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婆婆,我花自己的錢不過分吧?”“你賺的錢也是我兒子的錢”

“婆婆,我花自己的錢不過分吧?”“你賺的錢也是我兒子的錢”

圖片選自:電影《千與千尋》

傳說姻緣裡有一個“月下老人”,他會用一根紅繩來拴住男女的腳腕,來將他們籤繫到一起成全這種緣分。

而且,這是前世修的因來決定的,所謂“千里姻緣一線牽”正是說了這個事情。所以姻緣這件事情是一件很好的緣分,人的一生會遇到2920萬人,而兩個人相愛的機率卻只有0.000049,兩個人成就的姻緣又是多麼小概率的一件事呢?

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種緣分,婚姻緣分作為其中最為緊密的一種,也是自古以來人們喜聞樂道的,但是這種緣分有時候也會遇到現實的阻隔,變成無奈。

瑤瑤五年前成為大維的新娘時,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大維對她貼心無比,總是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她關懷和鼓勵,她為此深深地感動著。

瑤瑤從結婚那一刻起,就做好了和大維相守一生的準備,即使結婚之後遇到再大的困難,她也想要和他攜手度過。

從戀愛到結婚,他們之間一直很和睦,沒有像別的情侶那樣要麼吵架,要麼冷戰。

即使經常被婆婆冷言冷語地對待,瑤瑤依然都沒有想到過放棄。因為和大維相遇,相愛,成為夫妻,是命運的緣分,她不想要這種緣分就此斷掉。

她一直有把手裡的珍寶緊緊把握住的覺悟,在自己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這樣才不至於在將來留下遺憾。

帶著這種想法,她踏進婚姻,也一直為這個家庭付出著。

但是沒過幾年,她就發現,婚姻真的並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之間的事。

“婆婆,我花自己的錢不過分吧?”“你賺的錢也是我兒子的錢”

婆媳關係遲遲破不了冰,這對她而言真的造成很大的困擾,因為婆婆總是干涉她的工作,整天打電話指責她沒有把丈夫照顧好。

婆媳關係似乎是一個很糟糕的詞語,它給了丈夫一個藉口,讓他可以逃避開,因為這是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的事情,與他沒有關係,因為他可以做的事情並不多,所以他沒有理由也沒有道理去協調她們之間的矛盾。

大維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母親對妻子職責這件事有多古板,從他記事起,母親就一直對父親言聽計從,把父親的衣食住行料理得好好的,沒有一天懈怠過,現在父親去世後,她把那種情感轉接到他身上。

自從大維母親住進他們家裡,就沒有片刻寧靜過,整個套間都是母親的挑剔和嘮叨,可是大維想,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母親做的一切也都是為自己好,如果自己還表示不滿,不就是讓母親寒心嗎?

婆婆的一貫想法是,妻子只需要在家處理好家庭內務,帶好孩子就可以了。

在這件事上,瑤瑤苦不堪言,她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女人一定要活成那個樣子,自己作為一個外企員工,每天都早出晚歸就已經很疲憊了,還要面對婆婆的冷臉。

不僅如此,婆婆還要求她辭職做家庭主婦,差點沒把瑤瑤氣瘋,結果丈夫竟然也沒有幫她說話,沒有站在她的立場上支持她,而是也開始說服她辭職,放棄她傾注所有心血和熱情的工作。

“說實話,我覺得心寒了,他根本沒有為我著想。他就是一個潛在的媽寶男,我當初怎麼會覺得他對我這麼好,就一定會護我周全呢?”

瑤瑤的話充滿苦澀,可見她對丈夫沒有站在她身後覺得失望。

“婆婆,我花自己的錢不過分吧?”“你賺的錢也是我兒子的錢”

實際上,現代家庭中,媳婦和丈夫的角色差不多是同等重要的。

他們一樣都要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一樣要到外面打拼賺錢。如果婆婆在家庭中還延續著之前家庭的角色,認為在兒媳婦和兒子組成的新家之中,處於當家作主的地位,就會和兒媳婦起衝突。

所以,婆媳之間經常會起矛盾,他們之間的問題也是中國式家庭關係裡面最讓人頭疼的問題之一。特別是一些結婚之後的年輕人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跟婆婆相處不和的問題。

這個時候兒媳婦就需要擺正心態,試著去換位思考,只有跟婆婆相處好,才不會影響到婚姻質量,但是也不能一昧地忍讓,丈夫如果一直保持沉默也會使矛盾加深。

小雨採訪過很多女人,要麼是一堆婆婆說自己兒媳婦做得不好,兒子娶了個惡婆娘,要麼就是兒媳婦埋怨婆婆為難她。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務必要相互磨合,要麼就是生活習慣不同,要麼就是價值觀不同,有時候僅僅是對一件瑣事的看法不同,這個時候只需要帶著“和而不同”的態度看待,就會感覺好很多。

很多家庭中,父母心裡並不覺得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有問題,也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覺得自己的想法是錯的。

“婆婆,我花自己的錢不過分吧?”“你賺的錢也是我兒子的錢”

就拿我的讀者小陳來說吧,她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但是和婆婆在早些年也相處得很不好。

小陳的婆婆覺得這個兒媳婦花錢大手大腳的,自己的兒子在外面工作這麼辛苦,所有的經濟來源都是他兒子努力賺來的,卻被女人敗光了。

小陳和她解釋,買的衣服都是職場上必須用到的,女人買些護膚品也是為了抵抗歲月,還和婆婆耐心講解。

只是婆婆並不吃這套,還是覺得不爽。

小陳直接說:“這些錢都是我賺的,我想怎麼花也是我的自由吧?”

沒有想到,婆婆聽了這句話臉一紅,梗著脖子說:“你的錢不也是我兒子的錢嗎?你還花得這麼歡,不要臉。”

小陳徹底驚呆了,她沒想到婆婆這麼不講理,即使,在家務這些事情上經常受到婆婆的指責,小陳也從來不與她計較,家和萬事興,老人的做事方式和年輕人有不同也是正常的,她多包容多學習就是了,現在婆婆這種話讓她無話可說,講道理也沒用。

有時候,婆婆本身的一言一行是造成婆媳關係緊張的根源,她們也不懂得什麼時候應該給對方一個臺階下,而是對不間斷地對兒媳婦挑三揀四,埋怨對方做得不夠好。因為她覺得,如果兒媳婦做得足夠好,怎麼會被自己挑出毛病呢?

但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有了偏見,就會像大山一樣很難移除,即使小陳想要用盡全力的和婆婆打好交道,但是婆婆還是雞蛋裡挑骨頭一樣,總是指責她做得不好。

“婆婆,我花自己的錢不過分吧?”“你賺的錢也是我兒子的錢”

在很多中國婆婆看來,相夫教子是中國傳統女性的基本工作,做好家務,為丈夫準備好飯菜,是一個妻子的本分。如果一個女人連這樣的事情都,做不好,怎麼去更好地照顧丈夫呢?

小陳無法理解婆婆的思維,她並不甘心做一個家庭主婦。

儘管小陳經濟獨立,根本不依靠丈夫,每個月還負擔家裡的一些生活支出,在婆婆看來,這些都並不足以彌補她的短處。

小陳和丈夫商量該怎麼扭轉婆婆的思想,但是始終沒有好點子,丈夫是理解她的,也不想讓她受委屈,只是他也覺得母親的思想是固執的,一朝一夕無法輕易改變。

各位讀者,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