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孙策被刺客所杀,刺客究竟是谁所派?

冇佢哋咁叻嘅


最被大众怀疑的郭嘉和孙权,并不是嫌疑最大的。

我们先看看孙策之死的疑点。孙策遇刺的过程没有太多的分歧,都是说他喜爱打猎,建安五年四月,孙策又带人出去打猎了。因为自己的马比较好,所以跑在了前面,把随从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追逐猎物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三个许贡的门客,这三人在这里埋伏了很久,就是要刺杀孙策的。经过一番搏斗,孙策中箭。随从们赶来后,杀了刺客。但是孙策伤重,回去后不久就死了。


这个过程中的疑点是什么呢?

首先是许贡这几个门客是“神算子”吗?打猎并不是参加别的活动,虽然有大致的区域,但是为了追逐猎物,行动路线并不确定。而这三个刺客竟然可以准确拦下孙策,如果不是运气好,那就一定有人传递了情报。

其次,就算孙策的马再好,随从们的马也不可能太差啊!作为贴身保镖,又在四处征战敌人到处都是的时代,跑到野外打猎,时刻保护主公是必然的,真能被落下这么远?

而且还有一点,三名刺客,全部被杀死了。正常逻辑,随从们应该至少留一个活口,查问幕后主谋是谁,怎么都弄死了?

所以,孙策之死,很有可能内部有人泄露了情报,甚至有可能就是随从中的一人。


那有可能是郭嘉吗?

郭嘉被怀疑,就是因为他准确预言了孙策会遇刺身亡。当时的情况是,曹操正在率大军与袁绍相持,孙策将有可能袭击许都,大家都很害怕,郭嘉才说了:“孙策很轻佻,一定会死在匹夫之手。”

郭嘉无疑是有情报来源的,但他组织刺杀孙策的可能性不大。首先,郭嘉说这话的背景是曹操手下比较惊慌,有可能军心不稳。所以,郭嘉这个预言,首要作用就是稳定军心。

其次,若真是郭嘉组织的这次刺杀,他要保证成功,应该不止安排这三个人,才更保险。

第三,若郭嘉甚至曹操都是幕后人物,以当时的情况,必然不会太过于张扬,撇开关系最重要。

所以,郭嘉的预言,应该是为了稳定军心。


至于孙权,虽然他是孙策死后的最大受益者,但当时刺杀孙策,时机不对。

虽然当时已经占据江东,但是立足未稳,又是天下混乱,十九岁的孙权能不能守住家产,还真不一定。

咱们看孙策死后,庐江太守李术反叛、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还有些山匪流寇蠢蠢欲动……门阀士族也和孙权不是一条心。

孙策之死,给孙权带来的,其实是危机重重。

所以,就算孙权想杀孙策夺权,选这个时候也不合适。


那还有谁想要孙策的命呢?门阀士族,江东豪强。

江东地方豪强还没有认可孙策,更有可能,他们内心中是憎恨孙策的。孙策的目标是夺天下,豪强的心愿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孙策打仗,是需要江东豪强出人出钱的。

这些人不仅要出钱出人,还要担心一旦孙策战败,惹得更大的敌人前来,历代积累的财富就会一扫而空。固守天险,保江东平安,才是他们最大的需求。

显然,孙策不符合他们的预期。

所以,孙策之死,很可能是江东豪强所策划实施的。


七追风


我是和大家一样爱历史的小熙。

孙策被称为江东猛虎,无人能敌,却英年被杀,实属可惜!被谁所杀?为何被杀?小熙和大家一同探个究竟。


建安五年(200年4月4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他骑的是上等宝马,只顾驰骋逐鹿,没注意自己的随从早已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而死神正悄然而至。

正在策马疾驰的孙策忽然被三个人挡住了去路。一看来者不善,孙策厉声喝问:“来者何人?”三人答道:“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孙策知道自己树敌太多,随从又没跟上,以一对三,还是小心为妙,于是一边转移三人视线“韩当的士兵我全部认识,怎么从没见过你们”。一边迅速搭弓将近身的一个射倒在地。剩余二人见同伴丧命,急忙弯弓搭箭,向孙策齐射,孙策躲避不及,面颊中箭落马。二人正要取孙策首级,千钧一发之际,孙策的随从们赶到,将二人全部杀死。孙策伤势甚重,当夜辞世,时年二十六岁。孙权登基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原来这三人是吴郡太守许贡的小儿子与门客。他们为什么要杀孙策?据《江表传》记载,吴郡太守许贡上表给汉帝,说孙策骁勇,应该召回京师,控制使用,免生后患。此表被孙策的密探获得,若许贡上表成功,对孙策来说凶多吉少,被孙策统一的江东又将重新陷入分裂。孙策一气之下将许贡绞死。许贡死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才引出前文中提及的孙策被害的场景。


