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家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电视剧题材的转变呢?

李路林


具体您理解在哪方面的转变?

内容?还是演技?还是拍摄手法?

具体您认为的转变是什么?

话题不明确!

从不同角度看,

导演一定有他的拍摄去向[呲牙][呲牙][呲牙][加油][加油][加油]



熊导说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

时代在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

在90后这一代人记忆中,小时候基本都是各种古装剧。例如《上错花轿嫁对郎》、《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等等。基本都在九几年到两千年左右,也有一些武侠小说的电视剧,这些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产物。这时是中国内陆出现了不少编剧,根据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人物进行二次创作,这让70后接受过知识教育的人容易接受,也能明白讲的事件,可以为身边人传播。

而在父辈,大概就是更在早期的多以港片为主,多是各种武侠小说。在这里须知的是虽然大陆也有但是这些武侠剧都是在港剧里拍摄过的,大陆进行了翻拍。无论当时的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多以武侠为主。这是新中国还没有太多的都市题材,而且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沿海与内陆经济差距较大,信息落后,城市中的事件在农村并不一定通行。

那么在2000年以后逐渐被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占据,在这期间不乏经典。这也是在抗日题材初期出现的良心电视剧,有我们熟知的《亮剑》等,在后面也出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同时也产生了抗日题材的衍生题材,谍战类电视剧。这一时期主要是中国国情的变化,在国际生的地位不断加重,而也有日本不承认侵华事件的影响。新一代国人的成长缺少不了此类的教育片。但是呢,这期间走偏的电视剧也有不少,将抗日题材电视剧神话,严重与事实不否,导致出现了手撕鬼子,一人干掉一个一个师一个军的情况产生,不符合科学也没有尊重我国抗日时期的艰苦斗争,武器落后的事实。当然在这一时期逐渐也出现了玄幻类的题材,《仙剑奇侠传》系列,这是早期的玄幻类题材电视剧,,可以认为这是在武侠题材上的再创造,出现的。

早2014~2015年玄幻类电视剧逐渐登上荧幕,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致使网络小说的普及,让玄幻类题材的电视剧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外加韩流的冲击,中国的网络发展导致的电视剧可以不用再通过大投资、多重审查。逐渐进入大陆的造星时代,玄幻类题材的上映,多以至死不渝的爱情为主。而且男女主的演技逐渐不在考虑范围内,各种造星公司利用韩流方式打造明星,选择具有良好形象的年轻男女,再加上玄幻小说原著再网络上的影响力,增加明星的曝光,制造热搜。再等此类电视机上映时同时爆出各种话题,怎么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最好的是与剧中形象的反差或者撩拨起观众的同情心。一两部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包装下来,一位足够分量的流量明星基本诞生在,最后又公司运营,转型等。玄幻类的电视剧褒贬不一,难以讲出多少代表作,有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特效出现了穿帮现象,也有改编严重,或者说演技尴尬等问题。最近比较成熟的以及受多数人认可的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陈情令》、《三生三世枕上书》等,数年下来技术沉淀,演员的挑选,剧本改编听讲布置都有了一定的技术沉淀。

再这几年网络传播加快,信息化逐步完善,电视剧的题材也在逐渐的多元化。最具代表的一类就是职场类题材的,因经济快速发展,职场人员也越来越多,新时代的职场问题也在出现,新一代青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职场类题材电视剧也营运而生,最具特色的就是《欢乐颂》,为什么那么受欢迎的呢,演员演技、剧本、导演等各种外部因素去掉之后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类电视剧容易发生观众的共鸣,而且在拍摄时也基本确定了主要的观看人群。再看现在连续播出的《安家》、还有播放结束的《都挺好》,可以就看出电视剧在随着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在发展,内容题材也在逐步多元化,打开软件就能看见各种分类。也有一部分在逐渐的接近生活,越加真实越加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熊猫BOX


