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小肠在人体中相当于君主的受盛之官,专门接收由胃消化后的食物,进一步提取其中的养分,通过脾的吸收和运化作用,上输于心肺,布散全身。而将剩下的糟粕再转移到大肠,排出体外。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分别清浊”,这是人恢复气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肠主水液,如果小肠有病了,清浊不分,水分、精华与糟粕不能各走其道混杂而下传至大肠,以致出现问题。同时,《黄帝内经》中认为,“心经之火,移于小肠”,小肠与心有经脉互相络属,心的火较旺,常常会影响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进而影响全身水液的变化。


小肠经在消化机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肠经的机能衰退,会使身体不调和,并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眼睛带黄、耳朵重听、脸颊、喉咙肿痛等。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下行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耳,分支从面颊抵鼻,止于目内眦。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原文】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注释

①踝:此指手腕后方小指侧的高骨。


②臂骨:指尺骨。


③两骨:指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


④肩解:“肩后骨缝曰肩解”(张介宾注)。


⑤目锐眦:指目外眦。


⑥䪼:音拙。眼眶的下方,包括颧骨内连及上牙床的部位。


从这条循行路线上,我们要注意小肠经经过的几个重要部位:心、胃、咽喉、眼睛内外侧、耳朵、颧骨。


在急诊科,遇见病人说胃痛,通常第一时间会做心电图,就是怕不典型的心梗表现为胃的部位的疼痛。在我们这小肠经的循行上看,心和胃的确是相关的,古人在以前就认识到,胃部位的病变,很有可能与心相关。


小肠经的循行要经过腮帮子、颧骨,所以颧骨也是反应了一个人小肠功能好不好的地方。颧骨部位皮肤白里透红,小肠吸收功能就好;颧骨部位皮肤苍白,甚至出现雀斑之类色素沉着,我们就要注意这个人是否消化不良,甚至大便不通,或者小肠有某些不良的病变。


“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


在手太阳小肠经这一条路线上,一共19个穴位。在这里,我们重点挑选几个常用到的穴位来讲。


1、少泽穴


少泽穴是小肠经第一个穴位,位于手小指外侧,距指甲角1分。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


少泽穴的名字既然和水有关,因此可以用来治疗热证。少泽穴刺络放血,用来治疗咽喉疼痛。我们昨天学习手少阴心经时,介绍少冲穴,可以通过刺络放血治疗因为肝火旺,伴失眠、烦躁,而影响心经的咽喉疼痛。如果咽喉疼痛伴有小便色黄、大便粘腻等湿热表现,就刺络放血少泽穴。


乳汁的生成和诸多脏腑相关,其中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为重要环节,故取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穴可主治乳痈、乳汁少。


如果孩子老是打嗝漾奶,可以给他捏捏少泽穴,别使劲太大,一点点给他捋捋,孩子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


2、后溪穴


后溪穴的定位:微握拳,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后缘,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后溪是小肠经第3个穴位,少泽,前谷,后溪。所以他的命名很好理解,泽就是浅水塘,水塘的水经过前面的山谷,也就是前谷,流到后面的小溪,也就是后溪。所以这个穴位跟水相关。所以,小便涩痛,尿路感染,可以选取这个穴位,以点揉或者针刺技术操作。


后溪穴是一个八脉交会穴,与督脉相通。我们后正中线上,脊柱的疾病可以选用该穴治疗。常见的就是我们的颈痛,头痛,颈椎病和神志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颈痛都可以用后溪穴。我们到目前为止,说了好几个治疗颈痛的特效穴位,列缺、手三里、阴陵泉,还有这个后溪。我们怎么分别应用呢?我们说列缺是雷神,是经气最强烈的地方,所以,颈痛以经气不通为主要表现的胀痛感,选取列缺;手三里,是阳明经,阴陵泉是脾经,皆主肌肉,颈痛以肌肉酸痛为主要表现的,选取手三里及阴陵泉;后溪,通督脉,循行脊柱,且督脉主骨,所以颈痛表现为骨头痛的,颈椎关节活动不利的,选用后溪。所以,颈痛也需要分别疼痛的性质而辩证取穴,不可以说你颈痛了,这几个特效穴随便选一个就可以,否则只会给人一个错觉,中医治疗什么都行,结果试了,什么都不行。不行的原因只是我们不懂辩证论治。


爱落枕的人,平日要常揉后溪穴。因为小肠经正好顺着后肩膀上行到脖子,所以脖子、肩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揉小肠经来缓解,而后溪穴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大穴。


小肠经上的好多穴位都很管用,但用时也要根据每个人身体的不同症状。有的人用这个穴位特别管用,有的人使那个穴位很灵,所以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穴,要在平常的时候多找一找。只要某个穴位揉完后,身体感觉很舒服,那就把这个穴位单做宝贝,经常用一用。


3、养老穴


养老穴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个对老年人特别有好处,可以预防衰老的穴位。


养老穴的定位:在尺骨小头的背面,取穴时,掌心向胸,当尺骨茎突之桡侧骨缝中。我们把左手手心朝下,平放在胸前,右手食指点在左手腕关节高出的那块骨头上,然后左手往里一翻,右手食指下会感觉到有一缝隙,这个缝隙就是养老穴。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从养老这个名字看,就很直白了,可以养老,是养身保健的良穴。那么,养老,是养那一方面呢?