『』小熙短评:可惜了江东猛虎孙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正所谓恶虎难敌群狼,一代英雄竟死在三个无名小卒手中!纵观史海,名将僧格林沁、关羽也是死于无各小卒刀下,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我是爱历史的小熙,请大家指正,请下方留言。


小熙为人人


据《三国志》、《后汉书》中记载的,许贡家人杀死了孙策,是否当真如此吗?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看看有几种可能。

历史上,许贡曾经上书朝庭说过孙策像项羽,适合把他关在猪圈里放养,于是孙策得势后杀了许贡。而许贡又是一个声望高的人,家里门客众多。许贡死后,门客们都没饭吃了,所以说许贡家人伺机杀孙策,可能性不是没有。所以不管是陈寿还是范晔,都认为是许贡家人为了报仇而杀害了孙策。

许贡家人为了为家主报仇或是为了扬名历史而杀孙策一事是有可能的。还有没有其他可能?

我们看一下孙策之死对谁有好处: 1、许贡后代。这是正史答案,我们不去提他了; 2、孙权。但孙吴政权还没稳定,孙权也未必就能肯定孙策如果死掉,他能坐上最高执政者的位子,所以几乎不可信。 除了这两人外,还有没有其他受益者?有,我们通常忽视,而史官则是刻意忽视了一个人:曹操。

这里提出一个曹操这个嫌疑者,是因为历史上有个十分可疑的巧合:官渡之战时,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而有传言说孙策正有北上的打算,顿时上下一片惊慌。此时郭嘉有如天神般说了一段话:“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意思是孙策很牛,很得人心,但太粗心大意,容易被刺客刺杀。曹操听了这话就后就安心下来,心安理得的与袁绍打仗。 这时太很值得玩味了。郭嘉对孙策的评语我们先估且称为神判,但是郭嘉只说孙策很可能被刺客所杀,又没说什么时候被刺客所杀,更没说孙策会在北上之前被刺客所杀。所以这番话和曹操当时的问题(北面与袁绍相持,南方孙策蠢蠢欲动)可以说毫不相干。 要知道孙策自起兵起8年间平定江南,8年也没怎么被人暗杀过,郭嘉凭什么就断定孙策起兵北上之前会死??(可疑)

曹操听了郭嘉这话后最终没有南下回防,而是选择继续与袁绍僵持。而孙策这时的离奇去世,使得曹操抓住机会一统北方。

史官们有些东西不敢写,比如:人们是如何知道刺客为许贡门客的?是通过熟人辨认,还是像《演义》中所说,刺客刺杀孙策之前大喊:“吾乃许贡门人!”?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搞特务统治,有死士的。找一两个死士,冒充许贡家人去有组织有目的地刺杀孙策,绝对会比许贡的草根门客杀孙策更容易。就算是通过认脸认出是许贡门客,也可以派死士和许贡门客联系好一起动手或干脆背着许贡门客的尸体去行刺。

所以结论是,历史上郭嘉的那番惊天地泣鬼神的言论,怀疑是穿越人士所说的话,并不是在评定孙策(当然也算评定了),而是向曹操献策,建议用杀手暗杀的手段对付孙策。这样一来,郭嘉这话就很好理解了。 这里提出疑问不是针对郭嘉,事实上历史上被刺客杀死的诸候屈指可数。郭嘉能在万里之外,连孙策人都没见过,就能通过手头有限的情报,推断出孙策可以用刺客搞定,仍然是十分强大可怕的。


强哥和你聊电影


在《三国演义》中,长沙太守孙坚的长子孙策,因作战骁勇,被世人称作“小霸王”,但是这位小霸王最后却被三名刺客离奇刺杀,最终伤势过重英年早逝,孙策的弟弟孙权继承了江东霸业,并且开创了后世的吴国,与刘备、曹丕三分天下。

小霸王孙策战斗力爆表,怎么会被人刺杀呢?据《三国志》描述,三名刺客着装竟然是孙策军团的士兵衣服,这就让孙策刺杀案越发显得扑朔迷离。

那么,刺杀孙策的刺客是什么来头呢?