查了一下资料,中国最早的一部电视剧诞生于1958年,片名叫《一口菜饼子》,是由胡旭、梅村执导的。58年,估计那时家里有收音机的都不多。

自1978年以后,中国电视剧复苏、发展,迅速成长为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拥有大量观众的艺术样式。

【80年代】

80年代的十年中,刚改革开放,大多家庭拥有了第一台电视机,那段时间,比较经典的电视剧有《红楼梦》、《西游记》等,港产的有《射雕英雄传》、《上海滩》都比较经典。

可以看出来,那个年代和现在相比,虽然穷,但还是本着敬业态度,拍出了这些精品,现在看来也是经典。


【90年代】

90年代的中国人眼界已经打开,更多的追求自身财富增值,体现在电视剧上有《北京人在纽约》、《外来妹》等,另外以《还珠格格》的宫廷剧开始火爆。

这个年代,人们更加的客观、务实了!


【00年代】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00年代的电视人有了更多的经验和经费,也有了更多电视剧的产出,萝卜快了不洗泥,出现了不少的像裤裆藏雷、宫廷神剧的辣鸡片,但也不乏良心作品,譬如《大宅门》、《我的团长我的团》、《走向共和》等经典之作。


【10年代】

10年代是浮躁的年代,“大制作”泛滥,“小鲜肉”当家,电视剧市场虚胖,看似繁荣,实则缺少精品,与之成反比的是明星出场费惊人,靠对口型、扣底特效就能打造一部神剧。急功近利,心态浮躁是这个年代的通病。像《平凡的世界》、《琅铘榜》、《父母爱情》这些电视剧,还是值得一看的,但和以前的良心之作相比,谈不上精品。


电视剧的题材随着观众的观念在转变,从精神食粮走到垃圾食品不是没原因的,越来越追求娱乐化,有匠心打造的良心剧得人越来越少。


【20年代】

20年代来了,会好起来吗?


视觉饕餮


个人觉得跟四个方面有关

一.形势的改变

抗日神剧扎堆爆发的时候,正是兔子跟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选手钓鱼岛争端的时候,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有一段时间还有you行抵制日货,拍抗日神剧顺政策,赢民心,还把钱赚了,一举三得,一石三鸟。

这几年兔子发育良好,觉得小日子已经不配做自己的竞争对手了,开始跟鹰酱较劲了。中日这几年有啥天灾人祸的已经开始互帮互助,对小日子的敌意表面上小了很多,再拍抗日神剧自然没啥意义。

二:饱暖思“淫欲”

人们有了钱了,吃饱了穿暖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那咱娱乐水平不能停滞不前啊,这心里就琢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了这么多年,这几年终于取得成就了,是时候犒劳一下自己了,我整点好项目娱乐娱乐。看这小哥哥多帅,这小妹妹多美,这爱情多甜,还是罗曼蒂克好,哎呀,真好。

三:情感剧受众群体大

拍情感剧男女老幼都能看,但拍抗日片现在已经没有多大市场了。

铭记历史的人正在老去,喜欢抗日剧的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了,它的受众群体变小了。《知否》,《三生三世》,《陈情》一集捧红几个流量不香吗,随便挑个主角出来到哪不是万众瞩目,再看看李幼斌,亮完一剑之后,这把剑就再没拔出来过。

四:神剧太神了

看完《第一滴血》,屎太浓一个人干一个师,就觉得这tm还是不是人啊。后来看完吴奇浓,一人干一个军,完了,这铁定不是人,这是上帝看咱八年抗战太苦了,把加百列派来了。我让你屎太浓撸铁再撸100年,你能手撕鬼子吗?得亏吴奇浓没有在德国,要不一天就给罗曼蒂克发源地整投降了。(跑题了跑题了)

