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復工復產要小心這些“疫”中局 廈門警方提醒市民提防三類騙術

3月3日訊 據廈門網報道 當前,全國人民正全力抗擊新冠肺炎時,卻仍有不法分子趁機“設計”出各種騙局,編造出各種謊言,利用疫情名義詐騙錢財,而隨著各地工廠、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騙子藉機“升級”騙術,廈門警方通過案例提醒市民群眾提防三類騙術,小心這些“疫”中局。

  【騙術一】購買防疫物資

  張先生的企業準備於2月底復工,考慮到復工後,需要每天對公司進行消毒、對進出公司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以及員工工作期間需要佩戴口罩,張先生就上網搜索相關物資信息。2月23日,張先生在自己的朋友圈看到有人發佈出售防疫物資的信息,於是張先生便聯繫了對方。對方自稱有防疫物資廠家的一手貨源,而且對方還向張先生髮來了廠家生產車間、營業執照等圖片,這讓張先生信以為真。

  隨後雙方商定好價格後,對方稱由於“非常時期”,要求張先生必須先付款後發貨,急於採購防疫物資的張先生便將全款60000元轉給對方,可轉完之後張先生髮現自己微信就被對方拉黑,手機也聯繫不上,才發現被騙。

  廈門警方稱,近期發生不少此類騙局,騙子抓住市民群眾尤其是一些企業主急需防疫物資的需求,在朋友圈、微信群或交易平臺發佈出售防疫物資信息,在與受害者取得聯繫後,騙子為了提高詐騙欺騙性,甚至會發送廠商營業執照、物資視頻或買賣合同,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後,往往提出必須“先付款,後發貨”或“預交保證金”等要求,從而實施詐騙。警方提醒,復工企業一定要找正規渠道購買口罩等防疫物資,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量大貨足”,更不要嘗試“先付款,後發貨”的操作,建議採取“一手收貨、一手交錢”,以保障自身的權益。

  【騙術二】找工作“招”來騙子

  陳先生在春節前剛剛辭去了原先的工作,而隨著復工復產,他也急著找份工作。2月21日,陳先生在瀏覽網頁時看到一條招聘信息說某知名物流公司招聘“快遞小哥”,陳先生便聯繫了對方在網頁上預留的聯繫方式。

  在電話中,對方僅僅詢問了陳先生個人的簡要信息後,就告知陳先生被錄取了。對方稱入職前陳先生需要先支付包括四季服裝及送貨電瓶車等“裝備費”1200元,並承諾任職滿一年後這筆錢可以退還給陳先生。

  在陳先生繳納了1200元“裝備費”後,對方又稱由於現在是“非常時期”,在入職前,陳先生必須進行體檢,而500元的“體檢費”由公司代收,並會提前通知陳先生進行體檢。陳先生於是又轉賬500元,但陳先生在家等了一週,也沒有接到任何“體檢”消息,再撥打對方電話時,發現已經聯繫不上對方了。警方提醒,市民群眾在找工作時,建議通過政府指定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仔細甄別網上那些所謂“高薪”、“無門檻”等“招聘”信息。凡是遇到涉及要求先行繳納費用的情況時,求職者應提高警惕,做到不貿然向陌生人提供的賬號轉賬匯款。

  【騙術三】冒充好友“求助”買機票

  2月25日下午,鄧女士突然收到在韓國工作的好友“小李”的QQ信息,對方稱由於最近該國的疫情原因,自己準備提前回國,但是買機票的錢在航空公司那邊出了問題。“小李”想請鄧女士幫個忙——這個錢“小李”先打到鄧女士的賬戶上,然後鄧女士再聯繫“航空代理”幫“小李”購買機票。

  很快對方就發給鄧女士一張顯示1800元的銀行轉賬截圖,對方解釋說因為是網銀轉賬,所以要到第二天才能到賬。鄧女士與“小李”提供的“航空代理”聯繫,並向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轉賬1800元。

  第二天,鄧女士打電話給小李問她行李準備得怎麼樣了,小李表示自己並沒有要回國,更沒有讓鄧女士幫忙購買回國的機票。小李還說自己的QQ賬號前段時間就被盜了。這下鄧女士才恍然大戶,原來自己是遇到了騙子。

  此類騙術中,騙子先謊稱人在國外無法付款購買機票,提供虛假轉賬記錄,誘騙當事人幫忙購票。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騙子更是打著“外國疫情日益嚴重”的幌子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市民群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保護好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的個人隱私信息,一旦發現被人盜用,要及時通知親朋好友,避免親朋好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騙子冒充熟人或者領導以借錢的名義實施詐騙。當接到親朋好友涉及轉賬匯款的信息時,最好通過電話等方式進行核實。警方還表示,疫情期間,除了上述的幾類多發騙術以外,騙子還會針對尚未復工復產的“宅”男“宅”女們,實施如“兼職刷信譽”、“買賣遊戲裝備”、“網上貸款”等常見騙術,市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提防,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記者沈偉彬、通訊員孫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