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令人為之感慨的袁世凱的科舉之路

讓人疑惑的是,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從晚清政府的一個行伍小卒,能一路風雲官至一品,當上太子少保、直隸總督、總理大臣,為什麼那個時代竟連個舉人都沒有考上。真的是他學業不精嗎?我翻閱了項城文史有關資料,心中豁然開朗:原來他科舉失意,不是上天給他開了個玩笑,而是有人為了洩私憤給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令人為之感慨的袁世凱的科舉之路

袁世凱四歲時過繼給叔叔袁保慶(官拜江南鹽法道、二品大員)當嗣子,七歲隨嗣父到南京求學,嗣父給他請的兩位老師,都是有真才實學的舉人。嗣父死後,他又跟隨從叔袁保恆(刑部左侍郎)到北京讀書。袁保恆為他請了兩個舉人一個進士當老師,一位教詩詞歌賦,一位教八股制藝,一位教楷書臨摹。條件優越自不必說,加之袁世凱天賦又高,他的學業水平也是不言而喻的,這從史料記載他寫的一些詩詞歌賦中可見一斑:袁世凱十一歲時,老師出題讓他制藝,他當即一揮而就:“東西二洋,歐亞兩洲,隻手擎之不為重,我將舉天下之士,席捲囊括於座下,而不先者就將深入,堯舜假仁,湯武假義。此心屬之而不為,我將強天下之人,拜首揖手於閣下,有不從者,殺之無赦。”從中流露出他橫掃天下,殺敵稱王的霸氣。袁世凱十三歲過春節時,他擬了一副對聯呈給老師看:“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老師看過,心中稱讚,年紀輕輕,已敢將自己比作潛龍,嚮往著有朝一日,能夠逐鹿中原。1876年,十七歲的袁世凱信心十足地從京城趕回老家應試不幸落榜,於是寫詩《感事》一首,以言心志:“眼前龍虎鬥不了,殺氣直上幹雲霄。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當時西北新疆一帶,阿古柏正在搞事情,沙俄也蠢蠢欲動,當時的袁世凱,應該是動了棄筆從戎、報效國家的念頭。

1879年,二十歲的袁世凱第二次回老家參加應試,又名落孫山。而平時與他相交的文友,水平大都在他之下,卻榜上有名。 這讓雄心勃勃的袁世凱,氣得撞頭都找不到硬地!他一氣之下,將文房四寶,全部書籍,文稿統統扔到院子裡,付之一炬,邊燒邊自言自語:“大丈夫效命疆場,安內攘外,安能齷齟久困於筆硯間,自誤光陰耶!”

其實,這次科考,袁世凱實際上真是名居項城第一,為何落選?原因還得推到1876年的科考。那次科考,,朝廷派到河南的學政瞿鴻機(六品頂戴),學政是負責科考的,雖是臨時官職,但有錄取權,他到地方視察,地方官不敢怠慢,河南規定以五品官為標準棚規。他第一次到歸德(商丘)督試,歸德知府卻破格對其以大棚規相待,瞿鴻機很是得意。可到了陳州(淮陽),知府吳重喜看他是六品,就嚴格按小棚規相待。瞿鴻機以為是知府看不起他,有意給他辦難看。他雖為六品官,但畢竟是朝廷派來的京官,頭上頂有聖旨,誰忘了這一點誰就吃虧。瞿鴻機當時就想報復,可惜晚矣,科考錄取已成定局。他暗暗發恨,我瞿鴻機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今生不來陳州當學政便罷,如能二次重來,不給你吳知府點顏色看,我就不姓瞿。

事有湊巧,三年後(1879年)的第二次科考,瞿鴻機真的又來河南當學政,陳州知府仍是吳重喜。到了錄取的時候,各地都將考生中的前五名報送學政。項城報送的五名中,袁世凱名列第一。瞿鴻機把名單看了一遍,將各縣第一名統統劃掉,錄取的是以下名額,作為對吳重喜的報復。

這一下可苦了袁世凱,讓他的大半生都在受沒有功名的困擾。他成了別人考場鬥爭的犧牲品,對內幕卻一無所知,只認為自己學業不如人,科考取仕於己無緣,不得不走上從軍之路。這件事相隔十幾年後才真相大白,瞿鴻機被慈禧太后免去一切職務,開缺回原籍。

從軍成功之後的袁世凱,仍念念不忘自己當初的科舉之路,他曾感嘆地對自己親近的同僚(大都是舉人或進士出身)說,他正正經經在北京讀了4年書,長進很大。那幾年,為了要博一個功名,他讀書累到吐血,都沒考取一個舉人,這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

結語: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也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科舉失意,並沒有讓袁世凱一蹶不振,而是堅定志向,從士卒做起,恭謙而勤勉,又得嗣父好友吳長慶(晚晴著名將領)的提攜,和李鴻章(晚清重臣)的器重,在坎坷中步步升遷,以“小站練兵”起家,而後“振長策而御宇內”,叱吒風雲於清末民國之初。袁世凱帶兵打仗乃是帥才,宦海沉浮堪稱高手。是“竊國大盜”也好,是“賣國賊”也好,是“一代梟雄”也好,只能任世人評說。

令人為之感慨的袁世凱的科舉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