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面试新工作,没想到新公司的HR和老东家的领导很熟,在老公司做的一般。简历上面夸大了一下,我该咋办?

余庭洋


“沈理职谈”的观点,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新公司的HR和老东家的领导关系很熟怎么办,关键点有以下几个:第一、HR说和你老东家的领导很熟,这个说法有待验证,可能只是面熟或者彼此知道而已;第二、你简历夸大的程度有多大,适当夸大可以理解的,如果涉及到简历严重造假的话,也只能自食其果了;第三、看你的岗位重要程度有多大,是否会进行严格的背调;第四、你和老东家领导的关系怎么样,他是否会在背调的时候帮你说话;第五、你能够给新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如果你的岗位匹配度很高,能够切实给新公司解决问题,HR也不会过于纠结这个问题。

作为职场人,求职时候适当的夸大自己的从业经历和过往业绩是很常见的现象,其实说白了,也是想给自己“卖个好价钱”。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坚守一些底线:不能太过分了。针对这个场景,你担心新公司的HR给你老领导打电话询问你的实际情况,如果穿帮可能会面临求职失败的结局。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既然这个情况已成为事实,一味的患得患失是没有意义的,你只需要表现出自己应有的工作能力,让新公司看到你的闪光点和价值就行了,任何公司也都是需要人才的。如果你实在不放心,也是有解决办法的,可以给你老领导打个招呼,我相信这个还是很容易做到的,除非你之前人缘也差,否则没人会故意给你拆台。我整体给你的建议是:全力以赴的准备面试,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必要的时候再给老领导打招呼;放平心态,正确看待一份工作的价值。

为了能够整体解答职场人简历夸大而担心被发现的问题,我将从用人单位的看法、你自己的表现、具体怎么处理这几点给你全面分析和解答,本文可做此场景下的教程使用:

第一、新公司的HR说和你的老领导比较熟,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作为公司的HR来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职业习惯,就是善于和求职者“拉近距离”,目的就是能够让求职者面试的时候放松一点,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便于自己来甄别。你可以思考一下,HR只是行政部门人员,面试你的人应该也只是公司执行层面的人,不见得能够和你上一家公司的领导很熟,可能只是知道这个领导,故意说他们很熟而已:一方面显得自己圈子很广,另一方面也证明对你之前的公司比较了解,让你最好能够实话实说。

很多时候,面试的场景也是求职者和HR心理博弈的过程,你也不用被HR这个说辞搞得很惆怅,并且他说和你之前的领导很熟悉,这对你来说也是一个好事:

你可以顺着HR这个说法,给出这样的说辞:“原来你和我之前公司的张总很熟悉呀,这挺好的,大家都是老熟人了,张总之前对我也比较关照,我一直都很感激他,我们本身也很熟,找机会工作之余大家一起吃个便饭吧,也交流交流。”

你如果用这个话术去应对的话,一方面说明你很豁达,很多事并不想藏着掖着,意思是HR可以随便的去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证明你之前的工作和人缘不错,虽然离职了,但是很懂得感恩,并且和之前的领导关系保持的也不错。


我相信在没有特别需要的情况下,HR也只是和你打个哈哈而已,并不会非常认真的给你商量啥时候大家一起见面的事情,只是随口一说罢了。

综述,对你此时的表现有如下几个建议:

1、先赞扬HR圈子和人脉资源广,让他找到被认可的感觉

人都是需要被尊重和认可的,当他说认识你之前的领导的时候,你一定要表现的很惊讶,并且要认可他交友广泛,人脉资源丰富,这样他对你印象自然很好。

2、证明自己和这个领导也很熟,举一两个例子

你也要证明和老领导的关系不错,这样你就拉近了与HR之间的关系。你们围绕这个领导能够产生很多话题,说不定聊着聊着就看对眼了。

我举个例子:

说起老领导的时候,你可以说:“张总我俩之前经常一起去做某某事,他要是知道我来你这里上干估计也很高兴,毕竟大家都是熟人,跳来跳去还是在这个圈子里边了。”

