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人到位 层层落实 建德杨村桥镇的战“疫”日常

建德市杨村桥镇,距离疫情爆发地武汉近千公里,距离热闹的杭州市主城区也有130余公里的路程,但在疫情到来时,这个小镇第一时间绷紧神经,上下齐动员,加入这场防控战“疫”中。

从严格排查春节期间流动人员,到给因疫情不能返乡的莓农送去关怀,再到尽全力帮扶本地医疗器材厂家恢复生产,杨村桥镇度过了一个注定难忘的春节。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全镇上下的努力,是整个杭州乃至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缩影,这份努力必将换来一个温暖的春天。

朝美日化召回员工,全镇支援保障口罩供应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是口罩生产的龙头。春节期间,企业以三倍工资召回员工,恢复生产,尽管成本提高,但朝美承诺出厂价不变。在疫情紧急,医疗和民间对口罩的需求量激增的时候,朝美坚守了企业的职责,被人们赞为 “良心企业”,被央视新闻联播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疫情发生之后,朝美日化迅速召回员工投入生产,杨村桥镇为员工返岗做了大量的动员和慰问工作。朝美的员工大多数是中年妇女,春节期间,她们在家中有许多事情需要照料,为了让她们安心在岗位工作,镇里为她们的家庭提供了慰问物资,给予了充分的照顾。

朝美日化生产的口罩分为三类:医用防护类口罩、N95口罩和一次性口罩,其中医用防护口罩的等级标准是非常高的,在过去,这一类口罩的需求量并不大,所以生产线不多。疫情发生后,朝美迅速新增了多个医用防护类口罩生产线,加大马力保供应,使这类口罩的当前日产量达到十万只。目前,省市经信局专员在这里驻点,按照计划将医用口罩统一调配给省市一线医院。此外,N95口罩目前的日产量为三万只,一次性口罩二十五万只。

口罩耳带、N95的鼻贴的安装、口罩的包装都是需要手工完成的,为加快口罩生产速度,杨村桥镇配合建德市一起招募志愿者,以党员为代表的志愿者迅速补充进来,帮助完成这些手工工作,缓解了口罩生产人手不够的压力。

保障员工的安全,就是保障医疗物资的安全,杨村桥镇为朝美日化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一批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每天准点到岗值守,禁止外来车辆进入,为入企员工测量体温,在年初一至初三,生活物资很难购买,杨村桥镇安排了专人帮员工购买蔬菜、肉类等物资,为他们提供每日的早餐。建德市安排了员工的集中住宿,并由专用车辆统一接送他们,确保他们的安全。

24小时严防死守:身在战场,就是战士,就要战斗

对于杨村桥镇来说,防疫工作的压力是巨大的,杭黄高铁建德站位于杨村桥镇,这里又有遍布全国的莓农,春节期间人流量很大,增加了相关的排查工作的任务量。

1月30日,在杨村桥镇绪塘村,确诊了建德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这让全镇上下的情绪立刻紧张起来。如何在第一时间确定所有接触者、隔离相关人员、划定隔离区、组织消杀,都是刻不容缓的。杨村桥镇党委书记蒋哲远一直忙碌在防疫一线,出现确诊病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一轮的战役。

这名患者是武汉的输入型病例,曾回到武汉照料生病的父亲。她于1月21日返回杨村桥镇,在次日的相关排查中被要求居家隔离,在1月26日出现疑似症状,被送至医院就诊。

1月28日晚9时,在这名病患被检测出一次阳性后,杨村桥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里程自然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正式运转。29日凌晨,确定人员隔离方案。凌晨2时,对6名亲密接触人员进行隔离观察。3时,对隔离人员家中进行消杀。3时30分,完成疑似人员行踪的初步摸排。4时,划定里程整村隔离区域。5时,基本确定疑似人员接触对象。5时30分,对初排的所有接触人员初步实现居家医学观察。6时,各点位值守人员全部到岗到位。在1月30日病例确诊。因为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居家隔离,后续工作到位,这一确诊病例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官方宣布确诊病例后,杨村桥镇立即组织人员挨家挨户发放口罩及《致绪塘里程村全体村民的一封信》,用行动缓解和消除了村民心中的恐惧,他在微信朋友圈中说:“身在战场,就是战士,就要战斗”。

