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哪些東西的價格會漲得最快呢?

財道


當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尤其是貨幣超發引發的通脹,生活必需品漲價的幅度往往是比較大的。用經濟學的需求彈性原理來解釋的話,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彈性比較小,屬於剛性需求,而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彈性比較大,沒有的話也不影響生活,因而當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時候,貨幣大量貶值,物價會出現上漲,人們肯定不會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去購置非必需品,而會選擇把錢花在刀刃上,所以就會推升對生活必需品的購買需求,這樣在大量的需求推動下,生活必須品的漲幅肯定是比較快的。尤其這些年央行貨幣發行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大家這些年也可以明顯感受到生活必需品的上漲幅度,比如小學時一瓶汽水是3毛,現在一瓶汽水至少3塊以上,很多必需品都是10倍以上的漲幅。

如果是輸入性通貨膨脹,那麼最容易漲價的就是原油附屬品,比如化工產品,比如在2013年之前,國際油價大幅上漲,而我國又是一個嚴重依賴進口的原油大國,在加上原油又是工業重要的能源,就會導致很多產業的生產成本上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同原油相關的化工行業,隨著國際原油的上漲,化工產品肯定會立馬反應出現一波漲價潮。

當然如果發生惡性通貨膨脹,那麼最容易漲價的可能就是避險品種,比如黃金,要知道黃金作為避險品種,具有明顯的保值增值的功能,一般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時候,那麼像黃金這種硬通貨就會遭遇瘋搶,就會大幅上漲,尤其在歷史戰爭期間,發生惡性通脹的時候,各國都只會認金條,在各種諜戰劇、抗日劇,大家應該能夠感受到金條的魅力和價值,比錢幣有用多了。


如果大家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探討,認可我的回答,點贊支持一下!


侯哥財經


朋友們好!發生通貨膨脹,什麼價格漲的最快?明確的講:可以通過反向思維,來尋找答案!



來看一下,通貨膨脹,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不會漲,甚至跌價:

1,電子消費品,例如手機,電視手錶,不會漲價,只會降價!

2,汽車,商鋪,也很難漲!

3,服裝鞋帽,洗衣粉,漲不動了!

4,工資,勞務費…

小結:非必需的商品,工資,想漲價難!

有了以上的分析,再來看什麼東西會漲:

1,柴米油鹽,燃料!肯定漲,一天也離不開!

2,水,電,氣,交通,公共服務行業,必須漲,不用不行啊!


3,學費,藥費醫療費,這個肯定不會便宜…

4,銀行利息,外匯,黃金,肯定會漲,只要你敢存!

5,基礎的原材料等等,會長!

小結:只要是基本生活,生產,經營,離不開的,都會漲!

綜合分析:嚴重的通貨膨脹,首當其衝,價格上漲的,就是基本生活,生存,離不開的物資,和公共服務!目前我們物價平穩,經濟運行良好,相信一定會穩定的發展,全民共享,和諧繁榮的大美中華!


理財迦


通貨膨脹是由於貨幣的數量增加了,導致貨幣單位的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貨幣只是一個計量單位,如果新增的貨幣是均勻地分配到每一個人,而且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也及時地做出了調整,那麼貨幣增發對我們的生活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但現實生活中,新增的貨幣是通過某個出口逐漸滲透到社會中的,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因此它對經濟生活的影響是不均勻的。因此,我們看到,生活中有些商品先漲價,有些行業先漲工資。那麼,哪些商品容易漲價呢?

1、 必需品:生活必需品是剛需,它的價格彈性最低,也就是說它對價格最不敏感。不管怎樣,日子總是要過的呀,比如食品、衣服、醫療保健、傢俱等等,這些生活必需品很容易漲價。

2、 黃金:因為在人們的頭腦中,總認為黃金最保值。“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黃金容易攜帶,又是硬通貨,因此才有中國大媽買黃金的盛況。不過,話說回來,事實上,黃金並非人們想象中那麼保值。目前,黃金每克360元左右,十年前黃金每克220元左右,十年時間只上漲了63%,遠沒有跑贏通貨膨脹。

3、 房產:

人們手上有錢了,生活的需求都滿足了,這時大家想的就是怎樣保住財富不貶值。往往這時,貨幣就會流向房產。房產的體量很大,成為了貨幣最好的承載物。

4、 工業製造品:因為科技的迅猛發展,工業製品的產量呈爆炸式增長。因此,相對來說,它的漲價最不明顯。比如:電視機、冰箱、手機、汽車等等,這些產品十幾年價格沒怎麼變,有的甚至還越來越便宜,質量卻越來越好,功能也越來越多,這都得益於技術的進步。工業製造品往往是最不保值的,因為它沒有稀缺性,可以被不斷地生產出來,而且還不斷地更新迭代。那些老的工業製造品被新的產品取代,甚至變得一文不值。比如:現在有了網絡電視,誰還用DVD呢。

