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心理咨询师现身说法:接纳、沟通、行动,让家人亲密无间

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4日讯(记者闵小丽)武汉人已经“宅家战疫”40多天了,各种“家庭小剧场”轮番上演,酸甜苦辣充满人间烟火气。疫情变成了一个放大镜,将人们焦虑、恐慌的情绪放大,也将家庭成员心里的“怨言”放大了。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咨询师郭均涛从心理热线中倾听到各种各样的案例:一位妻子埋怨,他不肯和我分担;一名孩子呐喊,别再唠叨啦,烦都烦死了;一位丈夫无奈,自己在家总受“夹板气”……

宅家的时光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何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郭均涛老师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家庭生活为样本,剖析了在疫情之下,提升家庭生活幸福感之道。

1、冷静下来,学会接纳

试着接纳当前的艰难处境。无论是喜怒哀乐,每个情绪我们都要尊重它、承认它,冷静地去面对,而不是一味地把它压抑在心里。和家人发生矛盾时,也尝试去接纳对方情绪,并觉察对方愤怒背后的无力和恐惧。

2、有效沟通,就事论事

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情感交流和有效沟通更有利于维持家庭关系的稳固。而有效的沟通往往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事论人”。一件小事切忌上升高度去评价对方的人品。“就事论事”能够解决问题,“就事论人”则会上升矛盾。

有效沟通只需做到两点即可:一是表达感受,二是表达需求。简单点就是说出你的想法,当这两点表达清楚了,不用指责对方,不用无理取闹,有效的沟通已经发生了。

3、共情共鸣,积极行动

宽容、尊重,不仅是一种态度,更应该成为家庭的氛围和生活的主旋律。

共情,这一点在家庭生活中极易被忽略。不管是夫妻双方还是家长与孩子,都要去学习互相倾听的技巧,听到对方的声音,给到对方所需,使家庭成员的关系更和谐更亲密。

在婚姻中,多为对方做一些事情,哪怕小到给对方倒一杯水、下班后彼此揉个肩、睡觉前三五分钟的话语,不一定非要多么惊天动地的行为才是爱的表达,这样细小的行动也是夫妻亲密关系的润滑剂。 

在亲子教育中,建立平等对话的机制、培养大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陪伴小孩子玩游戏,会让孩子幸福感爆棚。

郭均涛家三代同堂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疫期40多天其乐融融,秉持的就是以上3条原则。

心理咨询师现身说法:接纳、沟通、行动,让家人亲密无间

(图为郭均涛一家人一起玩跳房子游戏 郭均涛供图)

岳父岳母像很多老人一样,习惯于出门溜达,一开始不能忍受“关禁闭”,郭均涛给予老人的是“冷静分析、积极沟通”,说服他们安心宅家;对妻子,郭均涛给予的是“细心体贴、主动分担家务”,并切实解决好生活物资供应问题;对上高中的儿子,郭均涛给予的是“最大限度的平等尊重”,帮助他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好习惯;对刚刚才上幼儿园的女儿,郭均涛给予的是“尽可能多的陪伴”,每天早上起床前、每天晚上入睡前的半小时,都是看动画、讲故事的温馨亲子时光。

心理咨询师现身说法:接纳、沟通、行动,让家人亲密无间

(图为一家人一起包饺子享受美食 郭均涛供图)

如今,郭均涛的居家生活轻松惬意,一家人一起练八段锦锻炼身体,一起做薯片、炸翻饺、包饺子改善生活,一起玩游戏增进情感联结。他呼吁市民朋友们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提升家庭生活幸福感,让疫期宅家不再难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