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年级老师以“让家长提前给孩子预习第二天功课”为由让家长教孩子数学,您怎么看这事?

清樽素影i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数学100分是家长教出来的!

一年级孩子还很难养成自己去主动预习的习惯,老师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是提升学习效率的良好习惯。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努力付出是格外重要的。低年级家长有义务多陪伴和关注孩子学习。

预习功课是学习准备,不是说看一遍明天要讲的内容就了事了的,一年级认知特点决定了以实物和真实场景更能让孩子理解数学概念,预习的重点也应该放在为孩子创造认知场景和问题引导,带着问题去听课才能更专注。

家长也是要学习的

王老师一直认为,小学六年,家长也是在同步成长,你的教育观也会影响孩子,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引导上。

① 你真能教孩子数学吗?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数学学习来讲,课堂也不只是在校内,数学学习的素材到处都是,无时不有。最清楚孩子数学学习问题点的也应该是家长,一年级数学是知识简单,但认知过程一点都不简单,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认知难点,并找到科学方法去辅导,家长也是要学习的,孩子提升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② 日常数学经验很重要,这是课内欠缺的

关注孩子学习知识点的同时,要注意补充孩子日常数学经验。一年级是小学数学系统学习的开始,很多内容以认知为主,比如空间位置,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等等,通过生活中的数与形,慢慢建立数概念系统和空间图形观念,仅仅课堂是不够的,需要家长针对性去引导。

把孩子带入到课本情境中,通过问题串来引导是这个阶段最好的预习方法。

③ 激发孩子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相对于预习,这点对于后续孩子数学学习影响更为深远!

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三年级以后要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是学习兴趣,作为家长,需要去学习如何激发孩子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数学不只是枯燥的计算,数学是好玩的,有意思的。

结束语:不管是校内还是辅导班,都无法替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家长的数学学习观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如果你觉得数学好玩,就会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孩子。就像语文的亲子阅读一样,数学也同样需要亲子数学活动,您说呢?

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分享解题策略,推广趣味数学,提供家庭辅导建议!欢迎评论阐述您的观点。


一学堂王老师


我娃已经五年级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老师的这个要求也挺反感的。什么都是我们家长干,还要你们做什么?不过我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现在小孩子的课本,对比了一下我那时候的(我妈把我所有的教科书和笔记都留着,30几年了)。发现现在同期的小学生,教学内容大约比我们多三分之一强。而且,我们那时要到五年级才有英语课,现在一年级就有了。所以,平摊到主课,实际课时还减少了三分之一。一加一减之间,老师上课的进度自然快的多。如果没有课前的预习。跟不上是很正常的。同样的问题,由于课时不够,老师当然就不可能在课堂上对一些问题做更高难度,更大深度的的讲解。课外的补课就免不了了。这不是某一个老师的问题,把它上升到师德层面更是对老师的不公平。这是整个教案内容安排的问题。是是上层设计的问题。


飞行者埃里克


我是小学老师,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其实大家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性知道的非常清楚,但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课前预习是否是好的学习方法,我持有怀疑态度。

先分享下我班里两个孩子的具体情况。

这两个孩子来自一个家庭,就是我以前说过得龙凤胎兄妹。为了要男孩,生了三个女孩后,终于迎来一个男孩,可见对这孩子非常的重视。

这男孩由妈妈带着,龙凤胎的妹妹由奶奶带着。妈妈很重视这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男孩子的身上。

一年级时,我每每发现男孩上课不认真听讲,每天讲的新知识点做练习时,他都在别人还刚做题的时候拿给我看,我问他是否在家里做的,他说是,并且他的妈妈也给他看过了。那么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我还要巡视和督促其他孩子,他没事做就在那里玩。

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习惯,上课不好好听课,回家他妈妈还得费力气的教他,开始的时候他的成绩在妈妈的关注下也不错。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他家生意缺人手,她没有时间照顾这孩子的学习,这孩子的学习一落千丈。