小哥详细分析。

孙策创立江东霸业

后世很多人认为孙权继承了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的江山社稷,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江东霸业,基本上可以说都是孙策点点滴滴打下来了的。

因为破虏将军孙坚曾经和袁术一起共事,但是袁术势大,袁术曾经派孙坚攻打刘表,但是孙坚被刘表的手下杀害后,袁术收编了孙坚的队伍,后来孙策以传国玉玺为抵押物品,换回了弟弟孙权,带着千辛万苦从袁术那里要来的一千多人,前往江东舅舅吴景处,自此开启了东吴孙氏的王图霸业。

所以说,孙坚虽然也有一些势力,但是在他去世后,这些势力都被袁术侵占或者被别人瓜分,到孙策时期,年仅二十岁左右的他又要照顾母亲和幼小的弟弟,又要在乱世求生存,实在是艰难至极,这个时期的他,虽然勇猛又待人热情诚恳,但是终究是势单力薄,没有地盘没有自己的军团。

说东吴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一点都不为过。

孙策和江东士族的矛盾

孙策作为一个热血青年,立志匡扶汉室,在江东东征西讨,逐个消灭割据的地方豪强,虽然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扩张,但是在兼并其他势力的途中,必然要发生流血牺牲。

所以孙策如猛龙过江一般,搅乱了江东各方势力,也得罪了很多人,虽然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但是对于豪强而言,恨不能手撕孙策而后快。

江东和中原不同,士族和庶族分化严重,这个直到孙权晚年都没能改变,孙权晚年大杀四方,其中就有侄女婿陆逊这样的士族代表人物,很多人认为这是孙权晚年昏庸的表现,实际上也可能是士族庶族阶级斗争过于激烈的无奈之举。

孙策出身庶族,虽然短期内以血腥手段独霸江东,但是在本地士族心中,肯定是不服的。

孙策遇刺

孙策和许贡有什么深仇大恨呢?这个《三国演义》有比较形象的描述。

却说孙策自霸江东,兵精粮足。建安四年,袭取庐江,败刘勋,使虞翻驰檄豫章,豫章太守华歆投降。自此声势大振,乃遣张纮往许昌上表献捷。曹操知孙策强盛,叹曰:“狮儿难与争锋也!”遂以曹仁之女许配孙策幼弟孙匡,两家结婚。留张纮在许昌。孙策求为大司马,曹操不许。策恨之,常有袭许都之心。于是吴郡太守许贡,乃暗遣使赴许都上书于曹操。其略曰:“孙策骁勇,与项籍相似。朝廷宜外示荣宠,召在京师;不可使居外镇,以为后患。”使者赍书渡江,被防江将士所获,解赴孙策处。策观书大怒,斩其使,遣人假意请许贡议事。贡至,策出书示之,叱曰:“汝欲送我于死地耶!”命武士绞杀之。贡家属皆逃散。有家客三人,欲为许贡报仇,恨无其便。一日,孙策引军会猎于丹徒之西山,赶起一大鹿,策纵马上山逐之。正赶之间,只见树林之内有三个人持枪带弓面立。策勒马问曰:“汝等何人?”答曰:“乃韩当军士也。在此射鹿。”策方举辔欲行,一人拈枪望策左腿便刺。策大惊,急取佩剑从马上砍去,剑刃忽坠,止存剑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来,正中孙策面颊。策就拔面上箭,取弓回射放箭之人,应弦面倒。那二人举枪向孙策乱搠,大叫曰:“我等是许贡家客,特来为主人报仇!”策别无器械,只以弓拒之,且拒且走。二人死战不退。策身被数枪,马亦带伤。正危急之时,程普引数人至。孙策大叫:“杀贼!“程普引众齐上,将许贡家客砍为肉泥。看孙策时,血流满面,被伤至重,乃以刀割抱,裹其伤处,救回吴会养病。


(刺客刺杀孙策)

在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孙策在外出狩猎的过程中,被埋伏的刺客刺杀,而刺客正是许贡的门人。

孙策安排后事

孙策中箭后,创痛甚剧,自知不久于人世。四日,孙策请来张昭等人,托以后事。他说:“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好好辅佐我弟弟!千万不要回到北方去。”《张昭传》则记载,孙策担心孙权不能胜任,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嘱托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能胜任,请先生取代他的位置。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能担当克敌制胜保卫江东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步返回江北,无须心中有所挂碍。”又叫来孙权,亲自给他配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当日夜里过世,享年二十六岁。

在《三国演义》中,孙策可以说是气死的,因为孙策被称为“孙郎”,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孙策不仅仅文武双全,同时样貌出众,一表人才。

话说孙策中箭后,本来安心静养,伤势大概率会痊愈,但是有一天,他拿铜镜一照,看到自己被毁容了,气的大吼一声,以发泄自己郁闷的心情,结果伤口崩裂,伤势加重,孙策最终无力回天,唯有正视死亡,心平气和的安排了后事。

孙策去世后,孙权悲泣不止,哭晕了多次,张昭劝说孙权,扶起孙权巡视军队,并把孙权继立的消息上表汉室,传达下属。终于稳定住了局势。

孙策遇刺事件分析

孙策到底是被什么人刺杀的,他们的幕后主使是谁?在正史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也就是说,孙策和三个刺客死战,这三个刺客也没说自己是为谁报仇,或者是谁派自己来的。说刺客是许贡的门人,这是在后世,特别是宋元时期的民间文学作品(评书、戏曲等)中演义出来的。

那么,有那些人可能是刺杀孙策的主谋呢?

