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美国推翻萨达姆后,为何伊朗成最大的受益者?

邱名幸子


有人说,萨达姆倒台后,伊朗成为了最大受益者。这个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但总体来看有些偏激。

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击败伊拉克,这对于伊朗来说是有利的。在此之前,伊朗与伊拉克打了7年,伊朗人确实恨透了萨达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1991年,伊拉克惨败于海湾,这当然是伊朗人乐意看到的。

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朗虽然继续反美,但美国人在这个时期将伊拉克视作眼中钉,他们担心萨达姆的势力卷土重来。因此,美国对伊拉克采取经济制裁,使用了各种手段来压制萨达姆,防止其东山再起。在这种情况下,伊朗人获得了喘息之机,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伊朗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一直在进步,民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然而,美国人最终还是没有放过萨达姆。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这让小布什很没面子,他对竞选连任很痴迷,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支持率。出于种种原因,小布什发动了阿富汗战争,随后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府。如此一来,伊朗的外部环境变的恶劣,虽然此前萨达姆是伊朗的敌人,但两伊在某个方面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很坚定的反美,他们属于“中东反美阵线”。

在萨达姆倒台后,伊朗人喜忧参半。他们喜的,是萨达姆这个两伊战争的发起者,这个对伊朗人造成极大伤害的侵略集团头目,终于撑不住了。他们忧虑的,也正在于此,萨达姆不再执掌伊拉克,则伊拉克必将走向亲美,这会让“中东反美阵线”遭受巨大损失。自此之后,中东地区继续扛起反美大旗的,就只剩下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这个“中东反美阵线”力量肯定是不如从前了,这会让美国人的气焰更加嚣张,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果不其然,美国人在萨达姆倒台后,继续在背后搞阴谋。他们在北非策划了利比亚内乱,推翻了卡扎菲。后来,美国人又对叙利亚下手,策动叙利亚内部的反对派叛乱,引发叙利亚内战。在卡扎菲倒台后,“中东反美阵线”失去了一位重量级领导人物,再次遭受重大损失。

中东地区爱好和平的人士都很清楚,美国人的最终目标是打压伊朗,如果伊朗撑不住了,美国人就真的在中东彻底称霸了,到时候将是全世界和平主义者的灾难。因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都将站在伊朗人这一边,共同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很多人从宗教问题解读为什么伊朗是美国推翻萨达姆后的最大受益者,其实这是一个小的元素,纵观这场伊拉克战争,其实扶植起了2个国家,就是伊朗和俄罗斯,究其原因请先看下面这组数据。

伊拉克战争始于2003年3月,2010年奥巴马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留下了5万6000美军。直到2011年12月全部撤出。而与这场战争相应的是,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然后,从此一去不回头回头。2004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突破40美元,随后后继续快速上涨,很快突破50美元。到了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突破60美元,并且开始了加速上行。2005年8月,国际原油价格勇猛的突破70美元。2007年9月12日,国际原油价格乘风破浪首次突破80美元,并且继续快马加鞭。一个月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90美元/桶,并且在2007年底直逼100美元/桶,到了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再次大幅飙升,7月14日纽交所原油期货价格创出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峰。这组数据代表的是什么?

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莫洛佐夫曾经公开谈话表示,俄罗斯开采石油的平均成本为每桶2美元,加上难以开采的地方以及大陆架项目的综合开采成本为每桶20美元。与其相比较伊朗更具有优势。伊朗的原油储量是全球第四大,目前估计约为1500亿桶,NIOC的投资部主任阿里卡多曾表明,伊朗是全球开采石油最便宜的国家,伊朗的每桶石油的最终开采成本约为5美元,而就算用较昂贵的技术开采的石油其成本也不超过10美元每桶。那么伊拉克战争将油价从20多美元打到了最高峰逼近150美元,那基本就等于在美国花了7630亿美元打伊拉克战争的同时,每天都将大量美元拱手送给伊朗,伊朗在2003年到2012年之间的原油出口量在每天60万桶到300万桶之间,这其中的利润算起来都手软的。在大量出口原油的同时,伊朗也没闲着用赚来的大把钞票增强军力,趁着核谈判的解禁期购买了大量中俄优质武器,整个就是躺赢的局面。而且加上伊朗的大量原油都是出口给东亚大国的,有大国的照拂,美国即使看到了伊朗在中东独大也是无可奈何了。所以伊朗才是伊拉克战争当之无愧的受益者。


陶德中士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1979年上台,那时的伊拉克是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强国。萨达姆不仅利用出口石油,给伊拉克带来了丰厚的财富,还向苏联采购了大量先进的武器,组建了一支130万人的军队。人有了钱内心就会膨胀,国家有了钱再遇上一位野心家,也一样会走上扩张的道路。

