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些人在農村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

用戶9852255709456


有些人在農村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

在農村裡,以前信用社是比較常見的。農民遇到經濟緊張了,如果親朋好友借不到錢,那就會找一個擔保人,或者是在村裡開一些證明,就可以去信用社貸款了。在過去向信用社貸款手續審核沒有今天這麼嚴格,並且門檻也不高,只要有相關的證明基本上都是可以貸款的。那是否存在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有些人在農村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

以前村裡有一戶人家,他就是在信用社工作,當時就是幫人申請貸款的。可是後來因為一些原因而沒有在信用社工作了。聽村裡的人說,是因為他在信用社工作期間存在違規貸款的事情。並且他還幫自己的親人們申請貸款。其中有一個親戚找他幫忙申請貸款,也出現了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一直不還錢。但信用社也沒有上門來收錢,他們也以為這筆賬就一直爛掉了。既然沒有來收款,那自己也就不主動歸還了。

可有一年的年底,銀行的人和法院的人一起上門了。要求他們把數年前的貸款連本帶息及罰金一起還山,不然就要抓人了。家裡人也知道這件事,明知道理虧,所以也就感覺把這筆錢還上了,然後才放人的。聽村裡的人說,最初貸款本來就是幾千塊錢,可是這次連本帶息加上罰款,居然一次性交了好幾萬塊錢。由此可見,欠錢不還,後果是很嚴重的。

無論是向信用社,還是向銀行貸款了,都是要及時還款的,不然的話真的後果很嚴重的。在過去因為有些機構管理很混亂,再加上有些人可能也鑽了空子,導致出現了一些死賬、爛賬了,所以暫時佔便宜了。但是這樣的好事是非常小的,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啊,短時間不催收,並不代表就真的遺忘了,可能在後面等著你呢!不然被查出來了後果真的很嚴重。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不管是像銀行,還是向個人借錢,都要記住這一點,這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農夫也瘋狂


有些人在農村信用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這是怎麼回事?

我覺得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是發生在現在,現在如果有人向銀行貸款,個人信息錄製的非常詳細。很早以前的時候,農村信用社貸款有些混亂,管理系統也不完善,聽說有關係的人居然可以平賬。現在不管是農村信用社,還是其他銀行,管理都是相當嚴格,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記得最早的時候,那時改革開放剛開始,我們村裡有一個養雞專業戶,去鎮上的農村信用社貸款蓋了養雞廠房,又買了孵小雞的設備。他們家的養雞廠幹了幾年我記不清了,不過我記得直到最後,他們家的養雞場倒閉了,也沒有還貸款。因為有個信用社的工作人員,每隔幾天就會往他家跑一趟,聽村裡人說,到最後他家的貸款也沒有還上。

後來他的兩個兒子闖東北,拉回來一車東北的特產到山東,可能是想賺一把。農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得知消息後,扣押了他兩個兒子的車,以及車上的物品。後來,那個到他們家追款的工作人員,又到我們村裡辦事,跟村裡人聊起這事說,即使扣押了他兩個兒子的車,他們家的貸款還是沒有還清。不過後來這麼多年,再沒有看見有人來村裡追過款。



這麼多年過去,貸款的這個人已經去世,他的兩個兒子去了東北以後,也再沒有回來過。我認為這是那個特殊年代,因為管理混亂留下的一筆糊塗賬。這麼多年已經過去,銀行的工作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當年的在職的那些人,有的已經不在了,有的早已退休。不過糊塗賬應該也有存根,只是壓在箱底兒,沒有人再去翻出來。我想即使再混亂,總是有存根的,所謂父債子還,說不定哪天還是要清還的。


