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來源:楚天都市報 記者 陳倩 攝影 劉中燦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足不出戶本是最安全的做法。

但有這樣一群人,戴上口罩和手套,走進社區和醫院,他們不是醫護人員、不是警察、不是社工,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

他們身份、年齡、性別不同,但相同的是無私奉獻的心。在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一線,他們默默工作,留下最美的逆行背影。

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我們不知道名字。口罩背後,難辨容顏,但我們都叫他們志願者。

今天是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我們採訪了7位武漢市志願者的代表,聽他們講述志願者的故事。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01 鄭欣怡

“站出來,守護生我養我22年的武漢”

自述: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瞭解一個志願者的工作生活狀態,我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一天大致的生活和工作情況。

早上8點左右我就起床了,洗漱之後自己做早飯。沒課的時候,我就到家附近的百步亭中百倉儲。完成當天志願者的登記工作,給來服務的志願者發口罩、防護服等物資。然後我們要為社區居民打包蔬菜,一般一上午要打包1000多份,每份不少於十斤,包括至少3個品種。我們15個人會用流水線作業的方式提高效率。

脫下防護服,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換衣服,洗澡。因為我害怕把病毒帶回家。作為武漢大學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的一員,我要收集收集遴選併發布疫情期間的優秀事蹟,為武大師生送去鼓勵和溫暖。我還幫扶了一位山西的小朋友,她的媽媽是山西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我會對她進行課業輔導,和她一起讀書。等小朋友休息了,我有時候還要做自己的作業、學科研究等項目,忙到凌晨三點多才睡。

經常這樣,確實很辛苦。但是武漢是生我養我的城市,它保護了我快22年。現在它生病了,如果我不站出來保護它,誰來保護它?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02 王禾田

兩次報名,終於當上了“大齡志願者”

自述:我是大年初二看新聞報道,才感受到疫情的嚴重性的。我想為武漢做些事情。作為曾經的汽車兵,我有專業技能。武漢市招募志願者,我去報名,但是因為我已經47歲了,他們只要40歲以下的,沒有如願。我沒有灰心,正好江岸區也在招募志願者,我找上門去跟他們說,我是黨員,是退伍軍人,雖然年紀大了一點,但是保證完成任務!我感動了他們,2月4日開始上班,成為了永清街道的第一位志願者。

上班第一天,我接送病人直到2月5日凌晨兩三點。回到家,在樓下我猶豫了。兒子今年要高考了,女兒才5歲,我接觸的是患者,身上可能也帶了病毒。我給妻子打了電話,讓她把車鑰匙和被子送到樓下門口,在車上睡了一夜。感謝永清街道,很快幫我們協調了住處。現在大概有一個月都沒回家了。

知道我在做志願者,我工作的黃鶴樓公園管理處還為我送來了口罩,而且很多青年同事都開始做志願者。如果能感召到更多的人,正能量聚集的越來越多,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03 熊友明

的士志願者主動要求多幹4小時

自述:我們的團隊是一個很年輕,很有朝氣的團隊,“80後”和“90後”站到了八成以上。在這樣一支團隊裡,有很多故事都在感動著我,支持著我。有一個的士志願者,他是負責轉運病人的。來了一個多星期,前兩天給我發來請戰書。他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已經很辛苦了,但他還要求,每天再多加4小時任務,能多運一些病人。在請戰書裡他寫到,如果他被感染了治不好,請把遺體捐獻給國家。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他的爸爸是一個孤兒,是黨和政府養大的,他現在要替自己的爸爸來報恩。

我們現在可以感受到,最困難的時候過去了,像很多在方艙醫院和隔離點工作的志願者,現在因為病人和隔離市民在大量減少,已經要準備轉崗了。我會把他們轉到現在老百姓需求最迫切的地方,比如超市、社區,從事分菜、轉運、買藥等工作。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04 餘漢明

我是“千禧寶寶”,我是志願者

自述:我出生於2000年,就是你們說的“千禧寶寶”。

我是1月10日放假回到武漢的,當時還沒有感受到疫情的可怕。後來社區封控了,整個社區只有三四個志願者,我們小區因為住戶不多,社區顧不過來,姐姐就跟我說:“你總在家閒著,要不去當志願者,出分力?”於是我就報名成了小區的第一名志願者。

前一天晚上,大家在小區微信群裡報需求,我第二天早上先在門崗幫忙值守,到10點超市開門了就去幫忙採購。因為大家要的東西不同,一個超市覆蓋不了,有時候一天要跑兩三個超市,等回來分揀好,送上門,過了午飯的點才能回家吃飯。

