有打算杀死哥哥,他只是想做皇帝,要不也不会有太上皇的朱祁镇了!也不会有朱祁钰最后说的那句话了!

历史没有对与错!历史靠后人评说!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我是鱼叔!喜欢历史!


鱼籍叔


我们现在能很难想象到,既然朱祁钰占据着完全的优势,并且将自己的哥哥囚禁长达7年之久,那么他为什么不狠下心来,直接将朱祁镇干掉,那么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难道是因为他自己的心不够狠吗?从他当时所占据的优势,我们只能说有极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的兄弟之情,让他无法下狠心杀掉自己的哥哥,否则如果他真的要对朱祁镇动手,那么完全能够找到一种杀掉朱祁镇而不被别人发现的方法。

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他们两个人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不过他们俩的年龄只相差一岁,而且民营中这个人虽然混蛋,但是对自己的弟弟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朱祁镇登基之后,便把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封为成王,在一众的王爷里面,他是最受到朱祁镇宠信的,领到的封赏也绝对是最多的。按理说如果他们二人按照这样的关系发展下去,拥有地宫的局面确实是让天下人最乐意看到的,只不过朱祁镇对于自己的能力确实过于自负,非得要领兵亲自出征。朱祁镇在领兵出征之前还对自己这位弟弟说,亲自带兵出生,我不在的这段日子里就由你来负责建国,以你的能力,我相信你能干得好。

不得不说人自信是好事,但是过于自信那叫自负,往往就会坏事,而且连后悔的机会都不给你,事实证明明英宗朱祁镇确实没有领军打仗的军事才能,非但没有取得胜利,反而成为了瓦剌的阶下之囚。原本朱祁钰从来也没有设想过自己能够当皇帝,一心就想着辅佐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朱见深当皇帝,只不过当时的朱建生年岁太小,只是一个两岁的娃娃,根本解决不了当时如此复杂的时局,经过辅臣和太后的一番商议,为了大明王朝以后的发展,决定让朱祁钰登基称帝。

从王爷的身份再到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所以说两者的身份看似差距不大,但是中间却隔着天堑般的差距,朱祁钰做梦也想不到,即便他自己不愿意,但是从当上皇帝之后,确实感受到了当皇帝的滋味,实在是太爽了。很享受到了当皇帝的美妙,那就再也不想回到当王爷时的悠闲。结果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走向不是他给控制的,原本我那想抓住朱祁镇之后,狠狠的敲明朝的竹杠,结果明朝迅速用例,新军朱祁镇已经没有任何用处,可是以往拉的军事实力俘虏皇帝可以,但是干掉皇帝他又不敢了,所以干脆就直接把这个烫手山芋给他送回去。

可是对于新帝朱祁钰来说,这无疑是把它架在火上烤,如果同意把自己的哥哥朱祁镇接回来,两人相见,身份地位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肯定是异常的尴尬,另外朱祁镇回来之后皇位怎么办?毕竟作为前任皇帝的朱祁镇还活着,那么是否要将皇位还给他,可是还给他之后自己肯定就当不了皇帝,也就享受不了皇帝的权利,谁会乐意呢,肯定不乐意呀。所以等朱祁镇回到明朝之后,朱祁钰果断的就将朱祁镇给囚禁起来,并且不允许他接触任何外人,只不过可能是练集到两人的兄弟情谊,也仅仅是将他关起来而已,并没有对他做出斩草除根的举动。

如果说当时朱祁钰能够心狠一点,无论通过什么样的办法,都要坚决的除掉朱祁镇,那么也就不会发生,后来臣子太监包括太后一起发动政变,将朱祁钰拉下马。可能有人会说,当时的太后并不知道这一切,但我就想问大家,自己的亲儿子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回来,结果皇位还被别人抢走了,作为母亲谁会甘心呢,帮助自己亲生儿子夺回属于他原本的皇位,难道不是应该的吗?难道你会觉得说发生了这一切他以后会没有察觉吗?肯定是有的。