不管你和之前的领导关系怎么样,一定要显得双方关系也不错。

3、邀请HR和你以前这个领导有机会一起见面

既然你们中间有一个大家彼此都认识的人,那么作为一个非常老道的职场人,你肯定要借着这个话题邀请大家以后一起“组个饭局”,这才是会说话的人应该做的。

这个场合下的承诺,以后也不一定成真,就是客套一下,但是这个行为却是高情商的表现,你们甚至可以在面试场景下互相加个微信,对你的帮助多多。

4、肯定之前这个领导,说对方的好话

你要适当说说之前领导的优点,在以前的工作中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你对他的看法等等,其实这也是证明你职场素养的表现了。

小结:正确认识HR的思维逻辑,见招拆招,这才是你应该做的。

第二、你的简历内容夸大的程度有多大,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分析完HR的思维逻辑,我们还是要回到你简历本身的内容上。

非常关键的一个逻辑就是:你的简历到底夸大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只是适当的对自己以前的项目经历渲染了一下,这个倒是可以理解。

如果你存在非常严重的内容造假,即使HR不认识你的老领导,你入职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是职场诚信的问题,是红线。

正常来说,对于个人简历的内容有几点建议:

1、参与过的项目可以适当放大自己的作用

如果之前某个项目你是参与者,但不是决策者,只要你完全能够理解这个项目的前因后果,能够从这个项目中学习到完整的闭环流程,你是可以说自己很了解类似项目的。

2、没有参加过的项目不要生搬硬套

如果某个项目你根本没有参与,只是见识过别人怎么做,那你就不要硬说成是自己做过的,因为没有参与是不可能深入了解的,很容易穿帮。

3、自己的某项技术和能力可以适当的夸大

自己的技术成熟度和某方面的能力,本身就是存在浮动空间的,这个时候可以适当描述的好一点,当然自己也要不断的去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4、不要去挑战新公司对于业务的专业度

任何专业知识试图蒙混过关都是徒劳的,工作的理解程度和参与程度不是简单的用文字能够描述到位的,只要是具体的业务部门来咨询你,你很难自圆其说,在这方面的内容不要去挑战新公司的专业度,得不偿失。

小结:正确的认知自己简历的真实性,明白自己是否能够把握全局,是否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第三、你对于新公司岗位的匹配度如何,价值有多大

说到底,新的公司看待你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如果你本身表现出来的能力正是公司所需要的,很多时候企业也是会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如果你本身的能力不行,其他因素对你被录取并没有决定的作用。

从这个逻辑出发,你面试的时候要充分表现出如下几点:

1、对新公司岗位和业务理解要足够的深入

面试的时候谈到工作相关问题的时候,第一点就是要对新公司的岗位和业务有比较深的理解和看法,证明自己是做过充分了解的,也是非常适合这个岗位的。

2、能够充分的将你之前的工作经验用到新的岗位上

将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和思路要用到新的岗位上,展现出经验的指导作用,证明自己能够用过往的积累给新的公司带来非常大的价值。

3、对你即将要入职的岗位提出明确的建议

同时你要对新岗位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从整体方向性上提出建设意见,吊足新公司的胃口,让他们对你接下来的工作规划产生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

4、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望和都成功的渴望

另外,你也要表现出对新公司的认可和很强的求职欲望,让新公司不仅觉得你适合这个岗位,更要能看到你的成长空间。这样的话,你入职的几率才会非常大。

小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你个人有能力,没有公司会拒绝你的。

第四、在这个场景下,你需要做哪些应对工作

面对场景,具体的工作还需要做哪些?

1、给之前的领导打个电话

虽然不知道你上一份工作为什么辞职,也不清楚你和之前领导的关系如何。如果你真不放心的话,我认为你有必要给之前这个领导打个电话,大概意思就是:

“张总,您好,我这不是出来以后去面试了XX公司嘛,和这个公司的李总聊起来时候,他说的也认识你。想着如果他给你打电话问我之前情况的时候,还请您帮我多美言几句,找个时间我请您吃饭。”

我相信之前的领导肯定不会故意为难你的,你都离职了,如果没有什么矛盾的话,也犯不着说你的坏话,领导也都是有格局的。

另外,新公司也不见得会给你老领导打电话,你这个做法也只是以防万一而已。

2、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你现在虽然处于失业的状态,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也是早晚的事情,犯不着为这一份工作患得患失,做好自己就行了。

