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五壇八廟頤和園

老北京有句俗語:“東單西四鼓樓前,五壇八廟頤和園。”


上回咱們介紹了北京值得一去的“五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社稷壇,也許你已經去過了。這回咱們介紹一下更有講究的“八廟”,別有一番特色哦~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八廟都有哪些地方?

北京所謂“五壇八廟”’歷來說法不盡一致,也沒有什麼典章制度可循。

如“五壇”有天地壇、山川壇、社稷壇、先農壇、先蠶壇說;也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社稷壇說;更有延伸出圜丘、方澤、朝日、夕月、祈谷、山川、社稷、先農、先蠶等“九壇”之說。

“八廟”說法更是眾說紛紜。

有的說是京師有代表性的八座禪寺:即賢良寺、法源寺、廣濟寺、廣惠寺、拈花寺、柏林寺、龍泉寺、旃檀寺。

也有指知名度較高的佛教和道教廟宇:隆福寺、護國寺、妙應寺、普度寺、雍和宮、白雲觀、東嶽廟、朝天宮。

或指八座神廟:宣仁廟(奉風伯)、凝和廟(奉雲師)、昭顯廟(奉雷公)、時應宮(原在中南海內,奉雨神)、都城隍廟(在今成方街)、都土地廟(在長椿街宣武醫院址)、山神廟(今朝外大街東嶽廟,奉泰山神東嶽大帝)、太歲殿(今先農壇內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址)。

也有指八個清代皇家神廟的。

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五壇”為天、地、日、月、社稷;“八廟”為太廟、奉先殿、傳心殿、壽皇殿、雍和宮、堂子、歷代帝王廟、文廟。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介紹其中值得遊歷的那些地方。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太廟

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稱太廟,按周制,位於宮門前左(東)側。所以,太廟位於現今故宮東側勞動人民文化宮前,為供奉先祖牌位之地。

太廟是明清皇帝對先祖祭祀的地方,每年都要進行祭祀。宮廷祭祀80多種,分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個等級。大祀為皇帝親自祭拜,中祀一部分是皇帝親祀,大部分分派官員祭祀。群祀就是官員代替皇帝祭祀去。

現在的太廟,以古建築群和蒼松勁柏而聞名,那些古柏樹齡都高達數百年,千姿百態,蒼勁古拙,歷史的痕跡就鐫刻在枝幹之上,給人一種回首五百年江山無限的感覺。

太廟大殿也很壯觀,它位於整個太廟建築群的中心,面闊十一間,進深四間,建築面積達到2240平方米,氣派非凡。三重漢白玉須彌座式臺基和重簷廡殿頂顯得更是莊嚴肅穆。殿內的主要樑棟外包沉香木,別的建築構件均為名貴的金絲楠木;天花板及廊柱皆貼赤金花,製作精細,裝飾豪華,非常值得一看。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奉先殿、傳心殿

奉先殿和傳心殿都在故宮當中。

奉先殿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廟。按清制,凡遇朔望、萬壽聖節、元旦及國家大慶等,大祭於前殿;遇列聖列後聖誕、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日,於後殿上香行禮;凡上徽號、冊立、冊封、御經筵、耕耤、謁陵、巡狩、迴鑾及諸慶典,均祗告於後殿。

總而言之,奉先殿是一個舉辦各種儀式的地方。後來,故宮博物院把鐘錶館設置在奉先殿內,共展出十八世紀中外製造的各式鐘錶一百二十三件。直到去年,鐘錶館遷出奉先殿,將奉先門南側的南群房區域改設為新的鐘表館。 

傳心殿是皇帝在經筵之前進行“祭告禮”的場所。“經筵”是專為皇帝研讀經史開設的講席,一般於每年春季的二月至五月和秋季的八月至冬至間舉行,逢單日設講,酷暑、嚴寒時節輟免。開講期間,那些學識廣博的大臣輪流侍講,精選名篇加以闡釋,為治國理政提供借鑑。相當於皇帝的私人補習班,不過討論的事情都是與國家息息相關的。

傳心殿最有名的就是院內的大庖井,井水清甜甘洌,可與京西玉泉山之水相妣美,故有“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之說,井水至今仍未乾涸。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壽皇殿