本来,伊朗是巴列维王国统治,是美帝的铁杆盟友,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国的统治,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对外政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和美帝成了死敌,也遭到了美帝的全力打压。两伊战争期间,美帝就支持伊拉克的萨达姆打击伊朗,用伊拉克来平衡伊朗的力量,防止伊朗在海湾地区坐大。

伊朗的原油储量是全球第四大,目前估计约为1500亿桶,NIOC的投资部主任阿里卡多曾表明,伊朗是全球开采石油最便宜的国家,伊朗的每桶石油的最终开采成本约为5美元,而就算用较昂贵的技术开采的石油其成本也不超过10美元每桶。那么伊拉克战争将油价从20多美元打到了最高峰逼近150美元,那基本就等于在美国花了7630亿美元打伊拉克战争的同时,每天都将大量美元拱手送给伊朗,伊朗在2003年到2012年之间的原油出口量在每天60万桶到300万桶之间,这其中的利润算起来都手软的。在大量出口原油的同时,伊朗也没闲着用赚来的大把钞票增强军力,趁着核谈判的解禁期购买了大量中俄优质武器,整个就是躺赢的局面。而且加上伊朗的大量原油都是出口给东亚大国的,有大国的照拂,美国即使看到了伊朗在中东独大也是无可奈何了。所以伊朗才是伊拉克战争当之无愧的受益者。

再有就是伊拉克国内信仰什叶派民众居多,可是萨达姆却信仰逊尼派;而伊朗是什叶派大国,因此伊朗希望伊拉克的什叶派能够推翻萨达姆,这让萨达姆对伊朗非常仇恨。美国人侵略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那当然,伊朗自然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伊朗不光是不用一枪一弹,就有别人帮他解决了自己的心头之患,这是何等的快乐。而且,由于撒达姆的倒台,现今的伊拉克政府还和伊朗成为了友好国家,由一个敌人转交成成为伊朗的朋友,由此可见,伊朗得到的不光是停止战争,少一个敌人,而是多了一个朋友。所以说在美国推翻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的最大的受益者,是伊朗,这样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环球热点汇


美国推翻萨达姆,伊朗为什么是最大受益者,这要从伊朗伊拉克的两伊战争说起,两伊战争打残了伊朗,但海湾战争拯救了伊朗。

伊朗伊拉克的两伊战争打了八年,看似伊朗伊拉克以僵持不下的平局收场,实则是伊拉克以优势结束了两伊战争,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侵占了大量伊朗土地,是海湾战争后伊朗才把失去的领土拿回来的。

两伊战争是伊斯兰世界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和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的战争,是沙特出钱,伊拉克冲锋陷阵的战争,战争打的是经济消耗战,八年两伊战争的恶果是打残了伊朗伊拉克的经济。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伊拉克背靠沙特大金主,经济会得到沙特的及时充血,而战争结果也导致沙特伊拉克的逊尼派势力大涨,伊朗的什叶派势力被挤压,伊朗经济面临崩溃,什叶派又被打压,伊朗政权正处在岌岌可危状态。

萨达姆和伊朗是死敌,有萨达姆在,沙特就高枕无忧,有萨达姆在伊朗政权就随时处于危机中,萨达姆时期是逊尼派的风完全压倒了伊朗什叶派的风,伊朗政权是苦苦支撑。

是海湾战争的枪炮声,唤醒了快要崩溃的伊朗政权,海湾战争把伊朗政权从濒临的边缘中拉了出来,海湾战争不但消灭了伊朗的死敌萨达姆,还让伊朗收复了全部失地。

海湾战争让已经被伊拉克打残的伊朗得到了绝佳的修生养息的历史机会,伊朗借着收复失地,开始染指伊拉克事物,伊朗扶持伊拉克的什叶派上台执政,现在伊朗正在对伊拉克实施全面掌控。

伊朗完全控制了伊拉克,伊朗就会威胁到沙特的王室政权了,以后美国和伊朗的角力不是在伊拉克了,美国和伊朗的地缘战略战场会是在沙特,美国消灭了萨达姆,但美国在中东最强大的敌人伊朗崛起了。


松间山水画


萨达姆垮台,消灭了伊朗一个劲敌,伊朗安全形势大为改观;同时增加了伊朗在伊拉克的存在感;在整个中东地区层面,伊拉克的动荡不安,减少了与伊朗争霸的对手,增强了伊朗在中东大国的地位。