如果你没有被录取也没有什么,再找下一份工作就是了,所以在尽力的前提也不必过于纠结。

3、同时去投递其他的公司

在这个公司面试完以后,不要将它作为唯一的目标,你还是要多去投递几家别的公司,自己选择的几率也是非常大的,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4、认真的做好自己,不要试图蒙混过关

简历写得再优秀,假如你入职以后表现的不是说的那个样子,迟早也会露出原形的。与其后来工作战战兢兢,还不如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这样职场走的才能够更稳。

后话: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有感悟了可以关注我。创作不易,请尊重原创,多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得到!


沈理职谈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说句实话,其实挺尴尬的,最后这份工作我也没要,现在,我来说说我的经历。

当时面试的时候,其实不知道新公司的领导和老东家的老板是很熟的朋友,先投递的简历,也就是领导从简历里知道了我的老东家。我面试的时候,领导就直接告诉我,她认识我的老东家的老板,并且已经打电话咨询过他,问了我的工作能力、人品等一系列事情,她觉得我是适合他们公司的,但对于我离开前东家,却颇有微词。

但当我听完之后,其实我已经不打算在这个公司了,哪怕是我曾经心仪的。我不想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简历上适当的夸大,其实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的事情,我不知道前东家的老板是怎么和新公司的领导说的,应该是抑扬顿挫先褒后贬吧,所以新公司的领导才想在面试的时候打压我。一旦你离开老东家,无论以前你们处的如何,其实老东家都会心里有疙瘩,自然会有意无意巧妙的说一些你的不好。除非是公司主动开除你,处于愧疚,那么他们会在新公司面前说很多你的好话。



至于简历夸大一事,我觉得没有必要纠结,新公司如果愿意要你,证明他们并不觉得有多夸大,甚至觉得你有潜力。但如果他们对你的态度是高高在上,觉得是施舍,那你还是另外换工作吧。找工作是双向的事情,公司选择你,你也可以选择公司,这个世界上,公司离了谁都照样转,但人离了公司,也照样活。所以,双方都不用把自己看的过高,风水轮流转,说不定以后怎么样呢!

如果新公司质疑你的简历,你可以很坦然地告诉对方,你觉得没有夸大,在前东家看不到的地方,你通过努力的确做了很多额外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写呢?反正,你自己圆回来就好了。


职否


遇到这种真的很尴尬,先允许我笑一下,因为在之前我身边一个很好的姐妹也遇到过。

好姐妹是公司的一个管理层,回去生孩子两年后复出,要找工作,因为想周末休息带孩子,所以不想回原单位(原单位周末最忙)。

面试过程中一切都很顺利,一面,二面,直到三面就出问题了;三面是区域老大亲自面试,前面都聊的蛮好的;气氛活跃,你来我往;直到老大抛出一个问题,你认识xxx么?好姐妹懵了,她的大脑在飞速旋转,这个人之前在公司跟她有点不对付;说不认识,肯定不行,都在这家公司怎么会不认识;说认识吧,指不定她会说她什么坏话呢?更重要的,她在原单位并没有她面试时展现地那么好。

反正当天,好姐妹一张脸通红,后面的面试想霜打的茄子完全不在状态;因为她的心都在担忧上了,担忧会对她有什么评价等等;

最后的结果是,好姐妹还是去那家公司上班了;据说有找过那个人做过被调,具体说了什么她不知道。

只不过过了很久吃饭的时候,老大说了一句,之前那个XXX(就是面试时问的那个人)是不是心态不太好啊,好姐妹心里咯噔了下,不知道怎么回应,后来她用一句话搪塞,“不清楚了,原先在公司打交道不多~”这事情就此别过,再也没被提起。

其实好姐妹感觉应该那人有说她的坏话,因为这才像那个人的性格;只不过说的太过分了,物极必反,反而让老大怀疑那个人了。哈哈,说到这,让我姐妹觉得自己因祸得福了。

想说的时,职场中这种现象很正常;