朱祁钰很快的就尝到了,因为自己心太软的哭过,被朱祁镇囚禁一个月之后就离奇死亡了,根据明史的记载他属于是病者,但是很多史学家都猜测,他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被自己的哥哥朱祁镇给秘密出事了,而且非常可怜的是朱祁钰也做过皇帝,但是他死后竟没有被埋到帝王陵中,也没有被立庙号。想必朱祁钰全家有之,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估计他也不会再心慈手软了吧。


小芊芊爱历史


明朝最传奇的皇帝当属朱祁镇,一生中两次当皇帝,还兼职当过一段时间俘虏和太上皇。朱祁镇传奇的人生应当“感谢”他的弟弟朱祁钰,朱祁钰和朱祁镇这对兄弟可以用相爱相杀形容。

朱祁镇被俘虏在某些方面将朱祁钰推上舞台中央,成就了朱祁钰的丰功伟绩。朱祁钰打赢北京保卫战,也使得朱祁镇得以安全地被放回。

朱祁镇“北狩”归来之后,朱祁钰并没有追究他战败被俘虏的责任,也没有将皇位还给他。朱祁钰尊奉朱祁镇为“上皇”,将其软禁在南宫。

朱祁钰将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朱祁钰的权力心过强,他应该将皇位还给朱祁镇,不应该软禁朱祁镇。另一种看法是朱祁钰过于仁慈,应该除掉朱祁镇,以除后患。

朱祁钰虽然没有将皇位还给朱祁镇,却也没有迫害他。朱祁钰将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之后,将南宫大门锁上,命令锦衣卫严加看管。朱祁镇在南宫名为软禁,实则过着囚徒般的生活。钱皇后也不得不亲自做女红,补贴家用。朱祁钰为了断绝外人与朱祁镇来往,甚至将南宫附近的树木也砍伐殆尽。

朱祁钰虽然对朱祁镇苛刻,但是总算有怜悯之心,没有派人暗杀他,更没有处死他。正是由于朱祁钰没有杀害朱祁镇,才给了他翻盘的机会,也为自己被悲剧埋下了伏笔。

朱祁镇在南宫惶恐不安地度过了七年软禁生涯。1457年,朱祁钰病重,给了其他大臣可趁之机。石亨、曹吉祥、张鞁看到了投机的机会,他们找到了孙太后,并得到了孙太后支持。石亨等人又找来了徐有贞,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利用朱祁钰病重之际,趁机拥立朱祁镇复辟。

1457年正月十六,徐有贞、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赶到南宫迎接朱祁镇复辟。第二天当百官上朝朝见朱祁钰的时候,才发现大殿之上的皇帝已经变成了朱祁镇。病重之中的朱祁钰也接受了朱祁镇复辟的事实,史称:

鼓钟鸣,群臣百官入贺。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成功复辟,改年号为天顺。朱祁镇第二次当了皇帝,也成为了明朝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年号皇帝。

朱祁镇复辟之后,开始清除朱祁钰的政治力量。朱祁镇以谋逆罪诛杀了于谦、王文等景泰重臣,朱祁钰的势力基本上被铲除殆尽。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被软禁于西内永安宫。几天之后,朱祁镇对外宣称朱祁钰的病情有所好转,并且可以吃粥。但是一个月后,朱祁钰突然去世。从夺门之变到朱祁钰病逝也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加上朱祁镇说过朱祁钰的病情有所好转。所以有人认为朱祁钰被朱祁镇谋害,根据清朝查继佐的《罪惟录》 记载:

“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朱祁钰去世之时,年仅三十岁。朱祁钰去世之后,朱祁镇也没有放过他。朱祁镇只是以亲王之礼将朱祁钰安葬于西山,朱祁钰之前所建造的陵寝也被摧毁。朱祁钰成为明朝迁都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朱祁镇指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追加的谥号为“戾”。明代宗的妃嫔也都被赐死殉葬。此前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已经去世,朱祁钰一支除了一个女儿之外,被朱祁镇清除殆尽。

