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三十六法》為書法結體寶典,相傳是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所撰,也有人說是後人所作。作者孰人不必過多關注,其內容是習書者要鑽研的。然而原文及後人的解說均比較重理論,表述較為籠統、晦澀,且附圖說明尚存不足,不便於理解,使其顯得高深莫測,難以消化、吸收。


談及結體,得先說說漢字的基本結構,大體分為六種: 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內外結構、獨體結構。字的結構是中華名族幾千年發展和流傳而來的,不可更改。


然而,書法給字的結構賦予了“美”,成為藝術和文化,是國粹,值得傳承和發揚。歐公善於在方寸之間造美,留下《九成宮》之瑰寶,1300多年(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來,代代習書之人均視之為楷書巔峰之作,有道是不習《九成宮》不敢說自己是書法愛好者。《九成宮》的結體思想正如《三十六法》所述,法度嚴謹。習書者循其規律,會大有裨益。


本文嘗試以歐楷《九成宮》為載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說結體之法,並附圖解佐之,曰《新說歐楷三十六結體法,附圖解說明》,以伺習歐者學習所用。不足之處,還望多加批評指正!


(01):排迭

【原文】

字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如“壽"、“藁"、“畫"、“竇"、“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類,《八訣》所謂“分間布白",又曰“調勻點畫"是也。高宗《唱法》所謂“堆垛"亦是也。

【原意】

“排迭”也稱為“排疊”,指點畫結構要分佈均勻,不可忽疏忽密,要均勻布白。

【新說】

書法為黑白藝術,方寸間用墨,你看到的是黑色筆畫,然而,真正產生視覺上作用的是白色。多數情況下,白色分佈均勻,會給人舒服的感覺,因此,書法特別講究布白,通過筆畫和結構安排,讓白色分佈均勻,即歐公說的排迭。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均勻,是指字內部的均勻,而不是要求字的邊緣與內部一樣均勻(整幅字佈局要均勻是另外一層意思,這裡只說單個字,不言及整幅)。

均勻布白是總體要求,其實現手法很多,線條(不一定是單個筆畫)平行、等距,結構對稱,是最為常用的一種。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講究靈動和力的平衡,有時候把筆畫寫的故意不平行、不等距、不對稱,錯亂中不失布白均勻,異常的美,平行、等距、對稱了反而很呆板。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橫豎筆畫少、非對稱結構的字,一樣要求要布白均勻。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其他情況類似,不再贅述。

書法就像做人一樣,要講究均衡、相宜,不能一方面過重,另一方面過輕,走極端會很不好。

書法養性,其中有很多道理可以延及為人處事,大有裨益。


(02):避就


【原文】

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欲其彼此映帶得宜。又如“廬"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當相同;“府"字一筆向下,一筆向左;“逢"字下“辵"拔出,則上必作點,亦避重疊而就簡徑也。

【原意】

在考慮漢字點畫的分佈時,避開密的地方,趨向空梳的地方,避開險峻的地方,趨向平易的地方,避開遠的地方,趨向近的地方,目的是使點畫之間相互相映,彼此均衡得宜。比如“廬”字,上面的那一撇如果寫得比較尖而長,下邊的一撇就應當有所區別;“府”字中的兩撇,一筆趨勢向下,另一筆則應當趨勢向左;“逢”字的走之底“辵”(走之底“辶"的繁體為“辵”(chuò)字部,行走的意思),書寫在左邊的時候,上面的三撇要變成點,就是為了避開與其他的部分重疊,從而達到繁與簡的均衡。

【新說】

除獨體字以外,漢字都是由多個部件組成的。這些部件單獨寫,都有常規的姿態。但是,組合在一起,如果還保持原來的姿態,就會相互擁擠,或者疏密不均勻。怎麼辦呢?就要改變部件原來的形態或構造,多通過筆畫的改變來實現,使得多個部件放在一起,相得益彰。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避險就易”最難理解了!這裡的“險”與歐的“險絕”是不同的,過密、過於支稜、導致整個字不平穩、呆板等等不好的現象,都是挺危險的,是要避免的。同樣,如果有的筆畫遠了,就會導致支稜,導致整個字不平穩,也是要避免的。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書法就像做人,要有大局觀,整體為上,該避讓的時候就得謙虛、收斂點,就一就、讓一讓他人,成全大局,實際上也是成就自己。不可個人英雄主義,為了自己的利益就自私地、使勁地表現自己,那樣會破壞整體,大家都撈不著好。

張藝謀的《英雄》大家都看過吧!開篇是一些人用木棍在灑滿白米的地上寫字,結尾是悟出了“英雄”真正含義,即有大局觀的才是真正的“英雄”,“個人英雄主義”比較狹隘,不大氣。

書法自有天地,很多方面跟做人是相通的。



(03):頂戴

【原文】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輕者,頂戴,欲其得勢,如"曡"、"壘"、"藥"、"鸞"、"驚"、"鷺"、"鬐"、"聲"、"醫"之類,《八訣》所謂斜正如人上稱下載,又謂不可頭輕尾重是也。

【原意】

漢字中有許多上下結構的字,給人的感覺是下半部頂著上半部。有些字的上半部筆畫較多,下半部筆畫較少,給人感覺是上重下輕。這些字在佈局上就要注意均衡,使下半部能夠頂得起上半部,"曡"、"壘"、"藥"、"鸞"、"驚"、"鷺"、"鬐"、"聲"、"醫"等字。《八訣》中說這類字的書寫就像人一樣,要上下勻稱,上面不壓下面,下面承得起上面,又不能頭重腳輕,都是強調這一點。

【新說】

上大下小結構的字,這是字形決定的,無法改變,但書法中首先要避免頭重腳輕,否則就成大頭娃娃了。要想上下勻稱,多采用筆畫輕的手法,切不可用重筆。也可通過筆畫外放,使下部結構能壯大一點,如覽的下部橫、豎彎鉤都外放了,寶的下部橫類似。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也有通過加重下部的筆畫方式,增強下部的支撐力,使下部能承得住上部重量。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除了要避免頭重腳輕,還要頂得穩當。多通過造型來實現,例如上下凹凸型對接、穿插加強聯結等方式。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04):穿插


【原文】

字畫交錯者,欲其疏密,長短、大小勻停,如“中"、“弗"、“井"、“曲"、“冊"、“兼"、“禹"、“禹"、“爽"、“爾"、“襄"、“甬"、“耳"、“婁"、“由"、“垂"、“車"、“無"、“密"之類,《八訣》所謂四面停勻,八邊具備是也。

【原意】

漢字中有不少字的點畫相互交錯。在書寫的時候,應當注意讓點畫的疏密、長短、大小均停得體,如“中"、“弗"、“井"、“曲"、“冊"、“兼"、“禹"、“禹"、“爽"、“爾"、“襄"、“甬"、“耳"、“婁"、“由"、“垂"、“車"、“無"、“密"之類的字,《八訣》中所說的“四面停勻”、“八邊具備”就是這個意思。

【新說】

點畫相互交錯多出現在獨體字中,交叉的位置要準確,交錯求穩實,要注意疏密、長短、大小得體。交叉的位置有均分的,也有不均分的,兩者都根據所分兩邊的份量相當要求來佈置。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在非獨體字中,交錯的情況多發生在多部件的字中,體現為字的多個部件和筆畫之間的關係。這樣的交錯有助於將多個部件之間建立聯結關係,顯得緊湊,避免鬆散。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歐楷結體三十六法(1—4),附圖解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