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寶寶喜歡搶別人玩具,著急了還會打人,該如何教育引導?

一顆小小小蛋黃


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難免會出現爭搶玩具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家長該怎麼勸說自家寶貝不要和別人家小朋友搶玩具呢?

1、 首先大寶寶與小寶寶有什麼區別呢?大寶寶他們已經有了些許的的生活經歷,具備了一定的道德規範、心智也日漸成熟,對事情和人際有一定的判斷力,也有了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小寶寶在這些方面是欠缺的,年幼孩子懵懂無知,父母不教,他們便不懂對錯。學習是一種後天學會的行為,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家長要學會適時立規矩和引導。

2、 讓孩子自己解決。對於兩歲以上的大寶寶來說,首先,當看到孩子之間在爭搶玩具的時候,家長切勿立刻制止,可以先觀察,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處理。這也是鍛鍊孩子的好機會。

3、 如果孩子即將要出現打鬥的情形、家長介入制止。等到孩子平靜後,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家長可以實景來引導孩子,比如“寶寶你是不是喜歡那個小朋友的玩具呢?如果別的小朋友把玩具分享給你玩,你是不是會很開心呢”,通常這時候寶寶的的回答是肯定的 ,家長可以繼續引導寶寶相互分享,“那如果你把你的玩具也分享給那個小朋友,他也會很開心的,這樣你們互相分享玩具,是不是會玩的更開心呢”。

4、 不能隨意搶奪玩具。並讓孩子知道當別人拿走他的玩具的時候,自己是什麼樣的心情,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如果孩子想玩別人的玩具,家長可以告訴他和別人互換玩具或者商量在休息的時候借給自己玩一下。

5、 轉移注意力。對於兩歲以下的寶寶,這個時候千萬別指望用引導和道理感化他,因為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也是毫無道理可講的,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搶玩具的時候拿出他們喜歡的其他寶寶感興趣的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或暫時讓寶寶分散到不同的區域,過一會再讓他們一起玩。這樣化解寶寶之間的矛盾,算是"立竿見影"

6、 適當懲罰。另外對於攻擊性和佔有慾比較強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一點適當的懲罰了。比如暫停寶寶玩玩具、限制他看動畫片的時間,或限制食用預定好的美食,或是減少零花錢等,懲罰的具體方式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和實際情況而定。


兒科醫生鮑秀蘭


對於寶寶來說,一歲彷彿是一個神奇的時間點,自從我兒子過了一歲,從前那個順從聽話的乖乖小綿羊,轉變成了一個蠻不講理的小魔王,稍微不順他的意他就發脾氣、哭鬧、喜歡扔東西,甚至還打人。

會通過行為或者語言拒絕大人的安排,比如,該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飯,該洗澡的時候拒絕洗澡,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

更讓人費解的是,還學會打人、搶別人玩具,不讓別人動自己的玩具,表現出“自私又小氣”一面。

於是很多父母對寶寶的這些行為採取了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責罵吼叫、打手掌、打屁屁、關禁閉等。但長時間來看,效果並不明顯,很多都是當時管用,過後還是會重演。

所以很多父母會煩惱和困惑,孩子為什麼反覆是這樣呢?到底該怎麼辦呀?

01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搶玩具、打人的行為呢?

一歲左右的孩子,慢慢開始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所以會出現搶玩具、打人等現象,這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都聽過“terrible two”,即可怕的兩歲,說的就是寶寶到了兩歲左右,會出現的不順從、不聽話或者表現出一些執拗的行為,即我們所謂“叛逆”,其實就是自我意識敏感期的突出表現

事實上,自我意識敏感期從1-2歲就開始萌芽了,最明顯是2-3歲,所以除了Terrible Two,也就有了Horrible Three的存在。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要學會理解這是孩子成長的正常發展階段,當我們明白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這麼一個階段的,我們就會想辦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而不是通過那些懲罰、打罵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屈服於我們。

所以,家長應該學會充分利用孩子的這個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幫助孩子成長。那麼,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對呢?

02

那麼,該如何正確教育和引導這個時期的“熊孩子”呢?

1. 端正心態,控制並誠實對待自己的情緒。

對於孩子不聽話、亂扔東西,或者打人的行為,我們除了要理解這是孩子成長的正常發展規律,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端正態度,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要情緒化去解決問題。

說實話,面對“熊孩子”,我們說不生氣肯定是假的,但是我們又不能通過情緒化的方式去管教孩子。

孩子是是通過身邊的人的情緒,並反饋形成他們的行為邊界的,而父母真實的情緒,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反饋。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當然要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啦。孩子打人,做錯了事,我們當然可以生氣,而且我們更加應該真實地把我們的情緒告訴孩子。但我們儘量應該管理自己的情緒化行為,比如吼叫、打罵。

這裡要明確一點,“情緒”和“情緒化”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我們人人都有情緒,但不該情緒化去解決問題。

當孩子打人或者搶玩具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冷靜,深呼吸,並且告訴孩子,你打人、搶別人玩具的行為,是不對的,不被允許的。而且這讓媽媽很生氣(情緒),而不是假裝自己不生氣,等媽媽冷靜下來,我們再來聊聊。(管理自己“情緒化”的行為)