當發生通貨膨脹時,那些對價格不太敏感的商品最容易漲價,比如生活必需品等。


老王說經濟


2008年的通貨膨脹我還在開飯店,最大的感觸就是錢難掙,不經花,資產大幅度縮水。原材料大幅度上漲,羊肉從從16元漲到38元。所有的肉類都漲價,就餐的客人也沒有以前多,菜品一旦漲價,顧客就會會有埋怨。所以很簡單,通貨膨脹,生活必須品都會漲價,有沒有道理:

一,肉類

金融危機,貨幣貶值,肉類的需求還是一樣的,同樣的貨幣單位不能產生同樣的價值,而資產又在縮水,所以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金融危機的時候你的資產一邊縮水一邊被大幅度消耗。有沒有道理?

二,青菜類

青菜類的價格是根據肉類價格進行攀升,肉類漲價,消費少了,青菜的消費增加,我當時開飯店就看到顧客點肉菜的少了,同樣青菜價格是價值交換的結果。能不能理解?

三,油鹽調料

油鹽調料具備長期存放特點,短期並沒有漲價,不過沒多久,商販就會告訴我們,你要大量進貨,下次會漲價,也可以理解為第一批的儲存消耗完了,第二批就要漲價了,因為錢不值錢了。是不是?

四,糧食

中國是糧食大國,也是進口大國,貨幣貶值,一旦進口,同樣的價格只能買一半的糧食,食品類價格上漲是必然的了。同不同意?

總結:人類任何都可以節約,唯一的食物是無法節約,必須保障足夠的食用量,不然會被餓死。對不對?而且這些都是無法長期儲存的。同樣的消費體量,不一樣的貨幣價值,所以通貨膨脹加巨。是不是?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20多年創業經驗,天使投資人、《覺悟行果修渡》創投課導師、《財富人生密碼》財富增值課導師、《李合偉演講學院》創始人,感謝關注,期待與您深刻交流……


合偉說


通貨膨脹簡單來說是手中的錢沒有以前值錢了,通貨膨脹到來之時,哪些東西最容易漲價呢?

第一,一般情況下,為了對抗通脹,人們紛紛選擇投資房產。而通脹也無外乎是貨幣超發,超發的貨幣作為銀行貸款最先流向房地產領域。

第二、再後來是糧食、衣料、食用鹽以及油料等等生活用品的上漲,此時通脹形勢就比較嚴峻了。

第三、為了對抗通脹來臨,很多人選擇買點黃金和美元來保值。正所謂,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每當地緣政治、戰爭、通脹等因素抬頭之時,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總是會受到資金青睞,價格出現上漲。而之所以大家要調換一點美元,是因為本幣不行了,兌換點美元能夠保證原來的購買力不失。

第四、能源和資源產品也很容易漲價,因為本幣貶值,能源和資源無論是進口還是本國開採,成本都會上漲。所以,通脹來了能源和資源產品也會跟著上漲。只要這些產品價格上漲,包括電、液化天然氣和汽油等基礎工業品價格也會跟著上漲,這樣整個實體經濟的成本就會被推高。


張翼遠


如果發生通貨膨脹什麼東西容易漲價?我們只要看1948年時國統區的上海物價就知道了。當時,蔣介石發行金圓券來替換原來的法幣,蔣經國在上海時還承諾保證金圓券幣值的穩定,鼓勵人們拿出黃金和美鈔來換等值的金圓券,結果老百姓發現,所謂的金圓券到最後連一張草紙都不如。

當時,物價漲得最歷害的是糧食、布匹、食鹽、肥皂等生活必須品。當時,由於不良商家囤積居奇,糧食價格一天要漲三次,早上還能買一袋大米的錢,到晚上就只能買三分之一袋的大米了。於是人們馬上再開始購買囤積保值的東西,當時有袁大頭、黃金、美鈔都是強手貨。因為,貨幣超發容易貶值,但是這些“硬通貨”卻不容易貶值的啊。

通貨膨脹的時候,最不容易上漲的是房產和非生活必須品之類的,試想大家肚皮都吃不飽了,還弄這些東西做啥?有老人告訴我,在通脹之前,三根小黃魚(金條)可買一幢樓,而通脹之後,乾脆就有價無市了。當時工廠要發工資,那些工人們都是要用麻袋去買。貨幣超發的後果,是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拿到現在來講,委內瑞拉的通脹膨脹一旦形成預期,超市商品被搶購一空。政府開始實行配給制,這並不代表你買不到日用品,在黑市上,日用品的價格是超市價格的好幾倍。真正的通脹來臨,即使一個人打幾份工,也養不活一家老小。