朱祁钰的结局非常悲惨,死因不明不白,和自己有关的人几乎都被铲除。死后也只能背着一个恶谥号,而且无缘葬入明皇陵。好在朱见深登基之后,为朱祁钰平反,承认了朱祁钰的皇帝经历,而且追加了谥号。但是朱见深却没有为朱祁钰追上庙号,南明时才为朱祁钰上庙号。

如果当时朱祁钰狠下心,将朱祁镇迫害致死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夺门之变。朱祁钰的下场会不会好一点呢?我觉得有可能会好一点,但是不一定能好多少。

如果朱祁钰一狠心杀死了朱祁镇,自然不会有后面的夺门之变。朱祁镇也不可能再一次当皇帝。朱祁镇也就不可能清算朱祁钰,也许朱祁钰可以多活几年,也能葬入明皇陵。于谦等人不会蒙受不白之冤,明朝也不会失去那么多栋梁之才。

但是朱祁钰当皇帝期间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他的独子朱见济于1453年去世。此后朱祁钰也没有再生出儿子。这样一来朱祁钰势必要从宗室中过继儿子,将其立为太子。当时最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的宗室是废太子朱见深。

朱见深本来就是皇太子。朱祁镇被俘虏之后,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难以保全,被废为沂王。朱见深也在一次次政变和变故中受到惊吓和摧残,落下个口吃的毛病。朱见济早死又给了朱见深机会。朱祁钰晚期,大臣们本来已经打算劝朱祁钰立朱见深为太子。

夺门之变当天,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商辂等已经写好奏疏,准备奏请朱祁钰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只不过由于天色已晚,来不及上奏,只得准备次日再奏。谁知当天晚上便出现了夺门之变,此奏疏便无法上奏。

如果没有夺门之变的话,朱见深有大概率被立为太子。最后也有可能会成为皇帝。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夺门之变,朱见深的政治轨迹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依然会成为明宪宗。

明宪宗比朱祁镇要厚道很多,他当皇帝之后为朱祁钰、于谦等人平反,承认了朱祁钰的皇帝之位。明宪宗之所以为朱祁钰平反,一大原因便是朱祁钰对自己还算不错。虽然朱祁钰软禁了朱祁镇,却没有为难朱见深。正式由于朱祁钰是一个厚道之人,所以朱见深才会感念他的好,才会不计前嫌为其平反。

朱祁钰肯定不敢直接杀死朱祁镇,只能偷偷暗害。既然是偷偷暗害的话,加上孙太后的影响,朱祁钰也未必会将朱祁镇的孩子全部杀死。只要朱祁钰不将朱祁镇的所有儿子杀光,朱祁镇的儿子就是皇位最有资格继承者,皇位一样会回到朱祁镇一支。

如果皇位以这种方式回到朱祁镇一支的话,他们当皇帝之初可能会将朱祁钰葬入皇陵,或者追上庙号、谥号。但是时间一长,他们极有可能会秋后算账。朱祁钰有可能落得跟多尔衮一个下场。


依稀说史


如果朱祁钰真的把朱祁镇给杀了,他的结局只会更惨!惨在哪里?听我一一道来。

我常说,研究历史,要进入那个时代去研究,而不是站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像个局外人似的去研究。

朱祁钰不能杀朱祁镇。因为他的皇帝位置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朱祁镇活着。如果当初朱祁镇一被俘就被杀,那么,皇帝位置就是朱见深的。这是符合宗族嫡长子接位的制度,属于正常得位。虽然朱见深那时还小,但有孙太后跟于谦在,还是能保证朝廷安定的。

正是因为朱祁镇没有死,所以朱祁钰才有机会代理一下皇帝的位置。一来是让也先明白朝廷决不妥协的决心,二来留了朱祁镇回来再即位的可能。如果当时直接立朱见深,那么,朱祁镇回来也不能再做皇帝。宗族制不允许父亲从儿子手上接位置。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古人很在乎的另一件事情:称谓。如果朱祁镇没有死,朱见深即位了,那朱祁镇回来再登基,他怎么称呼朱见深?宗族牌位是不能倒过来放的!