为了严格防控疫情,最大程度地减少村民出门的几率,杨村桥镇号召各村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如果村民有生活物资的需求,不需要他们自己去菜场购买,由志愿者统计后开车去运送回来,放在指定地点隔空交接。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只要群众不出门,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好保障工作。”蒋哲远介绍,目前镇上13个行政村的“买手”已经全部到岗服务,除了建立微信购物群,还开通“热线电话”和“隔空喊话”服务,保障村里的老年人的物资需求。

“对于正在居家隔离的群众,隔离需要硬度,也许要温度”,对于正在居家隔离的人来说,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杨村桥镇安排医护人员除了每天为他们量体温,还会询问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做心理疏导。镇村干部定期慰问,为他们送水果。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杨村桥镇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十里埠村党员干部黄小英,第一时间按照组织要求前往防疫岗位,主动要求将点位排查时间安排在晚上,为了更好地支持村里的工作,她连续六天都睡在车上。除此之外,她还要负责村内的卫生保洁,督促卫生员卫生消杀、垃圾分类、处理废弃口罩等工作。黄小英说:“我没什么物资捐赠,我捐时间!”

防疫工作也出现过小插曲。2月3日凌晨,杨村桥镇驶来了一辆从江苏无锡来的面包车,据了解,这辆车是为了将在外地的黄盛村村民孙女士送回家。为了保证全村村民的安全,村党支书王建设对孙女士进行劝导,要求孙女士尽量不要返回家中。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劝说,孙女士答应跟随面包车返回无锡,但半小时后,已经凌晨两点的黄盛村却有一辆车子驶出,驾驶员黄某称自己是去集镇上取生活用品的,值守人员觉得蹊跷,便记下了这辆车的车牌号。十分钟左右之后,黄某开车返回,村支书王建设和值守人员检查了车辆,发现了藏在后备箱里的孙女士。严肃批评并劝返孙女士后,黄某被安排14天的居家隔离,由村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的盯守。

寄送生活物资和口罩,让在外莓农感受到家乡的牵挂

杨村桥镇因“中国草莓之乡”而闻名,它拥有悠久的草莓种植历史,许多掌握种植经验和技术的莓农在全国各地种植草莓,杨村桥镇在每年春节前,都会迎来一次很大的外地人员的返乡潮。

根据统计,在今年春节,全镇在外地未回家的莓农有四千多人,其中湖北省259人,武汉市98人。在疫情高发区,许多莓农感到恐慌,但他们仍然响应号召,驻留湖北。 镇上大量的动员和安抚工作,为在外的全部四千余名莓农寄送了口罩。对于在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人员,考虑到他们购买防疫物资困难,杨村桥镇除了为他们寄送口罩,还为他们送去了米、油等生活物资,送去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牵挂。

春节前后原本是草莓成熟,莓农最忙碌的时候,此次疫情使草莓的需求量锐减,同时严重影响了物流,草莓几乎没有了销量。杨村桥镇正在想办法联系相关工厂,帮助莓农找到收购方,将滞销的草莓制作成果酱、果干。在过去,建德的莓农是不舍得用这种渠道销售草莓的,因为这里的草莓名气大、品质高,外界对杨村桥新鲜草莓的需求量很大,往年可以卖到很好的价钱。然而,就现在的情形,找到收购方,就能避免草莓被丢弃或烂在地里,但即便如此,大量的草莓仍然找不到去处,镇上还在为此努力。

尽管面临困境,在外的莓农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展现出了许多温情的瞬间。杨村桥镇的在外有一个莓农老乡组织,今年春节期间,没能回到家乡的莓农相互帮忙,度过难关。来自杨村桥镇十里埠村的郑海,在成都种植草莓,他从电视上了解到防疫前线医护人员的辛苦,便开着货车去往郫都区疾控中心,将自己种植的400斤草莓分装成120框,捐赠给医护人员,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据了解,郑海已先后向当地五家医疗机构捐赠了2000斤草莓。

郑海的举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对此,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说:“最近,我们建德莓农老乡群里还在想着筹钱给建德红十字会送去,想家乡人民带去问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