养老穴属于小肠经脉的郄穴(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阳经郄穴多治疗痛症,因此多用于治疗肩、背、肘、臂的疼痛、以及手脚活动不能自如、腰痛等老年病;其次,因为小肠的功能是吸收水谷所化之精气供养全身乃至目窍,故可治疗目视不明,是调治老年人疾病的重要穴位,所以称为养老穴。


养老穴对所有的老年病都有作用,像高血压、动脉硬化、颈椎病、老年痴呆、头昏眼花、胸闷气短、耳鸣耳聋、记忆减退、手指麻木、上肢酸痛等。


有些老年人翻身起坐一般比较费力,这养老穴也管用。有人说我现在眼睛越来越花了,眼睛一疲劳就视觉模糊,视力下降,您就天天按揉养老穴吧,又方便又有效。另外,对落枕、闪腰岔气、呃逆等疾病,也非常有效。


接着我们把天宗、肩中俞和肩外俞一起讲,因为这个三个穴我们经常配伍使用,治疗肩背疼痛。


4、天宗穴及小肠经肩部系列穴位


天宗穴在一般的教科书上的定位取穴方法介绍得很学术,好多中医爱好者似读天书:“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如果我们读不懂这个定位也没有关系,可以按照下面这个“土”办法定位取穴:以对侧手,由颈下过肩,手伸向肩胛骨处,中指指腹所在的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处即是该天宗穴。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天为清气;宗,俗话说认祖归宗,就是源头的地方。天宗,就是我们清阳之气的源头,清阳之气的巢穴。所以,清阳之气郁滞,表现为胸闷的,可以按揉天宗穴。


我们看小肠经大臂这块,会发现没有穴位,全跑到肩膀后边去了。小肠经在肩膀部位的穴位,第一个是肩贞穴,然后是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和肩中俞。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对这几个穴位,我们一般采取一捋而过的方法,这样所有穴位就都照顾到了。


经常咳嗽、有哮喘、支气管炎的人,在这几个穴位集中的地方会很痛,肌肉会很紧张,我们得经常把它揉一揉,揉送了。因为我们咳嗽、哮喘的时候这块老用力,长期用力这块就非常紧张,形成瘀血,我们必须把它揉散了。


还有,我们后背的小肠经也经常容易堆积很多瘀血,因为这块容易受寒、受伤,多用力,并且经常保持一个姿势。这时,我们可以请人多按摩这块,每天顺着小肠经送一送肩膀。如果能刮一刮痧,把这里的瘀血刮出去就更好啦。


揉这条经的时候,血液循环会加速,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刺激小肠经上的这几个穴位就等于让心脏给它及时地供血,所以有时候在这块揉得过多,有的人会发觉心慌。不过心慌没关系,就多揉揉手心的劳宫穴,赶紧把血给它补进去。还可以试一下人参生脉饮,也是补心血的。


劳宫穴我们在学习手厥阴心包经的时候会学习,这里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劳宫穴怎么定位: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指尖处。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5、听宫穴


听宫学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时凹陷处。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听宫,看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治疗听力相关的疾病,比如耳鸣,听力下降。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选用艾条灸的办法,疗效很好。因为温热的作用,能够很好的改善耳道局部的微循环,从而改善听力。


我们看,小肠经经过心,经过耳朵,就把心和耳联系起来了。古人把脑的功能也归于心的功能系统里面。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心不在焉,听不东西,这种生理表现,是可以找到经络的生理基础的。所以,古人没有发达的现代解剖,但是有发达的经络学说,可以从外知内。因此,我们中医是从外面,窥探里面,西医是从里面,窥探外面,看事物的方向不同,但是道路是一致的。都是从一道门进出,一个从里面出来,一个从外面进去,都了解门两边的世界。


“小肠经的经穴歌和主治表”

每条经脉的穴位很多,我们不可能逐一介绍。对于经络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其他没有涉及到穴位可以自学。为了方便大家系统记忆小肠经的19个经穴和相应的主治,我们把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歌和腧穴主治提要表列一下,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学习。


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少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治提要表


手太阳小肠经:分别清浊、化生气血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