也正是这个“身后事”,导致武则天死前要把权利交还给李家。朱祁钰也是一样。

朱祁钰最后的下场看起来很惨: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但如果他把朱祁镇杀了,而他自己没有后,皇帝位置最终还是朱见深的。到时候他可能就连牌位都不能安放进宗祠。

这对于古人来说,是比不能做皇帝还可怕的一件事情。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647785671062575"} --}

知行史话


如果朱祁钰狠心把哥哥朱祁镇给杀了,他的下场也不会变的更好,因为朱祁钰没有后代,这一点是硬伤。假如朱祁钰把朱祁镇给杀死了,这个弑兄的罪名朱祁钰就背定了。过去的皇帝都很看重史书的评价,朱祁钰爱惜羽毛,虽然是意外得来的帝位,但人一旦到了那个位置就开始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比如揽权,比如“名垂青史”情结,所以他在形势稳定后就把朱祁镇的儿子太子位废了换成自己的儿子。

而朱祁镇只要活着,又实实在在对他的皇位是个威胁,所以朱祁钰对朱祁镇不会有什么好态度,但又不敢杀。事实上朱祁钰虽然很不待见朱祁镇,但是对他的生活还是很照顾的,朱祁镇被朱祁钰软禁的那么多年里。朱祁镇居然生了九个孩子。这像是一个连食物供给都不够,必须要靠老婆做手工活换钱的生活状态吗?史书都是胜利者撰写的,但是我们也要分清客观存在的事实。

实际上朱祁镇所谓的“夺门之变”,夺的不是朱祁钰的皇位,因为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也没有几天可活的了。朱祁镇实际夺的是他的长子明宪宗朱见深的皇位,因为当时朱祁钰已经病重,又没有后代,在皇位归属上,孙太后和于谦的意见一致,那就是支持朱见深。因为按照明朝祖制,可以继位的第一继承人,就是皇侄中最年长的朱见深。所以说朱祁镇诛杀于谦,不光是为了保仇泄愤,还是为了斩断朱见深的支持力量。

因为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临危受命,指挥北京保卫战大获全胜,拯救了大明王朝,于谦在朝野的声望达到巅峰。景泰年间的朝政大事,也都由于谦裁决,名为兵部尚书,实际上为宰相。所以说朱祁钰愿意接受于谦的建议,立朱见深为继承人,只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候宣布。

事实上朱祁钰的结局也不是很惨,他本身就已经处于病危中,命不久矣。朱祁镇夺位之后,也只是把朱祁钰贬为郕王,并没有把他废为庶人或者直接诛杀,在朱祁钰死后也只是没有按照帝王之礼墓葬罢了。假如朱祁钰把他哥哥朱祁镇直接给诛杀掉,那么这个弑兄的骂名他是背定了。在他自己死后仍然是朱见深继位,与他不杀哥哥的结果相比,假如朱祁钰诛杀了他哥哥后,在他自己死后能以帝王之礼葬入明皇陵中,而不是以亲王之礼葬到别处,或许就是这点差别。


一个老男人历史


朱祁镇回来后就注定他安全了。因为当时朱祁钰并不敢杀他,最少不敢正大光明的杀他。

首先看朱祁镇与朱祁钰的地位,二人虽然都是宣宗皇帝的儿子但二人出身差别很大,朱祁镇宣宗嫡长子,在讲究宗法的明朝朱祁镇的地位远高于庶出的朱祁钰。可以参考,朱棣时代虽然他十分疼惜朱高煦但最终不得不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还有万历皇帝为了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为太子,就因为不是长子,满朝大臣和万历顶了二三十年,可想长子,特别是嫡长子的地位有多高。

