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NBA的買斷機制是如何運行的?

偉大的安格斯


NBA球員和球隊總會有發現彼此不適合的時候,通常是一些具有實力的老將加盟了意在重建的球隊,而他們想要加盟一支具有競爭力的或者說季後賽級別的隊伍去發光發熱,而球隊在嘗試交易無果後,可以與球員協商買斷,而有的時候球員在沒有達到球隊預期期望的時候,也會被考慮買斷。

買斷是如何運作的

一般在交易截止日後,買斷市場就會活躍起來,當球隊和球員達成想要買斷的共識後,球員的經紀人會和球隊商討支付多大比例的合同來完成買斷。

買斷之後,球員會進入48小時的買斷澄清期,想要和他簽約的球隊會有兩種可供選擇的選項來操作,在澄清期內認領和在澄清期外簽約。

什麼是買斷澄清期

澄清期就是其他球隊可以在買斷髮生後的48小時之內,對球員的原有合同進行認領,如果有球隊在這段時間內認領了這份合同,那麼這名球員將在認領合同的球隊履行完其剩餘合同。當然認領合同的球隊的工資帽必須能夠容下這份合同,或是使用一個交易特例。

這種情況比較少,在2000年,公牛隊買斷了從託尼-庫科奇交易中獲得的布魯斯-鮑文。鮑文並沒有度過澄清期,當時尼克斯隊和熱火隊都願意吃下這位防守悍將的合同。

按照規定,當兩支球隊在澄清期都想認領對同一名球員的合同時,該球員就會自動加盟戰績更差的球隊。熱火隊當時比尼克斯隊少了半個勝場,於是鮑文就在加盟馬刺前在熱火呆了一個賽季。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支球隊認領了被買斷球員的合同,那麼這名球員的剩餘合同將不算在原球隊的工資帽中。

在澄清期外簽約

度過了48小時澄清期後,被買斷球員的部分或全部合同根據協議已經可以不算在球隊的工資帽中。這時這名球員已經成為了自由球員,他可以加入任何他想加入的球隊。

心儀的球隊可以通過工資帽或者任何交易特例來簽約被買斷的球員,不過由於在買斷市場活躍的季後賽級別的球隊普遍薪金超過工資帽,他們在簽下買斷球員的時候,更多地只能提供老將底薪。所以在買斷市場撿漏,更像是兜裡沒錢的球隊們,等著別人抽剩下來的菸頭,撿起來美美地吸上兩口。說的就是你,火箭!~

買斷的費用如何計算

舉個韋德被公牛買斷的例子,當賽季韋德的合同是2380萬,通過協商後,他同意放棄830萬。他的買斷費用就是1550萬。

這是買斷球員的代價,所以球隊都要好好斟酌,好在公牛還是省下了830萬元,同時也化解了韋德和年輕球員在更衣室裡的矛盾。


總的來說買斷市場還是不如交易市場那麼容易讓人引起關注,一般好的球員不會白白被球隊放棄,就比如之前一直垂涎於阿里扎的火箭和湖人球迷,期望“及時雨”太陽會裁掉扎扎相助,但最終還是被太陽作為籌碼換來了烏佈雷。當然,本賽季小裡弗斯和法裡埃德的成功,還有08年凱爾特人簽約PJ布朗的成功,都鼓舞著各位總經理在買斷市場嘗試淘寶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