而他的双胞胎妹妹因为跟着奶奶,奶奶没有文化也不会提前教她,但是奶奶会认真的陪着孩子写作业,有不会的难题问妈妈解决,每每给我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说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该打就打,对孩子严厉些。这孩子在奶奶和老师的双方努力下,形成了好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回家认真写作业。这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来越好。她的妈妈很恼火,自己天天盯着学习的儿子,反而越来越差,”散养”的女儿反而越来越优秀。

家长过度的帮助孩子,提前预习,一年级的东西本来就简单,学会后他就觉得没有意思了。好的习惯没有养成,知识点难度增加后,他的妈妈又疏于管理,才造成此局面。

对于题主所说的老师以家长提前给孩子预习第二天功课,教孩子学习数学。对于此老师的这种我有不同看法。

从我举得实例和大部分孩子来看,在一年级预习不是一个好的方法,预习后,当老师在讲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不会在保持聚精会神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轻视学习的内容,觉得知识也不过如此。久而久之,对于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预习不是好的方法。但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

那些学东西很慢的孩子是可以提前预习的,针对知识点,家长进行辅导,一定不要直接讲书上的原题,可以变变数字,那就是一道新题,不能出书上的原题,并且不能把练习册上的题做了,可以找其他资料上的题做。这样第二天,老师在讲题时,她学起来不费力气,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增强了自信,这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实孩子到了初中或者高中时,随着科目的增多,知识点的难度增加,提前预习真的是不错的方法。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节课会全部集中,但是预习后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弱项,没有学会。,老师在讲的时候就可以专心听讲,我觉得这样的预习是可以提倡的。

总之一句话使用什么方法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能所有的孩子都使用一种方法,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办法。老师也不能把自己该负责的问题转嫁给家长,并且有的家长教孩子的方法也未必是正确的,如果叫孩子有个错误的概念先入为主,那么今后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估计很难改变。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不知道网友们对此问题有啥高明的看法,请友友们留言分享。



浅浅的教育


孩子一年上开始学习预习,起初都是老师告诉怎么做,家长在旁边指导。现在一年下,孩子基本会自己预习了。他们班有一些词语资料。我在网上给找了视频,他都是自己预习。虽然说预习效果一般,但是总还是自己完成的。我觉得是个不小的进步。预习很重要,上课更重要,及时复习也重要。在孩子低年级时,家长需要指导,他们懂怎样做了就可以放手了。他一直自己收拾书包准备第二天的教材,做的不错。其实我女儿是个不太懂事的孩子,你一般孩子都慢半拍,但看到他的进步还是很开心。我觉得老师这点要求的很对。


用户109225620360


这个教学方式,实际上在数学语文的教学上都经常使用。我们大家都知道预习和复习非常重要,但是是否每个孩子都应该预习,或者说,是否在一年级就需要预习,这个问题得因人而异的看。


我基本上是不让孩子预习课本的,包括我在上寒暑假预习课的时候,也基本上不会按照课本来教。我们都知道孩子对新鲜的知识有好奇心,如果自己把课本已经学习了一遍,那么到了课堂上实际上是非常无聊的。


数学科目,可以提前学习,但是不是照着课本预习的方式。比如一年级要学到人民币,那么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前了解人民币的各种币值,也可以跟孩子玩一下兑换游戏。平时到超市没东西的时候,也可以给孩子对比一下物品的价格。甚至,还可以简单地做一下加减运算。实际上这些知识,只要有一些接触,那么课堂上学习起来就很简单了,而且孩子也很有成就感。类似于贵、便宜,优惠等概念,我们平时经常接触,那么为什么不顺便教孩子呢?