第一种人:江东豪强。

这类人是直接和孙策起冲突的人,豪强一般都豢养门人,这其中除了文采卓绝之辈,就是亡命徒,所以江东豪强刺杀孙策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类人:孙策的仇人。

孙策称霸江东,得罪的人很多,在三国乱世,灭门惨案是非常多的,而三国时期很多人都讲忠义,他们的价值观非常简单,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在孙策血腥治理江东的期间,被别人寻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当然,孙策的仇人也包括曹操等军阀,但是曹操距离孙策很远,虽有交往,但仅限于书信,并且曹操一代枭雄,是不屑于做安排刺客刺杀他人这种事情的。

至于很多人分析刺杀孙策的人是孙权,这是完全瞎猜乱想的,孙坚去世后,吴夫人孤儿寡母,带着一家人漂泊于乱世,幸好儿子孙策本领不凡,孙策对于自己的弟弟们都非常爱护,特别是对孙权非常好,血浓于水,虽然周瑜太史慈等人是孙策的知己,但是无论是哪个人,都是以家族为重,比如曹操的手下,就有曹家军和异姓将军之分,曹操筑铜雀台靶场竞技,曹家军穿绿袍,异姓将军穿红袍,泾渭分明。

所以孙权是绝对不会刺杀自己的哥哥孙策的,于情于理都没有这个可能。

关于刺客穿士兵服装埋伏一事,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比如春秋时期的著名刺客要离,完成刺杀任务,做了很大的牺牲,而三国时期不乏忠义勇猛之辈,真要下定决心刺杀孙策,肯定会做周密的部署,比如混入军营,比如收买孙策随从,获取孙策日常生活习惯,孙策喜欢打猎,那他们就埋伏在山林中,守株待兔。

孙策最终被刺杀,不管是谁派来的,最终这三名刺客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刺客,什么是忠义,什么是刺客信条。

这样的刺客有很多,比如刘备就曾经被刺客刺杀,但是刘备武功高强,同时心怀仁慈,所以最后刺杀刘备的刺客被刘备感化,反而大面积宣传刘备的仁慈去了。

刺杀孙策的刺客是谁,这是千古谜题。


古梁镛


哲学逻辑思维:同一件事情中出现2个以上的巧合,那就不是巧合,而是预谋。细思孙策遭遇刺杀的经过,不难发现至少存在4个以上的巧合。即:时间、地点、孙策正好孤身、刺客正好被灭口等。所以,这足以证明孙策遇刺并非单纯的偶遇,而是有预谋的算计。

那么,谁才是幕后预谋的策划者呢?

孙策攻打刘繇之时,因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称“小霸王”,可见其勇;以其父1000旧部起家,仅用短短6年时间,便能平定江东称霸一方,可见其智;且性格开朗、直率、大度,知人善用,幽默合群,备受士人、百姓拥戴,大家都甘愿为其效忠。如此智勇皆备又大权在握之人,是那么好刺杀的吗?结果却死于3名宵小刺客之手。

据《三国志》、《江表传》、《后汉演义》、《三国演义》记载,皆言3名刺客身份为许贡门客。原来,许贡任吴郡都尉、太守时,曾写密信给曹操,言孙策有项羽之勇,野心极大,应该多加提防,以免为其所趁。这封信却为孙策所获,其大怒之下遂将许贡满门诛灭,但是有3名门客幸运逃脱,从此隐藏民间,寻机为许贡报仇。

同时,史料上还曾记载,孙策带领将士于丹徒西山打猎之时,他骑着一匹宝马良驹,快如闪电,随同将士一时无法赶上,当时正在追赶一头麋鹿,突然发现树林中站着3人,持枪携弓。孙策随勒住战马,询问道:“汝等何人?”3人回道:“乃韩当军士也。在此射鹿。”

对此经过,虽然《三国志》等史料并无记载,但根据孙策遇刺的结果来看,应该非常符合当时的现场情景。因为,只有孙策看到3人身着自己军士的服装,才回放松警惕,在毫无防备之下才会被刺客的箭矢射中面颊。其实,无论是《资治通鉴》,还是《三国志》等史料上均有记载:孙策在仓猝间,不及躲避,面颊中箭。

然而,就在孙策遇刺的关键时候,随同的将士赶了过来。只有《三国演义》中记载:孙策急呼杀贼,但其它史料并无记载。结果, 3个刺客瞬间被砍成肉泥。

  • 巧合一:孙策长年征战在外,行止不定,刺客与其到底是巧遇,还是在守株待兔?