伊朗与伊拉克恩怨错综复杂,为此爆发了长达八年(1980-1988)的两伊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即使停战了双方也是长期冷对抗,互相把对方视为国家安全大患,将国家财富的很大一部分用于防范对方可能的进攻上。萨达姆覆灭后,伊朗西部一个长期的劲敌消失,伊朗安全形势大为改善,不用再担心伊拉克的入侵。

在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政权羸弱,地方坐大。伊朗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不断地增强在伊拉克的影响力,使得伊朗在伊拉克内部事务上拥有了很大的发言权,扩展了自己的影响范围。

伊拉克曾经为中东强国,并梦想充当中东世界的领袖,与伊朗发生了竞争。伊拉克陷入混乱后,伊朗在稳定中东领袖的路上少了一个强力的竞争对手,增强了自身在中东的大国地位。同时可以通过伊拉克北部不能被伊拉克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区援助叙利亚盟友,在整体上增强了伊朗在中东世界的影响力。

基于以上原因,伊朗堪称推翻萨达姆的最大赢家。


北玄武


美国的伊拉克战争从现在来看确实是非常失败的。再加上近几年美国页岩油、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使用,使当时控制中东主要采油国的策略显得更加尴尬。再加上美国没有完全“培训”好伊拉克军队及政府就匆忙撤离,在伊拉克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导致恐怖分子趁势做大。

因此也导致和伊朗关系极好的什叶派势力急剧扩张,这也使得美国在再次重回伊拉克打击恐怖分子时不得不与伊朗合作而在伊核问题上做出让步。直到今天叙利亚的尾巴都没有完全处理好,还有增大了与俄罗斯直接冲突的风险,真是得不偿失。

伊拉克的民主政治也是在美国输出下建立的,由选民选举产生。也就是谁的人多,谁就可以控制政府。伊拉克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阿拉伯国家,但伊拉克大体有三个民族或着派别构成,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族的人口构成伊拉克人口的主体。但是什叶派的人口就占伊拉克总人口的60%,库尔德人又比较聚集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而且该自治区实际上已经独立,这就造成伊拉克的联合政府实际上被什叶派控制着。

这就造成美国非常尴尬,美国支持的逊尼派在伊拉克受到什叶派的打压。在这种情况下,什叶派的当权者不得不与伊朗合作来稳固自己的统治,也就造成了伊拉克与伊朗比较亲密。这也是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始料未及的。

再加上逐渐稳定政局的叙利亚以及在黎巴嫩占据一定优势的真主党,一个横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的什叶派“新月”就此形成,这也就是伊朗这么不予余力的支持叙利亚、真主党的原因。原来因为伊朗“死敌”伊拉克阻碍的什叶派扩张也因伊拉克战争再次将主动权交到伊朗手中。如果再加上在也门取得实际胜利的什叶派武装胡塞组织,这是什叶派百年来取得最大的胜利了。

所以说一场伊拉克战争不仅改变了伊拉克的命运,也改变了伊朗的命运,更同样改变了什叶派的命运。


昨思今明未武


之所以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伊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是有如下原因的。

第一,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是国力强于伊朗的中东地区军事大国,是伊朗不得不面对的地区大国,而且两伊在边境上有领土纠纷,所以始终是伊朗的一个强大威胁,没有了萨达姆,伊朗也没有了安全威胁。



第二,伊拉克和伊朗一样也是什叶派占多数的国家,但萨达姆的统治阶层却是虚尼派,一直在派别上与伊朗有冲突,而萨达姆倒台后,新上来的政权是什叶派,和伊朗在宗教信仰上有共通之初,相对沙特更亲近伊朗。



第三,美国主导的推翻萨达姆政权后,新扶持的亲美的政权统治能力底下,这让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和IS等分裂和极端武装泛滥,而新的伊拉克军队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底下,两个师被IS的800人击溃,让伊拉克的军队脸面丧尽。而此时伊朗的军事协助也让伊拉克军队有了底气。



第四,借支持伊拉克什叶派政府的军队,伊朗迅速改善了与伊拉克多年的敌对关系造成的民众对立的现状,伊朗也获得了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影响力。

第五,在中东的话语权加大,如今的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世界,由于伊拉克如今的国力和影响大不如以前,中东地区成了土耳其、沙特和伊朗三家并立的格局,如今的伊朗活跃在也门和叙利亚战场,已经成为中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国。


泾水书生


美国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是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然而客观上的确使伊朗受益不小,当然对此美国是心有不甘的——毕竟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一个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那么伊朗究竟从伊拉克战争中获得了什么利益呢?