我特别推荐上面所说的这种“预习”方式,这是一种提前植入概念的方法。过程不枯燥,在生活之后随时都有机会。而且孩子上课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学过了,而是感觉自己好像很容易理解,这又会加强孩子的自信心。


语文也同样,单纯地预习字词实际上是非常低效的方式。对比起来,家长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比如多阅读,多复述回忆。平时多和孩子聊天讨论,实际上会增强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记忆力,那么上课那点知识,实际上课堂上就能记住了。


每次语文老师让家长给孩子预习课本,我几乎都不让孩子预习,为此还被点名过一次。但是实际上,每天回家的作业中,背诵的部分孩子在课堂上就掌握了。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她听故事,她可以完整地复述时长十几分钟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上课根本无需预习,因为那点知识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不预习不代表不学习,我更愿意让孩子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地方。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习起来更高效,这比机械的预习和复习实际上更有好处。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这位家长的说法我是不太认同的,不过没关系,我来帮你梳理一下,另外再赠上我给孩子从小要求的一些学习习惯的分享,这些经验都是亲自实践过也很很多家长分享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老师要求的没问题,家长可能被网络带偏了

网上那么多的家长、专家分享教育孩子尤其是学习方面的经验题主看样子是没怎么看,但是却被网上的那些质疑教师的观点学个通透……

我不清楚题主上过多少年学,对于“预习”以及“复习”(虽然你没提,但是我相信你能质疑预习,那么对于课后的复习巩固作业十之八九也会心存不满的,比如你会认为帮助孩子检查对错之类的属于“家长作业”)这两件事情是怎么看的。在我看来任何上过学的人都应该听老师讲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吧?

预习这件事情你可以不用参与,让孩子自己去做,但是显然你家孩子才一年级,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大多数是不太可能有这个预习的能力的,他们充其量就是看一遍书,然后所谓的“重点”、“难点”根本分辨不出来,甚至于有些孩子练课本上讲的是什么可能都看不懂。

如果是这样,那么孩子就更应该预习了!

作为成人我觉得这个道理应该不太难理解吧——如果孩子连课本讲的是什么都不清楚,他要在上课的时候多么的注意力集中才能够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有谁家的孩子一年级就能够做得到一节课不走神的?

那么中间一个环节没跟上,后面的极有可能全都跟不上了,而老师又怎么可能随时都知道每个孩子是否都懂了?怎么可能一节课放着进度不顾然后不断的重复以确保每个孩子都会了?

所以如果孩子课前能够预习一下,最起码把这节课要讲的是什么搞个八九不离十,哪怕有些问题你不给他讲清楚,让他带着问题去听课,那么这节课的听课质量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预习的好处之一。

课前预习还有其他的好处,而且非常的重要:

1、有利于孩子的听课自信。因为预习了,所以听课的时候能够听得懂的就多,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而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自信, 自信的结果就是促进孩子良性的学习。

2、预习本身就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说光知道去做题,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课后复习加巩固以及在遗忘周期内进行的复习等等,这些都是影响一个孩子未来学习的重要因素。

总是有家长抱怨孩子这个不认真,那个不仔细,实际上说到底大部分原因不就是因为从小没把习惯养好吗?


别说小学要你预习了,初中不用吗?高中不用吗?那些想好好学的大学生也会预习的啊!

说句不好听的,一年级你还能帮他孩子一把,毕竟只是难度摆在那里,等到高年级尤其是初高中阶段,很多家长想帮孩子都帮不了了,而那个时候孩子如果连个预习的习惯、方法都没有,你还能指望孩子成绩有多好吗?

所以我认为题主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不对的!

“让家长提前给孩子预习第二天功课”并不是为了“让家长教”,而是为了让你的孩子上课的时候能够学的更好,学的更加自信!

