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山竹過後,不是網紅的他們,誰來關心?

在天災面前,廣大農村才是最弱勢的地方。

整個週末,全國人民都在關心著粵港澳地區的同胞們。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山竹的威力減弱,似有遠去的架勢。今天的深圳,不少上班族已經回到了常規狀態,只是這上班路好難走!

城市人不得不拿出了荒野求生的架勢,改直立行走為手腳並用:

“沒什麼能阻擋深圳人民上班”的段子橫空出世,引發新一輪刷屏。

山竹過後,不是網紅的他們,誰來關心?

但你發現了嗎?無論是災害視頻引發的揪心,還是苦中作樂的段子帶來的莞爾一笑,全部的視線和話題,都圍繞著城市。視線之外,還有一群人的痛苦,無人知曉。

論受災情況,他們一點不比城市輕,卻因為在輿論資源,發聲渠道、和話題熱度上天然地擁有劣勢,而在新聞報道中、在人們的視線中隱形了。就像追星族常說的“熱搜體質”,有的明星什麼都不用做就能登上熱搜榜第一,有的明星卻永遠進不了熱搜榜。農村,或者說災害中的農村,有時候就是這樣的熱搜絕緣體。農村靠天吃飯,可惜天意難測。中國人總是擅長苦中作樂,但農民們真笑不出來。

颱風天氣對農業的打擊是全方位的。強風會折斷莖葉,颱風帶來的強降水更是會淹死大量作物。據央視消息,截至目前,廣東農作物受災面積超過20萬畝。一場颱風,無數農民一年的心血付諸東流。

山竹過後,不是網紅的他們,誰來關心?

今年7月,颱風“瑪利亞”從福州市登陸。600多艘漁船提前停入了黃岐灣避風。停入避風港,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十二年前,颱風“桑美”過境,停在沙埕港內的1萬多艘船隻中,1000多艘都受到了損毀。守在船上開機避風的漁民們,多數死亡、失蹤。這一次,漁民們都被勸離了漁船,但是在距離黃岐灣不遠處的商店內,漁船船主們紅著眼守了通宵。港灣裡被巨浪裹挾著拋起再落下的,是他們畢生的積蓄。

“人在船在”,不少漁民懷著這樣的念頭。所以每到颱風天氣,當地都需要組織動員漁民離開漁船,以生命安全為重。卻依舊有不少人躲在船內不願離開。當然是不值得的。但若不是一艘漁船牽掛著全家人的生計,誰會在臺風天守著飄搖的漁船不肯離開?

大部分中國農民,暴露在風險一線,靠天吃飯,聽天由命。鄉鎮受災更嚴重。但沒有幾束追光會打過來。就在此次山竹登錄前,港珠澳大橋是否能抗住颱風,成了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而甚少人想過,與其擔心這座足以代表我國基建最高水平的大橋,不如祈禱那些蝸居在農村磚瓦房的同胞們都能躲過肆虐的颱風。

山竹過後,不是網紅的他們,誰來關心?

如果問你:這次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是哪兒?也許你會回答“深圳”、“廣州”,但其實在全廣東省,有11個縣118個鄉鎮超過20萬人受災,損失超過2億元,這些你都不曾知道。

歷史總在不斷地重複。2016年南方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媒體永遠圍繞著武漢、南京等大城市,受災同樣嚴重的廣大農村地區“神隱”了。湖北總共52人死亡,其中14人在武漢,其餘38位身在各縣市的遇難者卻鮮有人關注;洪災中倒塌的2.62萬間房,基本上都發生在農村,但我們很少能在微信小視頻中看到它們倒塌前的最後影像。

災害侵襲中的農村,就像一個完美的受害者:

一方面,它“不善言辭”:留守在農村裡的老人和孩子,不會用網絡,不會發微博,甚至可能消息不通。城市裡的人和媒體,也全被城市裡的新聞奪去了注意力。另一方面,它“武力值低”,比起城市來說,它對災害更加沒有抵抗力。因此受災更嚴重。

山竹過後,不是網紅的他們,誰來關心?

這其中一個突出的原因,就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比如,大城市的公共廁所,潔淨程度遠超縣城和農村;又比如,大城市的商場有專門的母嬰室,而未來幾年內,母嬰室都不可能出現在小縣城。在抵禦自然災害時,農村基建落後的短板暴露得更為明顯。城市內澇的問題,我們年年關注、年年批判,但農村受災卻甚少被人們問津。

當一些特大城市的防洪標準一提再提的時候,農村許多中小河流的防洪標準仍舊停留在5年一遇。於是,有廣告商在倒塌的農舍牆面,漆上了“城裡不買房,一切都白忙”的地產廣告。

山竹過後,不是網紅的他們,誰來關心?

暴雨之後寸步難行,數年心血毀於一旦。天災對農村地區的打擊,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為了對抗天災風險,財政部農業司下撥救災資金,並規定了使用範疇,對農業生產救災中的預防、控制災害和恢復生產所需物資進行補助。近年來,除了農業保險外,各地還紛紛推行了漁業保險,對於漁船、漁業養殖進行商業保險,規避了不少損失。

但孱弱的農村再也經受不起一次次天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