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有的人心脏两根血管堵塞70%,还没有胸痛的感觉?

桉树70196224


为什么有的人心脏两根血管堵塞70%,还没有胸痛的感觉?

冠心病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隐性冠心病是一种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却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无症状性冠心病。该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在猝死的病人中,有很大一部份是属于隐性冠心病患者。由于这些人平时一般无任何症状,多数人自己不知道,也从未采取过任何措施预防,所以他们每天仍照常去做着那些超出自己体力和精力的事。超负荷的工作、剧烈的运动、过度的悲欢、烟酒无度、生活无节制、无规律……等等,长此以往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损伤,也给治疗和抢救带来很大麻烦。

隐性冠心病的人因心肌的侧技循环尚好,虽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等,但却很少出现胸闷胸疼等症状。长期吸烟的患者,由于烟雾中的尼古丁等常可影响神经系统而使疼痛感知能力降低,故而使人们常常忽视了对该病的警惕和预防。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精神、经济压力也不断增加。心脑疾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时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体型肥胖者以及缺少运动、烟酒无度、情绪易于波动的人,都是隐性冠心病的高发人群。这些人中,有些可突然转化病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个别病人甚至会突发猝死,故做好平时的预防保健至关重要。二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就可为这些病人提供早治疗、早治愈的机会。

要采取有效手段防治冠心病:采取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措施,防止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加重是防治本病的关键。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识,40岁以上的人群要尽可能的定期体检。其二超体重者要控制饮食,合理搭配食物,进行较多的有氧运动,要积极地随时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防止血压、血脂、血糖及体重再增高。其三避免超负荷的工作,注意避免过度疲劳、要劳逸结合。其四要稳定情绪,有良好的心态。防止紧张烦乱,多虑多悉,大悲大喜的情绪发生。其五生活有情趣有规律,戒烟限酒,营养均衡,保证睡眠和睡眠质量。这样就能尽早地观察和发现到自身健康状况的细微变化,以利用早期发现疾病,早期进行治疗。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外行谈感想

我本人是三根血管堵95%以上没有任何感觉,发病上一个月体检还心电图正常,干任何活也没有感觉,快走及体育锻炼也没感觉,当然这属于个例。

当进入11月份时,天气比较冷,这时感觉胸骨端疼,开始以为是天冷,脖子露着冻的疼,室内干活也没任何不适。但胸骨端疼从50毫米长增加到100毫米长,走路超过400米时不好受,停止走路可缓解。这时意识到身体有问题,上网查胸骨端疼是心肌缺血。赶快到医院做心电图,ST段压低,收住院,但心肌酶正常,说明心肌没坏死。准备做支架,但做冠状动脉造影后,三条学管糜漫性堵塞,做不了支架,只能搭桥了。

心脑血管病应该起人们注意的是:1、血脂不正常,跟吃大鱼大肉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不要看千篇一律的文章把高血脂的原因赖在吃大鱼大肉身上,吃素也得高血脂、心脑血管病。血脂高有可能20年后显现心梗。2、头发较同龄人过早花白,长相过早比同龄人显得老,都是心脑血管开始衰老的外在表现。3、耳垂斜纹预示20年后心梗,有的心梗患者也没有耳垂斜纹,但有耳垂斜纹必定心梗,时间不好预测。4、耳朵上部变的发硬,预示血液向上部泵血不好,血氧含量不高,心肌缺血的表现。5、腿部发凉、怕冷预示心脏泵血力量打不到远端,有可能心脏轻度或中度回流。6,a当胸骨端疼痛,b牙疼,不是牙本身的疾病,也不知哪颗牙齿疼,c嗓子疼,不是咽炎,d胸部疼,e胃疼,不是胃病,f放射性后背疼。都应该去三甲医院诊断,必要时去不同的医院诊断,因为同样是三甲医院也可能误诊。比如发烧不退,在a三甲医院诊断为肺炎,输液多日不能缓解,最后终于有一个大夫怀疑是瓣膜有问题,让去同样是三甲的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结果就是瓣膜有问题造成不发热。再如在三甲a医院,根据患者自述胃疼,做了胃镜查出胃溃疡,吃了一年的药,胃疼不缓解,在去b三甲,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结果是心梗,做了支架。在这按胃溃疡治疗期间,极有可能随时心梗挂掉。所以有病一方面去好的医院诊断和治疗,一方面又要上网学一些知识,用于对自己的病做出判断。珍爱自己,有病要早预防早治疗。


耳得生目遇色


冠状动脉三个分支任何一根狭窄超过70%-90%不一定会发生心绞痛,个别人造影时发现一支完全闭塞了确没有心绞痛发作史。有没有胸痛症状与狭窄程度和冠状动脉三个分支之间是否在慢性缺血过程中建立起侧支循环形成都有密切关系。也有些冠心病患者冠脉粥样斑块形成得较快,这种侧支循环建立不完全,其代谢功能有一定限度,超过极限稍加活动心绞痛就出现了。