管中窥豹

题主能够在预习上对老师有这么大的意见,那么我有理由相信题主对老师的其他要求也会产生质疑——

比如说:

1、课后作业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字,题主会认为这是家长替老师完成老师的工作;

2、认为老师课上不讲重点。这些年我在网上、生活中遇到过很多这样家长,一说起这事儿来义愤填膺。但是我反而认为这些家长恐怕练什么是“重点”都不知道!连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的依据就是自己孩子老师没给较好!我们不排除有个别的老师会这样,但是你一个连孩子预习这么重要的学习环节都会质疑的人你说这话的话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是老师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几乎不太可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

说了那么多小结一下:

1、家庭教育很重要;

2、习惯养成是日积月累的,早点开始孩子早受益,而预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养成;

3、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预习、复习方法建议

语文篇(实际上语文是最麻烦的)

1、大声(重点)朗读课文三遍,结合“2、3”把字词认全了;

2、读完课文马上标注段落、生字词;

3、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不方便时候百度);

4、组词(每个生字至少两个以上,这个很重要哦!);

5、写出文章的类型以及结构,划出并标注中心句、祈使句、运用修辞的句子,高年级的时候最好写预习笔记(一年级可以先不做这些);

6、配合一套教辅(不说名字了避免广告)做完并批改讲解(低年级也可以不用做这个工作,假期里家长有时间可以给孩子这样提前预习一下,或者日常家长辅助孩子一下

);

7、如需背诵的课文背过或者能背诵个八九不离十;

8、没课结束后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进行听写,听写的内容最好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后的生字,而是要在课文内找到所有孩子可能不会的字词进行听写。

9、要求背诵的部分一定要监督孩子认真完成。

10、字词、背诵部分要定时复习,也可以一个单元一复习,这个根据自己情况来定吧。

数学篇

1、预习课本是最基础的,这个工作必须要做,教材就是最权威的知识来源,家长即便是辅导孩子也一定要看看课本,而不是凭自己的经验来教孩子;

2、预习后必须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要知道这一节讲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坚持每天做计算题,计时计算,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越快越好;

4、买本天天应用题这种教辅,每天做几道题,如果有更高要的目标可以让孩子学学“奥数”,如果没有这个想法, 那么做这种基础的应用题练习就可以了。

5、至少买1套单元测试卷,完成一个单元进行一次查漏补缺。

英语我就不说什么了,跟着音频熟读课文就行了。

以上的预习方式我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这么坚持这来做的(有些是年级高了之后补进来的),孩子学习习惯非常好,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最重要的是孩子对待学习非常的有兴趣!

我们坚持做了三年多的时间,从三、四年级之后我开始住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自己去安排预习,适当的时候给他一些提醒,所以到了现在五年级了孩子自学数学到了初二,而语文每个学期在寒暑假里基本上都能够预习完一整本书,这些都不是我强制要求的,是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这样做对他的听课、学习是有帮助的。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想说,孩子是自己的,我们教育一个孩子都这么费劲,你还指望老师面对几十号人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吗?教育好孩子是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这两者是一个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一个“有你就足够”了的关系。预期抱怨,不如去好好学习一下那些积极帮助孩子的家长们的经验分享,看看自己从中能够汲取那些有用的帮助,真的帮到了自己的孩子那才是最有意义的不是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1.预习是个好习惯,但预习的主角应该是孩子,预习并不需要家长帮助。

预习,绝对是个学习的好习惯。孩子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它将永远领先一步,而且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非常有好处。

几乎每一个学霸,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在听课的时候有目的性,预知了听课的重点,可以使学生更从容的听课。

预习是学生的预习,可不是家长的预习。而且预习也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不需要家长的帮助,更不需要家长给孩子讲,孩子预习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就记下来郭标上符号,第二天听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

如果预习的时候有家长过多的帮助,就丧失了锻炼孩子自学能力的机会,也失去了第二天上课注意听讲的机会。得不偿失,所以家长只督促孩子预习,不要管孩子预习的怎么样?更不要帮孩子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预习就是让家长教孩子,是家长的误解。

有些家长不太懂,误解了老师的意思,相信如果是个有水平的老师,是不会让家长提前教孩子的。

我也是个老师,如果给孩子留预习的作业的时候,总有些家长愿意帮孩子解决,结果家长讲的跟我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误导了孩子,所以我总是三令五申的告诉家长,孩子预习的时候遇到问题是正常的,你不要管她,不要教他。让孩子带着问题第二天听课就好了,如果听课还不明白,可以课下再问老师。