一品小十六


有些人在農村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

記得以前小時候在農村的生活,村裡有一些人經濟上面比較拮据的時候,都會找村裡有本事的人幫忙去村裡貸款,有的人甚至是抱著不還錢的心態去貸款的,這大都是一些村裡的懶漢。當然了,也有很多人是為了能夠去有多餘的錢去做生意,多掙一些錢,這樣的話也是很好的,即使借再多的錢,過個幾年,做生意掙的錢也就可以還完了。其實不可能說貸的款不用還,只要是借的錢,任何時候都是要還的,天下哪有白掉餡餅的事。


貸款其實本身就是相互信任的事情,銀行願意把錢借給你,這是因為銀行相信你的信用或者是相信給你擔保的人的信用,如果你不主動還款,那其實就是在無限的消費你自己的信用,這樣你的信用指數就會無限的下降。現代社會里面,信用上面有汙點可以說是寸步難行了,孩子上學、乘坐高鐵、老人就醫等都會有問題。

農信社貸款過了十年,銀行不催還款,其實也是有這種可能的:第一監管上的疏漏,貸款沒有及時的進入監管系統,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第二就是貸款的人去世了,因為貸款的人是已經不在人世上了,也就不能再去追究了,有的人甚至就是抱著這種心態去貸款的。沒有錢的時候就去銀行貸款一些,等到有錢就趕緊揮霍,沒錢就即使貸款,結果就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就還不起了。



對個人來說,擁有良好的徵信是我們做很多事情必須需要的,如果一次不還款,導致自己的信用受到影響,以後的生活也會有問題,可能會因此喪失很多機會。貸款幾十年不還的人,我們也不要羨慕他們,相信遲早有一天他們是需要還貸款的,而且可能是他們借的錢的幾倍,這樣就得不償失了。我們古人就講究“誠信為本”,做什麼事都需要基本的信用,不然沒人願意和你打交道的。


老農民說事


在法律上,明知道自己借款卻多年不去主動償還,這屬於明顯的惡意拖欠,嚴重的甚至會被定性為欺詐。抱著僥倖心理不去主動償還貸款,終究難免一場空,甚至落得個信用、名聲、金錢三不沾的尷尬局面,嚴重的甚至會面臨牢獄之災。

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也曾在我們村辦理過一次農村信用社貸款業務,那時的審核流程很簡單,只需要找個擔保人,開個證明就可以了,並且當時農信社的聯網系統並沒有現在這麼完善,管理上有很多的缺陷。當時給我辦理貸款的那個人現在早就不在了,而農信社的職員崗位也換了好幾次。

所以,我認為在農村信用社貸款十多年,銀行不催還的可能性,主要可能有這麼幾種:1、系統升級,老舊陳賬資料缺失,無法快速認證,只能暫時拖著等相關手續齊全日後再定;2、人員更迭,以前農信社的管理並不完善,很多舊賬隨著人員更迭,當時辦理的工作人員時間久了忘記,也就導致舊賬壓箱底;3、銀行較勁,既然你不主動償還,那麼拖著,秋後算賬,倒黴的只能是你。

在我小時候我門村有個人做生意,在農信社貸了一筆錢,但後來他看銀行一直不催收,也就抱著僥倖心理,不去管了,沒想到他當時的款子到期後,一直沒有主動償還,也沒有主動到農信社辦理延期手續,銀行確實一直沒有催收,但這筆賬卻一直都在,於是銀行按照貸款到期後,原貸款利率上浮30%-50%的規定,一直計算著利息,等到現在10多年過去了,銀行系統升級,很多老賬舊賬都被翻了出來,而這個叔叔當年的僥倖心理也為他帶來了幾倍貸款的償還。

在這裡必須說明一點,多年前你借銀行的錢,若一直沒還銀行也沒催收,並不代表這筆賬會消失,公家的錢並沒有那麼好吞的,抱著僥倖心理不去主動償還,極有可能日後會付出數倍的代價。

按照規定,一旦這筆舊賬被翻出來,數額不大,銀行會依法催收,這個時候就算利息翻了幾倍,你也只能“自認倒黴”;如果數額特別大,銀行會付諸法律形式起訴,甚至報警以詐騙罪逮捕你。