职场这种现象很正常,你去面试,难道要说自己不好的么?你在推销你自己,就像卖东西一样,自然捡最好的自己呈现啊。

在《我的前半生》中,贺涵为罗子君找工作的时候,简历完全是造假,子君很多工作都没有做过,但是为了让她面试上心仪的工作,作为公司高层管理的贺涵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为她伪造了简历;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贺涵深知简历的重要性;

其次,面试的时候,罗子君碰到了对她简历中伪造的那家公司真正的同事赵小天;但赵小天没有点破,一方面是心里有小算盘,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职场找工作不易,不是有天大的仇恨,一般不会挡人财路。

面试时个识人,辨人的过程;

当然,我们不是说让你伪造简历啊,而是说我们的简历要有的放矢,简历是敲门砖,你没必要为了简历夸大而惴惴不安,之所以有面试,就是拿来识人,辨人的;要不然就凭一个简历就入职了。同时,入职后看的就是你的真实能力和表现了。

这个事情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世界真小,所以从现在开始积蓄你的个人品牌吧,实打实的个人品牌。


我是明媚,与你分享职场心得体会,创业故事,一起向上生长。欢迎关注,你的关注是我分享的最大动力。

明媚清谈


你的面试经历挺戏剧化的,没想到面试公司的HR会跟你的老东家领导熟悉,你偏偏又在简历上有所夸大,这确实让你惴惴不安。不过在我看来不用太担心,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静的等待面试结果就行了,不管能不能被录用,都平常心看待这次面试经历。更为重要的是,你要从这次的面试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以后面试不再出现同类问题。

在我看来,你此次面试还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成功的机率不大。原因很简单,你面试能够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你的工作能力确实很不错,能够胜任应聘的岗位,二是面试公司的HR没有咨询你的老东家领导,或者咨询了老东家领导,但领导对你评价很高,那么你就有机会被录用。

除此之外,任何一个求职环节有问题,你都将被淘汰。以你的情况来说,你肯定是应聘办公室方面的工作,而这类工作容易被HR进行背调的,所以只要你老东家的领导对你评价一般或者不好的话,那么你就没机会了。从影响你被录用的因素来看,至少有个人能力、竞争者、HR的态度、老东家的领导、背调等5种因素影响你不被录用,而只有其中的3个因素可能对你有利,所以不利的因素多,有利的因素少,因此我才断定你面试还是可能有机会的,但机会不大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简历已经给HR了,你也已经面试过了,所以等结果就是了,能被录用固然最好,不能被录用也无需失落。被录用,可能是侥幸;不被录用,可能很正常。所以用平常心对待这次面试就够了,不必做过多的猜测。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求职要真诚。

因为只有真诚,你的简历才不会夸大,也就不怕背调,你被录用的机会更大。而一旦你求职不真诚,比如你简历夸大其词,那么HR一做背调就容易穿帮,那即便你本来能够胜任工作,也会因为简历不实而被淘汰,那就可惜了。所以,任何时候求职的整个过程都要真诚,不要参假,你面试成功的机率就大,这个原则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告诉你,我也是做招聘工作的,想要判断你的简历真假和是否夸大能力,方法还是挺多的,所以你在简历上的动作骗不了HR。因为HR本身就是筛选人才的,如果连辨别人才的能力都没有,怎么会做好这份工作呢。事实上,大多数HR都有一套识别简历和面试水分的绝技,作为不精通简历作假的求职者来说,最好不要跟HR玩这一套,否则绝无面试成功的机会。

综上,你这次在简历上有所夸大,而且你的老东家领导HR又熟悉,所以大概率地判断你此次求职会失利。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吸取这次求职面试的经验教训,以后制作简历的时候不要夸大内容,面试环节在具体的描述上更不要夸大工作经验,这样反而有利于你面试成功,切记。


Sir聊HR


面试新工作,新公司HR和老东家领导很熟,但是自己简历有夸大,究竟该怎么办?

其实,我们在面试新工作的时候,简历略微有所夸张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都想展现给他人我们最好的一面,让面试的公司认可我们,从而获得这个职位机会。

关于你的问题如何解决,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一下:

1、你夸大的程度有多少?

作为HR,工作十年我见过形形色色的简历,也见多了简历和实际经历不符的情况。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简历不可能是完全不经过任何加工的,所有人写简历的时候都下意识地去展示自己的优势和工作上的亮点,而去回避自己的一些问题和缺点。

这些其实HR心里也都有数,从跟你的面谈中也能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他没有继续追问,基本是什么情况也差不多了解了。

2、你的老领导对你的印象如何?