  • 巧合二:刺客正好穿着孙策军的服装,从而吸引孙策勒马驻足,给了刺客刺杀的机会。

  • 巧合三:虽然孙策有围猎的兴趣爱好,但毕竟不是日常工作或者战前准备,还需要计划一番,性之所至便可带人前去打猎,刺客的时间把握的也太准了吧。

  • 巧合四:打猎本是机动性行为,刺客恰好出现在了孙策的必经之途。

  • 巧合五:以随从将领之智,难道没有一个人想到活捉刺客,审问出同伙吗?

  • 巧合六:古代对于军备的管理极严,并有“一甲顶三弩,三甲走地府”之说,那么刺客的军装又是哪里来的?


如果按照现代案件的审理说法“谁受益最大,谁的嫌疑就最大。”的标准来判断,孙策死后,孙权继任江东霸主,似乎受益最大;曹操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可全力应对官渡之战,似乎受益并不弱于孙权;如果说是3刺客自发的单纯行为,显然不可能成功刺杀孙策。

难道是孙权暗中谋兄吗?

应该不会。一是孙策既有儿子孙绍,还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两大文武重臣,完全可行刘备托孤之举;二是孙策共有兄弟6人,分别是孙权、孙翊、孙匡和孙河等。由此可见,就算孙策死了,也不一定会传位给孙权。毕竟,孙策被刺杀成重伤后,还有较长一段时间可以进行周密布局,其变数实在太大,谁知会将权力的“接力棒”交给谁呢?

所以,孙权谋兄的可能性极小。

难道是曹操谋划?

应该也不会。因为当时的曹操正在全力备战官渡之战,此战可是关乎其生命之忧的大战,根本不敢随意招惹“猘儿,谓难与争锋。”的孙策。同时,公元199年2月剿灭吕布、7月又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夺取河内郡,势力范围刚刚扩张到黄河以北,12月便开始用兵官渡,所以曹操根本没有机会去算计江东的孙策,毕竟北方才是其霸业的基初。至于郭嘉评价孙策会死于小人之手,仅是安慰曹操的巧合借口罢了。

意想不到的结果

既然不是孙权,也不是曹操,当然更不会是“神仙于吉”了,那么究竟是何人所为呢?说出来可能没有人会信,但是推论的结果皆指向一人,那就是广陵太守陈登(陈元龙),而广陵又地接长江,向来为孙策所图谋。因此,在公元199年,孙策曾两度发兵攻打广陵,结果尽皆折戟大败,陈登自然缴获大量孙策军装备。接着,陈登向曹操进言欲图谋江东。或许,由于曹操的全部精力用在了与袁绍的决战中,所以没有同意陈登的计划。

陈登为何会提出图谋江东的计划呢?显然依仗的便是刺杀孙策之计,孙策若死江东乱,便可趁势而为。后人可是将陈登同张良、周瑜、荀彧、贾诩一同称之为“魁奇俊杰”的人物,又岂为无的放矢,若非如此,他又有何信心去图谋盛极一时的孙策江东。因此,陈登英年早逝后,曹操每每临长江而叹,悔恨不早用陈登的计策,以使孙氏在江南壮大。

《三国志•破虏传》记载: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阴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余党,于会稽图取策。《江表传》: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登即瑀之从兄子也。策前西征,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馀党,图为后害,以报瑀见破之辱。

由此可见,陈登和孙策存在家族恩怨,自然存在密谋孙策的动机,也有密谋孙策的举动、收买孙策身边亲信的能力、刺探孙策动向的条件,还有提供军备的便利,更有图谋孙策的智略。同时,江北的广陵郡,许贡3门客在此隐藏既安全,又方便报仇,且陈登和孙策之间又是对头,因此双方相互合作图谋孙策也就极为正常了。


祥子谈历史


原吴郡太守许贡的三个门客在孙策丹徒打猎时刺杀了孙策,孙策面部中箭伤重而死。当时许贡已经被孙策杀害了一两年了,是许贡的小儿子带领这些门客,寻机刺杀了孙策。

许贡三门客也成为三国时期最为出名的刺客,改变了三国的历史的走向。

许贡和孙策的恩怨。

公元195年开始,孙策征得袁术的同意后,开始了创业江东的征伐,到200年正月,夺下豫章郡后,完成了江东的统一,此时他只有26岁,可谓是志得意满了。

在夺取江东六郡时,许贡是吴郡太守,许贡被孙策击败后,投奔山贼严白虎(以前也是被孙策击败的豪强),孙策派军又击败了严白虎,许贡又投奔了余杭的许昭。孙策认为许昭是有志气之人,因此没有彻底解决他们。(孙策剧照)

