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紅樓論壇:原來賈家是這樣發家的?真正作者竟可能是曹寅?


紅樓論壇:原來賈家是這樣發家的?真正作者竟可能是曹寅?

賴嬤嬤

在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裡,故事是說,賴大的孫子當了官以後,在賈母跟前,賴嬤嬤為了報答賈府主子的恩典,曾經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語——

"你別說你是個官兒了,橫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歲,雖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孃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來,上託著主子的洪福,下託著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兒似的讀書認字,也是丫頭、老婆、奶子捧鳳凰似的,長了這麼大。你那裡知道'奴才'兩字是怎麼寫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爺爺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惱,熬了兩三輩子,好容易掙出你這麼個東西來。從小兒三災八難,花的銀子也照樣打出你這麼個銀人來了。到二十歲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許你捐個前程在肩上。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飢挨餓的要多少?你一個奴才秧子,仔細折了福!如今樂了十年,不知怎麼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選了出來。州縣官兒雖小,事情卻大,為那一州的州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盡忠報國,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紅樓論壇:原來賈家是這樣發家的?真正作者竟可能是曹寅?

賴嬤嬤

這段話,明著是賴大家對王熙鳳述說賈府對賴家的照顧,意思是倚仗著賈府的主子的栽培,賴大的孫子才有個好前程。這段文字至少告訴四條信息:一是賴嬤嬤的孫子是"三十歲",放出去做了"州官"。二是別隻知道享福,忘了"奴才"的身份。雖然是"奴才"身份,卻也是像公子哥一樣的讀書,也是丫頭、老婆、奶子像捧著鳳凰一樣的長大。三是這"州官"是祖輩熬了兩三輩子掙出來的。四是賴大的孫子在二十歲上,蒙主子的恩典,捐了個前程。但如果我們知道孫氏即曹熙的夫人,曹寅的母親曾經是"少年康熙"的乳母這一事實的話,我們就會感到,這似乎是曹老夫人孫氏在述說主子對曹家的照顧,述說著曹家興旺所經歷的路程。順著這一思路,如果我們對曹家的歷史進一步考察並與曹寅的歷經進行對比的話,我們就會感到這一段的真正含義。

紅樓論壇:原來賈家是這樣發家的?真正作者竟可能是曹寅?

賴大

我們知道,曹家的先祖,原是宋朝開國大將曹彬的後裔,明朝初年隨著軍隊到了遼東,從此就在遼陽住了下來,世代繼承軍職。明朝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統率後金八旗兵攻佔瀋陽、遼陽一帶,曹錫遠、曹振彥被俘投降,淪為滿洲貴族的包衣,也就是家奴。曹錫遠父子後來被分配到多爾袞屬下,充任多爾袞的儀仗親兵。

由於曹振彥文武雙兼,受到主子多爾袞的賞識,多爾袞將他提拔為旗鼓牛錄章京,也就是由漢人家奴編立的兵、民合一基層組織的軍政長官,率領親兵保護多爾袞行軍征戰。清朝順治元年(公元1646年),清朝定都北京,曹家也跟隨著大軍入了關。此後,曹振彥考中貢士,歷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兩浙鹽運使,成為三品高級文官。

紅樓論壇:原來賈家是這樣發家的?真正作者竟可能是曹寅?

曹振彥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攝政王多爾袞死後被認定犯了大罪,順治將多爾袞的正白旗收歸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轉為內務府包衣,成為皇帝的家奴。這時曹璽也由王府護衛升任內廷二等侍衛。"內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璽在這種地方當差,他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和皇家的人接觸,取得他們的喜歡和信任。在三年以後,康熙皇帝出生。按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後,一律在內務府三旗即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包衣婦人當中,挑選奶媽和保姆。曹璽的妻夫人孫氏,被選為康熙的保姆。從此,曹家與皇帝的關係也就更加親密。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擔任內務府營繕司郎中的曹璽被康熙任命為江寧織造,負責織辦宮廷裡和朝廷官用的綢緞布匹,以及皇帝臨時交給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

紅樓論壇:原來賈家是這樣發家的?真正作者竟可能是曹寅?