说白了,就是你跟老领导关系怎么样,你在之前公司人际关系怎么样?

如果关系不错,之前领导对你印象也不错,提前打个招呼就可以。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所以,友好离职对个人和企业都是最佳选择。


你面试新工作的HR和你之前的老领导很熟这个说法也只是HR说的吧,这个其实很多时候也只是随口一说,真不见的是真的,可能只是碰巧知道。

通常情况下,有HR联系候选人之前的公司做背景调查,除非是之前真的做的特别差,一般都不会说什么。

你的情况,放平心态就可以,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必过于纠结。


苏筱离


面试时简历有所夸大,后来突然发现新公司和老东家很熟,题主当然会紧张。不过不必太过紧张和担心,因为,你遇到的情况,其实很正常,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1、同一个地区,同一个领域,圈子就那么大

大部分跳槽,都发生在同城同行业之间,跨行和去其他城市比例较低。同城同行业,圈子比你想象的小很多。越往上走越会发现,一提起谁谁谁,基本都是熟人或听说过。顶层老板圈,互相之间几乎都认识。而你跳槽多了也会发现,可选的公司就那么多,不去这家便去那家。

所以,新公司和老东家很熟,实属正常。特别是HR,本身就做人力资源,友商的高层人员还不摸得门清?如果他俩不认识,那才奇怪了呢。

2、在面试和简历中适当美化,是一种常见面试技巧

适当美化,指的是把做过的事情,突出数据,突出成果,突出重要性,以便更好匹配新岗位要求。这是很常见也必需的面试技能,HR当然也知道。

不过美化不是编造,绝不能写自己没做过的事!两者的界限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你们部门做了一个大项目,最后成绩不错,拿了公司年终表彰。不过你在项目中只做了常规的数据分析工作,不是核心人物。

那么简历中可以写“在公司年度重点项目xx中,承担数据分析工作,使用xx、xx等工具,分析xx、xx数据,每天出具实时分析报告,每月出具月报,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支持。项目成果xxxxx,获得公司年终表彰。”

你看,这么写其实夸大了一点点你在项目中的重要性,但没瞎编。但如果你写“本人牵头/主导项目开展”,就是胡扯了。

只要你简历中没有编造事实,就不用担心老东家说你坏话。

3、能否在新公司待下去,主要还是看你的工作表现

能否通过面试,公司会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一般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果题主已经通过面试,那说明你已经通过考核,更加不用担心。

以前我有一次类似经历,前公司的一个同事到我现在的公司面试,面的就是我们部门岗位,领导问我这个人怎么样,我如实说,他脾气比较火爆,跟客户杠过几回,并不适合这个岗位。领导说,但是我已经跟人力说招他进来了,先进来看看吧,不合适再调换工作。

你看,我这么直接的“说人坏话”,都没能改变领导的决定。

其实,就算老东家真对新公司说了你的坏话,新公司也会掂量下。首先,自己面试完决定录用的人,现在突然说不录用,是不是打脸?其次,老东家这么说,是不是因为你太优秀,老东家不想看你好?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所以,新公司并不会听信老东家一面之词,但肯定会特别关注你的工作表现。请努力工作,用成果说话吧。

4、平时工作积累口碑,为跳槽做准备

其实现在大家对跳槽越来越看开,认为是件正常的事,一般不会觉得是背叛之类的。对跳槽者,常规做法是送上祝福。只要你没违反保密协议或同业竞争规避条款,老东家犯不着故意为难你。多个敌人不如多个朋友,万一大家以后还有来往呢?万一你以后平步青云呢?