许昭也率人依附了孙策,许贡不忘夺取吴郡,积极谋划打击孙策,他上表汉献帝,实际上是曹操,上书中说:

“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许贡看出孙策发展的势头,想让曹操以召见的名义控制孙策。不过这个上表被孙策的部下拦截了,孙策与许贡对质后,孙策让人勒死了许贡。许贡的小儿子带领门客依附了严白虎。(许贡剧照)

孙策的性格和许贡三门客。

一、孙策的谋划。孙策观天下大势,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对峙于官渡,战争一触即发。孙策谋划趁曹操忙于官渡之战,袭击曹操的许昌,并且做好了准备工作。如果占领许昌,孙策将可能成为一方霸主。

二、孙策性格和爱好。孙策年轻得志,目空一切,性格倔强。他的谋士多次规劝他要深居简出,因为这么快统一江东六郡,仇家肯定非常多,这些仇家要么隐藏在依附的政权中,要么啸聚山林等待机会。孙策表面上听从意见,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

孙策爱好打猎,喜欢出风头,经常一骑绝尘,护卫的武士根本跟不上他的步伐。(严白虎像)

三、许贡三门客的谋划。许贡的这三个门客,得到许贡的大恩,誓死要为许贡报仇,他们跟随许贡的小儿子依附在严白虎的山上。他们知道孙策在丹徒驻扎,又清楚孙策爱好打猎,肯定去丹徒山打猎。于是三人游荡在丹徒山中伺机刺杀孙策。(许贡三门客剧照)

事情就是那么凑巧,孙策果然到丹徒山打猎,并且远远地抛开了护卫的武士。孙策突然遇到三人,三人谎称是韩当的手下,孙策说韩当的部下我都认识,并且立马开弓射箭射杀了一个刺客,剩下的刺客也是勇士,用弓箭射中了孙策的面部,重伤了孙策。这几个刺客被赶上来的护卫杀死,孙策伤重而亡。

许贡的这三个门客,改变了东汉末年历史的走向,裴松之曾经写道:

许贡客。无闻之小人,而能感识恩遇,临义忘生,卒然奋发,有侔古烈矣。

这就是小人物改变历史的走向,许贡三门客也因此成为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刺客。


穿越再现彼岸


究竟是谁派来的刺客,这件事其实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争议比较大的就有三种。但是我认为最后一种说法的可靠性是最高的,甚至应该就是历史事实。

郭嘉派来的刺客,杀了孙策曹操才能安心北伐。

当时曹操正打算北伐乌桓,可是忌惮于南方的孙策还有刘表。结果郭嘉神预测似的告诉曹操,刘表这个人优柔寡断,只是一个守成之主,他不可能主动进攻许昌。至于孙策,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这种人极有可能死于莽夫之手,不足为虑。

结果没过多久,孙策就被人给暗杀了。这种事情也太巧合了吧?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郭嘉是杀掉孙策的罪魁祸首。当时孙策已经占领江东,他的老上级袁术也已经战败而亡。所以孙策绝对是有谋图中原的野心的。

然而郭嘉的牛既然吹出去了,就必须要保证孙策无法北伐。孙策死于莽夫之手这种理由压根就没办法让曹操安心,毕竟孙策还活着!所以郭嘉必须要杀掉孙策,才能够解决江东北伐的问题。

所以刺客是郭嘉派来的,这也算是说得过去。毕竟那种年代,派三个刺客到江东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这三个此刻要想突破那么多守卫,精准地找到孙策,我觉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可信度不高。



孙策死后,孙权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很多人认为孙权下的手。

在孙策死的时候,他依旧不肯忘记江东的霸业。所以他将孙权叫到身边,把江东之主的位置传给了孙权,所以孙策死后,孙权是获得利益最大的一个人。

而且有孙权做安排的话,这些此刻不仅能够混进猎场,而且能够精准地找到孙策所在的位置。孙权更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将孙策身边的人引走。

只要有孙权在,一切都会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是孙策死后,孙权真的可以接任吗?当时的孙权只有19岁,孙家在整个江东才刚刚立足,所以孙权要想接手孙策的基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孙策因为暴政,所以那些当地军阀都害怕他。可是孙权上台以后,施以仁政的话,当地的军阀还会服气吗?果然孙策一死,江东不少人都开始起兵谋反了。孙权是在这种情况想被孙策指定为接班人的。所以说他很不容易,为了夺取大位杀掉自己最敬重的哥哥,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孙策对江东士族的镇压,引发江东士族收买刺客刺杀孙策。