而對於中國來說,改革開放四十年,隱性通脹水平一直是居高不下,業界對通脹率的測算,並不是看官方CPI數據,而是用M2-GDP得出的數據為作真實的通脹水平。不過,近幾年國內通脹水平正在逐步回落中,貨幣超發現象得到一定的遏制,所以,未來國內爆發大型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中國經濟正在以中等速度增長,從追求高增長逐步轉向高質量,這與過去高速發展需要大量信貸投放已經是收斂許多。再者,受到調控政策的影響,房地產投資降溫,使銀行投放貸款的數量下降,導致國內通脹可能性大幅降低。最後,由於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我國的貿易順差正在逐步收窄,未來海外流入中國資金在減少,央行被動投放基礎貨幣的數量也會大量萎縮。


不執著財經


通貨膨脹發生時,最能吸附貨幣(紙幣)的東西價格上升最快。比如,股票、不動產。當然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發生時,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最快。

否極泰來,嚴重的通貨膨脹必然導致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最顯著、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購買力不足,消費不旺盛,通俗地說就是“沒生意,貨物賣不動”。經濟危機的根源是深刻的,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觀點解釋,經濟危機的根源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考慮到導致經濟危機的很多複雜的、直接的原因,這是個龐大的話題,幾句話說不清楚。所以這裡不探究經濟危機的根源,只說說如何解決。

貨幣政策的確是應對經濟危機的一個方法。究竟應該貨幣貶值還是貨幣升值?

貨幣升值意味著錢更值錢。如何讓錢更值錢。常規的辦法是貨幣管理機構(央行或財政機構)控制銀根和信貸,減少貨幣投放,“物以稀為貴”,錢少了,的確值錢了,頂用了。商品價格相對於值錢的貨幣就不值錢了。結果就是商品便宜。經濟學說,價格下降,銷量增加。可是因為貨幣升值導致的價格下降,銷量未必增加。為什麼呢?因為商品供給者不掙錢。

比如,一個賣饅頭的,自己買面,自己勞作,製作饅頭賣饅頭,一個饅頭的成本是5角。原計劃賣8角一個,掙3角。可是錢值錢了,一個饅頭只能賣4角。賣饅頭的會賣嗎?不會,至少賠錢賣了第一批,不再做第二批。推廣到全社會,經濟蕭條會更嚴重。所以,貨幣升值不但解除不了經濟危機,反而會惡化經濟危機。

再來看看,貨幣貶值的效果。貨幣貶值就是通貨膨脹。貨幣超發必然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原因就是貨幣超發的原因。讓貨幣貶值就要超發貨幣。

通貨就是流通中的貨幣。什麼是通貨膨脹?顧名思義,就是流通中的貨幣膨脹。這個膨脹就是過多的意思。怎麼理解過多?流通中的貨幣相對於現實中的商品和服務過多。比如,一個小島,30個家庭,生產了1000斤糧食,按照這個小島的技術水平和勞動強度,1000斤糧食也就是價值2000元貨幣,但是這個小島的統治者發行了20萬元的貨幣。這裡明顯是貨幣過多了。真個經濟體系不需要這麼多貨幣,但是卻發行了這麼多。結果只有通貨膨脹。

這是學者姚雪松繪製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的關係圖,顯然貨幣增長率增加,通貨膨脹率越高。通貨膨脹從根本上說就是貨幣過多。

貨幣多了,人們有錢了,就會產生“貨幣幻覺”,認為自己收入增加了,有消費衝動,於是,一些商品就可以賣得動了。生意就會慢慢好起來。所以,貨幣超發導致的貨幣貶值一定程度上能解救經濟危機。

但是這個方法不能常用。當人們的“貨幣幻覺”消失時,消費就會停止,新的危機就會產生。所以,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貨幣寬鬆,不能有嚴重的、長期的貨幣寬鬆。否則貽害無窮。

所以,可以看出一個循環。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嚴重的物價上漲導致經濟危機,治理經濟危機還需要溫和的通貨膨脹。


閒話經濟


通貨膨脹最容易漲價,漲得最快的是食物糧食和維持生存的日常用品,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錢不值錢,本國貨幣貶值最快,這種情況下只有維持生命的糧食最值錢,你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其次是日常生活必備的用品,因為錢不值錢,工廠大量倒閉破產,日常生活用品漲價漲得也很快。

其三是黃金,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只有黃金最值錢,人們不相信貨幣只認黃金,你手上有黃金什麼都能買得到,商家不敢收本國貨幣,誰也不知道今天收了本國貨幣明天會貶值多少,商人賣東西只要黃金,這就是亂世民眾只看中黃金,而且黃金漲價漲得非常快。