壽皇殿位於景山正北面,常年懸掛、供奉著清代自康熙帝起始的歷代皇帝肖像。


清代逢每年除夕,在壽皇殿內部隔間的窗槅之外要放置七座大插屏,懸掛清代歷代帝后朝服像,清太祖努爾哈赤像居正中,其餘的帝王和帝后按順序排列左右。


除此以外,按清朝祖制規定,已故皇帝及其後妃御容像及印璽必須供奉於壽皇殿內。但不幸的是,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法軍少將司令弗雷與其部屬將其劫掠一空。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雍和宮

雍和宮原址為明太監官房。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始建,起初為雍親王府,就是康熙帝玄燁四子胤禛的府邸,後來胤禛成為雍正皇帝。等到雍正即位,就把其中一半改為黃教上院,另一半作為行宮。後來行宮被燒,雍正就把上院改為行宮,稱為“雍和宮”。雍正死了以後,曾經停靈於此,宮中主要殿堂的綠琉璃筒瓦均換為黃琉璃筒瓦。


直到乾隆九年,雍和宮才正式改為藏傳佛教的寺廟,和我們現今差不多。


雍和宮大殿的三世佛,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流程,說明無時不有佛,中為釋迦牟尼佛,左為過去佛燃燈佛,右為未來佛彌勒佛。空間為宇,時間為宙,意為宇宙無處不佛。正殿東北角供銅觀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銅彌勒立像。兩面山牆前的寶座上端坐著十八羅漢。大殿前院中兩廡是“四學殿”。


雍和宮中的木雕三絕、銅鑄須彌山、豎三世佛、六道輪迴圖等都值得一看。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堂子

堂子是清代皇帝祭天、祭神、祭佛的場所,即滿洲神廟。供奉清入關前戰死的4位祖先的遺物,清朝廷建立政權後,凡有重大的政治、軍事行動,就在廟內舉行祭祀、誓師,當時稱"謁廟"。入關後,乾隆時期將"謁廟"改成"謁堂子"。


堂子的主要建築有祭神殿、圜殿及尚神殿。


圜殿前有一個皇帝致祭時的神杆石座。


“堂子祭天”被列為清王朝的吉禮之一。


在堂子舉行的祭祀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國家大事,諸如元旦拜天、出征、凱旋等;另一種是屬於一般的祭祀,如月祭、浴佛祭、馬祭等。在元旦祭祀和出征祭祀時,一般都是皇帝親自前往,但也有特殊情況派有關官吏代祭的。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歷代帝王廟

歷代帝王廟俗稱帝王廟,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131號。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為保安寺。


歷代帝王廟與太廟和孔廟合稱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


最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確定祭祀的帝王是16位,清朝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後定為25位。康、雍、乾三代皇帝對歷代帝王廟都非常重視,康熙曾經留下諭旨:除了因無道被殺和亡國之君外,所有曾經在位的歷代皇帝,廟中均應為其立牌位。


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華統緒,絕不斷線”的觀點,把廟中沒有涉及的朝代,也選出皇帝入祀。幾經調整,最後才將祭祀的帝王確定為188位。


可以說,歷代帝王廟是中華歷史的縮影,華夏子孫都值得一探。


聊聊北京五壇八廟頤和園

文廟

文廟也叫孔廟。我國有四大文廟:北京孔廟、南京夫子廟、吉林文廟和曲阜孔廟。


孔廟歷經7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遺留下來許多彌足珍貴的文物,成為研究古代科舉和孔子儒學的重要史料和實物。


孔廟珍藏豐富古蹟眾多,而以石刻最為著稱。主要有進士題名碑、乾隆石鼓、十三經刻石以及明清石刻碑亭等。


在孔廟的第一進院落御路兩側,樹立著198座高大的進士題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這些進士題名碑上刻著元、明、清三代各科進士的姓名、籍貫、名次,共計51624人。


在眾多的進士當中,有我們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張居正,于謙、徐光啟,嚴嵩,紀昀、劉墉及近代名人劉春霖、沈鈞儒等。


穿梭在這片時間跨度達數百年的碑林中,輕撫舊貌斑駁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跡,不免讓人發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感慨。


如果你是一個讀書人,或者嚮往讀書人的精神世界,千萬不要錯過這樣一個書卷氣息濃重的好地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