江东地盘原本就是江东士族们的,当时群雄割据一方,江东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好在这个视乎孙策杀来了,他将不听话的士族都给消灭了,剩下的士族集团,则知道应该投靠孙策才能避免被杀。

但是这帮人对孙策的暴政是十分反感的。他们认为孙策简直就是暴君,对江东士族的残忍行径一定会再次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所以江东士族们选择了一条非常有风险的路,那就是杀掉孙策。

杀掉孙策以后,完全可以让年幼的孙权上位。这样的话,江东既能够保证统一,又能够保证和平稳定。如果孙策还活着一定会想办法动用江东的力量,进行北伐,这是江东士族们所不想看到的事情。

他们只想着自保和平安,从未想过一统天下这种大业。再说了,孙策一统天下,对他们来说,压根就没什么好处。荣华富贵他们现在就有了,舍身忘死为孙策卖命,最后说不定还要搭上自己的性命。所以江东士族是最有可能杀害孙策的主谋。



总结:我倾向于江东士族下的手,因为他们可以创造这样的条件。

江东士族们完全可以将孙策的踪迹告诉刺客,并且为此刻安排那种孙策独处的环境。这是江东士族有嫌疑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一点孙权也是有嫌疑的,不过孙权当时年纪小,杀了孙策只会引起动乱,他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当年陈平和周勃,将后少帝赶下台以后,迎接势单力薄的汉文帝刘恒登基,想要以此掌握朝政大权。可是没想到汉文帝也是一个狠角色,他知道什么叫做反抗。所以这次张昭等人极有可能是故技重施,他们觉得孙权是个没什么能力的孩子,孙策死后,江东大权将会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想到孙权的志向还真不小,甚至通过赤壁之战,逐渐夺取了江东大权。

所以说以张昭为首的江东士族,才是杀掉孙策的凶手。但是,孙权后来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我觉得后来他是知道的。不过对江东士族集团,孙权还是有所忌惮的。即使想要为兄长报仇,也必须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则将会引起江东士族的集体造反。于是太子与鲁王的争端,走上了历史舞台,孙权以一种非常隐蔽的方式,杀了大批量江东士族子弟,从而为兄长孙策报仇雪恨。


江湖小晓生


我的答案是,孙权的嫌疑最大。孙策之死,有两个最大受益人。一为曹操,孙策曾计划趁曹操疲于官渡对峙袁绍时阴袭许都;二为孙权,孙策死后他执掌了江东六郡印信。孙策表面上为许贡家客行刺,其中有重大疑点:主公私下行猎属高度机密,外人何以得知?武装亲兵随从何以远远落在主公后面,刚好留足时间给刺客行刺之后再跟上来?三个刺客为什么被当场诛杀,算杀人灭口吗?三个刺客既然已经死了,又是怎么认定系许贡家客的,难道都随身有携带身份证不成?

彼时为官渡之战紧要处,势弱危险、朝不保夕的曹操关注点应全在袁绍身上,再分神策划行刺孙策显然不合情理,即使制订刺杀方案针对对象也更应该是最直接、最大的威胁袁绍才对,不应该是千里之外有可能是空穴来风准备袭击许都的孙策。本着谁最大受益谁最大嫌疑的推断,我们有很大理由怀疑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可能为孙权所为。再者,从孙权对孙策本人及其子孙后代的怠慢和防范态度,也可以作为辅证。

先称王再称帝的孙权如何对待大哥及其后人呢?比较不堪。1、追父亲孙坚为吴始祖武烈皇帝,孙策仅仅追为长沙桓王。蕴藏的深意是,标明自己继承的是父亲衣钵,抹杀孙策开创江东基业、事实上开创吴国的伟大功绩;2、封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为吴侯,后来还降为上虞侯监视居住。吴侯封号挪给孙子、孙登之子孙英。3、孙权自己儿子全部封王。况吴侯本身就是曹操以汉献帝名义给孙策的爵位,儿子有权继承。孙权不但等于什么都没给孙绍,还无耻地抢走了属于孙策一脉的吴侯。4、孙绍独子孙奉承袭了父亲的上虞侯。后来因民间流传孙奉有皇帝气象,被吴国末帝孙皓所杀。自此孙策一枝彻底断绝。5、孙策女儿被孙权当成政治联姻工具。其中一女改嫁给了陆逊,生子陆抗,为吴国最后的大将军,身死国灭。6、逼迫大乔隐居,不知所终。7、忌惮孙策威望,严禁朝中、军中提及,努力消除其政治影响。并时刻警惕部属拥立孙绍。

孙权谥号大皇帝,庙号吴太祖。涉嫌谋兄夺位的他,怎么有脸被称太祖?