虽然总是反复跟家长说预习的时候不需要他教,可还是有些家长心急,非教不可。我也真是无语了。

3.贵在理解和沟通,家长要跟任课教师多交流。

其实很多误会,都是不沟通不交流的结果。

如果家长有疑问,可以敞开心扉的跟孩子的任课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听一听老师怎么说?或许老师有他的理解。

家长和老师都是一个目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所以家长和老师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更应该携手形成合力。

遇到事情多交流多理解,而不是抱怨和指责。


禾页老师


老师让孩子预习第二天的功课,不是让家长教孩子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先自学第二天要的知识,将不懂的地方画出来,或者记下来,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第二天再上课的时候,学生会带着自己的疑虑去上课,他的课堂专注力就比较高,再加上他头一天已经自学过了,知识也比较熟,这样一节课下来,他的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深度都会有所增加。

让孩子从小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让他在整个的上学期间受益匪浅,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请您不要误认为这是老师让您再教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您可以通过第二天,孩子回家后的学习表现,去观察?很明显,他第二天回家作业就比第一天预习时,知识深度和熟练程度增加了许多。

一般情况下,如果老师安排了课前预习,那么他第二天的教学设计,就会按预习后的情况去上课,这时候,如果孩子没有预习,那么,在课堂上,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老师大多一笔带过,这样子一来,孩子就有些吃亏,所以,还是希望家长配合老师帮孩子养成这预习的好习惯。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会说,孩子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我来告诉你,孩子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让他自己去思考,自己动脑,把不会的划出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认真听,看老师怎么讲解,这块家长就不用管了,你只需要负责督促检查孩子,预习新课就行了!


遇见美子老师


恭喜你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老师正在培养孩子良心的学习习惯,也正在教你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包括养成良心的预习、复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其中预习就是良好学习习惯中的重要性一环。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孩子对知识掌握程程取决于他对该知识的熟悉程度,早于大家共同学习之前接触到该知识,可以让孩子建立起心理优势,不会因为对老师的讲解感到陌生而引起恐慌。

二、大多孩子掌握好一项技能靠的是反复练习。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道门槛,也是第一遍的学习,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直接影响到后面反复的质量,有许多孩子第一次学习一个知识点是错的,后面很难纠正过来。

三、预习任务由老师布置,但必须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孩子才一年级,是立规矩养习惯的最佳年龄段,老师不可能有时间在学校有限时间内完成预习、新课、复习的所有学习任务,所以只能分解部分交由家长共同完成。

结束语:切不可把在家完成的预习任务,当作是增加孩子和家长的负担,毕竟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现在整个社会风气导向出了点问题,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老师的责任,不能留任何要家长辅助完成的事,其实这是个误区,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件事。


浮生谈


我认为这位老师是好样的。

老师的职业道德就是以教好学生为己任,这个任需要家长亲历亲为地配合,虽然说一年级学生不要求布置家庭作业,这是针对那些过重布置家庭作业不但学生喘不过气就连家长也喘不过气来的做法。适当有效的布置家庭作业,这正是老师兢业的表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是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惯穿至今,甚为有效。

所谓适当有效的作业量,举例说。今天学校教学了三颗生字或是一篇诗歌、文章或一种数学数字、算题。在校课45分钟学过的东西如不复习最容易被忘记,在家指导复习三颗字、或熟读一篇课文、或学写几个数字、或计算三四道计算题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再比如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前提下,可适当超前,这里的超前是指预习第二天学里新学教材、在家适当辅导预习是为孩习在学里更好接受课堂教学,而不是把教学任务完全推给家长,现在的家长大多受过教育,也应是理的的。所以,我在想为什么还会提出这样幼稚的问题呢?值得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