当时朱祁镇有儿子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如果朱祁钰杀朱祁镇那他也得杀了朱见深。朱祁镇是他的兄,朱见深是他的侄子,如果都被他给杀了,那一定会召来天下人的愤恨,被定义为桀纣一样的暴君。别忘了当时朱祁镇的生母,钱太后还在,只要朱祁钰敢杀朱祁镇父子,钱太后一定会支持朝臣推翻朱祁钰,那朱祁钰将更惨。

总之朱祁钰是不能杀朱祁镇的,朱祁钰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把朱祁镇供着,朱见深也别碰,养好自己的身体,重用贤臣,等个二十年,建立令天下人信服的功勋后,再来个明朝版的斧声烛影。当然在这二十年里,朱祁钰要非常英明,既要限制好朱祁镇、朱见深的政治势力,更要注意身边投机小人。这一切的确比较难。





沧海一粟7528


其实朱祁钰比谁都想除掉朱祁镇,毕竟朱祁镇存在多一天,自己的皇位坐不稳多一天,始终是个隐患,只不过朱祁钰没有机会罢了。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瓦剌也先带着军队屡屡骚扰大明边疆,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带着大明帝国五十万精锐御驾亲征。结果,在王振的瞎指挥下,明军大败,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而朱祁镇朱祁镇也成为也先的俘虏,并在蒙古人的大草原上滞留了一年才得以返京。

但,在大明兵败之际、朱祁镇被俘虏之后,大明为了缓解群龙无首的局面,也为了让大明的将士能不因为朱祁镇的原因而畏手畏脚,不敢在与瓦刺人的对抗中放开手脚。在于谦的提议与孙太后的允准之下,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即景泰皇帝,并立朱祁镇为太上皇,随后在京师保卫战中大败瓦剌也先。所以,在朱祁镇返京后,因为皇位已经被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坐了,那么他也就只能当一个无权的太上皇。

但是,朱祁镇虽然回到了大明,却不代表他就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因为,朱祁钰并不放心他,也十分害怕他回来,害怕朱祁镇会和自己争皇位,所以,朱祁镇回来后,便马上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之中。

话说这南宫本就是紫禁城中最荒凉的存在,本身就没有人愿意去这么一个鬼地方。但朱祁钰还是不放心,下了死命令不允许任何人进出南宫,给朱祁镇送饭的也只能从一个小墙洞中递进去,彻底将朱祁镇与外界的联系断绝。

由此可见,朱祁钰对朱祁镇可以说是无情无义,但是这里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朱祁钰都这样了,为何不除掉朱祁镇呢?

其实,说白了是朱祁钰找不到找不到除掉朱祁镇的机会。

朱祁钰如果真的要除掉朱祁镇,那么就必须赶在朱祁镇回到大明之前。试想一下,如果在朱祁镇回国后被刺杀,无论是不是朱祁钰干的,臣民们都会认为是朱祁钰做的,如此一来,反对朱祁钰统治的声音便会此起彼伏,最终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那么朱祁钰除掉朱祁镇最好的机会应该是在瓦剌,所以他一直没有想要赎回朱祁镇的意思,甚至三番两次借着“谈判”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的挑衅瓦剌人的底线。只是朱祁镇的个人魅力实在是太大了,和也先的弟弟成了好兄弟,所以朱祁镇不仅没有被瓦剌人杀掉,相反的瓦剌人也出于自己的私心,将朱祁镇送回了大明。这样子,朱祁钰想要除掉朱祁镇的机会可谓是少之又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种种原因,朱祁钰最终并没有除掉朱祁镇。还有一点就是,说到底他们两兄弟间还是有着深厚感情的。朱祁镇非常疼爱自己的弟弟朱祁钰,自己刚登基的时候,便封他为郕王,时不时赐他一些金银财宝和良田,甚至,朱祁钰的王妃还是朱祁镇亲自帮他挑选的。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时候,自己有太子,却还是让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监国。