司马砸光


杀孙策,是刺客自发行为。

孙策在江东的作为

孙策从袁术那里借了几千人马后,渡江打天下,可以说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不愧为小霸王的名号。《三国志孙策传》有记载:

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那么在打打杀杀的过程中,他是怎么对待某些士大夫的呢?裴松之注有记载:

策果怒,以为轻己,乃囚之。知交及时人皆露坐为请。策登楼,望见数里中填满。策恶其收众心,遂杀之。

说是有个叫高岱的,是江东一带的大文士,因为怠慢孙策,孙策就起了杀心。但是孙策杀高岱,并不仅仅是杀一个人的关系,而是因此得罪了许多江东士族。但孙策之死,与江东士族没有关系。

许贡的门客

许贡和孙策有什么瓜葛?

孙策在江东打下一片天地之后,许贡就上疏朝廷,说孙策这人骁勇果敢,以后会成为朝廷的祸患,建议皇上把孙策召到国都,软禁起来。

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於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结果孙策得知后,凭借武力杀了许贡。

策请贡相见,以责让贡。贡辞无表,策即令武士绞杀之。

许贡死后,他的门客潜逃出去,躲在民间,伺机为主人报仇。一日,孙策独自外出打猎,巧遇三个许贡的门客。第一个被孙策直接射杀,后面两个随即展开反击。孙策被许贡的门客一箭射中了面颊。

不久后,伤势加重,传位给二弟孙权。

所以刺杀孙策的刺客,是许贡曾经的门客,属于自发行为,并没有人指使。


李杜文


喜欢历史的老夫子回答您的问题。

孙策被刺杀,并不是谁派去的刺客,而是为主报仇的三位门客所为。事情的起因是,孙策占据了江东之后,上书曹操将自己封为大司马被曹操拒绝。孙策有些恼怒,下决心做大自己的基业图谋更高的目标。这事被吴郡太守许贡得知后,向曹操上书,希望将孙策调到许昌,以免在江东留下祸患。哪知许贡送信人被孙策守军捉到搜出书信,孙策为此怒不可遏杀了许贡。许贡的三位门客为给主人报仇,连续多日找机会杀孙策。终于有一天,孙策进山打猎落单,被三位门客围攻身负重伤。几天之后,孙策箭毒发作身亡。

这就是孙策被刺身亡的简单过程。

关于孙策被刺身亡的原因,老夫子认为这之中有偶然也有必然因素,所以简单分析一下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一,孙策膨胀的心态。当初孙策委身袁术手下,听从朱治、吕范建议,以家人、母亲被掳曲阿为名向袁术借兵,并将传国玉玺抵押袁术处,借得三千兵丁、五百匹战马。凭借这支队伍,孙策一路收服大将兵丁,队伍迅速扩大起来。到了孙策据有江东之时,兵力已经达到好几万,也算是兵精粮足的一股地方强大势力了。在这种情况下,孙策上书曹操,要求被封大司马。而就当时的天下形势,莫说孙策刚刚有些势力,即使袁术这种大豪强向朝廷要求封官,曹操也会慎重而又慎重的。因为曹操作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是根本不会允许打着朝廷命官的名义扩大自己势力的地方豪强出现的。另外,郡守许贡是一方地方大员,对自己的辖区负有安全及发展的责任。突然间出现的孙策势力,而且是几万兵马在吴郡落地还要生根,许贡怎能不担惊受怕?更为重要的是,孙策占据江东似乎根本没有把吴郡郡守许贡放在眼里。甚至从开始到杀掉许贡,孙策只当许贡是可有可无的一介小吏,而许贡更应在自己的帐前鞍前马后的伺候才是正道。因为现在的江东只有孙策的武装,没有地方的官吏,孙策就是江东老大,是不折不扣的江东王。所以,许贡因为一封信被孙策要了脑袋,在当时的背景下,看似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二,孙策自负引来的杀身之祸。孙策的自负体现在做事的态度上,单就杀许贡一事上,孙策并没有做好后续的处理。认为在江东只要有他孙策在就没有人敢在他眼皮子地下造次,而且,他的名号为“小霸王”这就让他更有理由相信,杀掉许贡只是小事一桩,还怕什么复仇、报复?正是孙策的这种自负心态,许贡的三位忠实的门客在他附近已经转悠了好几天都没有被发现,足以说明孙策自负的心态到了一定程度。所以说孙策被刺身亡看似偶然,其实偶然中的因素就是他身死的必然结果。

只可惜,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壮志未酬身先死,也着实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