目前的中东只有几个实力相对较强的区域霸主地位的角逐者,而没有一个真正能完全独霸中东的霸主角色存在,伊朗恰恰是一个具备角逐中东区域霸主地位的实力并怀有这样的企图的国家:伊朗国土面积1648195平方公里,人口81162788,是中东地区仅次于埃及的第二人口大国,GDP总量4395.14亿美元,人均5415美元。伊朗的经济实力在亚洲仅次于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尼、沙特,位居第七位,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目前伊朗拥有现役部队51.3万人,就常规军事力量而言:整个中东也就只有土耳其和以色列足以和伊朗比肩。伊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1980年美伊断交后伊朗面临来自美国及其盟国越来越大的战略压力,于是加大了军备建设的力度。目前伊朗已迈进了核门槛,但要将这种核能利用技术真正转化为核武器还有相当的距离,而国际社会已就伊朗核问题进行多方协调。导致伊朗未能称霸中东的原因主要在于外交上的孤立:一方面伊朗长期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伊朗的国家发展;另一方面伊朗作为以波斯人为主的什叶派国家在中东属于另类,遭到占中东人口绝大多数的阿拉伯逊尼派国家的联合抵制。萨达姆政权的倒台恰恰减弱了伊朗面临的外交孤立状态,使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缘优势得到加强。

伊拉克国土面积437072平方公里,人口3720.3万,GDP总量1977.15亿美元,人均5166美元。如果仅就国家体量大小来看:伊拉克也算是中东一大主要地缘势力,假如时光倒流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么伊拉克还真有角逐中东霸主之位的资格,而当时身为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也就是这么想的——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于同伊朗的边境领土争端、教派矛盾以及争夺中东霸权的斗争而与伊朗兵戎相见。这场战争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伊拉克对伊朗发动全面进攻,第二阶段伊朗反攻而伊拉克被动挨打,第三阶段双方展开拉锯战,第四阶段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伊拉克再次攻入伊朗境内。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1988年8月20日双方正式停止战斗,伊拉克赢得了名义上的胜利。

事实上这场战争是没胜利者可言的不折不扣的消耗战: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伊拉克在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700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作为对手的伊朗也欠下外债450亿美元,死亡35万人、伤70多万人,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1990年伊朗又趁伊拉克面临海湾危机的有利时机迫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至此在战场上略占下风的伊朗又通过外交手段扳回一局。算起来伊朗和伊拉克算是打了一个平手,但伊拉克的存在阻扰了伊朗实现中东区域霸主的念头。然而在经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次重大打击后的伊拉克保守教派冲突和恐怖暴力活动的打击,如今的伊拉克不要说成为中东霸主,甚至连参与角逐的资格都已失去。如今的伊拉克不仅不能再对伊朗本土的安全构成威胁挑战,也不可能成为伊朗在中东扩张势力的阻碍。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建立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自建立伊始就积极致力于对外输出什叶派革命理念。尽管伊朗和阿拉伯各国同样信奉伊斯兰教,但伊朗所信奉的什叶派在伊斯兰世界内部属于少数派,一直受到信奉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抵制,这就使伊朗处于外交孤立的状态。尽管逊尼派在阿拉伯国家处于多数派地位,但逊尼派在阿拉伯各国的分布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伊拉克恰恰就和伊朗一样是以什叶派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加之同伊朗接壤,因此被伊朗作为对外输出什叶派理念的重点地区。然而当年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执政阶层却出自逊尼派,伊拉克对伊朗在自己境内传播什叶派革命理念的行为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这也成为两伊战争的诱因之一。伊拉克战争后之前具备同伊朗分庭抗礼实力的伊拉克被以美国为首的势力彻底打残,伊朗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向伊拉克输出什叶派理念。在伊拉克内部当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实行了普选,占有人口优势的什叶派得以上位组建政权,由于教派上的亲近性使如今的伊拉克不仅不再是伊朗的威胁,反而成为了伊朗势力扩张之地。

伊拉克成为伊朗势力的扩张之地还为伊朗开辟了通往叙利亚的道路。叙利亚的情况与伊拉克正相反:叙利亚是一个以逊尼派人口为主的国家。一战后叙利亚成为法国委任托管的地区,法国出于分化瓦解叙利亚人的目的而刻意扶植作为少数派的什叶派——这一时期作为什叶派分支的阿拉维派被大量起用到政府和军队当中,渐渐地叙利亚军队成为了以阿拉维派士兵为主的军队。由于什叶派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军权,所以尽管什叶派在叙利亚并不占人口优势,但却具备更强的政治优势。1963年现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哈菲兹·阿萨德成为叙利亚的最高统治者,此后出身于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派的阿萨德家族就一直统治叙利亚至今。因此对伊朗而言:叙利亚同样对其构建什叶派走廊大有文章可作。然而在萨达姆执政时期由逊尼派执政的伊拉克将什叶派执政的伊朗和叙利亚从地理上隔绝开来,如今伊朗却得以通过伊拉克向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政府军提供资金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支持,还在叙利亚境内建立了军事基地,这样一来以伊朗为盟主的什叶派走廊构想已隐隐成形。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萨达姆的逊尼派政权与伊朗的什叶派政权曾经是死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双方打过八年的两伊战争。最大的一个敌人被另外一个强大的外敌推倒了,伊朗肯定是要笑的。