不过这一切前提是,你在老东家安分守己,没做过什么过分的事。所以,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为自己积攒口碑。不要觉得在一个公司好勇斗狠,或者作奸犯科,只要拍拍屁股走人就能翻篇。很多行业都有HR小圈子,大家会把自己公司这样的人放进公用黑名单,所有公司都不会再招录他。

总而言之,就是好好干活,做好自己,别想太多。


风一样的GM


题主多虑了,最坏的结果就是你不被录用,再找下家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许结果没有你想的那么坏,是否被录用,主要看你是否适合这个岗位,其他的因素都是次要的。

首先,很熟,是熟到哪种程度。

新公司的HR和老东家很熟,估计你也是在面试的时候和HR聊起来,他告诉你的。很多人说和某个人特别是某个领导很熟的时候,也许仅仅是认识,并不是熟到可以深入交谈的地步。也有可能是HR在抬高自己,你可以从人脉、交际等方面不露痕迹地夸他一下。

其次,老东家不见得会说你的坏话,也许老板对你根本没有印象。

你已经从老东家离职,如果老板是一个有胸怀的人,不至于故意说你一个小员工的坏话,当然,如果你表现很差的话例外。再者,如果是个大单位,老板未必会认识所有的员工,也许老板对你根本没有印象。

至于自己和老板的关系,还是实事求是说,熟就是熟,不熟就是不熟,你在简历上已经有造假的嫌疑了,如果和老板本来不熟,为了取得好印象而故意说关系很好,万一穿帮,会给HR留下不诚实的印象,很可能会面试失败。


第三,简历的夸大是否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这就象年轻人处对象一样,给别人传个照片,用美颜相机把自己修成天仙,结果一见面,差点把人吓死,你说这对象,还得处得下去吗?

适当的美化自己是人之常情,我们都希望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但事情要把握一个度,过了,就适得其反。

第四,以后争取做一个优秀的人吧。

你自己都说,在原来的表现一般,自已都把自己否定了,说明表现真的很一般。以至于没有良好的说词来打动对方,还要夸大简历,也许这一次成功了,下一次可就不一定了。如果我们有拿得出手的业绩和成果,自己都理直气壮,不用担心HR认识不认识谁,更用不美化简历。

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往着悲观的方面的想,很多时候你努力一下,事情就朝着你想要的方面走了。祝你成功。


锦瑟谈职场


这样的事情,在我求职的路上,遇见过好几次,毕竟我呆的地方是一个小县城,兜兜转转就那么些公司。其实,如果面试你的人和原来公司的领导很熟的话,如果是普通职位,一般也不会去求证,只要他们觉得你适合这个岗位,就会留下你。虽然,在你面试的时候,可能在你面前说和你原来的老板很熟,但也只是说说而已,你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如果是比较重要的岗位,在你等通知期间,人家会私下里向原来的单位打听一下你各方面的能力的,如果觉得不合适,根本不会通知你去入职的。简历谁都会多少夸大一些,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黄二娘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就是面试失败,得不到这份工作,你还可以去其他公司啊,这次的面试经验可以帮助你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这个问题没有那么严重!

2.回到面试这件事情上,他们两人很熟,可能觉得你写得有些夸大,这是你的一种推断,未必是事实,即便是事实,这个简历也只是一个评估方式之一,最重要的还是面谈和试用期,这是你可以认真表现的两个方面。

3.过去有很多你认为有价值的经验,但未必是企业看重的经验,所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并联系你的专长去表现很重要,不需要浮夸,表现出你的信心即可,毕竟,过去做得好,不代表你在新的公司也可以复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态度比经验重要。

祝你好运!


鹏有约


你的描述里没有写明夸大的是哪一方面,猜测应该是业绩、工作经验、职位或是工作技能。如果夸大的是以上任意一项,而新公司的职位JD对上述有硬性要求,再根据你对上一份工作的自我评价”在老公司做得一般”,我觉得这份工作现阶段可能还不属于你,就算入职,工作过程中你简历夸大的部分会一一现形,最终通过不了试用期。

如果这份工作或者行业是你想要的,那就坦率地跟HR讲明情况,及时了解自己与职位要求的差距,针对性提高,并且陈述自己目前胜任该职位的优势, 态度好一点,人真诚一点。相信我,绝大多数HR都会喜欢这样的候选人,只要能力与职位要求差距不是太大都会尽力为你争取, 就算这次不能合作,有合适的机会也一定会推荐你的。

不用想那么多,整个过程你并没有损失什么,因为这个职位本来还不是你的,相反,你通过这次面试了解到自己的短板,还拓展了一个求职渠道,不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