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心理諮詢師現身說法:接納、溝通、行動,讓家人親密無間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4日訊(記者閔小麗)武漢人已經“宅家戰疫”40多天了,各種“家庭小劇場”輪番上演,酸甜苦辣充滿人間煙火氣。疫情變成了一個放大鏡,將人們焦慮、恐慌的情緒放大,也將家庭成員心裡的“怨言”放大了。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諮詢師郭均濤從心理熱線中傾聽到各種各樣的案例:一位妻子埋怨,他不肯和我分擔;一名孩子吶喊,別再嘮叨啦,煩都煩死了;一位丈夫無奈,自己在家總受“夾板氣”……

宅家的時光估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如何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關係?郭均濤老師現身說法,以自己的家庭生活為樣本,剖析了在疫情之下,提升家庭生活幸福感之道。

1、冷靜下來,學會接納

試著接納當前的艱難處境。無論是喜怒哀樂,每個情緒我們都要尊重它、承認它,冷靜地去面對,而不是一味地把它壓抑在心裡。和家人發生矛盾時,也嘗試去接納對方情緒,並覺察對方憤怒背後的無力和恐懼。

2、有效溝通,就事論事

不論是親子關係還是親密關係,情感交流和有效溝通更有利於維持家庭關係的穩固。而有效的溝通往往是“就事論事”,而不是“就事論人”。一件小事切忌上升高度去評價對方的人品。“就事論事”能夠解決問題,“就事論人”則會上升矛盾。

有效溝通只需做到兩點即可:一是表達感受,二是表達需求。簡單點就是說出你的想法,當這兩點表達清楚了,不用指責對方,不用無理取鬧,有效的溝通已經發生了。

3、共情共鳴,積極行動

寬容、尊重,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應該成為家庭的氛圍和生活的主旋律。

共情,這一點在家庭生活中極易被忽略。不管是夫妻雙方還是家長與孩子,都要去學習互相傾聽的技巧,聽到對方的聲音,給到對方所需,使家庭成員的關係更和諧更親密。

在婚姻中,多為對方做一些事情,哪怕小到給對方倒一杯水、下班後彼此揉個肩、睡覺前三五分鐘的話語,不一定非要多麼驚天動地的行為才是愛的表達,這樣細小的行動也是夫妻親密關係的潤滑劑。 

在親子教育中,建立平等對話的機制、培養大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陪伴小孩子玩遊戲,會讓孩子幸福感爆棚。

郭均濤家三代同堂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疫期40多天其樂融融,秉持的就是以上3條原則。

心理諮詢師現身說法:接納、溝通、行動,讓家人親密無間

(圖為郭均濤一家人一起玩跳房子游戲 郭均濤供圖)

岳父岳母像很多老人一樣,習慣於出門溜達,一開始不能忍受“關禁閉”,郭均濤給予老人的是“冷靜分析、積極溝通”,說服他們安心宅家;對妻子,郭均濤給予的是“細心體貼、主動分擔家務”,並切實解決好生活物資供應問題;對上高中的兒子,郭均濤給予的是“最大限度的平等尊重”,幫助他養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好習慣;對剛剛才上幼兒園的女兒,郭均濤給予的是“儘可能多的陪伴”,每天早上起床前、每天晚上入睡前的半小時,都是看動畫、講故事的溫馨親子時光。

心理諮詢師現身說法:接納、溝通、行動,讓家人親密無間

(圖為一家人一起包餃子享受美食 郭均濤供圖)

如今,郭均濤的居家生活輕鬆愜意,一家人一起練八段錦鍛鍊身體,一起做薯片、炸翻餃、包餃子改善生活,一起玩遊戲增進情感聯結。他呼籲市民朋友們也都積極行動起來,全面提升家庭生活幸福感,讓疫期宅家不再難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