所以,一筆當年農信社的舊賬,你貸款十多年未償還,銀行也未催收,並不代表這筆錢會被遺忘,更何況這裡有個前提條件,就是銀行或許會因粗心忘記,但借款人卻實實在在的記著當年的貸款。所以出現問題,借款人付出的代價可能超乎想象,借債還錢、天經地義,任何人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李阿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信用社也投資開荒(新疆),然後出租。

我有一朋友租種了八十畝,租期定為十年,信用社主動發放貸款五萬元用於生產運作,可僅僅三年,信用社收回土地另租第三方,由於是荒地,我朋友在三年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剛有起色就被強制收回,朋友無力還貸,後信用社雖多次摧討,但朋友態度鮮明:第一:我沒錢償還。第二`有錢我也不還。你想告就告,不想告我去告!

結果不了了之……。

這說明貸款不還債權方不追討,自有因果!


王者歸來


看了那麼多回答,沒一個回答到點子上的。我在農商行負責過逾期不良貸款清收,我就告訴大家為什麼逾期十多年的貸款,農商行沒有清收。

這是得從2003年省級聯社改革說起

當時政府為了支持省級聯社改革,採取發放央行票據的方式,將各個地方的不良貸款全部剝離置換出去了,農商行就把債權劃到當地政府,由政府工作人員去清收,農商行積極配合。如果你的貸款在2003年以前逾期的,那你就是這一批被置換出去了。


由於這一批置換的貸款金額小、戶數多,很多連檔案都沒有,至於借據、借款合同什麼的都很難找到,所以很多地方的農商行就懶得去管了,反正全部置換出去了,該追責的人也追責了,所以漸漸的就沒人管了。

政府那邊工作人員就那麼多,本職工作都忙不過來,又不懂清收貸款,乾脆就不管了。

整個事情就是這麼回事。

那你的貸款要不要還?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如果債主不追究,那你還不還就看你自己的良心了。

另外貸款如果是上了央行的徵信系統,你還不還就看你的臉皮厚不厚了。


田米愛看書


由於信用社的特殊性,有些涉農貸款,金額不大,內部管理也比較混亂,所以貸款發放以後也沒有有效管理起來,人員資料補錄不足,導致很多成為呆賬,最終銀行進行了核銷。進入核銷以後,銀行也就不催還款了。

以上!


鄧行長


從農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不催收,不代表銀行已經忘記了,這筆貸款十多年未還款,已經被列為不良貸款,被農信社核銷了!而你的個人徵信已經顯示有貸款不良。

什麼是銀行貸款核銷

貸款核銷是至銀行對於經多方努力,難以收回甚至無法收回的不良貸款,會在銀行的利潤中註銷掉。

銀行不良貸款主要分為:次級(貸款逾期超三個月未歸還,還有收回的可能)、可疑(貸款難以收回,但還有機會收回)、損失(貸款已收回無望,計入銀行賬面壞賬損失)。

貸款核銷有什麼影響

對銀行來說,一筆貸款被核銷,意味著銀行需要從自己的利潤中損失這部分貸款金額。銀行的利潤受到貸款核銷的影響,會降低。

對借款人來說,你向銀行貸款未償還,一旦逾期會被列入關注,超過三個月未償還被列入次級,接下來經過銀行訴訟追繳,仍難以追回,會被列入可疑,最終貸款收回無望,被計入損失。一旦借款人徵信顯示次級、可疑、損失,意味著你已經徵信不良,會被銀行列入黑名單,併產生高額罰息,今後無法再從銀行申請信用卡、貸款。如果銀行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借款人仍然拒不歸還,會成為老賴。

貸款核銷後,貸款還需要還麼

銀行雖然將這筆貸款核銷,並計入壞賬,但不代表你就不需要償還了,銀行仍然保留對該筆貸款的追償權力,也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再就是你的徵信已經受到影響,徵信不良,你的信用生活也是寸步難行。一旦成為老賴,後果將更為嚴重。

