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别了 老鹰岩

老鹰岩,顾名思义,即老鹰的领地,老鹰出没的家园,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其实,这里还是岩羊生存,野蜂生长的地方。 老鹰岩在牛栏江支流的悬崖上。硝厂河自西向东一路奔流汇入牛栏江,老鹰岩在下游的河岸上,为火红乡格支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坐落在海拔2000米的悬崖边上,地质结构为石灰岩结构,土壤浅薄难于积水,生活在这一带的村民完全靠天吃饭,村庄临崖而建,前面是悬崖,后面是悬崖,举目远望,前面绵延无尽一望群山。公路修通之前,村民们所走的路连羊肠小道都算不上,确切说是走的岩羊走的路。老鹰岩和张家梁子两个村庄20户人家互为一个村民小组,并列于悬崖中间相对平缓的两个梁子上,直线距离通过无人机飞行拍摄测试,村庄与村庄之间只有500米,中间隔着一条数百米深的峡谷,在村口,这边呼,那边应,可走起路来就要半个小时,早期,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就出于这样的居住环境吧!


别了 老鹰岩


近几年,投资了10余万元修通了一条进村的便道公路,公路从格枝村委会沿山腰斜下,到了老鹰岩的后面,选择狭窄的山坳之字而下,公路坡度足有30度,坚硬的石灰石碎石布满路面,一路坑凹不平,没有四驱越野车就没有胆量开下老鹰岩,每一个弯道上都要经过打调方能转过弯来,一位朋友为记录老鹰岩的地理人文环境,开着奔驰越野车进去,出来后减震彻底报废,乡政府工作人员唐秘书驾驶一辆四驱六缸猎豹下到老鹰岩为当地群众搬迁进城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方向助力皮带断了,无奈只有把车停在老鹰岩重新搭车出来找人第二天救急。


别了 老鹰岩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片情,这里一方水土还真不能养育一方人,”民以食为天,靠的是土地,这里地无三尺平,分布在村庄下面的悬崖陡坡上,从老到小的村民们有一个共识,寻找柴禾只到村庄下面,土地以下靠近硝厂河边的山崖上寻找,绝不破坏村庄以上或者土地之上的植被,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悬崖边上仅有的土地不被山洪冲毁。


别了 老鹰岩


老鹰岩周边几个自然村,为李家梁子,张家梁子,余家梁子,罗家梁子,这几个村的共同特点都建在悬崖上的梁子上,出门就是万丈悬崖,老鹰岩,张家梁子靠近硝厂河的边的悬崖上,山坳与山梁同在,深涧与悬崖并存,第一次进老鹰岩,峡谷间云雾蒸腾翻滚,仿佛神仙居住的地方,在云里雾里穿云破雾沿着便道公路拾级而下,网络语言:“转角遇到爱”,在这里转角就是惊险,小心翼翼一个制动,再小心翼翼一个倒车,600多米的落差,十道拐,十个小心翼翼的重复驾驶动作,行到硝厂河边300多米的悬崖间,就是老鹰岩。


别了 老鹰岩


“山对山来岩对岩,蜜蜂采花顺山来”,不身临其境,只是口耳相传,无法感受其形象具体的意境。老鹰岩,两台悬崖直垂肖厂河底,张家梁子,七台悬崖到谷底,也是岩羊出没的地方。跟踪“引导十万人进城”搬迁活动夜宿老鹰崖,没有驴吼马叫,也没有鸡鸣狗吠,乡村的灯火星星点点,万籁寂静,只听到肖厂河水哗哗作响。张毕聪为两个自然村的村民小组长,他在此地深谙养蜂的秘诀,就在这样的悬崖间养起了“野蜂”,他养蜂有他自己的方法,每逢蜂王换届的时节,他提前布好蜂箱,蜜蜂自然寻着蜂箱而来,最多时发展到30窝。

老鹰岩和张家梁子是两个同海拔上并列的山梁,两个山梁共计居住着20户人家,几年前这里交通靠走,通讯靠吼,但治安绝不靠狗,这里衣冠简朴,古风尚存,遇到大事小物,两个自然村相互聚集,连杀个年猪都相互聚餐,夜不闭户,因为这地方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老鹰岩的20户人家第三天就要整体搬迁进会泽新城了,从老到小都憧憬着进城的美好生活,整个小组杀了一头肥猪,聚集在村民小组长家举行一次告别晚宴,算作老鹰岩最后的纪念晚餐。村民整体搬迁后,房屋都要拆除,将原来人类活动的地方重新还给大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