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我國第二個對外開放的古銅遺址,安徽省銅陵市金牛洞古採礦遺址

銅陵金牛洞古採礦遺址位於安徽省銅陵市順安鎮鳳凰村,早先此處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間傳說天上神牛私下凡間,因迷戀鳳凰山風景而不思返。天帝屢屢喚之,神牛鑽入此山中,化為金銀銅。金牛洞由是得名。

我國第二個對外開放的古銅遺址,安徽省銅陵市金牛洞古採礦遺址


金牛洞遺址僅為鳳凰山古礦冶的一個採礦場,附近的藥園山、虎形山和萬迎山都曾發現過不少古代採礦井巷,其時代跨度從春秋至西漢。西南面800餘米處的萬迎山,古代煉渣遍地皆是,分佈範圍約2平方公里。另外,這一帶還出土過銅錠和石質鑄範,可見,鳳凰山古礦區當時是一處規模較大的綜合銅工業區。

我國第二個對外開放的古銅遺址,安徽省銅陵市金牛洞古採礦遺址


金牛洞古採礦遺址遺存豐富,場面壯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僅是古銅都銅陵礦冶歷史的一個有力見證,也是我國有一定代表性的一處重要古銅礦遺址。為了向人們展示中國古代銅礦採冶技術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開發以銅為主的人文歷史景觀,1992年以來,銅陵市人民政府在國家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重視關心下,撥款著手對金牛洞遺址進行修復保護,成為我國繼湖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後第2個正式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的古銅礦遺址。

我國第二個對外開放的古銅遺址,安徽省銅陵市金牛洞古採礦遺址


入口處正中重達2噸的銅牛雕塑,花崗岩基座上刻有原文化部長朱穆之先生題寫的"金牛洞古採礦場"七個嵌金大字。西側為寬敞的停車場,北面是遺址陳列館,西南面沿相思河岸建有題詞廊和銅陵地區礦物岩石林。遺址邊坡上支撐的錐空網架,猶如一把撐開的巨傘,將裸露的古礦井遮掩的嚴嚴實實,更讓人感到神秘和遐思,遺址北坡將設置的空中走廊,使觀眾貼近懸壁上的採礦井巷,盡意領略古遺址的壯觀場面。另外,在遺址的圍巖上文物部門還準備設計復原一至兩處古代採礦井巷,便於觀眾身臨其境,直接體味古代礦工生活。集文物保護與展示,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金牛洞古採礦遺址,現已成為古銅都一個重要的文物旅遊景點。

1992年銅陵市政府下令停止這裡的鐵礦挖採,整個遺址環而護之。成為我國繼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後的第二個正式對外開放的古銅遺址。 金牛洞古採銅遺址遺存豐富,場面壯觀,現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銅陵市銅陵金牛洞古採礦遺址為國家2A級風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