所以為了恢復你的徵信狀況,借款人還應該積極主動償還,以消除徵信不良。而銀行作為債務人,也會想盡辦法追回該筆貸款,一旦發現你有能力償還還拒不歸還,仍具有強制執行的權利,最終如果追回仍可以計入銀行利潤。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農信社經歷十幾年的時間,可能已經改製為農商行,有些不良債務已經被銀行放棄。即使有些人想歸還不良貸款,消除不良徵信都很困難了。

貸款未歸還,銀行不催收,不代表你這筆10萬元貸款已經被農信社放棄了。即使最終銀行放棄了對你貸款的追索權,你也該為了今後的信用,想盡辦法把這筆貸款結清,恢復自己的徵信狀況。


財富公元


有些人在農村信用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農村信用社最早是有農民參股成立的農村互助金融組織,後長期受農業銀行領導。1995年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分門辦公,在縣級(縣級市)成立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領導各鄉鎮的農村信用社。但由於新成立的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經驗不足,高管人員素質不高,各項制度不健全,致使各鄉鎮信用社各自為政,特別一些信貸人員有章不循,因此出現了大量的人情貸款,跨區貸款,冒名貸款,壘戶貸款等等,使信用社的資產質量持續惡化,己乎到了破產的邊緣。後成立了省聯社來領導各縣(市)聯社,並逐步改製為農商行,才逐漸走上正軌。但由於當年存在的大量冒名貸款,由於借款人沒有到場簽字,手續不合規,即使起訴,法院也不受理,因此,有些冒名貸款銀行清收,效果也不明顯。但現在的農商行各項規章制度己經非常完善,特別是信貸方面的流程非常規範,不可能再出現十幾年的情況。現在的農商行己經真正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是農民自己的銀行。


苗克華


信用社現在基本是以縣為單位的集體企業。有很多縣信用社改叫xx 銀行,也有很多縣仍然叫xx 信用聯社(合作社),簡稱信用社。為何有好多人不還款?

第一,貸款人沒錢還。

現在的真正貧困戶基本信用社都有貸款。國家每年給農民的糧食補貼,退耕還林補貼,高齡補貼,殘疾補貼,救災補貼(有些家裡發生重大災難),低保補貼,危房改造補貼,移民搬遷補貼,養老金等信用社全卡住不給,國家給每戶5萬扶貧資金,很多信用社也不給。農民相信國家銀行,而國家卻相信農村信用社,啥錢都通過信用社轉發,結果很多農民一分錢都得不到,無法脫貧哪來錢還?這也是國家不斷扶貧,下面一直難於脫貧的根本原因。

第二,貸款人被坑不想還錢。農村信用社大多都在鄉鎮駐地村(社區)和一些中心村(以前鄉鎮駐地村),山高皇帝遠上面無法監管。一些農民不識字,即使識幾個字也不會算利息(很多本科畢業都不會算),季度清息信用社經常給多算,你貸款1000,即使年年按時清息,五年後貸款可能變成5000,你也不知道為啥。農村貸款普遍吃回扣,貸一萬最少給兩三千回扣。回扣已經讓很多人受不了,如果清息時再給你多算,很多人就破罐子破摔了,既然你不仁也別怪我不義,使性子就不還了。

城裡人特別是銀行工作人員可能想不通,還款都是電腦結算,怎麼可能多算呢?雖然現在電腦很普遍,但是在很多農村地區沒有網絡也就不能使用電腦,還有一些農村不通電。即使有網絡有電腦的信用社,很多工作人員年齡很大不會電腦,只有會記會,如果會記不來就沒法算。很多地方很多人還款就給信貸員,然後由信貸員再交給會記,這裡面問題就多啦。

總之,農村確實有一些人從信用社貸款沒還。如果信用社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我想大多人都不想頭上有貸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