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四川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 稳中求进

四川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川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中车成都车间,地铁车组已经组装完毕,正在进行静态调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9年悄然走过,2020年即将到来。

2019年,四川工业向着高质量发展再出发,走得坚定、走得充实。

这一年,面对多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交织的复杂局面,四川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六稳”工作部署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一年,四川制造、四川创造共同发力,“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破浪前行。京东方绵阳6代线、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我国首台自主研发F级50兆瓦重型燃机在东方电气点火试验成功。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9年全省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接近4万亿元、增长10%以上。

这一年,“主干”支撑明显,“多支”竞相发展。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产业协同联动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乐山多晶硅、广元电解铝、雅安大数据、遂宁锂电、攀西钒钛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成链、加快发展。

……

这一年,是四川工业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一年;是四川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年;是四川工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再添新功的一年。

时光不息,奋斗不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之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基础的关键之年。

站在新起点上,四川工业踏上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2020年,四川工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落实“六稳”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工业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贡献力量。


四川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成都纵横展示大鹏系列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四川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成都5G双千兆发布会现场,参会嘉宾体验电信5G VR游戏


回眸2019

突出稳增长 四川工业收获丰

2019年7月15日,BOE(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出货,这是继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后,BOE(京东方)在柔性显示领域又一重要里程碑。

同年9月,24家四川工业企业组团亮相上海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京东方第六代柔性AMOLED显示屏斩获工博会含金量极高的“CIIF大奖”,成都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荣获“新材料奖”。

不仅如此,成都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等一批重大项目量产出货;天府新区紫光芯城项目、诺思(绵阳)微系统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建设……

收获满满的2019年,四川工业稳步前行,这一切都离不开四川工业战线的艰苦奋斗。

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认真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制定实施重点产业培育方案和任务清单,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创新发展、要素保障等重点任务。制定实施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加大力度推动5G、大数据、区块链、超高清视频等产业发展,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年5G基站有望突破1万个。1-10月全省五大支柱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27.4亿元、增长10.6%。

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落实国家“振芯铸魂”、重大短板装备、关键新材料等补短板工程,实施信息安全及集成电路、航空与燃气轮机等重大专项,国内首台自主研发F级50兆瓦重型燃机成功点火。组建智能制造、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产业联盟。实施支持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政策,推进重点企业研发全覆盖行动。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1178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1家,其中国家级分别达79家、27家。

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狠抓项目动态跟踪和协调服务,分产业组织开展精准招商,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和“直通车”服务,京东方绵阳6代线、信利仁寿高端显示、跑诗达新能源乘用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全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以上。

区域发展格局更加协调。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部署,实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产业协同联动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乐山多晶硅、广元电解铝、雅安大数据、遂宁锂电、攀西钒钛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成链、加快发展。建设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云服务平台,启动园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92家,产业在园区的集中度达到72%左右。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开展消费品行业“三品”行动,医药、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稳定增长。实施优质白酒产业振兴培育方案,组建四川名优白酒联盟,推动“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梯次发展,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营业收入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培育认定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14家。推进稀土行业秩序整顿,支持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一批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和“散乱污”企业整治。

微观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支持大企业大集团跨越发展,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70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500家。建设“互联网+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达136家。推进“5+1”产业金融体系建设,分行业举办产业金融重点项目推介会,积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新支撑新优势加速形成。制定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意见,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信息通信大会、APEC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深入实施“企业上云”行动,上云企业超过5万家。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展“服务型制造进园区”活动,举办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全年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较快增长。

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改善。推动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细,深入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出台工业稳步开局激励措施,组织工业经济调研指导,积极推动工业经济稳定运行。抓实要素保障,优化用气调度,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试点有序推进。


展望2020

质量双提升 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4月,“2019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期间,四川与国内外投资者签约项目407个,签约项目总额4599.47亿元。其中,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的五大万亿产业,共签约项目178个,投资额1917.52亿元。

进入12月,成都高新区围绕新型显示配套产业,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瀚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深圳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在深圳举办的新型显示配套产业园项目对接会上进行了现场签约。同月,成都市金牛区与宏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升(大连)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项目涉及智能智造、北斗应用、科技研发等多个产业领域……

时间未至,发展先行。项目的签订势必带来四川工业新一轮发展。

来到2020,四川工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0年,四川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落实“六稳”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工业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贡献力量。

聚力巩固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积极应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扎实抓好“六稳”政策落地落实,加强经济运行预警预测和预研预判,完善因地因业因企分类指导机制,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稳定增长,推动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聚力推动“5+1”产业新突破。认真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编制实施“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措施清单。全力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突出抓好500个投资上亿元工业项目,加快惠科8.6代线、药明康德产业基地、宜宾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聚力提升产业链质量和水平。研究制定重点领域产业链全景图,着力补短板、强核心、提价值。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新组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产业链水平提升,在集成电路、航空、燃机等领域谋划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强上下游“一条龙”协同合作。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重点产品、工艺、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

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制定“1+N”特色产业政策体系,着力推进乐山多晶硅、广元电解铝、雅安大数据、遂宁锂电、攀西钒钛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实施“5+1”特色园区三年发展计划,全面推进园区及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加快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培育建设一批院士(专家)产业园。

聚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实施大企业大集团上榜奖励办法,支持开展跨所有制、跨行业、多种方式并购重组,推动实现“百亿强企”“千亿跨越”目标。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和专精特新发展行动,培育一批“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出台促进工业小微企业上规模意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聚力促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开展新型信息消费项目示范和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试点。积极申创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深入实施“万企上云”行动计划。制定推进制造业平台经济发展工作的意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聚集建设。

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制造业重大技术升级改造政策举措,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领域开展产能置换,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推进机制砂石、陶瓷、平板玻璃等行业健康发展。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推动川烟、川酒、川茶等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

聚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重点项目“秘书服务”制度。抓好电力生产运行调节,实施精准电价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推进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开展产业金融精准对接,探索“5+1”产业金融平台建设。抓好天然气、成品油组织协调,强化铁路运输“路企”对接。持续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大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努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展望2020年,四川工业向着新目标,踌躇满志、信心满满、阔步前行!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刘琳 鲍安华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