曹璽

由於曹璽忠實勤奮、辦事利索,康熙對他更加寵信,又賞蟒袍,又贈一品尚書銜,並親手寫"敬慎"的匾額賜給他。康熙二十三年,曹璽"積勞成疾",死在工作崗位上。康熙南巡至江寧時(今天的南京),親自到織造署慰問曹璽的家屬,還特派了內大臣去祭奠他。

關於曹寅的歷史是這樣的。他生於順治十五年(1658),卒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他17歲就當了康熙的侍衛,並且深受康熙信任和賞識。在曹璽舉喪期間,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晉升26歲的曹寅為內務府慎刑司郎中。同時"仍協理江寧織造事務"。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蘇州織造。康熙三十一年(1692),正式任命曹寅為江寧織造。這也即是說,曹寅被任命為蘇州織造的時候,年紀僅為32歲。這與賴大的孫子的經歷基本相同。因此,從時間上來考察的話,賴家的發家的歷史,應該就是曹家發家的歷史。我感到,寶玉既是曹寅少年生活,也可能是康熙少年的生活的縮影,也即是賈寶玉=曹寅的幼年+康熙的幼年(登基以前)。同時,曹寅,即是書中的賈政。或者也可以這樣理解,寶玉+賈政=曹寅。賈政、賈寶玉的生活,實際上是把曹寅的生活分一為二,裂變為兩段,照直說,是寫成了兩代人的生活。這樣理解的話,開頭的"半生",可以看作是曹寅的自我闡述。

紅樓論壇:原來賈家是這樣發家的?真正作者竟可能是曹寅?

曹寅

第二十九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章節。該章寫端陽節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一,正好是貴妃做好事,榮國府的女人們要到清虛觀裡做法事。老道士張法官率領眾道士把她們迎接到觀內。這個張道士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跟賈府有著密切的聯繫,可以說他是賈府的功臣。原來這張道士在當年曾經是榮國公的替身,曾經先皇御口親呼為"大幻真人",現在掌管著"道錄司"的印憑,又被當今皇上封為"終了真人",現在的王公藩鎮的都督都稱他為"神仙"。因此,都不敢輕慢他。這個張道士已經是八十多歲的人了。他還說在眾多的後人子侄中,只有賈寶玉在形容身段、言談舉動上像他們的先祖榮國公,張道士還向賈珍提到,當日國公爺的模樣,爺們一輩的是不用說的了,自然沒有趕上,大約連大老爺、二老爺也已經記不清楚了。

在點戲的時候,賈珍在神前上了香,抽點了三齣戲,第一齣是《白蛇記》,講的是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帶領一班貧苦農民,舉起反秦的義旗,來到芒湯山,那身如大梁的白蛇,一見劉邦"嘰溜"一聲,得象筷子一樣大小,劉邦一劍把白蛇斬為兩段。夜裡白蛇給劉邦託夢說:"主公,你今天殺了我,何時還命呢"劉邦隨口推說:"這裡高山陡嶺哪有命還?平地(帝)還命罷。"白蛇說:"你今天欠下的賬總有一天要還的。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巴我就篡你的尾,現在你把我腰斷兩截,我就在中間平帝時,篡你的朝。"所以西漢傳到平帝,白蛇轉為王莽,殺了漢平帝,篡了漢朝。後經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才又恢復了漢室,建立了劉氏東漢王朝。這都是因為劉邦做事虧心引起的。這講的是劉邦創業時候的情景。

第二齣戲是《滿床笏》。笏,指的是古時禮制君臣朝見時臣子拿的用以指畫或記事的板子。"滿床笏"是一個歷史典故,在《因話錄》中說,唐朝名將汾陽王六十大壽時,七子八婿皆來祝壽,因為他們都是朝廷裡的高官,手中都拿著,拜壽時把笏板放在床頭上,於是床頭上就放滿了笏板。以後,這個故事就被編成戲劇在民間流傳。到了清朝的時候,《滿床笏》就成了從官場到民間的重頭的戲目。"滿床笏"這一典故被用來借喻家門福祿昌盛、富貴壽考。古代的中國民間的富貴人家,都要把郭子儀的畫像懸掛中堂,稱作"天官圖",來祈求全福全壽。其實,"滿床笏"這件事本是出自《舊唐書·崔義元傳》,文中記到"開元中,神慶子琳等,皆至大官,每歲時家宴,組佩輝映,以一榻置笏,重疊於其上"。後來在流傳中誤傳成郭子儀的事了。這一齣戲講的是福祿昌盛、富貴壽考的事。