当然不可否认《亮剑》,《顺溜》拍的还是不错的,现在的导演宁愿几千万片酬请小鲜肉,也不愿意用这钱做特效拍抗日剧,小成本抗日剧拍出来那能有市场吗?一把加特林能解决的事我用得着做特效?不神才怪!当然有时候导演也没办法。挣钱嘛,不寒颤。

从抗日剧到情感剧的转变,一定意义下意味着老一辈血与泪的写下的历史正在被遗忘,我们的危机意识下降了,但也象征着新生代力量的崛起,总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吧





灵异现场


在抗日神剧扎堆爆发的时候,正是兔子跟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选手钓鱼岛争端的时候,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有一段时间还有you行抵制日货,拍抗日神剧顺政策,赢民心,还把钱赚了,一举三得,一石三鸟。

况且近几年神剧层出不穷,从燕双鹰到手撕G子,得亏燕双鹰没偷渡到东京,要不他非得跟小日子天皇打赌枪里有没有子弹。(跑题了跑题了)

这几年兔子发育良好,觉得小日子已经不配做自己的竞争对手了,开始跟鹰酱较劲了。中日这几年有啥天灾人祸的已经开始互帮互助,对小日子的敌意表面上小了很多,再拍抗日神剧自然没啥意义。

现在人们有了钱了,吃饱了穿暖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那咱娱乐水平不能停滞不前啊,这心里就琢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了这么多年,这几年终于取得成就了,是时候犒劳一下自己了,我整点好项目娱乐娱乐。看这小哥哥多帅,这小妹妹多美,这爱情多甜,还是罗曼蒂克好,哎呀,真好。


剪刀手贝克


我是一个七零后、男,基本上不看电视剧了,因为因为觉得现在的电视剧没有什么吸引力。至少没有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吸引力,再说了,现在上有老下有小,你没有什么时间看电视剧,所以连续剧要那么长时间看,就算好看我也没兴趣追下去,也没有时间追下去,这就是我自己的看法。


免疫力就是生产力


非常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电视剧总量市场庞大,我国在近十几年中,一直保持着年产4-500部、1万余集电视剧的水平。为了调控电视剧泛滥的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5年起实施了“一剧两星”政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电视剧发行部数开始呈下滑态势,2016年发行部数首次低于350部,2017年前三季度,电视剧发行许可部数仅为186部,2017年全年在300部以内,2018年电视剧的供给侧改革仍将持续。

此外,部分卫视遇冷的电视剧于网络端受欢迎。在经历了“粗放式”扩张之后, 网络剧进入“精耕细作”时代。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2015年,网络剧每年上映的数量从39部增至379部。然而网络剧播放次数的暴增却发生在2016年下半年:期间上映的网络剧数量仅105部,同比减少49%,环比减少57%,然而却创造了656亿次的播放量,同比增长202%,环比增长178%。由此来看以后网剧是发展方向。

我的回答完了不知道您还满意吗?




一匹特立独行的马li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在变,电视剧的题材也就在时代中改变。

进入90年代,现实题材剧目的兴起,电视剧向着平民化和世俗化、娱乐化发展的方向释放明显信号。

1990-1995年,是电视剧题材上平民情节的回归时期,《十六岁的花季》、《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剧目受到了当时民众的追捧,国产电视剧走下神坛,开始将拍摄题材切入普通人的家庭生活。

1996-2000年,国产电视剧彻底成为全民娱乐工具,开始了自己娱乐化的转型。

2001年至今,题材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电视剧题材的主要特征,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国产电视剧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不同题材的剧目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受到大众审美的追捧。

2001 -2004年,古装和武侠剧很受欢迎,2001年《康熙王朝》、2003年《天龙八部》,消费水平的增加在不停刷新社会的文化艺术需求,当物质追求与精神匮乏的对比日益明显,大众将这一情绪转嫁到对电视剧中侠义精神的追求,将娱乐消耗到江湖与侠义的虚幻世界中。

