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肺腺癌晚期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如何?

用户111502265740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针对肺癌的治疗,如今的研究可以说是炙手可热,随着几项大的I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问世,可以看出免疫治疗相比较化疗有很大的优势,2019年最新肺癌临床治疗指南中指出,免疫治疗成为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新的治疗标准。PD-1/PD-L1抑制剂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断肿瘤与T细胞间的免疫抑制信号,从而恢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目前,PD-1/PD-L1抑制剂分为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俗称O药)和帕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为PD-1抗体,阿特珠单抗(俗称T药)为PD-L1抗体。

Keynote-024是第一个比较免疫治疗和传统一线化疗疗效及安全性的Ⅲ期临床试验。305例PD-L1阳性表达≥50%患者随机分为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含铂双药化疗组。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组的疗效优于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3个月和6.0个月,有效率(ORR)44.8%和27.8%,帕博利珠单抗较化疗显著延长总生存时间15.8个月(中位30.0月vs14.2月),而且3度以上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基于这一研究,帕博利珠单抗就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打破了除化疗外仅有靶向治疗作为驱动基因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的格局。

肺腺癌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看看是否存在EGFR,NTRK,BRAF,ROS1,ALK基因突变,存在突变的首选相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如果没有敏感基因突变,检测PD-L1蛋白表达,只要PD-L1>50%都可以将单药帕博利珠单抗优选作为一线疗法;PD-L1蛋白阳性表达处于1%-49%之间者,可以一线选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PD-L1<1%的肺腺癌患者可以考虑化疗。而在肺腺癌二线治疗中,无论PD-L1表达情况,都可以选择纳武利尤单抗或者多西他赛化疗。PD-L1阳性表达≥1%,可以选择帕博利珠单抗。

在免疫治疗的一线治疗领域中,阿特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抗PD-L1抑制剂。阿特珠单抗III期临床研究显示阿特珠单抗+化疗+贝伐单抗的疗效优于阿特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也优于化疗联合贝伐单抗组,客观缓解率达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0.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超过25个月。甚至接受过靶向药物治疗耐药的患者也能从四药(阿特珠单抗+贝伐单抗+紫杉醇+卡铂)联合中获益。基于此,FDA于2018年12月批准四药联合方案用于无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曾经有人说靶向药是上帝送给亚洲肺癌病人的礼物,靶向药的问世使得许多肺腺癌晚期病人极大的延长了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不在少数,而如今免疫治疗可以说是送给基因突变阴性肺癌患者的另一个礼物。不过由于新药的研发成本较高,目前价格上比较昂贵,不久将来,随着国产免疫治疗药物的上市,将会有更多的晚期肺腺癌病人有机会使用。


胡洋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异军突起,对于传统的三大疗法形成了极大的补充,丰富了肿瘤治疗的方法,提升了肿瘤治疗的效果,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针对晚期肺癌,靶向治疗和PD-1免疫治疗,是两大突破,让更多的晚期肺癌患者获得生存期,更重要的是,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肺腺癌晚期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如何?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2018年4月9日,默沙东宣布:PD-1抗体Keytruda单药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无突变NSCLC的关键III期KEYNOTE-042研究到达主要终点。相比铂类药物化疗,Keytruda可显著延长PD-L1表达阳性(表达水平≥1%)患者的总生存期。

而此前,FDA已经批准了Keytruda用于PD-L1表达大于50%的肺癌患者一线治疗。因此这次披露的临床数据最大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了PD-1的适用人群。

那么,如果PD-L1阴性(表达水平1%),是不是就无法一线使用免疫治疗了呢?

并非如此。对于非鳞癌患者来说,FDA已经批准Keytruda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用于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而且不受PD-L1表达或ALK、EGFR突变的限制。而对于鳞癌患者,Tecentriq联合化疗 (卡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相比单独使用化疗,可以降低疾病恶化/死亡风险,而且不受PD-L1表达水平限制。

注意,将以上三点概括起来,这个结论就厉害了!即在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治疗中,PD-1/PD-L1已经全面碾压化疗,无论PD-L1是否表达。这进一步巩固了PD-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核心地位。

KEYNOTE-042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研究,共纳入1274例不携带EGFR或ALK突变且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治疗的PD-L1阳性(表达水平≥1%)的晚期NSCLC患者。上述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给予Keytruda单药治疗 (每3周1次200 mg) ,或者含铂类药物化疗。

结果表明,相比铂类药物化疗,Keytruda可显著延长PD-L1表达阳性(表达水平≥1%)患者的总生存期。具体数据会在即将召开的AACR2018年会上公布。

至此,无论PD-1/PD-L1单药还是联合化疗均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OS获益数据。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中,PD-1挑战化疗大获全胜!

另外,免疫治疗的另一员大将Opdivo在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III期临床试验-Checkmate-227的初步结果表明,对于肿瘤突变频率(简称TMB)高于10mt/MB的肺癌患者来说,一线治疗直接使用PD-1抗体Opdivo联合CTLA-4抗体Yervoy比使用化疗效果更好,可大幅度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更多的临床研究还在进行,更多的试验数据即将公布,相信PD-1抗体家族定会在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大放异彩!而对于检测到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首选依然是靶向治疗。


守护生命光彩


近两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有占据“半壁江山”的趋势。

具体到题目中提到的肺腺癌患者,根据NCCN最新2019年肺癌诊疗指南,是这样说的:对于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如果PD-L1表达大于等于50%,而且没有EGFR/ALK/ROS1或其他敏感基因突变,推荐一线使用免疫治疗,首选帕博利珠单抗(K药),也就是说,对于这部分晚期肺小细胞肺癌(包括肺腺癌),可以一线单药使用免疫治疗,疗效远远优于化疗。

对于PD-L1表达大于等于1%的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且没有上述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推荐一线应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对于PD-L1表达小于等于1%的患者,有敏感基因突变的首选靶向治疗,没有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首选化疗。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免疫治疗是有一定的适用人群的,不是每个患者都适用,而且,免疫治疗有着一定的毒副作用,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出现,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深蓝医生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腺癌,在晚期一线治疗时,要先检测分子类型,如果是EGFR突变,用TKI类药物,效果不错的。如果是ALK融合基因阳性或ROS1阳性,可以用克唑替尼,也可以直接用艾乐替尼,效果相当好。这一类患者不建议用免疫治疗,因为有可能适得其反,会加速肿瘤进展。

如果是野生型的NSCLC的腺癌,一般建议是化疗+肿瘤免疫治疗进行结合,效果是相当不错的。仅仅是免疫治疗,一般20%的患者效果很好。如果结合化疗,会有大幅度提升。



Paul梅斯


兔疫就是把全身细胞的温度控制在正常人体的温度不在发展,肿瘤只不过是全身细胞中温度最高的一个细胞,在高温下成熟的快死亡的的快的一个细胞而一,你就是不去给它消炎,把它切除它也会死,它死了不可怕,大家想一下,它是不是在高温下成病,它即然有这么高的温度,是不是在它成长到死亡的过程中,它周边的细胞也长大了,你们叫转移,其时不叫转移,你们在单治肿瘤的过程中,它也是在高温下成长的,所以全面降内火,与全面毛孔散热接合起来,降掉人体全身细胞温度,让细胞缩小,控制在可控的温度下,试问那个肿瘤在没有高温的情况下,自己是不是也在缩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