第三齣戲是《南柯夢》。 該故事講的是 隋末唐初的時候,有個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廣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樹影婆婆,晚風習習,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 淳于尊過生日的那天,親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貪了幾杯。夜晚,親友散盡,他一個人帶著幾分酒意坐在槐樹下歇涼,醉眼膝俄,不覺沉沉睡去。在夢中,他到了大槐安國,正趕上京城會試,他報名入場,三場結束,詩文寫得十分順手,發榜時,他高中了第一名。緊接著殿試,皇帝著浮於弊生得一表人才,舉止惆院,親筆點為頭名狀元,並把公主許配給他為妻,狀元公成了駙馬郎,一時成了京城的美談。結 婚後,夫妻感情十分美滿。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去就是二十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內經常巡行各縣,使屬下各縣的縣令不敢胡作非為,很受當地百姓的稱讚。皇帝幾次想把淳于尊調回京城升遷,當地百姓聽說淳于太守離任,紛紛攔住馬頭,進行挽留。淳于尊為百姓的愛戴所感動,只好留下來,並上表向皇帝說明情況。皇帝欣賞淳于尊的政績,賞給他不少金銀珠寶,以示獎勵。有一年,敵兵入侵,大槐安國的將軍率軍迎敵,幾次都被敵兵打得潰不成軍。敗報傳到京城,皇帝震動,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議對策。大臣們聽說前線軍事屢屢失利,敵兵逼近京城,兇猛異常,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無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樣子,非常生氣地說:"你們平田養尊處優,享盡榮華,朝中一旦有事,你們都成了沒嘴的葫蘆,膽小怯陣,一句話都不說,要你們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薦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讓淳于尊統率全國精銳與敵軍決戰。淳于尊接到聖旨,不敢耽擱,立即統兵出征。可憐他對兵法一無所知,與敵兵剛一接觸,立刻一敗塗地,手下兵馬被殺得丟盔解甲,東逃西散,淳于尊差點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職務,遣送回家。淳于尊氣得大叫一聲,從夢中驚醒,但見月上枝頭,繁星閃爍。此時他才知道,所謂南河郡,不過是槐樹最南邊的一枝樹幹而已。這齣劇目講的是榮華富貴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這三出劇目,實際上道出了賈家的整個歷史,那就是由創業——富貴——夢破的整個過程。這個張道士是當年榮國公的"替身",一定跟隨著榮國公打天下,一樣的被封了官職,享受榮華富貴,他應該是賈家興衰的見證人。這自然也是曹家所經歷的歷史。

通過對曹家的歷史進行考察的話,我們似乎可以推斷,作者可能是曹寅。理由如下:

第一、寶玉、賈政的生活原型主要是曹寅。這一點前面已經述及。

第二、曹寅是個出名的詩人。在脂硯齋的批詞中,也提到撰寫該書的目的是為了傳詩。書中的眾才女,創立詩社,香菱學詩,書中的大量詩篇都可以作為例證。

第三、這也符合世情小說的發展過程。如明代傳奇小說集《國色天香》裡面《劉生覓蓮記》、《花神三妙傳》、《天緣奇遇》以及《鍾情麗集》等,除寫了豔情的內容之外,裡面就有大量的男女酬唱的詩歌。以後,《遊仙窟》、《趙飛燕外傳》、《如意君傳》、《金瓶梅》、《姑妄言》等,這些都為《石頭記》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第四、按語言風格來講,不應該是曹寅的孫子曹霑。

第五、從大觀園題詞、接駕,曹寅(即賈政)是親身經歷的人,也可以斷定是曹寅。

這就是說,曹寅是《風月寶鑑》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