2. 堅定原則,確立邊界意識。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打人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是錯誤的。他就應該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孩子是需要大人給予一個正確的行為邊界的,錯了就是錯了,不該做的事就不要去做。

事實上,這個階段的寶寶,並不是真的是在打人,可能也是他們尋求他人關注或者表達自己喜歡對方的一種方式,只是他們不會掌握手的力度。

這種情況下,你還可以這樣引導寶寶,首先跟寶寶說,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不可以打人。然後你可以用不同的力度去拍打寶寶,當力度比較大,寶寶明顯感覺到痛的時候,你就可以跟寶寶解釋說,你看,你剛才打媽媽就是這樣的,會讓媽媽感到疼。

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打人的,所以你要掌控好手的力度,太大力了別人會感到疼,引導寶寶去體會和明白別人的感受以及想法。

3. 利用繪本,引導孩子學會用手語表達。

在育兒路上,繪本絕對是一個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一種好方式。比如,我們家就有買《小熊寶寶》繪本系列,裡面的《你好》、《好朋友》、《排好隊一個接一個》等等。

利用繪本,讓還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手語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公共場所要遵守的一些禮儀規範。讀繪本時,你還可以和寶寶進行場景模擬演練,模擬繪本里的主人公,學會和玩伴一起分享玩具、交換玩具、一起玩遊戲的好習慣。

我也經常把繪本里學到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我知道兒子很喜歡小狗,帶兒子出去遛彎時,見到小狗或者其他小動物,我會對兒子說:“寶貝,來跟小狗狗打個招呼,說‘哈嘍,嗨’”。

現在他雖然還不會通過語言來表達,但每次見到小狗狗,他都會自己招手,走的時候,也會做拜拜的手勢。見到親戚朋友,他也會以這樣的方式打招呼,自然也就不會用打人的方式去表達他自己了。

4. 創造機會,父母正確引導+以身作則。

1-2歲的寶寶,他們的語言、理解和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剛剛初步發展,但是他們的模仿能力卻是超強的。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好榜樣,不能因為孩子做錯了事就打他,罵他,甚至採取一些懲罰的措施,這種“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這也是打罵、關禁閉的方式不可取的原因。

平時父母在家,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打對方,也不要通過拍打的方式表達親暱,“打是親,罵是愛”的表達方式已經過時了。

要知道,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應該要採取的是正面的管教和正面的強化,而不是錯誤的示範,讓孩子去複製我們的行為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

此外,平時和寶寶親密接觸時,儘量避免讓寶寶拍打自己的臉;在公共場合活動玩耍時,在寶寶伸手做攻擊性行為之前,應及時拉住他的手。

並對他說:“媽媽知道你喜歡這個姐姐,還記得繪本里的小熊是怎麼跟好朋友打招呼的嗎?它們是通過“握握手”或者打招呼說“Hello”的方式表達他們的友好的,對吧?我們也這樣跟小姐姐說“哈嘍”吧。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寶寶改變了以前的打人習慣,見到別人都會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或者用語言表達說出“嗨、哈嘍”。

總結:綜上所述,孩子打人、搶玩具的行為,只是這個階段孩子經歷的一個自我意識萌發的敏感期,我們要明白育兒路上,我們會經歷孩子的不同時期的敏感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所經歷的敏感期,再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去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些敏感期。

我們要做成長型的父母,要學會跟孩子一起成長,實際上,育兒的過程,更像是一個育己的過程,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做父母最美最有意義的旅程。

我是奕媽,職場媽媽&自由撰稿人,家有一枚可愛小暖男,專注寶寶護理、教育、成長知識分享,歡迎有經驗的媽媽在評論區發表不同觀點,一起借鑑,育兒路上一起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奕媽育兒觀


寶寶喜歡搶別人的玩具,著急了還動手打人,該如何引導?

首先我們來看搶玩具這個問題,孩子在某個階段會喜歡搶別人的東西,這是個正常的現象,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娃。

因為他們總覺得別人手裡的東西是好的 ,只是父母看到孩子喜歡搶東西,會不自覺地認為孩子比較自私,長大後也會成為自私自利的人。但事實上,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就會表現得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認為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所以看到喜歡的就會拿走,看到感興趣的會霸佔為己有。孩子因自我意識而搶東西,這是沒有任何惡意的,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一般會有以下幾點原因:

  • 感覺比較新鮮。

畢竟孩子缺乏一些認知能力,看到別人手裡的東西,心裡覺得新鮮又好玩,從而忍不住想要搶過來。他們內心並沒有想要搶別人的東西,只是因為很喜歡,所以行為方面比較過激。

  • 感到十分好奇。

孩子對很多事情都是一無所知的,他們總想認識周圍新鮮的事物。在很多新鮮事物的引誘下,孩子們的好奇心漸漸被激發出來了。別人手裡的東西,如果只能遠遠看著,完全不能滿足內心的好奇。所以,為了仔細看一下,他們便會忍不住想要拿來自己研究一下。但孩子並不懂得如何與對方商量,讓對方把東西拿給自己,所以他們索性就開始搶了。

  • 強烈的佔有慾。

孩子的自我意識漸漸萌發,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一切東西都是自己的,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是有區別的。出於自我意識的萌發,他們對很多東西想拿就拿,完全沒有顧忌。

其次,至於孩子打人,那時因為孩子情緒激動,特別是6歲之前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育並不完整,接管孩子的是原始情緒腦,衝動,易怒,完全是沒有理性的,自己管不住自己,我們要用適當地引到孩子,發展孩子理性腦,不要在孩子激動的時候給孩子講任何道理,她們是聽不進去,甚至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那麼,我們如何引導孩子呢?