2011-2015年,后宫题材剧目经历了一个时期的火热,电视剧《宫》、《步步惊心》等剧目凭借穿越的噱头,在很长一段时间占领了话题度的高峰。

而进入2016年,大IP古装玄幻剧成为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仙侠剧如《花千骨》、《诛仙》等笼络年轻观众的电视剧迅速发展,随着90后一代发展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喜好也逐渐决定了电视剧的拍摄题材。

不同题材的更迭变化,反映了大众审美的不断变更。艺术传播不再是一项单独的微弱的传播行为,它通过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透过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渲染上更加浓烈的社会色彩。社会中的人,你和我,他和她,都已经不自觉的参与到了这项传播活动中来,不自觉的成为艺术作品的消费者。中国社会在发展,中国电视剧也在发展。国产电视剧经历了由盲目到理智、由萌芽到兴盛的发展时期,逐步成长为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联,为社会大众所喜的艺术样式,并正走向有序、健康、独具特色的繁荣昌盛之路。


影疯苑


现在的影视剧哪里还能找到艺术的影子呢,粗制滥造,就地取材,任意发挥脑残的表演。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以为自己腕多粗,星多亮,作品让人难以恭维,要用恶心来形容了。现在的影视制片投资商们和演员们,己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利益链。即然明星们不知廉耻的加钱加钱,制片方和导演也东拼西凑,强加硬塞把本来只有二三十集的影视剧一下增加到五六十集,甚至更多。因为投资二三十集的钱,全被没有人品艺德的戏子们榨去了,也只能用糟粕的垃圾滥竽充数增加集数去赚钱了。

悲哀啊!中国影视界艺术的悲哀,不能任意不良的倾向继续下去了。

影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窗口,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把良莠不齐的劣质品铲除掉,或驱逐出境(入外籍明星),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尊严。





小尚影视大全


首先我们要值得肯定的就是现如今我们中国的科技真的是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对于科技这个提高同样也体现在了中国的电视剧上面。因为现如今中国的电视剧很多运用了特效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剪辑手法,因此给大家呈现出来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电视剧来说,好像并没有以前的电视剧质量高了。

我们知道现在的影像科技也比较发达,出片儿效率也高,所以有很多电视剧仅靠几个月的时间就拍出来了。不过对于这些电视剧来说,他们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看点,或者是在其中的环节上都很容易出现做,我只不过是靠着一些比较热门的流量小生或者是美女当主角,因此才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我作为一个90后,虽然也赶上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但是作为90后的我,如今也是奔三的年龄了,对于以前的影视作品和现在的相比,的确也感觉差距比较大。现在我个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么就是对于现在的电视剧总是看不了几分钟就想着换下一个,基本上把所有比较热播的影视作品都看了一遍,但是依然留不住自己。

但对于以前可并非如此。以前拍出了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即便是拿来放在现在,大家依然可以目不转睛的观看。比如《武林外传》,《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等这些。当然对于我所说的这些作品只限于原著,虽然有很多的作品如今已经翻拍了不止一个版本,但是在我看来对于现如今的翻拍不仅仅是毁原著,同时也是毁了最早的剧集。总之一句话就是越翻拍效果越不如。

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在以前导演选角色的时候,他们都会挑选最符合角色形象的,即便是一个女孩子长得再漂亮,如果不符合角色的形象,那么导演也不会选择。然后我们再看看现如今一些电视剧里面的演员,就别人说有哪些演员根本不符合角色的形象了,即便是演员本人和剧本描写的人物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可以说现在大部分的导演和演员他们完全不会顾及观众的情绪,只觉得只要能够把电视剧拍出来,或者只是单纯的完成工作就可以啦,他们可完全不会考虑观众的感受是什么,更不会考虑自己所受到的影响是什么,哪怕是一片谩骂声,他们也会认为已经赚足了眼球,这样也就值得了。其实在我看来,现如今的中国电视剧和以前的电视剧从根本上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化的不仅仅是对于电视这个行业的认知,同时也是人的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