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张廷玉被乾隆打击的体无完肤,乾隆为何如此对待张廷玉?

就2这调调


当官是一门学问,在权利的旋涡倾轧中,能求自保已经不容易,能保官运始终亨通更是难于登天,张廷玉的做官水准,可以说完全达到殿堂级水平。

他是三朝元老,为康熙服务22年,为雍正服务13年,为乾隆服务15年。

乾隆十五年,在张廷玉多次祈求下,乾隆准许他告老还乡,那一年他已经78岁高龄。

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他为这个王朝尽心竭力了整整50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50年的时间里,他多少个清晨去紫禁城点卯,给康熙、雍正、乾隆皇帝行了多少次三叩九拜,估计他都数不清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廷玉是缔造康雍乾盛世的见证和参与者。就这么一个为人低调,忠贞体国的人,在晚年的时候,也被乾隆皇帝几次戏耍,搞得啼笑皆非。

现在人回头看张廷玉和乾隆围绕“告老还乡”和“配享太庙”的几次交锋,都会觉得这一老一少玩的什么把戏。

张廷玉说,我老了,想告老还乡,享几年清福。

乾隆就说,你是先帝托孤老臣,以后是配享太庙的人,怎么能告老还乡呢。

言外之意是,死也得死在京城,怎么能回安徽桐城老家呢?

张廷玉可能是在太想叶落归根了,竟然顶了一句乾隆:当年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刘伯温都能告老回青田,为啥我不能?

张廷玉自比刘伯温,没什么问题,可是乾隆却不愿意自己是朱元璋。

朱元璋晚年暴虐、弑杀,深为后人诟病!

咋地,你还拿我比朱元璋,难道是朕眼里容不下沙子,是朕让你这三朝元老无力足之地,让你这么急于自保,退出朝堂。

朕刚灭了鄂尔泰,你就赶紧撤,天下悠悠众口怎么议论朕!

乾隆下谕:不准!

这一年是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这一年张廷玉76岁。

乾隆帝颁布谕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宣谕慰留。——《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七乾隆十三年正月甲寅。

一年后,77岁的张廷玉,可能确实老迈了。朝堂风雨变幻,他怕自己晚节不保,祸及家族,于是又旧事重提,要回乡叶落归根。

这次乾隆没有明朗表明态度,委婉的说,朕怜惜你的才华,但是又不忍心你年纪这么大年纪还为国操劳,朕不愿让你离去,也不忍心强留,是留是走,你自个儿拿主意吧!

张廷玉却马上回复,自己准备明年开春就动身。

这么迫切,竟然没有一丝留念,哪怕装个样子也行呀!

乾隆本就有些郁闷,就在这时候,张廷玉还惦记着雍正遗照配享太庙一事,一生把“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当做座右铭的张廷玉,当时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就怕乾隆忘了这事儿,居然怕乾隆不信守承诺,要他留一个字据。

张廷玉给乾隆上书:“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

这位老成持重的皇帝,虽然不悦还是给写了一张字条,还附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

“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恩或过之。可例青田原佑庙,漫愁郑国竞摧碑。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清史稿·张廷玉传》

终于可以告老还乡的张廷玉估计是高兴过头。

几十年以来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他,当时也许是长吁了一口气,也许当晚还喝了点小酒,自顾高兴,忘了揣度乾隆字里行间的不悦,对乾隆准许高老还乡的恩旨和赏赐,当做了理所当然。

第二天,估计是想睡个懒觉,让儿子代替自己进宫谢恩了。

就这么一点小事,却惹恼乾隆!

就要回去了,该给的不该给的,朕高兴不高兴,都给你了,你倒好,连个面都不露了,你就那么不待见朕,这般轻慢朕。

乾隆怒了,看看地上跪着的张廷玉的儿子张若澄,拂袖让他退出,让军机大臣传旨,要谢恩是吧,让张廷玉自个来。

结果旨意没传出去,张廷玉竟然急吼吼的跑来请罪。

有可能是军机处提前向张廷玉示警,也有可能是张廷玉酒醒之后,恢复为官的机敏,想来让儿子代为进宫谢恩不妥。

当时乾隆就笃定是军机处泄露机密,问责军机处的同时,廷议罢免张廷玉的爵位。

乾隆十五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作为老师的张廷玉依照原先定的行程,准备启程返还故里。

乾隆对张廷玉那样迫切的回乡之举,很是懊恼。

你就那么想走,你为我爷爷、我爹都尽心竭力的,到这我,怎么跟躲瘟疫似的,一次一次请辞这么决然。

好!治你,我有的是招!

于是,乾隆就把所有配享太庙的名单给张廷玉看,问他,你自己看看你够不够格配享太庙?

事儿都做到这份上,张廷玉还能说什么?

好吧,什么配享太庙,老臣不想了,只想乞一身骸骨还乡。

于是乾隆下诏:

罢配享,免治罪!归去吧!

后来乾隆还是不肯罢休,命人抄张廷玉的家,把历年来皇家赏赐的物件,全都收回。

看到这,就会觉得乾隆跟张廷玉,就像两个分手的恋人,你走可以,把我当初送给你的东西都还给我。

乾隆简直是个无赖!送出去的东西,还收回来,何况还有些都不是他送的。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在家中病逝,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葬于龙眠山,乾隆帝最终仍遵雍正遗诏,让他配享太庙。

张廷玉一生谨小慎微侍奉三代皇帝,可是到老却被乾隆如耍猴一样,耍了好几把。

可是他始终不抱怨,不置一词。

只能说深谙官场之道的张廷玉,实在看得太透!不就是忌惮老臣,不就是怀疑结党营私吗?

他不争功,不辩解,不诉苦,不抱怨。

冷眼看着乾隆施展哪些个幼稚的政治手腕,他心里就冷冷一笑:不就不让配享太庙,我不稀罕了!

看你乾隆怎么面对天下悠悠众口!他把乾隆看得透透,也算的准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