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營收增長20%利潤反下降8%?培訓機構真正的bug原來是這!


營收增長20%利潤反下降8%?培訓機構真正的bug原來是這!

“我的機構裡,至少有15%的員工,一上班就是來吐槽甚至和你對著幹的,所有的制度他都看不慣,所有的決策他都有不同想法,執行效果大打折扣;還有30%的員工工作不合格,但卻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很難被發現;至少有20%的員工機械做事,從不問為什麼,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也從不思考如何能幹得更好,沒有創造力,更別提潛能創收了;估計也就只有20%的員工的工作,可以算是高績效的。”

最近,一位在三線城市辦了十幾年培訓機構的校長,確切地說,是一家擁有7家直營校的教育集團CEO在跟我的一次見面交流中提到了一些非常頭疼的問題。談及去年學校的發展情況,他拋出一組數據:2018年集團營收增加了20%,利潤卻下降了8%。各項辦學成本是在激增,這是行業大勢影響,無法避免。但光是管理成本支出就比往年增加近一半,其中多數與外界無多大關係,拿到年終總結他才意識到,這是管理工作出了問題。

“自我反省了一下,我的機構裡估計有30-40%員工的工作沒有正常產生績效,這是多麼大的浪費?再不內部改革,機構不潰散也得疲軟!”他感慨到。


營收增長20%利潤反下降8%?培訓機構真正的bug原來是這!


相信上面這位朋友的情況在其他培訓機構也是屢見不鮮,這是中國教培業的一種普遍現狀。當學校還處於起步階段的時候,大家都是一門心思抓招生,只有生源才是小機構生存發展的根本。正是因為過於重招生,大部分培訓機構的教學、管理等方面都被忽略,等學校慢慢發展、壯大,管理環節的疏漏導致的致命缺陷才漸漸凸顯。這時,校長們才猛然驚醒——我是不是應該學管理了?

接下來,很多校長會開啟瘋狂的學習惡補模式,一年四季不是在外出聽課,就是在外出聽課的路上,線上、線下、管理、運營,各種學習。在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後,卻發現自己學到的知識似乎並不好用,學校的管理依舊混亂無章,那15%的負能量員工繼續在每日吐槽,那20%的員工仍然麻木機械的重複著每天的工作,那30%-40%不合格的員工仍然不能正常產生績效......

到底是為什麼?

管理的理論知識也許可以通用,但管理的實踐卻非千篇一律。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一個管理者,有清晰的管理觀念,有紮實的管理知識,才能自我摸清管理可循的規律,才會有清晰的管理行為,也才能推動機構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敢,比會重要!幹,比想更重要!

營收增長20%利潤反下降8%?培訓機構真正的bug原來是這!

實際上,作為教育機構的管理者,大都學習過不少管理知識,也嘗試過很多管理制度,但效果總是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學有餘而行不足,想太多但怕變革。

  • 如果員工能夠真正認同學校文化,不再人浮於事而是價值觀契合;
  • 如果組織架構能更加優化,資源利用更集中,管理成本降下來,運營效率提上去;
  • 如果管理層能夠培養出並留住那些真正優秀、能做出成績的人才為自己所用…

那麼,學校的營收和利潤增長勢必成正比,文章開頭那位焦慮的CEO所說的問題一定大幅減少,沒有了這些桎梏,學校的發展速度也定會一飛沖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