我以前基本沒去過菜場,第一次幫大家買調料,連雞精和味精都分不清。一開始我也會不耐煩,回到家跟父母發牢騷。但是後來我也發現,只要和他們耐心溝通,他們也能理解。現在我一天最多要跑七八家採購,日常生活需要的東西,我都能很快地找到,買回來。我和父母開玩笑說,等疫情過去了,我也能去超市上班了。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可能已經在準備航校面試了。等疫情過去,我最想做的就是一家人好好聚一次餐,一起去武大看櫻花記者 陳倩 攝影 劉中燦。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05 蔡飛

走出去,能幫一點是一點

自述:疫情發生時,我原本已經回到老家了,但是看到新聞報道,武漢的情況很嚴重,我覺得要把自己的家園看好,所以我要回武漢。從我家到縣城,我跑了三趟,終於辦好了返漢的證明。武漢社區開始封控以後我就做了志願者。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吃的問題。我們到處打聽,想辦法聯繫農戶,後來是找到了大型超市對接。因為不能出門買菜,很多蔬菜、肉類等都是我們這些志願者搬上門的。、前兩天,我還分享了一個小區群裡的微信截圖,鄰居們在曬我們剛團購來的生蠔,烤的,蒸的都有。在現在的情況下,能讓小區的居民們吃飽,吃好,我們的付出就沒有白費,這讓我們所有志願者都很高興。

現在我們不僅幫助自己的小區居民,也幫助隔壁兩個條件稍微差一點的小區,只要我們能走出去,能幫一點是一點,一切很快都會好起來。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06 劉浩

女兒說,爸爸去做英雄了

自述:聽到我要去報名當志願者,妻子一開始沉默了,然後說,確實應該有人出來做點事。

女兒則說,爸爸要去做英雄了。

其實我不是英雄。2月5日,我看到有招募機動車駕駛員志願者的通告,就到離那裡最近的永清街道去報名。有一次,我送一家五口去臺北路做核酸檢測。讓我有些意外的是,他們一路上居然說說笑笑,好像完全不受疫情的影響。我有些好奇地問這家的父親:“你們就不害怕嗎?”他很淡定地說:“有那麼多人來幫助我們,怕麼事!”武漢人的樂觀,到任何時候都不會變。

2月17日我送一位女患者去雷神山醫院,因為交接時間有點長,我就和她在車上等著。一般的病人,和我不怎麼交談,我也不會主動去搭話。而這個患者,趴在後座的隔離板上跟我說:“我好怕進去了出不來啊,我可不可以不下車?”我知道她很緊張,馬上安慰她:“這是國家出資建立的專門醫院,有最好的醫護人員,最好的醫療設備,你進去了很快就會康復,很多人還在排隊等著進這個醫院,沒事的。”後來患者的情緒平復下來,順利地入院了。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長期都和飛機打交道。飛了20多年,我直到今年才見過那麼多軍用運輸機在天河機場降落的場景。看到一隊隊解放軍從飛機上下來,一批批軍車把物資送出去,我就感到了安心。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07 劉丹

記錄下我們新的“漢口記憶”

自述:我是1月14日看到疫情升級的報道的,當時在深圳準備過年。看到消息後我決定回武漢,一是因為父母年紀大了,不放心他們二老留在武漢,二是也想做點什麼,只是當時還沒有想好。

到了武漢以後我很快知道要做什麼了。我聯絡了武大、北大、清華的校友,聯合開展募捐活動。我為活動設計了logo,還有口號:“合作抗疫,直達現場。”

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去中心醫院,送完防護服後,有一個在那裡住院的朋友託付,想給她女兒送一份禮物。小女孩只有兩歲,在兒童醫院住院,也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朋友很怕見不到女兒了,就想和她視頻。我開車去兒童醫院,幫助小女兒和媽媽進行了視頻。後來我聽說,他們母女都康復了,這很讓人欣慰。

我們在武漢有一個項目,叫漢口記憶,通過戲劇的形式,展現武漢的歷史、文化。這次很有幸,我作為一位親歷者,記錄者,一同經歷了武漢歷史上的難忘一頁。等疫情過去,我們會把這期間的經歷,作為創作的素材,都放進我們的“漢口記憶”中去。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作家池莉說:

“武漢這地方就是這麼江湖、散漫、任性、俠義、火氣大、五湖四海、千人千面。”

這或許是很多人願意為她付出的原因吧。

為了她,許許多多人不介意自己再多幾個志願者工作的頭銜,直到她重新恢復“煙火氣”。

楚天都市報:最美志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