1..引導孩子認識物權歸屬

父母需要有意識地幫孩子建立所有權的觀念,如當孩子想要別人手裡的玩具,父母可以強調:“這個玩具是別人的,你只能玩一下,不能帶走,你玩一會兒要還給他,你的玩具在家裡呢。”這些話可以讓孩子認識到東西的歸屬感,有所有權的概念。

2.告訴孩子如何與人溝通

看到孩子喜歡搶別人的東西,父母一般會直接制止:“怎麼能搶別人的東西呢?這是不好的行為。”其實,這樣的話對孩子而言,他們並不太能接受。最好的引導是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如“如果你喜歡他手裡的東西,應該先問一下他願不願意把東西借給你玩一下,或者你有好的東西跟他交換著玩”,讓孩子知道如何與人友好協商,而不是直接搶東西。

3.及時肯定孩子好的行為

當孩子嘗試著去與人商量,父母需要及時肯定這樣的行為。當孩子不是直接搶東西,而是友好地協商“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嗎”“我有一個玩具,不如我們交換玩一下,你願意嗎”,父母需要及時肯定孩子這樣的行為,他們才會意識到這樣做是正確的。

4.讓孩子學會分享

孩子通常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別人玩,這是很正常的心理。所以,當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個東西時,父母不應該強制要求他謙讓給別人,而應讓孩子學會分享,引導他願意和別的小朋友玩,如“你把這個玩具借給他玩一下,以後他有了新玩具也會借給你玩的,這樣你們就各自有兩個玩具玩了”。

5.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

當孩子的東西被搶時,父母不要強行把東西從自己孩子手裡搶過來滿足其他孩子。因為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思維定式,導致自己變得越來越懦弱,慢慢就會形成優柔寡斷、不敢反抗、不會拒絕的性格。這時父母應該好好保護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呵護。

6.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當孩子玩得正高興時,突然搶走他手裡的東西,然後問他“你的東西被搶了會難過嗎”,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再告訴孩子,如果他搶走了別人的東西,別人也會感到很難過。當孩子感受到被搶的負面情緒之後,他就會真正地學會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

7.最好的教育在第一次

當發現孩子第一次搶別人的東西時,父母就應該及時教育,這樣可以快速有效地將孩子不良的行為糾正過來,同時可以防止孩子在多次重複這種行為之後,養成根深蒂固的壞習慣。

孩子每個問題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嗨!我是天津時光小兜,在職幼兒教師一枚,多年養育實踐經驗。歡迎大家關注噢!

科學育兒,讓我們與愛愛心,與問題共成長!


時光小兜


看孩子多大吧。

如果孩子比較小,沒有發展出人與人的邊界感,再加上童年尤其是幼年,又是小孩子自戀發展的高峰期,所以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因此會毫無愧疚感的搶別人東西。

另外,孩子愛打人,這是因為小孩子處理焦慮情緒的心理能力還沒有發現出來,情緒直接導致孩子要用動手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他的負面情緒才能迅速消退。

解決辦法就是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出情緒,因為語言本身就有釋放情緒的作用,甚至哭鬧兩下都會降低情緒的張力。





未成年心理與家庭教育


通過語言打壓講道理,孩子變得聽話,不是真正習得禮儀規則,而是被壓制了大腦發育。

每個孩子,都可以更聰明,如果父母懂得不要語言教孩子。小孩子搶別人玩具玩太正常了,我覺得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過多幹涉,也不需要想太多,孩子自己通過與別人的互動習得規則,界限。



我的看法是,你越擔心的事情,越是會發生,你越是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就越去做,而且你的阻止會強化他的行為。

如果你希望他不要去搶別人的東西,首先,在他有這個行為的時候你不要說他。其次,家裡人不要去搶他的東西,不要強迫他分享,很多孩子會搶東西就是因為自己的東西得不到保護,所以他認為搶別人的東西是正常的。第三,孩子還小,他就是認為那些東西都是他的,別人動他的東西他當然會生氣,會攻擊別人。


150蒙氏


如果寶寶在三歲以內,一定要正確的引導。當孩子想要玩別人的玩具的時候,就告訴他,讓他主動去問別人是否同意,只有經過別人同意了才可以玩,還有一種是,可以讓他拿自己的玩具和別人交換。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搶別人玩具的習慣,就慢慢地教她如何做,她不可能會立即改掉,所以需要家長的引導以及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而不是去吼罵,要有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