朱祁钰自然不会忘记朱祁镇曾经对自己的好,所以,他对朱祁钰也实在下不了手。也正是因为如此,朱祁镇活了下来,最终朱祁镇为在夺门之变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而他们兄弟间的恩怨情仇也就此画下了句号。


像素说


确实如此,如果朱祁钰真的把朱祁镇给杀了。那么自然就不会有后来的南宫复辟了,朱祁钰也不会被赶下皇位,也不会死的不明不白,更不会在死的不明不白之后还不允许被葬入帝陵。但朱祁钰能杀了朱祁镇?并不能。不是说朱祁钰没有能力杀朱祁镇,而是朱祁钰不能杀朱祁镇。如果能杀的话,朱祁钰早就把朱祁镇杀了,怎么还能留下这么个隐患。历史上瓦刺人看到朱祁钰继位后,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后,就知道朱祁镇没用了。所以瓦刺人就想着把朱祁镇还给明朝,一来缓和一下双方的关系。二来还能从明朝讹一笔钱财。但朱祁钰却拒不接受朱祁镇。他果断的拒绝了瓦刺人释放朱祁镇的意愿。其目的就是不愿意朱祁镇回来,想要能借助瓦刺人之手杀掉朱祁镇就更好了。

为什么朱祁钰不能亲自杀掉朱祁镇呢?因为这样的话会动摇朱祁钰的统治地位。要知道本身朱祁钰皇位得来的就名不正言不顺。他是在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后,孙太后和于谦等主战派大臣拥立下继位为帝的。也就是说朱祁钰这个皇帝就是一个替代品。虽然他成为了皇帝,但本质上他的皇位得来不正。本身不服朱祁钰的人就大有人在,他又怎么敢做六亲不认的事情呢?而且朱祁镇还是他的哥哥,太上皇,先帝明宣宗亲认的大明皇帝。朱祁钰一个西贝货杀掉朱祁镇这个正派皇帝的话,那么整个朝野都会大哗。到时候群情激愤之下,朱祁钰的皇位还能不能坐稳就是一个难题了。

再有,朝堂之上依然终于朱祁镇的臣子还有很多。历史上朱祁钰拒绝了瓦刺送还朱祁镇时,受到了很多臣子的非议。后来朱祁钰本来派遣了李实、杨善出使瓦剌想要先打探一下虚实,但杨善却自作主张迎回了朱祁镇。朱祁钰无奈只能接受事实。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祁镇在朝臣门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否则杨善也不会阳奉阴违,违背朱祁钰的命令私自救回朱祁镇。经过这件事,朱祁钰对于朱祁镇更加的忌惮。但他也只能严密监视朱祁镇,却不敢杀掉朱祁镇。毕竟杀掉朱祁镇就意味着他自己可能丢失皇位。

更关键的是,有两个重要人物绝对不会允许朱祁钰杀掉朱祁镇。这两个重要人物就是推朱祁钰上位的孙太后和于谦。孙太后出于对大明江山考虑,所以他放弃了自己的亲儿子朱祁镇,推朱祁钰上位。但她绝对不允许朱祁钰杀害他的儿子。而孙太后在朝廷上地位又非常超然,所以孙太后十分的举足轻重。朱祁钰不敢不尊重他的意见。而于谦虽然明确表示即使朱祁镇回来也不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并且绝对支持朱祁钰。但他也绝对不会允许朱祁钰杀掉朱祁镇。毕竟是他于谦一手废掉的朱祁镇,推上的朱祁钰。他对朱祁镇是有愧的。所以他绝对不允许朱祁钰杀掉朱祁镇。而于谦地位又非常之高。朱祁钰也不敢轻易得罪他。所以可以肯定朱祁钰杀不了朱祁镇。