冠状动脉狭窄和危险因素:家属史、嗜烟、末控制或根本不知道的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密切有关。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家属史、尤其超重和肥胖者要经常检查身体、严格控制体重。发现三高一定要极积治疗,有时狡幸心理会要你的命。

无论有无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年人,重复出现活动量增加时胸骨中下1/3处闷痛、气急、缺氧感或咽喉部被拤紧的束痛想,休息后缓解、再活动后重复出现,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迅速缓解提醒你冠状动脉狹窄相当厉害了,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最怕的是没有征兆突发斑块破裂的急性心肌梗死,这种胸痛多数人难以忍受或有种濒死感,时间往往超过15-20分钟以上,合服硝酸甘油也无效可能已发生心肌梗塞了,部分下壁心肌梗塞的患者会表现为上腹从未有过的难受、不适、疼痛,能否及时送医院、快速診断、及时治疗、抢救就看你运气了。最后强调一句未及时抢救、治疗的心肌梗塞患者平均死亡率在30%左右,不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

2018.10.4


我想说点真话


回答:

一、首先说明人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但是有时也是脆弱的(人为的);只看我们怎么样去对待她,其结果是天壤之别,生死立见分晓。

二、现实现象,据报导近几年有锻炼时猝死的、有跑步时猝死的、有在健身房健身时猝死的、有多少高管中年猝死;因为啥?就是因为血管堵塞到70%或80%没有症状,再向前迈进一小步的下场就是急性猝死。

三、为什么两根心血管堵到70%没有胸痛的感觉呢?因为我们平常都是缓慢动做,剩余30%血管的血流量就能基本维持,所以没胸痛的感觉;一旦活动度加大、需氧需血量增加堵塞处承受不了,就会出现堵死或破裂出血导至猝死。

四、没有胸痛不等于没心血管疾病,所以对自己的心血管要有所了解和掌控,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后患。

五、预防,预防是重要的环节、比治疗意义更大,一是饮食要调节合理,二是加强体育锻炼(重中之重、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血管堵塞,血管的寿命就是人的寿命!

谢谢阅读![点关注天天有精彩]


周身通畅源


这种情况,讲究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生活的环境,方式,饮食,以及心态,对身体的五脏六腑器官机能和织以及细胞的营养物质失衡成度各有不同,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一定是有所不同,也就有因人而异的说法。这种心血管病,属于慢性综合症,并非单一的血管堵塞问题,具体详细的病情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中医之道里叫病标,在五脏六腑,织组,体质,系统等综合问题都需要解决。若在治标之策上,在医院里做搭桥手术,在西医的思维角度,这个就可取。在中医医学的思维角度里,是不可取,因为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就如同农民拔草,只把掉草苗,根没有挖起来,过后又长出来了。做手术搭桥,医院的手术费不说,就病症而言,做手术风险大,手术后康复还要吃西药,药还有副作用,本身病人体内代谢系统,消化系统都有问题,西药的副作用更增加病人的脏腑伤害度,虽然不会马上体现,马上病发出来,对健康长寿都有害无利。这种做法不符合人体生命的自然规律。中医医学做法,在对病人的身体病症情况作具体详细的了解,再对病人作病症的辩证,诊断病症的轻重成度,分出病症的母病与子病,以及体质的性质。才开始作治疗的方案,明确是先补后调,还同调同补,方案的药用量大小,疗程。根治病症,不但在用药上要溶血栓以及通血管,还需增加食疗配合等综合来治疗,还要在病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日常心态的平衡,只有把病人的体质,五脏阴阳,主病器官组织机能,人体酸碱度等平衡方能算治标又治本。











客家凡夫俗子


冠心病并不一定会出现胸痛的感觉,也不是血管堵的越多,胸痛的感觉就越严重。

有一种冠心病患者,平时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但其实血管已经发生了堵塞,这种叫做隐性冠心病。


隐型冠心病更危险

由于患者平时不会感觉不舒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不会注意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在自觉身体不错的情况下,如果进行重体力劳动、高强度运动,或者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下,就更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栓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甚至引发猝死。

隐性冠心病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由于患者往往缺乏防范意识,家人也不了解其身体状况,所以更容易措施抢救的良机。

如何发现隐性冠心病

虽然没有自觉症状,但是如果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血脂及血压的检查结果中,是可以发现的,不痛不痒不代表我们的身体就没有问题。

如何预防隐性冠心病

第一,当然是定期体检,尤其是对于40岁以上的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冠心病高发期,如果患有三高,就更要注意按时体检,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第二,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我们都知道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控制饮食,低脂低盐饮食,少吃多动。

第三,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超负荷的工作和较大的精神压力也是危险因素,在工作之余应该多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