美国推翻萨达姆后,伊拉克的什叶派掌握了政权。而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什叶派领袖,这使得目前的伊拉克是比较亲伊朗的。伊朗对伊拉克目前的影响力,显然是美国、以色列、沙特都十分不愿意看到的。

什叶派与逊尼派是穆斯林的主要两大教派。伊拉克人口中,什叶派是占多数的,但在萨达姆时期,伊拉克是长期由逊尼派掌权的。推翻萨达姆后,原本由逊尼派为主体构成的萨达姆军队,由于没有被收编,后来成建制地加入了ISIS,这是伊斯兰国一度崛起的重要原因。

在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反恐战争中,亲伊朗的什叶派民兵迅速崛起,在反恐战争基本结束后,5万什叶派民兵也跟着被伊拉克国防部正式收编。由此可见,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早就已经生根了。

而且,通过伊拉克,伊朗与同属什叶派掌权的叙利亚的通道连结上了,然后再连通黎巴嫩真主党。由此,中东地区目前形成了连绵不断的什叶派地带,对抗着逊尼派,并且呈现出势均力敌之势。中东的什叶派穆斯林,从历史上来看,与逊尼派的海湾国家、土耳其不同,是从不与美国及以色列妥协的。其势力目前的坐大,完全是萨达姆倒台之前无法想象的。

由此可见,伊朗的确是美国推翻萨达姆的最大受益者。


建章君


世界上所有的关系都在变动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化同样如此。一个国家并不是一个物件,抢回来就有所有权或使用权。其实就是物件,也有被别人再抢去的可能。对于国家,除非吞并占领和直接统治,即使建立傀儡政府,也有离心离得的时候,也有反叛的时候,天要下娘要嫁没有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新秩序建立,早期殖民地纷纷独立。殖民制度,殖民思想已逐渐被淘汰,代之以支持内战,扶持反对派。支持者意在推翻原来不友好政权,扶持反对派建立新政权。两者的关系建立在暂时的共同利益上,基本上是一种平等关系,没有隶属性或服从性。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他们以推销民主制度为首要任务,而民主的核心就是自由平等,所以不会用专制方式强迫别的国家做傀儡,围着自己转。

美国侵略伊拉克主要任务是推翻萨达姆专制政权,他当然不会自己先专制起来。民主的广义范筹是多数原则,是按绝大多数的人的需求,建立制度和法律,并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至于领导人做什么,只要不违反法律,便享有一定的自由度。而是否损害国家利益,引起弊端,则由议会质询监督。反对党,民众都有权反对的权利,甚至于游行示威施加压力。一个政府选择外交内政,这是基本主权,西方国家之间是比较尊重的。伊拉克新政府成立之后,美国当然不会干涉其内政,也不会非的要求跟着自己走。再说,人家是国内选举产生的领导,为选民负责是义务,凭什么听你美国的,总统又不是你决定的。

至于伊朗为什么成了最大受益者,主要是因为伊拉克和伊朗两国同属什叶派为主的国家,宗教信仰相同。中东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宗教基础牢固,宗教气芬浓厚,因而教派冲突也相当激烈。伊斯兰世界主要有两大教派,逊尼派占人口80%和什叶派占人口20%。逊尼派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逊尼派为主的国家自然占多数。长期以来什叶派都处于被打压的状态,如伊拉克虽然是什叶派占多数人口的国家,但萨达姆是逊尼派,所以处于长期被统治压迫的境地。萨达姆被推翻之后,什叶派翻了身,变为了统治派,和伊朗逐渐亲近了起来。而伊朗近年来试图扮演中东大国的角色,强势介入中东事务,并努力打造什叶派联盟。而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政府,黎巴嫩真主党在地理位置上正好构成了一个月芽型半园弧,人们把这称之为什叶派之弧。如果这个什叶派之弧打造成功,将彻底改变中东现有政治格局,什叶派势力与逊尼派势力将平分秋色。美国在中东主要依靠的是逊尼派国家,却鬼使神差地解放了伊拉克什叶派,等于给伊朗送了个盟友,给自己和所依靠的逊尼派送了一个对手,这真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