最后,朱祁钰悲惨结局实际上怨不得别人。因为朱祁钰病重修养之际,很多臣子就担心朱祁钰一命呜呼。而朱祁钰之前所立的太子早夭,朱祁钰又没用其他后嗣。所以一旦朱祁钰去世,那么大明皇位归属就成了一个谜。朱祁钰一旦去世,那么朱祁镇就很有可能会复位。所以很多臣子在朱祁钰病重并且没有子嗣的情况决定抢先拥立朱祁镇复位,争取立一功。所以石亨、曹吉祥、张軏、杨善、许彬、徐有贞等人开始策划了拥立朱祁镇复位的行动。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夺门之变,也叫南宫复辟。所以说,朱祁钰悲惨结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自身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七色海棠


首先要说的是,朱祁镇如果被杀,就不会有那么悲惨的下场。

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兵败被俘,瓦剌以明英宗为诱饵,攻打北京城。危险时刻,于谦等人在太后的支持下拥立朱祁钰为帝,稳定了军心,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战后,瓦剌放朱祁镇回朝,目的就是为了离间明朝统治集团,果不其然,已然登上皇位的朱祁钰,既贪恋皇位,又不想留下骂名。左手迎回朱祁镇,右手却废太子,囚禁朱祁镇。

最致命的是,朱祁钰五岁儿子夭折,皇室血统中断,再加上朱祁钰的无能,种种矛盾下,奸臣宦官以为明英宗鸣不平为由,发生夺门之变。

如果在朱祁镇回归途中,神不知鬼不觉的除掉这颗定时炸弹,就没有了反叛的理由,就算日后朱祁镇的儿子继位,他也得视朱祁钰为先帝,不会死后连宗祠都进不去。




学史小作坊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当满朝文武赶到午门等候升朝之时,却等到了皇帝易位,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登基的消息,看着底下疑惧重重的百官, 明英宗朱祁镇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郕王身体已经好些了,已经可以喝些稀粥。”

一句话,便已经重新定义了君臣,惶恐的人们只顾得上朝拜新君,谁还来得及关心郕王朱祁钰真正的身体情况, 而

就是这位身体渐渐好转的先皇,却在迁入西内不久,便神秘暴死离世,年仅三十岁。

在数本史书记录当中都有朱祁钰被杀的记录,甚至还精确到了人名。

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一代帝王死于宦官之手,让人不禁唏嘘长叹,不少人曾说,朱祁钰还是手不够狠,当初他若是狠狠心,将哥哥除掉,哪有后来的身死阉人之手的厄运,那么朱祁钰起过杀兄念头吗?又为何下不了这个决心呢?

我想,朱祁钰内心或许涌现过这个念头的,但这个念头很快便被其否定了,因为不现实。

一、 兄弟手足

如果没有土木堡惨败,朱祁钰和朱祁镇这两位兄弟或许会成为兄友弟恭的典范,明宣宗的孩子不多,而这两位年龄相仿的孩子,在父亲去世之后,才相遇在了一起,血缘亲情是两人最初交往的纽带,这种关系在古代也是一个最可靠的纽带。

而两人的关系,可以从朱祁镇出征瓦剌时就可以看出,当时留在朝中监国的,朱祁镇安排的就是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如果不是绝对信任,其不可能这么安排。

然而权力的诱惑是无情的,土木堡之变后,皇帝被俘,朝廷之势巨变,太子年幼之时,朱祁钰这位监国最终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本来终身无皇帝命的朱祁钰,尝到了那种唯我独尊的滋味之后,自此便再也难以割舍了。

自古以来为了君权父子反目、手足相残数不胜数,因此,朱祁钰也不可能大度到将皇位拱手相让,已经到手的,不可能再送回,但朱祁钰刚开始是应该没有想过杀死朱祁镇的。

因为,全天下都在盯着自己呢,本来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瓦剌人不放朱祁镇,兄弟两人老死不相见,省得尴尬,这样的结果最好,但那个不长眼的杨善竟然把哥哥给接回来了,太上皇这个块儿烫手芋头,可不好接。