咚咯隆咚


临床上,不要说是心脏两根血管堵了70%没有胸痛,有些人冠状动脉堵了90%以上或者完全闭塞了都没有胸痛,还有的人发生心肌梗死了都没有胸痛,所以有一种心肌梗死也叫做“无痛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发不发生胸痛,与心肌缺血的程度有关,也与心肌缺血时神经系统的感觉、人体对疼痛的感知度(痛阈)有关。

一般情况下,心肌的需血和供血发生了矛盾,供不应求时,心肌会出现缺血,缺血的心肌本身不会痛的,因为心脏本身的神经是内脏神经,内脏神经是反映不出明确的疼痛的。但是,当心肌缺血损伤时,这些信号通过局部的内脏神经传入脊髓,在同一脊髓节段和体表的传入神经发生连系,心脏通过内脏神经发出信号,刺激脊髓管体表感觉区的神经元,使大脑皮层把来自病变心脏的刺激误认为是来自体表的痛感,所以人就感到疼痛了。

一般来说,心脏传入和传出在相同的脊髓段,所以心肌缺血损伤会表现出胸痛。但是,脊髓同一个节段有来自不同部位体表的神经,有时神经之间也可以有交织,也会“串线”,所以有些人心绞痛不一定表现为胸痛,而可以表现为胳膊痛(左臂多见)、背痛、牙痛,下颌痛、上腹痛等等。但无论如何,也是有疼痛、有症状了。

好了,可以回答问题了。心脏两根血管堵塞了70%,胸痛不胸痛,一是和心肌缺血有关,二是和神经、痛阈有关。

第一种情况,两支血管堵塞了70%,不一定心肌就缺血。

一般来说,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管腔的面积就减少了75%,在心脏需血量明显增加时,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就会不足,心脏就有可能出现缺血,缺血就有可能发生心绞痛。所以,心脏(冠状动脉)两支(主要)血管都堵塞了70%,是有可能发生心绞痛的。但是,如果患者没有特别剧烈的活动,心跳也不快,心肌需血(氧)量没有那么大,也可以不出现缺血;再有,冠状动脉的狭窄是逐渐进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会有代偿机制,原本关闭的血管会开放,从没有狭窄的血管引来血液,这就是所谓的“侧枝循环”。有了充分的侧枝循环,即使原来供血的血管堵住了,心肌也不会缺血。还有,要看狭窄70%的血管供应心肌的区域大小,是不是主要供血的血管(优势血管),如果管的“片”大,那要是堵了影响就大,如果本来不是主要供血的血管,堵了70%就影响不大。这些就是一部分患者心脏血管堵了70%也不胸痛(缺血)的原因。

第二种情况,两支血管堵塞了70%,心肌也缺血了,可是没感觉。

心肌缺血而病人没有感觉,叫做无痛(症状)性心肌缺血。这种情况常见于感觉迟钝的老年人,神经受损的糖尿病人,或者有些人就是疼痛不敏感,痛阈高,因此心肌缺血时没有相应的胸痛(疼痛)。这样的情况比较危险,有时候甚至心肌梗死了也不能及时发现。所以,对于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对于老年人、糖尿病人要提高警惕。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或可以帮助检出这类病人。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二者并没有直接关系,别说血管堵塞70%,哪怕是心梗患者,依然可能没有任何胸痛症状。

没有胸痛的冠心病!

在临床上有着这样一种名词“无症状心肌缺血”,最能形容此类患者,什么意思呢?

就是此类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比如血管堵塞70%),但缺乏胸痛、胸闷等主观症状。

此类患者往往有三种情况!

1,就像我上述所说,存在器质性病变,却没有外在症状。

2,患者以前患有心肌梗死,现在存在心肌缺血,却没有胸痛等症状。

3,患者有器质性病变,心肌缺血发作后,有时有症状,有时则没有。

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

目前医学上对其并没有绝对的解释,但多数是由于患者先天痛阀较高,对疼痛不敏感,无法感知,还有一种可能是其侧支循环建立较好,血液依然可以满足一部分心肌所需,两种可能都会造成此种情况。

此类患者在治疗原则上与其他有症状冠心病患者相同对待!

药物控制:通过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进行控制,抑制血小板凝聚,调节血脂稳定斑块,优点是方便、简单,缺点在于病情依然在发展,服药需要终身进行,哪怕支架搭桥依然继续服药。

介入急救:通过内科支架、外科搭桥在狭窄冠脉上进行操作,直接跳过致病因素,人工恢复血运循环,优点是快速、直接,缺点在于症状只是暂时缓解或消失,病因没有消除,依然可能狭窄支架、搭桥。

微创治疗:通过微创手术消除患者的脊柱责任病灶,解除神经兴奋性,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可能使病情逆转,优点是有效、安全,缺点在于不适合全部冠心病患者,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