其四是珠寶,珠寶在通貨膨脹時也值錢,人們願意要珠寶,珠寶價格會隨著貨幣的貶值而升值。

其五是能存放有用的貨物,比如白酒,白酒能夠存放,可以用白酒換東西,類似這種可以存放也不會壞的貨物會漲價,老百姓會回到以貨易貨的時代,只要有用能存放,老百姓還是認可的,老百姓就是不相信貨幣。這種惡性的通貨膨脹一般不會出現,出現這種情況是一個國家印鈔票氾濫的結果,所以,理性的國家都不會濫印鈔票。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通貨膨脹大家都熟悉,就是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的過程。

那麼通貨膨脹時什麼東西最容易漲價呢?

通過多年的生活實踐得出通脹時,最容易漲價的不是吃的喝的用的消費品;也不是黃金外幣。而是房子,所謂的固定資產。

黃金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裡,價格幾乎沒有怎麼增長,大米從七毛一斤漲到兩元大約漲了三倍。

房子這二十年時間裡,從一千元一平方漲到兩萬一平方,漲了二十倍。

這樣一來到,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漲價過多的東西就是泡沫最大的東西。


流雲牧歌


導讀:通脹是經濟週期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當發生通脹時,首先上漲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因為它是剛需,而非必需品(比如汽車、手錶、耳機)不是,所以無論經濟過熱(通脹)還是過冷(通縮),必需品的需求一直很大,一旦發生通脹,人們當然會把手中不值錢的錢換成能維持生活的東西了。而對於非必需品,購買力由於通脹而打了折扣,自然它們的需求也就沒有了。至於普通工業製品,則完全取決於工業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了,技術越發達,工業製品的價格也就越低。



正文:通脹是經濟週期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主要由於貨幣供應過多、本幣貶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導致。歷史上看,無論是溫和的通脹還是惡性的通脹,首先上漲的都是生活必需品。不過,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背後的經濟邏輯。


1、剛需的商品最容易漲價。通脹的原因有很多,類型也有很多,但表現出來的只有一種現象,那就是錢不值錢了。此時人們會有強烈的將手中現金換成商品的動機,我手錶可以不要,汽車可以不要,但柴米油鹽不能不要。所以,當人們都去搶購這些生活必需品的話,價格自然也就起來了。比如1948年國統區的上海,當下的委內瑞拉,通脹時生活必需品價格都出現了暴漲。用經濟學最簡單的理論解釋,那就是供需問題,生活必需品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供不應求的,所以發生通脹後,最容易漲價的也是它們了。



2、普通工業製品價格與通脹弱相關。意思就是工業製品價格在通脹時不一定會漲價。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電冰箱,同樣是2000塊錢,10年前只能買那種老式的冷藏+冷凍的雙門冰箱,容積小;而現在或許能買個三門的,大容量冰箱。再比如自行車,放在以前那可是家裡的大件了,可是現在滿大街的共享單車都沒人要,舊車賣的話也就幾十塊錢,跟一頓快餐差不多。幾十年來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工業產品的價格不但沒有漲多少,甚至有的還跌價了,而在這幾十年裡,通脹率都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按照經濟學原理,單位時間內所創造的產值更多了,那麼單位商品的售價就會下降,就是這個道理。


3、非必需品價格彈性大。國內雖然也存在通脹,但總的來說老百姓的財富也多了,所以像汽車、手錶、耳機這種非必需品也變得越來越普遍。但如果是惡性通脹的話,那麼非必需品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也就是說非必需品對於通脹通縮,甚至宏觀經濟的價格敏感度很高,經濟好,大家都有錢了,汽車銷量高;經濟不好,汽車立馬就滯銷。比如在去年的貿易戰期間,資本市場哀鴻遍野,中高端出口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貿易企業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



4、黃金、珠寶等保值類資產價格上漲。我們都知道,黃金是全球的硬通貨,哪怕國家消亡,貨幣成為一張廢紙,但黃金依然具有價值。所以每當地緣政治、戰爭、通脹等風險因素抬頭時,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總是會受到資金青睞,使其價格上漲。另外,像珠寶、收藏品等在通脹期間也具有一定的保值性。


至於為什麼?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或者說經濟特性,那就是稀缺,且本身具有內在價值。國家貨幣本身只是一張紙,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背後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而金銀天然具有價值,也就是說,金銀在地底下,還沒被挖掘出來時就已經具備了價值,這與匯率、經濟形勢、戰爭等各種因素毫無關係。


目前,雖然我國的M2和物價都增長了許多,但經濟一直都處於平穩運行區間,而且溫和的通脹對於經濟其實是有利的,這說明經濟正在發展,只要控制好債務,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