两人年龄都不大,哥哥猝死的原因比较勉强,如果太上皇在自己治下时期驾崩了,自己这个弑兄的嫌疑,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的,而如今的太子还是朱祁镇的儿子,太后还是朱祁镇的亲娘,自己这个夹心饼,虽说是皇帝,真杀了朱祁镇,内朝恐怕会立时动荡。

即便自己稳住了内廷,那么朝臣们呢?有几个跟自己一条心?

二、 大臣们的拥护

景泰帝一朝,其实很多臣子还是对太上皇有感情的。

从使臣杨善的作为就能看出,朝廷臣子们的心意,作为一个执政十多年的皇帝,朝廷上下勋贵臣子们,哪个没有受到皇帝的提拔和恩泽,而且土木堡之役,虽说大家认为王振是首恶,但也是为了找一个战败的替罪羊罢了。

因为除了亲征,没有人否认明英宗的出征策略,在当时瓦剌连续犯边、边境危急的情况之下,出兵不仅是明英宗的想法,其实也是整个朝廷的意志,即便是失败了,明英宗也是为了大明朝而被俘的,从同情心、愧疚感上来讲,先前明英宗一朝的臣子们,从内心来讲,很难接受先帝被弑的结局。

臣子们不行,那能不能合法合理地保证自己的皇位呢?废掉朱见深,另立朱见济是一个道德上亏欠,但法理上能够让人接受的措施。

毕竟肥水没有流到外人田里。

三、 儿子暴死的背后黑手

当了三年皇太子的朱见深被叔叔给废了,朱祁钰以为这样就可以断了自己哥哥的念想,而自己也能自此高枕无忧了。

然而第二年,他这个计划就泡汤了,因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太子朱见济夭折了,史书上没有说这个小孩儿是如何挂的,但这么匆匆地暴死,让人很难不产生怀疑,到底是谁干的。

从后来朱祁钰被勒死,可以想象,在整个后宫之内,应该还有一股效忠太上皇朱祁镇、皇太后孙氏的力量,那就是宫宦。

自明宣宗时期,宦官便被刻意地进行文化素质培养,而忠君爱主则成为了必修课程,皇太后还在,太上皇意外失位,眼前这个皇帝,得位出于侥幸,竟然冒天下大不韪,废掉了先前约定好的皇太子,这种悖逆的行为,让一些同情太上皇的内宫宫宦们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

这些行动或许有太上皇、皇太后的默许,从后面发生的“金刀案”来看,太上皇与宫内宦官之间,互动还真不少,而这些宦官中也不乏忠义的死士之辈。

而朱祁钰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的,感觉有点恐怖呀。

四、 自己或许还有机会

虽然死了儿子,但朱祁钰还是没有下定杀太上皇的心,因为朱祁镇被自己隔离在南宫,朱见深被自己废了,如今自己还是大明朝的掌权人,儿子没有了,还可以生,因此景泰帝虽然悲痛,但没有绝望。

他开始大规模召入秀女,想再生下一个皇位继承人,而非常诡异的是,即便景泰帝付出了所有精力,却依然没有一儿半女诞下,要知道,当时的他还正值生育力比较强的年纪,又有生育史,哪里出了问题?后世有人指出,当时负责召入秀女的内宫人员,召入了很多常年服食凉药的妓女,这些妩媚动人,却不孕不育的女人,才最终让景泰帝功亏一篑,有人故意不让他生。

纵情的景泰帝身体最终每况愈下,也为兄长朱祁镇复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可以看出,景泰帝虽然是皇帝,但在其执政期间,太上皇、皇太后、臣子、内宫的各个势力都掣肘着景泰帝的影响力,使得其最终根本不可能将那个弑兄的想法付诸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